第364章 原則不能破!
綜武:悟性逆天,開局斬殺朱無視 作者:橘暖暖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輕抿了一口茶水,朱厚照雙眼閃爍,對於李靖,他還是很佩服的,畢竟若非陳金麟教給他的那點兒東西,他絕對會被李靖用十萬大軍玩兒成傻子。
最後也就是他這邊的人足夠多,若是數量相等的話,哪怕他有再多的東西,估計都不會是李靖的對手。
想起當時陳金麟對李靖的評價,朱厚照的內心頓時一片火熱。
江湖上的事情他管不著,暫時也不想管,但若是能夠拿下李靖的話,接下來對大唐的戰爭,他完全可以直接全部甩給李靖來負責。
至於李靖會不會反叛?
朱厚照這點兒還是有足夠的自信的,他不相信有人能夠拒絕大明那樣的生活。
當然,這一點兒他現在也隻能想想,畢竟像李靖這種人才,投降的幾率基本上為零。
可饒是如此,在短暫的沉吟之後,朱厚照還是開口道:“先帶他過來見見!”
曹正淳微微怔神,隨後應了一聲便朝著外麵走去。
至於李靖會不會對朱厚照產生威脅?
別鬧了,現在的朱厚照可是正兒八經的宗師巔峰境界的高手,這個境界放到江湖上都是一方霸主級別的存在了。
李靖他也觀察過,修為雖然有,但僅僅隻有先天初期,他能取得以前的那些戰績,更多的是靠著腦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給李靖一百軍士,也不可能對朱厚照產生任何威脅。
隻是就在他快要走出房間的時候,朱厚照忽的開口道:“等下,去後廚那邊讓人準備一些酒菜,弄最好的,朕要和李藥師好好的喝一杯!”
曹正淳嘴角輕抽,雖然有些不太樂意,但還是點頭答應,而且,作為死忠皇帝的大太監,曹正淳看的很清楚,知道什麽時候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
很顯然,李靖已經入了朱厚照的眼,日後必然會是一方重臣,甚至是朱厚照的左膀右臂,因為陳金麟的關係,曹正淳早已沒有了原來的那點兒小心思,因此對李靖,他還是很敬佩的,他隻是單純的不爽李靖竟然被朱厚照親自邀請罷了。
對於曹正淳的心思,朱厚照懶得理會,畢竟這個太監根本不會有什麽壞心思,他此時想的是等會兒該如何才能讓李靖心甘情願的歸順。
半個時辰後。
沐浴換裝後的李靖跟著曹正淳進了房間。
看著房間裏麵擺放的美味佳肴和散發著濃鬱清香的酒,李靖微微怔神,而後便將視線落在了朱厚照這位年輕的明皇身上。
朱厚照笑著擺了擺手,示意曹正淳離開,而後才指著對麵的位置:“坐!”
盡管不太明白朱厚照心裏到底在想什麽,不過李靖還是應了一聲,走到了對麵的位置坐了下去:“李靖多謝明皇,但不知明皇讓老夫來此,究竟意欲何為?”
說到這裏,他稍作停頓,而後繼續:“若是明皇想招攬老夫的話,還是算了吧,老夫雖然不是什麽聖人,但也絕對不會做出背主求榮之事,人生無非一死,但原則不能破!”
朱厚照親自幫著李靖倒了杯酒,又將一副碗筷放到了李靖的對麵,這才笑著道:“李藥師高風亮節,朕佩服,但正所謂事無絕對,李藥師何不聽聽我大明如今的情況再做決定呢?”
不得不說,朱厚照的姿態放的很低,作為一個皇帝,能夠為了一個俘虜,做到這種程度,饒是李靖的內心再怎麽堅定,此時也忍不住有些動容。
可讓他就這麽投降,加入大明,他是萬萬做不到的。
畢竟準確的說來,他李靖並非是武將,而是文臣,文臣最注重什麽?
自然是名聲,流傳千古和遺臭萬年,沒有哪個文人會選擇後者,所以,哪怕心底動容,李靖也依然沒有任何迴應,很顯然是準備和朱厚照抗下去了。
不過朱厚照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道:“李藥師也不用這麽著急迴複朕,朕也不會在這裏讓其他人給你說什麽,反正大唐和大明之間的戰鬥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畢竟,朕雖然和李世民是對手,可朕對於李世民的能力還是很認同的,所以,等會兒喝完酒,吃飽飯,朕會讓人帶著藥師你前往大明。”
此話一出,李靖忽的抬頭看向了朱厚照,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
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老隋人,李靖雖然年紀不小,但走過的地方其實並不多,前麵大半輩子都是大隋境內謀出路,走過最遠的路也是去往元大都的征程。
因此,他雖然聽了不少關於大明內的情況,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哪怕是李世民都不能確定,更遑論是他?
稍作沉吟,李靖端起酒杯朝著朱厚照舉了舉,一飲而盡:“明皇就對自己的大明如此自信,確認老夫去看了之後就會歸順大明麽?”
朱厚照毫不客氣的點了點頭:“不錯,朕確實有這個自信,因為在朕的大明皇朝當中,沒有士族門閥,甚至連鄉紳地主的數量都在逐步減少當中,朕雖然給不了所有人公平公正,但朕最起碼能夠讓所有大明的子民都看到希望!”
說到這裏,朱厚照起身,背負著雙手走了幾步,沉聲道:“藥師也別覺得朕是在貶低大唐,盡管如今李世民已經將五姓七望消除的差不多了,但其餘的中小世家卻仍然存在,朕不否認李世民的能力,可大隋早年間的縱容,絕對不是那麽容易能夠消除的。
李世民想要徹底讓大唐追上大明的腳步,需要多久?一年?五年?還是十年二十年?更何況,如今的李家,便是大唐最大的士族門閥吧?他怎麽可能真正的做到君為輕,民為貴?”
李靖再次灌了口酒,搖頭失笑:“但據老夫所知,你大明皇室也好不到哪兒去吧?所有的藩王全部被養了起來,而且奢侈至極,每年單單是那些藩王,就要消耗掉國庫多少錢糧?他們難道就不是在吸食民脂民膏?”
朱厚照微微怔神,接著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李藥師,你這個消息應該是兩年前的了吧?從去年初開始,朕就已經開始對藩王進行整治,所有三代以下的王爵全部罷黜,想要權利和待遇,自己想辦法去爭,去奮鬥,而不是混吃等死,如今大明境內還存在的藩王數量隻有不足五十,每年的俸祿也僅僅隻有以前的十分之一。”
聽到這句話,李靖手裏的酒杯差點兒沒直接丟出去。
沒辦法,朱厚照拋出來的這個消息,著實有些驚人了。
要知道,在兩年前,根據大隋這邊的統計,大明內部的藩王數量接近三萬,而由藩王降爵成的公爵更是超過二十萬,這還不算下麵的侯爵之類的,若是算上,最起碼得百萬以上了。
可朱厚照竟然直接將這群人全部罷黜了?這不是等於朱厚照將他們從老朱家給逐出家門了麽?
嘶。
饒是早有心理準備,但李靖還是被朱厚照的魄力給狠狠地嚇了一跳,同時內心也不由得升起了四個大字心狠手辣!
或者也可以說是六親不認嶼!
但不得不說,朱厚照這麽做的結果,對於整個大明都是有利無弊的,唯獨他會被皇室的那些藩王公侯給恨入骨髓。
可朱厚照會在乎麽?有陳金麟和整個江湖的支持,再加上如今朱厚照掌管著整個大明的軍權,那些本就沒有什麽權力的藩王,能鬧出什麽動靜?
想到這裏,李靖的內心終於撐不住出現了動搖。
李靖走了。
在一名錦衣衛的帶領下去了大明,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他將親眼驗證朱厚照前麵說的那些話究竟是不是真的,同時也要思考,究竟是大唐更值得他去效命,還是大明更值得他追隨。
而送走了李靖的朱厚照,並沒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腳步,因為他非常清楚,打仗打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尤其是在如今大唐內部動蕩,且還沒有收到禦峰關破的消息之前,他必須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戰爭成果。
否則的話,一旦等李世民反應過來,開始調集大軍圍攻禦峰關這邊的時候,就算他最後能夠取得勝利,也會導致明軍出現更大的傷亡,這對於他即將一統天下的道路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尤其是戰爭勝利後,他還需要騰出手將大唐和大元那邊的爛攤子全部收拾下來,這個過程沒有個一兩年都不可能完成,而在那之前,明軍必須保持足夠的戰鬥力。
否則的話,給他人做嫁衣裳倒是不至於,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明可能387都會陷入內亂當中,這是朱厚照絕對不能允許的。
因此,在送走了李靖之後的第二天,朱厚照便直接召集帳下所有將領,直接將手裏的數十萬大軍兵分六路,開始對大唐進行全麵進攻。
五天後,大唐,長安。
足足五天的時間過去,李世民才收到了前線的戰報,而且還不是禦峰關的,而是揚州那邊傳來的城破的消息,之後太原,洛陽。
一連串戰敗的消息差點兒沒讓李世民當場暴斃。
最後也就是他這邊的人足夠多,若是數量相等的話,哪怕他有再多的東西,估計都不會是李靖的對手。
想起當時陳金麟對李靖的評價,朱厚照的內心頓時一片火熱。
江湖上的事情他管不著,暫時也不想管,但若是能夠拿下李靖的話,接下來對大唐的戰爭,他完全可以直接全部甩給李靖來負責。
至於李靖會不會反叛?
朱厚照這點兒還是有足夠的自信的,他不相信有人能夠拒絕大明那樣的生活。
當然,這一點兒他現在也隻能想想,畢竟像李靖這種人才,投降的幾率基本上為零。
可饒是如此,在短暫的沉吟之後,朱厚照還是開口道:“先帶他過來見見!”
曹正淳微微怔神,隨後應了一聲便朝著外麵走去。
至於李靖會不會對朱厚照產生威脅?
別鬧了,現在的朱厚照可是正兒八經的宗師巔峰境界的高手,這個境界放到江湖上都是一方霸主級別的存在了。
李靖他也觀察過,修為雖然有,但僅僅隻有先天初期,他能取得以前的那些戰績,更多的是靠著腦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給李靖一百軍士,也不可能對朱厚照產生任何威脅。
隻是就在他快要走出房間的時候,朱厚照忽的開口道:“等下,去後廚那邊讓人準備一些酒菜,弄最好的,朕要和李藥師好好的喝一杯!”
曹正淳嘴角輕抽,雖然有些不太樂意,但還是點頭答應,而且,作為死忠皇帝的大太監,曹正淳看的很清楚,知道什麽時候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
很顯然,李靖已經入了朱厚照的眼,日後必然會是一方重臣,甚至是朱厚照的左膀右臂,因為陳金麟的關係,曹正淳早已沒有了原來的那點兒小心思,因此對李靖,他還是很敬佩的,他隻是單純的不爽李靖竟然被朱厚照親自邀請罷了。
對於曹正淳的心思,朱厚照懶得理會,畢竟這個太監根本不會有什麽壞心思,他此時想的是等會兒該如何才能讓李靖心甘情願的歸順。
半個時辰後。
沐浴換裝後的李靖跟著曹正淳進了房間。
看著房間裏麵擺放的美味佳肴和散發著濃鬱清香的酒,李靖微微怔神,而後便將視線落在了朱厚照這位年輕的明皇身上。
朱厚照笑著擺了擺手,示意曹正淳離開,而後才指著對麵的位置:“坐!”
盡管不太明白朱厚照心裏到底在想什麽,不過李靖還是應了一聲,走到了對麵的位置坐了下去:“李靖多謝明皇,但不知明皇讓老夫來此,究竟意欲何為?”
說到這裏,他稍作停頓,而後繼續:“若是明皇想招攬老夫的話,還是算了吧,老夫雖然不是什麽聖人,但也絕對不會做出背主求榮之事,人生無非一死,但原則不能破!”
朱厚照親自幫著李靖倒了杯酒,又將一副碗筷放到了李靖的對麵,這才笑著道:“李藥師高風亮節,朕佩服,但正所謂事無絕對,李藥師何不聽聽我大明如今的情況再做決定呢?”
不得不說,朱厚照的姿態放的很低,作為一個皇帝,能夠為了一個俘虜,做到這種程度,饒是李靖的內心再怎麽堅定,此時也忍不住有些動容。
可讓他就這麽投降,加入大明,他是萬萬做不到的。
畢竟準確的說來,他李靖並非是武將,而是文臣,文臣最注重什麽?
自然是名聲,流傳千古和遺臭萬年,沒有哪個文人會選擇後者,所以,哪怕心底動容,李靖也依然沒有任何迴應,很顯然是準備和朱厚照抗下去了。
不過朱厚照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道:“李藥師也不用這麽著急迴複朕,朕也不會在這裏讓其他人給你說什麽,反正大唐和大明之間的戰鬥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畢竟,朕雖然和李世民是對手,可朕對於李世民的能力還是很認同的,所以,等會兒喝完酒,吃飽飯,朕會讓人帶著藥師你前往大明。”
此話一出,李靖忽的抬頭看向了朱厚照,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
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老隋人,李靖雖然年紀不小,但走過的地方其實並不多,前麵大半輩子都是大隋境內謀出路,走過最遠的路也是去往元大都的征程。
因此,他雖然聽了不少關於大明內的情況,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哪怕是李世民都不能確定,更遑論是他?
稍作沉吟,李靖端起酒杯朝著朱厚照舉了舉,一飲而盡:“明皇就對自己的大明如此自信,確認老夫去看了之後就會歸順大明麽?”
朱厚照毫不客氣的點了點頭:“不錯,朕確實有這個自信,因為在朕的大明皇朝當中,沒有士族門閥,甚至連鄉紳地主的數量都在逐步減少當中,朕雖然給不了所有人公平公正,但朕最起碼能夠讓所有大明的子民都看到希望!”
說到這裏,朱厚照起身,背負著雙手走了幾步,沉聲道:“藥師也別覺得朕是在貶低大唐,盡管如今李世民已經將五姓七望消除的差不多了,但其餘的中小世家卻仍然存在,朕不否認李世民的能力,可大隋早年間的縱容,絕對不是那麽容易能夠消除的。
李世民想要徹底讓大唐追上大明的腳步,需要多久?一年?五年?還是十年二十年?更何況,如今的李家,便是大唐最大的士族門閥吧?他怎麽可能真正的做到君為輕,民為貴?”
李靖再次灌了口酒,搖頭失笑:“但據老夫所知,你大明皇室也好不到哪兒去吧?所有的藩王全部被養了起來,而且奢侈至極,每年單單是那些藩王,就要消耗掉國庫多少錢糧?他們難道就不是在吸食民脂民膏?”
朱厚照微微怔神,接著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李藥師,你這個消息應該是兩年前的了吧?從去年初開始,朕就已經開始對藩王進行整治,所有三代以下的王爵全部罷黜,想要權利和待遇,自己想辦法去爭,去奮鬥,而不是混吃等死,如今大明境內還存在的藩王數量隻有不足五十,每年的俸祿也僅僅隻有以前的十分之一。”
聽到這句話,李靖手裏的酒杯差點兒沒直接丟出去。
沒辦法,朱厚照拋出來的這個消息,著實有些驚人了。
要知道,在兩年前,根據大隋這邊的統計,大明內部的藩王數量接近三萬,而由藩王降爵成的公爵更是超過二十萬,這還不算下麵的侯爵之類的,若是算上,最起碼得百萬以上了。
可朱厚照竟然直接將這群人全部罷黜了?這不是等於朱厚照將他們從老朱家給逐出家門了麽?
嘶。
饒是早有心理準備,但李靖還是被朱厚照的魄力給狠狠地嚇了一跳,同時內心也不由得升起了四個大字心狠手辣!
或者也可以說是六親不認嶼!
但不得不說,朱厚照這麽做的結果,對於整個大明都是有利無弊的,唯獨他會被皇室的那些藩王公侯給恨入骨髓。
可朱厚照會在乎麽?有陳金麟和整個江湖的支持,再加上如今朱厚照掌管著整個大明的軍權,那些本就沒有什麽權力的藩王,能鬧出什麽動靜?
想到這裏,李靖的內心終於撐不住出現了動搖。
李靖走了。
在一名錦衣衛的帶領下去了大明,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他將親眼驗證朱厚照前麵說的那些話究竟是不是真的,同時也要思考,究竟是大唐更值得他去效命,還是大明更值得他追隨。
而送走了李靖的朱厚照,並沒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腳步,因為他非常清楚,打仗打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尤其是在如今大唐內部動蕩,且還沒有收到禦峰關破的消息之前,他必須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戰爭成果。
否則的話,一旦等李世民反應過來,開始調集大軍圍攻禦峰關這邊的時候,就算他最後能夠取得勝利,也會導致明軍出現更大的傷亡,這對於他即將一統天下的道路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尤其是戰爭勝利後,他還需要騰出手將大唐和大元那邊的爛攤子全部收拾下來,這個過程沒有個一兩年都不可能完成,而在那之前,明軍必須保持足夠的戰鬥力。
否則的話,給他人做嫁衣裳倒是不至於,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明可能387都會陷入內亂當中,這是朱厚照絕對不能允許的。
因此,在送走了李靖之後的第二天,朱厚照便直接召集帳下所有將領,直接將手裏的數十萬大軍兵分六路,開始對大唐進行全麵進攻。
五天後,大唐,長安。
足足五天的時間過去,李世民才收到了前線的戰報,而且還不是禦峰關的,而是揚州那邊傳來的城破的消息,之後太原,洛陽。
一連串戰敗的消息差點兒沒讓李世民當場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