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明也有虎狼師
重生大明:打造華夏文明共榮圈 作者:吞金獸2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先璧接到了朱由榔命令他抄襲清軍的後路的將令後,毫不猶豫的立刻發兵。
就是抄襲的地點和路線,那也是他早就和朱由榔、陳友龍勘察商定好了的。
從寶慶到武岡有三條大路,在每一條路的山崗之上朱由榔都設置了暗哨。
目的就是監視清軍的一舉一動。
隻要發現有清軍通過,立刻迴報武岡。
同時,朱由榔會派人將這個消息通報給張先璧。
從尚可喜率軍通過明軍崗哨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注定了他吃敗仗的命運。
線國安率領一千騎兵加速趕往戰場增援尚可喜。
很快就進入了張先璧的伏擊圈。
張先璧設伏的地方特別巧妙,一條小河橫亙其間,小河的兩岸都是茂密的樹林,正是歇腳躲蔭的好地方。
在酷熱之下急行軍的建虜人馬極有可能會選擇在這裏休息喝水,隻要他們一停下來,隊形就會混亂,這就是突然衝出,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的好機會。
張先軫壓低了聲音道:“大哥,建虜的騎兵進來了,人和馬都在喝水,打不打?”
張先璧想也不想的道:“打什麽打?沉住氣,命令所有的人馬都沉住氣,這隻是建虜的先頭部隊,老鼠拉木掀大頭在後麵。”
線國安領著一千騎兵略作休整過後,全體上馬,繼續往武岡狂飆猛進。
線國安走後半日,在樹梢上觀察敵情的兵士從樹上滑下來道:“張軍門,打著孔字旗的人馬過來了。”
“是孔有德!”張先軫脫口而出:“孔有德的主力人馬過來了!”
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是明軍的老對手了,隻要和他們交過手的明軍,無不對他們心存忌憚。
張先璧問那哨兵道:“有多少人馬?”
“五六千人是有的。”
“有沒有耿字旗?”
“沒有看見。”
“繼續觀察,一旦發現耿仲明的蹤跡立刻來報。”
張先軫一聽這話,忙問道:“大哥,出擊嗎?”
“耿仲明的人馬在後麵跟著,不能輕易出擊,不然咱們就會陷入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夾擊之中。而且耿仲明的人馬一定咋厚民押運著糧草,隻要打掉了耿仲明,就是不能擊敗孔有德,他也隻有撤軍一條路可走。”張先璧對於這建虜的三順王實在是太了解了,尚可喜和孔有德既然都來了,耿仲明絕對不會不來。於是他對張先軫道:“你再去向全軍傳我的將令,沒有我的號令,任何人不得出擊,擅動者,斬!”
張先璧的這個策略對於他而言,對於大局而言,無疑是正確的。
但是,這也就等於,陳友龍得獨自麵對尚可喜和孔有德的人馬。
尚可喜的人馬原本就不多,還被打亂了,但是孔有德的人馬卻是十分的驍勇彪悍。
原本對明軍十分有利的局麵,線國安殺到之後,首先是幫助尚可喜穩住了局勢,再當孔有德的主力殺到之後,整個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
陳友龍的人馬被殺得節節後退,損失一千多人,最終是退入了營寨。
不幸中的萬幸是好在沒有崩潰,不然整個局勢將有不可收拾的可能。
為了遲滯孔有德的攻勢,城上和寨中的明軍火炮同時響起,轟得孔有德和尚可喜不得不停下攻勢,率軍後撤,一麵從四麵八方將武岡城緊緊得圍住,一麵構築炮台。
隻等耿仲明的人馬上來後,就來一招甕中捉鱉,將武岡城中的大明皇帝和他麾下的文臣武將一鍋燴了。
********
此時此刻,三順王的人馬中,最幸苦的其實是耿仲明所部。
他們不僅要為全軍押運糧草,就是尚可喜、孔有德兩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將笨重的火炮也全部交給了他們來運輸。
酷熱的天氣,沉重的糧草和火炮,讓耿仲明和他麾下的五千人馬是苦不堪言。
為了盡快的趕到戰場,耿仲明也是下令全軍加緊前進。
可是,無論耿仲明如何下令所部人馬“加緊”,然而他們所麵對的現實就是十餘門重達前進的火炮隻能是緩緩而進。
最終,在孔有德的人馬過去了一天之後的一個黃昏,才堪堪抵達了張先璧所部設伏的小河邊上。
清軍將士一到河邊,就爭先恐後的搶著趴在河邊飲水。步兵更是又困又渴,也是爭著彎下腰去,用手捧起水來喝幾口,潤潤幹得仿佛就要冒火的喉嚨。
就在這個時候,就在清軍發生混亂的時候,突然一聲炮響,一隊火銃手和一隊弓弩手,站在土丘上對清軍猛烈射擊,刹那間,清軍的騎兵和步兵好似被收割的麥子,成片成片的倒下,小河瞬間被染成了“紅河”。
火銃聲尚未完全平息,埋伏在對岸樹林中的明軍一躍而起,發出一片炸雷一般的喊殺聲,向河灘鋪天蓋地的衝殺過來。
疲憊饑餓交加的清軍麵對猶如洪水一般突然殺出的敵軍,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遭到伏擊的耿仲明四麵一聽,知道自己陷入了敵人的四麵包圍之中,並不慌張,反而十分的鎮靜,當看清了明軍帥旗所在之處,和識別出明軍的主將是張先璧後,冷然一笑,跨上馬背,一把抽出腰間的長刀,猛抖韁繩,胯下戰馬騰躍而出,直撲過去。
他身後的三百親兵也都是騎兵,而且還都是他家養的包衣。這些騎兵一看主子衝了出去,都毫不猶豫的跟在他的身後,猶如一陣颶風一般的一起衝了上去。
在耿仲明看來,雖然中了明軍的埋伏,雖然明軍人多勢眾,但在他的眼裏,再多的明軍,那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隻要能將明軍的帥旗衝倒了,無論戰場上有多少明軍,立刻就會分崩離析,作鳥獸四散奔逃。
其實,清軍上下,不僅僅是耿仲明這樣想,就是他麾下的將士們,對於明軍的印象,也是這樣。
然而,這一次的耿仲明和他的將士們卻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所麵對的明軍是足食滿餉,個個都準備用他們建虜的人頭來作自己升官發財砝碼的虎狼之師。
就是抄襲的地點和路線,那也是他早就和朱由榔、陳友龍勘察商定好了的。
從寶慶到武岡有三條大路,在每一條路的山崗之上朱由榔都設置了暗哨。
目的就是監視清軍的一舉一動。
隻要發現有清軍通過,立刻迴報武岡。
同時,朱由榔會派人將這個消息通報給張先璧。
從尚可喜率軍通過明軍崗哨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注定了他吃敗仗的命運。
線國安率領一千騎兵加速趕往戰場增援尚可喜。
很快就進入了張先璧的伏擊圈。
張先璧設伏的地方特別巧妙,一條小河橫亙其間,小河的兩岸都是茂密的樹林,正是歇腳躲蔭的好地方。
在酷熱之下急行軍的建虜人馬極有可能會選擇在這裏休息喝水,隻要他們一停下來,隊形就會混亂,這就是突然衝出,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的好機會。
張先軫壓低了聲音道:“大哥,建虜的騎兵進來了,人和馬都在喝水,打不打?”
張先璧想也不想的道:“打什麽打?沉住氣,命令所有的人馬都沉住氣,這隻是建虜的先頭部隊,老鼠拉木掀大頭在後麵。”
線國安領著一千騎兵略作休整過後,全體上馬,繼續往武岡狂飆猛進。
線國安走後半日,在樹梢上觀察敵情的兵士從樹上滑下來道:“張軍門,打著孔字旗的人馬過來了。”
“是孔有德!”張先軫脫口而出:“孔有德的主力人馬過來了!”
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是明軍的老對手了,隻要和他們交過手的明軍,無不對他們心存忌憚。
張先璧問那哨兵道:“有多少人馬?”
“五六千人是有的。”
“有沒有耿字旗?”
“沒有看見。”
“繼續觀察,一旦發現耿仲明的蹤跡立刻來報。”
張先軫一聽這話,忙問道:“大哥,出擊嗎?”
“耿仲明的人馬在後麵跟著,不能輕易出擊,不然咱們就會陷入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夾擊之中。而且耿仲明的人馬一定咋厚民押運著糧草,隻要打掉了耿仲明,就是不能擊敗孔有德,他也隻有撤軍一條路可走。”張先璧對於這建虜的三順王實在是太了解了,尚可喜和孔有德既然都來了,耿仲明絕對不會不來。於是他對張先軫道:“你再去向全軍傳我的將令,沒有我的號令,任何人不得出擊,擅動者,斬!”
張先璧的這個策略對於他而言,對於大局而言,無疑是正確的。
但是,這也就等於,陳友龍得獨自麵對尚可喜和孔有德的人馬。
尚可喜的人馬原本就不多,還被打亂了,但是孔有德的人馬卻是十分的驍勇彪悍。
原本對明軍十分有利的局麵,線國安殺到之後,首先是幫助尚可喜穩住了局勢,再當孔有德的主力殺到之後,整個戰場形勢發生了逆轉。
陳友龍的人馬被殺得節節後退,損失一千多人,最終是退入了營寨。
不幸中的萬幸是好在沒有崩潰,不然整個局勢將有不可收拾的可能。
為了遲滯孔有德的攻勢,城上和寨中的明軍火炮同時響起,轟得孔有德和尚可喜不得不停下攻勢,率軍後撤,一麵從四麵八方將武岡城緊緊得圍住,一麵構築炮台。
隻等耿仲明的人馬上來後,就來一招甕中捉鱉,將武岡城中的大明皇帝和他麾下的文臣武將一鍋燴了。
********
此時此刻,三順王的人馬中,最幸苦的其實是耿仲明所部。
他們不僅要為全軍押運糧草,就是尚可喜、孔有德兩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將笨重的火炮也全部交給了他們來運輸。
酷熱的天氣,沉重的糧草和火炮,讓耿仲明和他麾下的五千人馬是苦不堪言。
為了盡快的趕到戰場,耿仲明也是下令全軍加緊前進。
可是,無論耿仲明如何下令所部人馬“加緊”,然而他們所麵對的現實就是十餘門重達前進的火炮隻能是緩緩而進。
最終,在孔有德的人馬過去了一天之後的一個黃昏,才堪堪抵達了張先璧所部設伏的小河邊上。
清軍將士一到河邊,就爭先恐後的搶著趴在河邊飲水。步兵更是又困又渴,也是爭著彎下腰去,用手捧起水來喝幾口,潤潤幹得仿佛就要冒火的喉嚨。
就在這個時候,就在清軍發生混亂的時候,突然一聲炮響,一隊火銃手和一隊弓弩手,站在土丘上對清軍猛烈射擊,刹那間,清軍的騎兵和步兵好似被收割的麥子,成片成片的倒下,小河瞬間被染成了“紅河”。
火銃聲尚未完全平息,埋伏在對岸樹林中的明軍一躍而起,發出一片炸雷一般的喊殺聲,向河灘鋪天蓋地的衝殺過來。
疲憊饑餓交加的清軍麵對猶如洪水一般突然殺出的敵軍,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遭到伏擊的耿仲明四麵一聽,知道自己陷入了敵人的四麵包圍之中,並不慌張,反而十分的鎮靜,當看清了明軍帥旗所在之處,和識別出明軍的主將是張先璧後,冷然一笑,跨上馬背,一把抽出腰間的長刀,猛抖韁繩,胯下戰馬騰躍而出,直撲過去。
他身後的三百親兵也都是騎兵,而且還都是他家養的包衣。這些騎兵一看主子衝了出去,都毫不猶豫的跟在他的身後,猶如一陣颶風一般的一起衝了上去。
在耿仲明看來,雖然中了明軍的埋伏,雖然明軍人多勢眾,但在他的眼裏,再多的明軍,那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隻要能將明軍的帥旗衝倒了,無論戰場上有多少明軍,立刻就會分崩離析,作鳥獸四散奔逃。
其實,清軍上下,不僅僅是耿仲明這樣想,就是他麾下的將士們,對於明軍的印象,也是這樣。
然而,這一次的耿仲明和他的將士們卻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所麵對的明軍是足食滿餉,個個都準備用他們建虜的人頭來作自己升官發財砝碼的虎狼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