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殺楊鬆
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 作者:刷我滴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哈哈!”張魯被楊鬆描繪的藍圖逗得哈哈大笑,腦中竟不自覺地浮現出那種場景了。
“楊長史言過矣。”
楊鬆笑道:“非過矣,到時候主公為丞相,還請封鬆為丞相長史,專門為主公效力,若主公當皇帝,那臣就是您的近侍官。”
張魯又是笑道:“到了那個時候,縱然楊長史不是丞相,難道某還會吝惜一個三公之位嗎?”
“那臣屬就在此多謝主公提攜之恩了!”
閻圃看著這兩個家夥,頭都大了,你們倆能不能不要這麽不著調行嗎?
現在隻有漢中一個彈丸之地,還被人家占去了一半,就想著當丞相當皇帝了?
曹操怎麽不派大軍先將你等這些亂臣賊子蕩平呢!
之前有人從地下挖出印璽的時候,就有人勸說張魯自立為漢寧王,這其中就屬楊鬆跳的最厲害。
而張魯有些心動,派去朝廷的使臣也是桀驁不馴,不服皇命了。
那個時候閻圃就看出張魯的不臣之心了,隻是想著張魯這人雖然不咋地,但是對黎庶還是很不錯的。
所以閻圃便苦口婆心勸說張魯不要進位魯寧王,隻要對待黎庶夠好,那在漢中的統治就能穩定。
張魯好不容易打消了這個念頭,現在又被楊鬆幾句話說的野心勃勃了,這樣下去怎麽還得了。
那曹操和劉備哪一個是好相與的,即使兩虎爭鬥一死一傷,那剩下的那隻傷的也有足夠的實力蕩平整個漢中。
教眾再多也不能當精銳的士卒使用不是?能在背後給劉備軍使使絆子就已經很不錯了。
還想要從中挑選將軍官吏以及組成士卒,士卒訓練成精兵難道不需要時間嗎?
更別說能找出合格的將軍和官吏了,簡直就是癡心妄想嘛!
曹操或者劉備怎麽可能給你這麽多時間發展?再說,雖然劉璋好欺負,但是涼州的馬超、韓遂可是那麽好欺負的?
人家的騎兵可是天下獨絕,就連曹操也不敢輕易掠其鋒芒,何況山城的烏合之眾?
所以截斷涼州哪是一句話說說這麽簡單,如果真這麽簡單的話,戰國的時候就不用等著始皇帝一統六國了。
蘇秦、張儀動動嘴皮子就能使天下歸心了,還能有高祖什麽事!
這個楊鬆,某之前還以為他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會傷害到主公的利益,便沒有放在心上。
現在看來,這個楊鬆比劉備加上曹操的威脅都要厲害!
還想要當皇帝!你張魯隻是一個天師道的教主而已啊!
袁術厲不厲害,四世三公家的嫡長子,又怎麽樣呢?
當年的仲氏王朝不也在兩年之內崩塌,而他也落得個被盜賊劫掠身死的下場嗎?
不但臭了自己的名聲,連自己祖上四世三公的名聲都搞臭了,你張魯真敢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行!
必須要除掉楊鬆,然後勸主公歸順曹丞相,這樣才能保全主公的名聲,保全漢中的黎庶。
漢中的黎庶必然感念主公的恩德,曹操也不敢妄殺主公,而會給主公一個侯爵的虛名,讓主公能夠放心傳教的。
當下,閻圃定下計策,心中稍定,張魯又來問閻圃,閻圃道:“楊長史此計甚妙,之前是閻圃坐井觀天了,然主公亦不可好高騖遠,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主公需一步一步地實現,然後逐漸穩固才行。”
他心知現在的張魯無論如何勸諫他都不會聽的,索性順著張魯的意思先肯定楊鬆的計劃。
然後再提醒張魯,一定要慢慢來,要不然,步子邁大了,豈不扯淡了。
張魯此時心情頗佳,對於閻圃的話非但不以為忤,反倒還誇讚閻圃提醒的非常到位。
隨後交代楊鬆道:“楊長史,現在該怎麽安排便全權交由你來負責如何?”
楊鬆急忙躬身下拜道:“送敢不盡心竭力,這便令人監視劉璋的一舉一動,待其發軍的時候,我軍便可埋伏要道,殺他個片甲不留。
再使人往西城處,聯絡二將軍與那甘興霸,還要勞煩主公手書一封,臣屬好送於那甘興霸,想必他必然知道下一步該怎樣配合我軍。
這樣西城的援軍便可率先撤迴來,隻留下楊昂一人在西城便可。”
閻圃問道:“楊長史,我有一事不明,為何當初主公問我二人西城之事,我道隻派楊昂一人即可,你卻要派二將軍為主將,楊任楊昂為副將。
現在卻又令二將軍與楊任迴來,隻讓楊昂一人在西城,此不是多此一舉也?”
楊鬆微咳一聲,心道:難道要告訴你之前沒和商賈商量這麽多?再加上因為是你閻圃的進言,所以某就要反對?
“那是因為當時沒有探聽西城的統帥是甘興霸,亦不知道劉備進犯漢中隻是為了侵占益州,所以想著盡快擊退劉備的軍隊,
以使主公無憂也,現在知道了這些事情,自然不能一錯再錯,不能因為某的錯誤不敢承認而影響主公未來的大計。”
說著,轉身對張魯施禮道:“主公,之前是鬆誤判,而使二將軍空勞大軍,還請主公治罪。”
“誒!”張魯擺擺手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嘛,亡羊補牢,其猶未晚!閻功曹亦無需太過苛責。”
眼見張魯對於楊鬆如此信任,閻圃微微歎氣,沒想到楊鬆在張魯心中的地位這麽高。
看來想要通過主公扳倒楊鬆有些不太可能了,隻能想其他的辦法了。
到底還有什麽辦法除掉他呢?讓他出使許都,作書於曹丞相,令曹丞相治他的罪?
還是找些見不得人的人,使些見不得人的手段?讓楊鬆死於一場意外?
隻是楊鬆乃大族子弟,又是楊家這一帶的佼佼者,身邊隨行的怎麽可能沒有守衛的部曲和私兵?
有這些護衛在身邊,怎麽可能能刺殺的了?
忽然,閻圃眼前一亮,兩人向張魯告退後,他向楊鬆發出邀約:“之前是某有眼無珠,不知道楊長史竟然有這般見識,
還望楊長史大人不記小人過,日後還得請楊長史提攜,今日某在家中略備薄酒,不知楊長史可有時間,撥冗一聚?”
“楊長史言過矣。”
楊鬆笑道:“非過矣,到時候主公為丞相,還請封鬆為丞相長史,專門為主公效力,若主公當皇帝,那臣就是您的近侍官。”
張魯又是笑道:“到了那個時候,縱然楊長史不是丞相,難道某還會吝惜一個三公之位嗎?”
“那臣屬就在此多謝主公提攜之恩了!”
閻圃看著這兩個家夥,頭都大了,你們倆能不能不要這麽不著調行嗎?
現在隻有漢中一個彈丸之地,還被人家占去了一半,就想著當丞相當皇帝了?
曹操怎麽不派大軍先將你等這些亂臣賊子蕩平呢!
之前有人從地下挖出印璽的時候,就有人勸說張魯自立為漢寧王,這其中就屬楊鬆跳的最厲害。
而張魯有些心動,派去朝廷的使臣也是桀驁不馴,不服皇命了。
那個時候閻圃就看出張魯的不臣之心了,隻是想著張魯這人雖然不咋地,但是對黎庶還是很不錯的。
所以閻圃便苦口婆心勸說張魯不要進位魯寧王,隻要對待黎庶夠好,那在漢中的統治就能穩定。
張魯好不容易打消了這個念頭,現在又被楊鬆幾句話說的野心勃勃了,這樣下去怎麽還得了。
那曹操和劉備哪一個是好相與的,即使兩虎爭鬥一死一傷,那剩下的那隻傷的也有足夠的實力蕩平整個漢中。
教眾再多也不能當精銳的士卒使用不是?能在背後給劉備軍使使絆子就已經很不錯了。
還想要從中挑選將軍官吏以及組成士卒,士卒訓練成精兵難道不需要時間嗎?
更別說能找出合格的將軍和官吏了,簡直就是癡心妄想嘛!
曹操或者劉備怎麽可能給你這麽多時間發展?再說,雖然劉璋好欺負,但是涼州的馬超、韓遂可是那麽好欺負的?
人家的騎兵可是天下獨絕,就連曹操也不敢輕易掠其鋒芒,何況山城的烏合之眾?
所以截斷涼州哪是一句話說說這麽簡單,如果真這麽簡單的話,戰國的時候就不用等著始皇帝一統六國了。
蘇秦、張儀動動嘴皮子就能使天下歸心了,還能有高祖什麽事!
這個楊鬆,某之前還以為他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會傷害到主公的利益,便沒有放在心上。
現在看來,這個楊鬆比劉備加上曹操的威脅都要厲害!
還想要當皇帝!你張魯隻是一個天師道的教主而已啊!
袁術厲不厲害,四世三公家的嫡長子,又怎麽樣呢?
當年的仲氏王朝不也在兩年之內崩塌,而他也落得個被盜賊劫掠身死的下場嗎?
不但臭了自己的名聲,連自己祖上四世三公的名聲都搞臭了,你張魯真敢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行!
必須要除掉楊鬆,然後勸主公歸順曹丞相,這樣才能保全主公的名聲,保全漢中的黎庶。
漢中的黎庶必然感念主公的恩德,曹操也不敢妄殺主公,而會給主公一個侯爵的虛名,讓主公能夠放心傳教的。
當下,閻圃定下計策,心中稍定,張魯又來問閻圃,閻圃道:“楊長史此計甚妙,之前是閻圃坐井觀天了,然主公亦不可好高騖遠,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主公需一步一步地實現,然後逐漸穩固才行。”
他心知現在的張魯無論如何勸諫他都不會聽的,索性順著張魯的意思先肯定楊鬆的計劃。
然後再提醒張魯,一定要慢慢來,要不然,步子邁大了,豈不扯淡了。
張魯此時心情頗佳,對於閻圃的話非但不以為忤,反倒還誇讚閻圃提醒的非常到位。
隨後交代楊鬆道:“楊長史,現在該怎麽安排便全權交由你來負責如何?”
楊鬆急忙躬身下拜道:“送敢不盡心竭力,這便令人監視劉璋的一舉一動,待其發軍的時候,我軍便可埋伏要道,殺他個片甲不留。
再使人往西城處,聯絡二將軍與那甘興霸,還要勞煩主公手書一封,臣屬好送於那甘興霸,想必他必然知道下一步該怎樣配合我軍。
這樣西城的援軍便可率先撤迴來,隻留下楊昂一人在西城便可。”
閻圃問道:“楊長史,我有一事不明,為何當初主公問我二人西城之事,我道隻派楊昂一人即可,你卻要派二將軍為主將,楊任楊昂為副將。
現在卻又令二將軍與楊任迴來,隻讓楊昂一人在西城,此不是多此一舉也?”
楊鬆微咳一聲,心道:難道要告訴你之前沒和商賈商量這麽多?再加上因為是你閻圃的進言,所以某就要反對?
“那是因為當時沒有探聽西城的統帥是甘興霸,亦不知道劉備進犯漢中隻是為了侵占益州,所以想著盡快擊退劉備的軍隊,
以使主公無憂也,現在知道了這些事情,自然不能一錯再錯,不能因為某的錯誤不敢承認而影響主公未來的大計。”
說著,轉身對張魯施禮道:“主公,之前是鬆誤判,而使二將軍空勞大軍,還請主公治罪。”
“誒!”張魯擺擺手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嘛,亡羊補牢,其猶未晚!閻功曹亦無需太過苛責。”
眼見張魯對於楊鬆如此信任,閻圃微微歎氣,沒想到楊鬆在張魯心中的地位這麽高。
看來想要通過主公扳倒楊鬆有些不太可能了,隻能想其他的辦法了。
到底還有什麽辦法除掉他呢?讓他出使許都,作書於曹丞相,令曹丞相治他的罪?
還是找些見不得人的人,使些見不得人的手段?讓楊鬆死於一場意外?
隻是楊鬆乃大族子弟,又是楊家這一帶的佼佼者,身邊隨行的怎麽可能沒有守衛的部曲和私兵?
有這些護衛在身邊,怎麽可能能刺殺的了?
忽然,閻圃眼前一亮,兩人向張魯告退後,他向楊鬆發出邀約:“之前是某有眼無珠,不知道楊長史竟然有這般見識,
還望楊長史大人不記小人過,日後還得請楊長史提攜,今日某在家中略備薄酒,不知楊長史可有時間,撥冗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