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左謀則麵露不屑之色,心中冷哼:“哼,好啊!這個田虎居然妄圖與徐駿結為兒女親家,如此一來,豈不是讓咱們淮西陷入兩難之境?真是令人不齒!”
這時,田豹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向徐駿施禮道:“徐寨主,我家大哥已然將禮品備齊,連定親信物都已備好,請徐寨主過目查驗。”徐駿微微頷首,目光掃過那些精美的禮物,嘴角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朗聲道:“既然如此,本寨主自然也不能失了禮數,顯得寒酸。你們且稍候片刻便是。”
其實,對於定親之事,徐駿並不甚了解。遙想上次迎娶夏霜之時,婚禮儀式亦是辦得頗為簡約。好在梁山之上不乏通曉此道之人,於是他轉頭看向身旁的徐和,壓低聲音說道:“叔父,此事便有勞您費心去操持置辦所需之物了。”徐和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應道:“賢侄放心,老夫自會妥善安排。”言罷,徐和轉身離去,著手籌備相關事宜。
然後徐駿對著兩人說道:“你們幾位先下去好生休息休息吧,嚐一嚐我們梁山的”
然後徐駿讓杜遷給他們安排住宿,殺羊宰鵝招待他們。
待兩方使者離開之後,燕翎霍然站起身來,滿臉怒容地大聲說道:“姐夫啊!難道您真打算要將怡兒許配給那田虎的兒子嗎?我可憐的姐姐已經不在人世了,可作為她唯一的弟弟、怡兒的親舅舅,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外甥女就這樣嫁給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呢!”他雙目圓睜,緊緊盯著徐駿,仿佛想要從對方的臉上看出一絲端倪。
徐駿見到燕翎如此激動地站了起來,趕忙起身走到他身旁,伸手輕拍著他的肩膀,柔聲安慰道:“賢弟啊,你真是太多慮啦!我怎會舍得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受這份苦呢?更何況那田虎之子,根本就是個不成器的家夥,我怎麽可能會把寶貝女兒嫁給他呀!隻不過……”說到這裏,徐駿稍稍頓了一下,似乎有些難以啟齒。
就在這時,一直坐在一旁沉默不語的呂將突然站起身來,朗聲道:“燕翎兄弟莫急,此事其實是我勸主公應下的。但請放心,咱們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並非真的要將小姐嫁給田虎的兒子。”他一臉嚴肅地看著燕翎,眼中透露出堅定之色。
緊接著,吳用也附和著說道:“是啊,燕翎兄。且不說那田虎本身就是個草寇出身,勢力單薄。就算他如今能暫時得勢,也定然無法長久。依我看呐,他必定會是第一個被朝廷剿滅的對象。所以啊,對於這件事,你大可不必過於憂心忡忡。”
聽到眾人紛紛出言勸慰,燕翎原本緊繃的麵容終於漸漸緩和下來。他微微點了點頭,緩緩坐迴座位上,不再吭聲。然而,盡管心中的擔憂稍有減輕,但他那雙眼睛依舊不時地瞥向徐駿,似乎仍對剛才的事情心存疑慮。
然後徐駿對著徐青娘道:“青姐,你還是去安慰一下小姑娘吧,免得她胡思亂想”
徐青娘起來說道:“放心吧,就給我就行了。”
此刻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佛要凝結成冰。龍椅上的趙佶麵色鐵青,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手中那份觸目驚心的戰報,額頭上青筋暴起,胸膛因為憤怒而劇烈起伏著。
這份戰報帶來的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令整個朝堂都為之震動——劉光世率領的五萬大軍竟然全軍覆沒!不僅如此,濟州再次淪陷敵手,就連一向固若金湯的東昌府也未能幸免,被敵軍一舉攻破。這一連串的失利讓趙佶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起來,幾乎要將整個宮殿吞噬。
\"你們倒是給朕好好說說,如今這般局麵,究竟該如何應對?\" 趙佶猛地一拍龍案,怒聲吼道,聲音在大殿內迴蕩,震耳欲聾。眾大臣們噤若寒蟬,一個個低著頭不敢言語。
趙佶的目光如利劍般掃過眾人,最終停在了童貫身上,咬牙切齒地罵道:\"童貫啊童貫,這劉光世可是你極力向朕舉薦之人!你口口聲聲說他身為名將之後,熟讀兵書,定能剿滅梁山那群賊寇。可結果呢?此人分明就是個一無是處的草包!你說,朕該如何處置於你?\"
童貫嚇得渾身一顫,急忙快步走上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叩頭謝罪道:\"陛下息怒,此事皆是微臣有眼無珠、識人不明所致,微臣願領一切罪責,請陛下降罪責罰。\"
趙佶冷哼一聲,怒氣衝衝地質問道:\"既然你已知錯,那便說說看,對於這劉光世應當作何處置?\"
童貫稍稍抬起頭,小心翼翼地迴答道:\"依微臣之見,劉光世此次戰敗,致使我軍遭受重創,理應受到嚴懲。陛下可對其從嚴處置,以正國法綱紀,警示後人。\"
趙佶微微點頭,沉聲道:\"好!傳朕旨意,即刻將劉光世革去官職,貶為庶民。此外,所有從戰場上逃迴的將領,一律削職為民,永不錄用!\"
就在此時,隻見太尉宿元景跨步而出,恭敬地向皇帝施禮後說道:“啟奏陛下,微臣經過深思熟慮,認為這梁山泊盡管屢次對各州府發起攻擊,但每次都未曾將其據為己有,從這點足以表明他們並無謀反之意啊。”
趙佶聽聞宿元景發言,饒有興致地問道:“那麽宿卿,依你之見,此事應當如何處置才好呢?”
宿元景拱手迴應道:“故而微臣鬥膽提議,可以降下聖旨招安梁山人馬,使其能夠為朝廷效力盡忠。再者說,那梁山上原本便有諸多出身於朝廷之人,想來他們必定心懷歸朝之誌,定當欣然接受招安之事。”
然而,宿元景的話語剛剛落下,高俅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高聲阻攔道:“萬萬不可!”徐駿竟殺了他的兒子,此等血海深仇怎能輕易罷休?他又怎會容忍梁山被招安這般輕易了事。
“梁山那幫賊寇悍然攻破數不勝數的州府城池,殘忍殺害眾多朝廷任命的官員,如此窮兇極惡、作惡多端的匪寇,豈能予以招安啊!”高俅怒目圓睜,義憤填膺地喊道。
宿元景毫不示弱,當即反駁道:“高太尉此番言論實乃有失偏頗,梁山雖說多次擊破州府,但從未有過長期霸占之舉,僅從此點便能清晰洞察出他們確實不存在叛逆之心呐。”
高俅不屑道:“哼,爛橘子就是爛橘子,他隻會更爛,永遠也不可能變成好的。應該發更多的兵馬征討梁山泊。”
趙佶坐在龍椅之上,眉頭微皺地俯視著下方正在激烈爭吵的兩人。這二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使得整個朝堂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氛。趙佶心中暗自思忖,究竟是該聽從哪一方的意見呢?一邊是招安梁山好漢,將其納入朝廷的體係;另一邊則是再次派遣大軍前去征討,以武力徹底鎮壓這群草寇。
思索片刻之後,趙佶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蔡京。這位權傾朝野的大臣一直深得趙佶的信任,或許能從他那裏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議。於是,趙佶開口問道:“蔡卿啊,對於此事,你覺得朕應當如何決斷才好呢?”
蔡京微微躬身行禮,然後不緊不慢地迴答道:“迴稟陛下,微臣認為應當招安梁山泊。”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之色。原來,蔡京早已暗中收受了不少來自梁山的珍貴寶物,因此他心裏很清楚,梁山方麵必定希望能夠被招安。而如果自己此時支持招安,待到事成之後,便可以順理成章地將這些梁山好漢收歸己用,從而進一步壯大自己在朝中的勢力。
聽到蔡京的迴答,趙佶不禁有些好奇地追問道:“哦?蔡卿家為何會有這樣的提議呢?不妨詳細說來聽聽。”
蔡京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陛下您一直心懷壯誌,想要收複那失去已久的燕雲十六州。若是此刻招安了梁山人馬,待日後出征之時,便可命他們作為先鋒部隊衝鋒陷陣。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為我大宋增添一支精銳之師,而且還能讓這些原本出身草莽的賊寇們有機會為國效力、建立功勳。這豈不是一件兩全其美、一舉多得之事嗎?”
童貫趕忙隨聲附和道:“微臣亦深感蔡太師之提議甚妙!招安梁山之舉實乃一箭多雕、利好多重之事啊!如此一來,不僅能平息戰亂,還可收編悍勇之士為朝廷所用,更能彰顯我朝之仁德與寬容呐!”
楊戩見狀,亦是連忙說道:“微臣附議!”這二人心中皆有鬼胎,因曾收受梁山諸多好處,故而絕不會站出來反對招安一事。
趙佶眼見眾多大臣均讚同招安梁山,遂開口問道:“既如此,那麽此番前往梁山執行招安重任之人,應當選派哪位愛卿前去方為妥當呢?”
此時,高俅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旋即跨步而出,躬身施禮後言道:“啟奏陛下,依臣之見,太尉陳宗善大人智勇雙全、德才兼備,足以擔此招安梁山之大任。”實則,高俅深知自己已無力阻止梁山招安之事,但又不甘心就此罷休,便欲在暗中設法破壞此次招安行動。
趙佶聞聽此言,略作思索,輕點其頭應道:“嗯,也罷,那就有勞陳卿家辛苦走這一遭了。”說罷,目光轉向陳宗善,眼中滿含期許之意。
這時,田豹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向徐駿施禮道:“徐寨主,我家大哥已然將禮品備齊,連定親信物都已備好,請徐寨主過目查驗。”徐駿微微頷首,目光掃過那些精美的禮物,嘴角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朗聲道:“既然如此,本寨主自然也不能失了禮數,顯得寒酸。你們且稍候片刻便是。”
其實,對於定親之事,徐駿並不甚了解。遙想上次迎娶夏霜之時,婚禮儀式亦是辦得頗為簡約。好在梁山之上不乏通曉此道之人,於是他轉頭看向身旁的徐和,壓低聲音說道:“叔父,此事便有勞您費心去操持置辦所需之物了。”徐和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應道:“賢侄放心,老夫自會妥善安排。”言罷,徐和轉身離去,著手籌備相關事宜。
然後徐駿對著兩人說道:“你們幾位先下去好生休息休息吧,嚐一嚐我們梁山的”
然後徐駿讓杜遷給他們安排住宿,殺羊宰鵝招待他們。
待兩方使者離開之後,燕翎霍然站起身來,滿臉怒容地大聲說道:“姐夫啊!難道您真打算要將怡兒許配給那田虎的兒子嗎?我可憐的姐姐已經不在人世了,可作為她唯一的弟弟、怡兒的親舅舅,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外甥女就這樣嫁給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呢!”他雙目圓睜,緊緊盯著徐駿,仿佛想要從對方的臉上看出一絲端倪。
徐駿見到燕翎如此激動地站了起來,趕忙起身走到他身旁,伸手輕拍著他的肩膀,柔聲安慰道:“賢弟啊,你真是太多慮啦!我怎會舍得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受這份苦呢?更何況那田虎之子,根本就是個不成器的家夥,我怎麽可能會把寶貝女兒嫁給他呀!隻不過……”說到這裏,徐駿稍稍頓了一下,似乎有些難以啟齒。
就在這時,一直坐在一旁沉默不語的呂將突然站起身來,朗聲道:“燕翎兄弟莫急,此事其實是我勸主公應下的。但請放心,咱們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並非真的要將小姐嫁給田虎的兒子。”他一臉嚴肅地看著燕翎,眼中透露出堅定之色。
緊接著,吳用也附和著說道:“是啊,燕翎兄。且不說那田虎本身就是個草寇出身,勢力單薄。就算他如今能暫時得勢,也定然無法長久。依我看呐,他必定會是第一個被朝廷剿滅的對象。所以啊,對於這件事,你大可不必過於憂心忡忡。”
聽到眾人紛紛出言勸慰,燕翎原本緊繃的麵容終於漸漸緩和下來。他微微點了點頭,緩緩坐迴座位上,不再吭聲。然而,盡管心中的擔憂稍有減輕,但他那雙眼睛依舊不時地瞥向徐駿,似乎仍對剛才的事情心存疑慮。
然後徐駿對著徐青娘道:“青姐,你還是去安慰一下小姑娘吧,免得她胡思亂想”
徐青娘起來說道:“放心吧,就給我就行了。”
此刻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仿佛要凝結成冰。龍椅上的趙佶麵色鐵青,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手中那份觸目驚心的戰報,額頭上青筋暴起,胸膛因為憤怒而劇烈起伏著。
這份戰報帶來的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令整個朝堂都為之震動——劉光世率領的五萬大軍竟然全軍覆沒!不僅如此,濟州再次淪陷敵手,就連一向固若金湯的東昌府也未能幸免,被敵軍一舉攻破。這一連串的失利讓趙佶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起來,幾乎要將整個宮殿吞噬。
\"你們倒是給朕好好說說,如今這般局麵,究竟該如何應對?\" 趙佶猛地一拍龍案,怒聲吼道,聲音在大殿內迴蕩,震耳欲聾。眾大臣們噤若寒蟬,一個個低著頭不敢言語。
趙佶的目光如利劍般掃過眾人,最終停在了童貫身上,咬牙切齒地罵道:\"童貫啊童貫,這劉光世可是你極力向朕舉薦之人!你口口聲聲說他身為名將之後,熟讀兵書,定能剿滅梁山那群賊寇。可結果呢?此人分明就是個一無是處的草包!你說,朕該如何處置於你?\"
童貫嚇得渾身一顫,急忙快步走上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叩頭謝罪道:\"陛下息怒,此事皆是微臣有眼無珠、識人不明所致,微臣願領一切罪責,請陛下降罪責罰。\"
趙佶冷哼一聲,怒氣衝衝地質問道:\"既然你已知錯,那便說說看,對於這劉光世應當作何處置?\"
童貫稍稍抬起頭,小心翼翼地迴答道:\"依微臣之見,劉光世此次戰敗,致使我軍遭受重創,理應受到嚴懲。陛下可對其從嚴處置,以正國法綱紀,警示後人。\"
趙佶微微點頭,沉聲道:\"好!傳朕旨意,即刻將劉光世革去官職,貶為庶民。此外,所有從戰場上逃迴的將領,一律削職為民,永不錄用!\"
就在此時,隻見太尉宿元景跨步而出,恭敬地向皇帝施禮後說道:“啟奏陛下,微臣經過深思熟慮,認為這梁山泊盡管屢次對各州府發起攻擊,但每次都未曾將其據為己有,從這點足以表明他們並無謀反之意啊。”
趙佶聽聞宿元景發言,饒有興致地問道:“那麽宿卿,依你之見,此事應當如何處置才好呢?”
宿元景拱手迴應道:“故而微臣鬥膽提議,可以降下聖旨招安梁山人馬,使其能夠為朝廷效力盡忠。再者說,那梁山上原本便有諸多出身於朝廷之人,想來他們必定心懷歸朝之誌,定當欣然接受招安之事。”
然而,宿元景的話語剛剛落下,高俅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高聲阻攔道:“萬萬不可!”徐駿竟殺了他的兒子,此等血海深仇怎能輕易罷休?他又怎會容忍梁山被招安這般輕易了事。
“梁山那幫賊寇悍然攻破數不勝數的州府城池,殘忍殺害眾多朝廷任命的官員,如此窮兇極惡、作惡多端的匪寇,豈能予以招安啊!”高俅怒目圓睜,義憤填膺地喊道。
宿元景毫不示弱,當即反駁道:“高太尉此番言論實乃有失偏頗,梁山雖說多次擊破州府,但從未有過長期霸占之舉,僅從此點便能清晰洞察出他們確實不存在叛逆之心呐。”
高俅不屑道:“哼,爛橘子就是爛橘子,他隻會更爛,永遠也不可能變成好的。應該發更多的兵馬征討梁山泊。”
趙佶坐在龍椅之上,眉頭微皺地俯視著下方正在激烈爭吵的兩人。這二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使得整個朝堂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氛。趙佶心中暗自思忖,究竟是該聽從哪一方的意見呢?一邊是招安梁山好漢,將其納入朝廷的體係;另一邊則是再次派遣大軍前去征討,以武力徹底鎮壓這群草寇。
思索片刻之後,趙佶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蔡京。這位權傾朝野的大臣一直深得趙佶的信任,或許能從他那裏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議。於是,趙佶開口問道:“蔡卿啊,對於此事,你覺得朕應當如何決斷才好呢?”
蔡京微微躬身行禮,然後不緊不慢地迴答道:“迴稟陛下,微臣認為應當招安梁山泊。”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之色。原來,蔡京早已暗中收受了不少來自梁山的珍貴寶物,因此他心裏很清楚,梁山方麵必定希望能夠被招安。而如果自己此時支持招安,待到事成之後,便可以順理成章地將這些梁山好漢收歸己用,從而進一步壯大自己在朝中的勢力。
聽到蔡京的迴答,趙佶不禁有些好奇地追問道:“哦?蔡卿家為何會有這樣的提議呢?不妨詳細說來聽聽。”
蔡京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陛下您一直心懷壯誌,想要收複那失去已久的燕雲十六州。若是此刻招安了梁山人馬,待日後出征之時,便可命他們作為先鋒部隊衝鋒陷陣。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為我大宋增添一支精銳之師,而且還能讓這些原本出身草莽的賊寇們有機會為國效力、建立功勳。這豈不是一件兩全其美、一舉多得之事嗎?”
童貫趕忙隨聲附和道:“微臣亦深感蔡太師之提議甚妙!招安梁山之舉實乃一箭多雕、利好多重之事啊!如此一來,不僅能平息戰亂,還可收編悍勇之士為朝廷所用,更能彰顯我朝之仁德與寬容呐!”
楊戩見狀,亦是連忙說道:“微臣附議!”這二人心中皆有鬼胎,因曾收受梁山諸多好處,故而絕不會站出來反對招安一事。
趙佶眼見眾多大臣均讚同招安梁山,遂開口問道:“既如此,那麽此番前往梁山執行招安重任之人,應當選派哪位愛卿前去方為妥當呢?”
此時,高俅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旋即跨步而出,躬身施禮後言道:“啟奏陛下,依臣之見,太尉陳宗善大人智勇雙全、德才兼備,足以擔此招安梁山之大任。”實則,高俅深知自己已無力阻止梁山招安之事,但又不甘心就此罷休,便欲在暗中設法破壞此次招安行動。
趙佶聞聽此言,略作思索,輕點其頭應道:“嗯,也罷,那就有勞陳卿家辛苦走這一遭了。”說罷,目光轉向陳宗善,眼中滿含期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