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積極備戰
從開機甲到星海艦隊,我統禦群星 作者:帝國具裝騎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黎信又問道:“我們的附庸,亞魯聯盟現在的情況如何?”
亞魯聯盟,被銀河防務收歸附庸之後,表現的十分的忠誠。
這些年來,也在積極備戰,加上本身就有的仇恨,讓他們充滿了戰鬥的欲望。
劉洋說道:“根據前些日子,亞魯聯盟遞交上來的軍部發展計劃來看,他們也準備了很多的艦隊。”
“在我們簽訂了停戰協議之後,他們原本幸存的艦隊,加上我們提供的部分惡魔艦船,讓他們的艦船數量直接來到了七百餘艘。”
“這批艦船,在這些年,又退役封存了一部分,目前還有五百艘左右的三代艦。”
“另外,在這十九年之中,亞魯聯盟改良了軍製,參照我們的主力艦隊為藍本,建造了六支主力艦隊,一千八百艘艦船。”
“目前亞魯聯盟合計的艦船數量,在兩千三百艘艦船左右。”
“他們的艦船,主要是經過我們改良過後的三代艦,相比於摩拉諾克的艦船,也有微弱的優勢。”
亞魯聯盟的造艦速度也是很快的,基本上十九年的時間,都沒有從戰時狀態轉變為常規狀態。
雖然二十年前的戰爭,幾乎榨幹了他們的最後一滴血,但是也讓他們的民眾心中充滿了對摩拉諾克的仇恨,踴躍參軍,或者參與到軍艦和武器的建造之中。
“亞魯聯盟,在我們的協助下,在邊境和首都星係,各升級了一座星堡防線,雖然比不上我們的星堡防線,但是防禦力也足夠強大,可以牽製住敵人大量的艦隊。”
黎信頷首,這些也是黎信授意的。
亞魯聯盟是銀河防務的附庸,而且隻要銀河防務不同意釋放這個附庸的話,這個文明就需要永遠向銀河防務獻出忠誠。
第四代的先進技術不能給,但是第三代的技術給出去,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尤其是在這種大爭之世,亞魯聯盟越強,也就越能夠幫助到銀河防務。
黎信想了想,接著問道:“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另外兩個盟友的情況如何?他們還有沒有其他盟友,會加入到盟約?”
摩拉諾克星際的另外倆盟友,菲努皇權國,以及納爾博聯邦。
這兩個文明的體量都不算大,都隻有兩顆生命星球。
其中菲努皇權國是比較倒黴的,他們的兩個星球,都被征服過。
母星最倒黴,人口因為混沌入侵,因為死亡神使的原因,損失了超過九成,幾乎快死絕,完全喪失了戰爭潛力。
另一星球稍微好那麽一點,但是這個星球曾經在數十年前的第一次亞魯聯盟與菲努皇權國的戰爭中,被亞魯聯盟征服過,
雖然最後在菲努皇權國援軍的幫助下,將亞魯聯盟給驅逐出去,但損失也是在的。
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算是迴到了原本的狀態。
劉洋打開菲努皇權國,介紹到:“菲努皇權國,他們基本上已經喪失了戰爭潛力,但是在摩拉諾克的援助和命令下,他們還是建造了三支主力艦隊,約六百艘各類戰艦。”
“這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力量,今後雖然依舊可以建造戰艦,但是根據情報顯示,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兵力,能夠駕馭新的戰艦了。”
“暫時,這個文明的太空船塢,隻能夠成為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補充艦船的地方。”
接著,劉洋點向了第二個文明,納爾博聯邦。
劉洋說道:“納爾博聯邦,他們的位置靠後,三次亞魯聯盟與摩拉諾克,菲努皇權國的戰爭之中,他們都沒有遭受到本土的攻擊。”
\"隻有在上次的戰爭之中,他們的主力艦隊被我們給摧毀,這是數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傷害。\"
“從情報中顯示,這個文明的民眾同仇敵愾,踴躍參軍,雖然隻有兩個生命星球,但是在這些年裏,也建造了六支摩拉諾克體係下的主力艦隊,一千兩百艘各式艦船!”
聽完這些數字,黎信微微的點頭。
在麵對生死存亡的戰爭關頭,每個星際文明,都能夠爆發出遠超於從前的戰爭潛力。
這點並不奇怪。
一個文明在常規,沒有強大的外力威脅的狀態下,不可能會保持大量軍隊的。
尤其是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的這些盟友,他們組合在一起的艦隊,原本已經可以在這片星域橫著走了。
這樣他們就更不可能養著大批的艦隊了。
一支艦隊的消耗,可不僅僅是建造的那一刻,後續的維護費用更是高的離譜。
艦船的維護,士兵的征募,訓練,培養,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
士兵總不能全是普通人吧,還需要有大量的靈能者加入其中,靈能者的消耗更大。
而且每一個文明都不會嫌棄自己的靈能者過多,靈能者可以參與到幾乎所有的工作之中,並且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組建一支艦隊所耗費的精英人才,如果投入到科研,工業,經濟上,對於一個文明的幫助更大。
銀河防務則不同,他們暫時沒有太多科研需求,加上精英克隆人不斷的生產培育,才讓他們可以始終保持著高速建造軍力,
黎信在心中計算了一下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菲努皇權國,納爾博聯邦合計的艦隊數量。
六千加六百,加一千二百,合計七千八百艘各類艦船。
一共是三十九支摩拉諾克體係的主力艦隊。
這不可謂不是一支強大的力量,這樣大的一股力量,也是將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以及他們的盟友的全部戰爭潛力給用上了。
維持這樣的一支艦隊,即使對於摩拉諾克而言,也不可能長久。
黎信說道:“看的出來,敵人的準備也很充分,在停戰協議結束之後,他們是一定會發動戰爭的。”
黎信問道:“我們該如何應對,是在星堡防線內等待敵人進攻,借助地理優勢,消耗敵人的力量,還是主動出擊?”
這不僅僅是在問在場的高級軍官,同樣也是在詢問他自己內心的想法。
亞魯聯盟,被銀河防務收歸附庸之後,表現的十分的忠誠。
這些年來,也在積極備戰,加上本身就有的仇恨,讓他們充滿了戰鬥的欲望。
劉洋說道:“根據前些日子,亞魯聯盟遞交上來的軍部發展計劃來看,他們也準備了很多的艦隊。”
“在我們簽訂了停戰協議之後,他們原本幸存的艦隊,加上我們提供的部分惡魔艦船,讓他們的艦船數量直接來到了七百餘艘。”
“這批艦船,在這些年,又退役封存了一部分,目前還有五百艘左右的三代艦。”
“另外,在這十九年之中,亞魯聯盟改良了軍製,參照我們的主力艦隊為藍本,建造了六支主力艦隊,一千八百艘艦船。”
“目前亞魯聯盟合計的艦船數量,在兩千三百艘艦船左右。”
“他們的艦船,主要是經過我們改良過後的三代艦,相比於摩拉諾克的艦船,也有微弱的優勢。”
亞魯聯盟的造艦速度也是很快的,基本上十九年的時間,都沒有從戰時狀態轉變為常規狀態。
雖然二十年前的戰爭,幾乎榨幹了他們的最後一滴血,但是也讓他們的民眾心中充滿了對摩拉諾克的仇恨,踴躍參軍,或者參與到軍艦和武器的建造之中。
“亞魯聯盟,在我們的協助下,在邊境和首都星係,各升級了一座星堡防線,雖然比不上我們的星堡防線,但是防禦力也足夠強大,可以牽製住敵人大量的艦隊。”
黎信頷首,這些也是黎信授意的。
亞魯聯盟是銀河防務的附庸,而且隻要銀河防務不同意釋放這個附庸的話,這個文明就需要永遠向銀河防務獻出忠誠。
第四代的先進技術不能給,但是第三代的技術給出去,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尤其是在這種大爭之世,亞魯聯盟越強,也就越能夠幫助到銀河防務。
黎信想了想,接著問道:“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另外兩個盟友的情況如何?他們還有沒有其他盟友,會加入到盟約?”
摩拉諾克星際的另外倆盟友,菲努皇權國,以及納爾博聯邦。
這兩個文明的體量都不算大,都隻有兩顆生命星球。
其中菲努皇權國是比較倒黴的,他們的兩個星球,都被征服過。
母星最倒黴,人口因為混沌入侵,因為死亡神使的原因,損失了超過九成,幾乎快死絕,完全喪失了戰爭潛力。
另一星球稍微好那麽一點,但是這個星球曾經在數十年前的第一次亞魯聯盟與菲努皇權國的戰爭中,被亞魯聯盟征服過,
雖然最後在菲努皇權國援軍的幫助下,將亞魯聯盟給驅逐出去,但損失也是在的。
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算是迴到了原本的狀態。
劉洋打開菲努皇權國,介紹到:“菲努皇權國,他們基本上已經喪失了戰爭潛力,但是在摩拉諾克的援助和命令下,他們還是建造了三支主力艦隊,約六百艘各類戰艦。”
“這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力量,今後雖然依舊可以建造戰艦,但是根據情報顯示,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兵力,能夠駕馭新的戰艦了。”
“暫時,這個文明的太空船塢,隻能夠成為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補充艦船的地方。”
接著,劉洋點向了第二個文明,納爾博聯邦。
劉洋說道:“納爾博聯邦,他們的位置靠後,三次亞魯聯盟與摩拉諾克,菲努皇權國的戰爭之中,他們都沒有遭受到本土的攻擊。”
\"隻有在上次的戰爭之中,他們的主力艦隊被我們給摧毀,這是數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傷害。\"
“從情報中顯示,這個文明的民眾同仇敵愾,踴躍參軍,雖然隻有兩個生命星球,但是在這些年裏,也建造了六支摩拉諾克體係下的主力艦隊,一千兩百艘各式艦船!”
聽完這些數字,黎信微微的點頭。
在麵對生死存亡的戰爭關頭,每個星際文明,都能夠爆發出遠超於從前的戰爭潛力。
這點並不奇怪。
一個文明在常規,沒有強大的外力威脅的狀態下,不可能會保持大量軍隊的。
尤其是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的這些盟友,他們組合在一起的艦隊,原本已經可以在這片星域橫著走了。
這樣他們就更不可能養著大批的艦隊了。
一支艦隊的消耗,可不僅僅是建造的那一刻,後續的維護費用更是高的離譜。
艦船的維護,士兵的征募,訓練,培養,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
士兵總不能全是普通人吧,還需要有大量的靈能者加入其中,靈能者的消耗更大。
而且每一個文明都不會嫌棄自己的靈能者過多,靈能者可以參與到幾乎所有的工作之中,並且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組建一支艦隊所耗費的精英人才,如果投入到科研,工業,經濟上,對於一個文明的幫助更大。
銀河防務則不同,他們暫時沒有太多科研需求,加上精英克隆人不斷的生產培育,才讓他們可以始終保持著高速建造軍力,
黎信在心中計算了一下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菲努皇權國,納爾博聯邦合計的艦隊數量。
六千加六百,加一千二百,合計七千八百艘各類艦船。
一共是三十九支摩拉諾克體係的主力艦隊。
這不可謂不是一支強大的力量,這樣大的一股力量,也是將摩拉諾克星際領主國以及他們的盟友的全部戰爭潛力給用上了。
維持這樣的一支艦隊,即使對於摩拉諾克而言,也不可能長久。
黎信說道:“看的出來,敵人的準備也很充分,在停戰協議結束之後,他們是一定會發動戰爭的。”
黎信問道:“我們該如何應對,是在星堡防線內等待敵人進攻,借助地理優勢,消耗敵人的力量,還是主動出擊?”
這不僅僅是在問在場的高級軍官,同樣也是在詢問他自己內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