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來得巧的張煌言
重生大明:打造華夏文明共榮圈 作者:吞金獸2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大明的浩浩人馬將應天城圍得如鐵桶一般,水泄不通,那一門門火炮森然矗立,炮口威嚴,仿佛隨時都會發出震天動地的怒吼,將這座古老而厚重的城池籠罩在濃烈的戰火硝煙之中之際。
鄭成功的使者江於燦和黃誌高神色匆匆地來到了朱由榔的麵前。
二人麵容緊繃,神色中盡顯緊張與不安,行禮之時也帶著幾分倉促與慌亂。江於燦下意識地整了整衣衫,強自鎮定後開口道:“陛下前番提出的條件,我家國姓爺皆能應允,並且將援助我大明討伐建虜的白銀從二十萬兩大幅增加至一百萬兩。隻是懇請陛下,切勿讓您的人馬進入福建。”
朱由榔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鄭成功竟如此豪橫?不動聲色間便將進獻白銀的數額翻了五倍。不過,朱由榔身為皇帝,深知需保持威嚴與鎮定,自然不能因這金錢上的變化而失了儀態,那也太過掉價。他神色冷峻,冷冷地說道:“當初朕確有言在先,討伐建虜,我大明雄師如有必要,是要從福建過的。若我大明的人馬不能踏足福建,這福建還是我大明的福建嗎?忠孝伯還是我大明的忠孝伯嗎?”
黃誌高趕忙躬身道:“請陛下息怒。”
朱由榔微微一笑,眼中卻毫無笑意:“發怒?這點小事也值得朕發怒嗎?朕隻是在設身處地地為你們的忠孝伯著想。他若想在福建割據自立,朕可以給他這個機會,甚至可任命他為福建總督。但是要請忠孝伯想清楚了,如今我大明有廣東總督,有江西總督,還有湖廣總督,他們都未曾提出過我大明的人馬不能進入廣東、江西兩省。倘若朕答應了忠孝伯的條件,他這行為會不會給自己,亦或者自己的子孫後代帶來災禍,那就不是朕,也不是他忠孝伯所能預料的。朕的這番話,你務必帶給忠孝伯。”
江於燦拱手應道:“微臣遵旨。”
這時,一名兵士疾步進帳,單膝跪地稟報道:“陛下,外麵有一個和尚,自稱是大明翰林院編修、兵科給事中張煌言,特來求見。”
朱由榔一聽這話,心中不禁暗喜,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有請。”
世人皆知西湖風景絕美,然而,若西湖僅僅隻是風景秀麗,那它對於華夏而言,其美便顯得微不足道了。
隻因這世間比它美的景色數不勝數。
而西湖之所以直至今日仍讓遊人們流連忘返,是因為西湖畔埋葬著中華民族的英魂——西湖三少保。
嶽少保嶽飛,那是精忠報國的英雄典範,其威名傳頌千古;於少保於謙,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際,青史留名;還有一位,便是此刻正等著朱由榔召見的張煌言張少保。
不一會兒,一個身著打著補丁直裰的和尚緩緩走進營帳。他手中穩穩端著一個缽盂,身形略顯消瘦卻透著一股堅毅之氣。他的麵龐被歲月和戰火雕琢出幾分滄桑,皮膚略顯粗糙且帶著淡淡的古銅色,那是長期奔波在外的印記。眉梢微微上揚,似帶著幾分不屈的英氣,眼眸深邃而明亮,仿佛藏著星辰大海,又似蘊含著無盡的憂愁與堅定。盡管身著破舊的衣物,但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鬆,每一步都走得沉穩而有力。
那和尚見了朱由榔,立刻下拜,聲音洪亮而堅定:“大明翰林院編修、兵科給事中張煌言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南明時期,往往不在一處的明朝勢力之間的聯係,使者大多數都是裝扮成和尚進行的。因為他們不願留滿清的豬尾巴,可不留豬尾巴又極難通過滿清控製的區域,那剃光頭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朱由榔從椅子上起身,快步走近張煌言,雙手親自將他扶起來:“蒼水,你辛苦了。”
“蒼水” 是張煌言的號,張煌言表字是 “玄著”。
江於燦、黃誌高,乃至張煌言麵對這一幕都不禁愣住了。
張煌言沒有想到,與自己素未謀麵的大明皇帝能直接叫出自己的號,而且還親自扶自己起來,這頓時讓張煌言受寵若驚。
而此時的江於燦和黃誌高,內心卻掀起了驚濤駭浪,他們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豆大的汗珠從額頭冒出。
他們深知張煌言的到來意味著什麽,張煌言在南明抗清勢力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他的出現無疑讓鄭成功要挾朱由榔的籌碼減弱了許多。
原本他們以為憑借鄭成功增加援助銀兩這一招可以在談判中占據一定優勢,可張煌言的出現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他們擔心朱由榔會因為張煌言的到來而改變對鄭成功條件的態度,那樣他們此次的使命很可能就會失敗,迴去也無法向鄭成功交代,怎能不惶恐萬分。
張煌言不肯起身,低聲抽噎道:“微臣有罪,請陛下恕罪!”
“有罪?什麽罪?” 朱由榔輕聲問道。
“微臣不能抵抗建虜,導致建虜在浙江橫行……”張煌言聲音低沉,帶著深深的自責。
“照你的說法,那我大明豈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罪?” 朱由榔湊近張煌言的耳旁,低聲道:“那思宗皇帝的罪豈不是最大?”思宗就是崇禎。
張煌言一聽這話,臉色大變,連連磕頭:“死罪,死罪!”
朱由榔道:“既然自知有罪,那就起來說話,我們君臣應當共同努力,將建虜驅逐出我大明的疆土!蒼水,你可有妙計?”
張煌言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道:“魯王殿下當初對陛下多有不敬之處,還請陛下能不計前嫌……”
朱由榔將手一揮,神色堅定道:“這說的什麽話?都是同宗同族,如今又麵對國難,言語上有些抵牾,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何況舌頭和牙齒還有打架的時候,今後這種不利於團結,不利於齊心協力抗虜的話就不要說了。你迴去告訴魯王,朕等他迴來,如今我大明的宗室之中,也隻有他還在為光複故國盡力,沒有他在浙江沿海牽製建虜,朕在西南是不會那麽容易成功的。”
張煌言一聽這話,心中感動不已,連連磕頭:“微臣一定將陛下的聖意原原本本的帶給魯王殿下。”
朱由榔道:“如果魯王手裏有兵馬,朕希望他能出擊吳淞府,在吳淞口登岸,與朕東西對進,夾擊洪承疇,收複我大明的龍興之地應天!”
吳淞府就是現在上海。
朱由榔又對江於燦和黃誌高:“二位,你們迴去告訴忠孝伯,朕說過話是不會變的。”
鄭成功的使者江於燦和黃誌高神色匆匆地來到了朱由榔的麵前。
二人麵容緊繃,神色中盡顯緊張與不安,行禮之時也帶著幾分倉促與慌亂。江於燦下意識地整了整衣衫,強自鎮定後開口道:“陛下前番提出的條件,我家國姓爺皆能應允,並且將援助我大明討伐建虜的白銀從二十萬兩大幅增加至一百萬兩。隻是懇請陛下,切勿讓您的人馬進入福建。”
朱由榔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忖,鄭成功竟如此豪橫?不動聲色間便將進獻白銀的數額翻了五倍。不過,朱由榔身為皇帝,深知需保持威嚴與鎮定,自然不能因這金錢上的變化而失了儀態,那也太過掉價。他神色冷峻,冷冷地說道:“當初朕確有言在先,討伐建虜,我大明雄師如有必要,是要從福建過的。若我大明的人馬不能踏足福建,這福建還是我大明的福建嗎?忠孝伯還是我大明的忠孝伯嗎?”
黃誌高趕忙躬身道:“請陛下息怒。”
朱由榔微微一笑,眼中卻毫無笑意:“發怒?這點小事也值得朕發怒嗎?朕隻是在設身處地地為你們的忠孝伯著想。他若想在福建割據自立,朕可以給他這個機會,甚至可任命他為福建總督。但是要請忠孝伯想清楚了,如今我大明有廣東總督,有江西總督,還有湖廣總督,他們都未曾提出過我大明的人馬不能進入廣東、江西兩省。倘若朕答應了忠孝伯的條件,他這行為會不會給自己,亦或者自己的子孫後代帶來災禍,那就不是朕,也不是他忠孝伯所能預料的。朕的這番話,你務必帶給忠孝伯。”
江於燦拱手應道:“微臣遵旨。”
這時,一名兵士疾步進帳,單膝跪地稟報道:“陛下,外麵有一個和尚,自稱是大明翰林院編修、兵科給事中張煌言,特來求見。”
朱由榔一聽這話,心中不禁暗喜,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有請。”
世人皆知西湖風景絕美,然而,若西湖僅僅隻是風景秀麗,那它對於華夏而言,其美便顯得微不足道了。
隻因這世間比它美的景色數不勝數。
而西湖之所以直至今日仍讓遊人們流連忘返,是因為西湖畔埋葬著中華民族的英魂——西湖三少保。
嶽少保嶽飛,那是精忠報國的英雄典範,其威名傳頌千古;於少保於謙,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際,青史留名;還有一位,便是此刻正等著朱由榔召見的張煌言張少保。
不一會兒,一個身著打著補丁直裰的和尚緩緩走進營帳。他手中穩穩端著一個缽盂,身形略顯消瘦卻透著一股堅毅之氣。他的麵龐被歲月和戰火雕琢出幾分滄桑,皮膚略顯粗糙且帶著淡淡的古銅色,那是長期奔波在外的印記。眉梢微微上揚,似帶著幾分不屈的英氣,眼眸深邃而明亮,仿佛藏著星辰大海,又似蘊含著無盡的憂愁與堅定。盡管身著破舊的衣物,但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鬆,每一步都走得沉穩而有力。
那和尚見了朱由榔,立刻下拜,聲音洪亮而堅定:“大明翰林院編修、兵科給事中張煌言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南明時期,往往不在一處的明朝勢力之間的聯係,使者大多數都是裝扮成和尚進行的。因為他們不願留滿清的豬尾巴,可不留豬尾巴又極難通過滿清控製的區域,那剃光頭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朱由榔從椅子上起身,快步走近張煌言,雙手親自將他扶起來:“蒼水,你辛苦了。”
“蒼水” 是張煌言的號,張煌言表字是 “玄著”。
江於燦、黃誌高,乃至張煌言麵對這一幕都不禁愣住了。
張煌言沒有想到,與自己素未謀麵的大明皇帝能直接叫出自己的號,而且還親自扶自己起來,這頓時讓張煌言受寵若驚。
而此時的江於燦和黃誌高,內心卻掀起了驚濤駭浪,他們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豆大的汗珠從額頭冒出。
他們深知張煌言的到來意味著什麽,張煌言在南明抗清勢力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他的出現無疑讓鄭成功要挾朱由榔的籌碼減弱了許多。
原本他們以為憑借鄭成功增加援助銀兩這一招可以在談判中占據一定優勢,可張煌言的出現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他們擔心朱由榔會因為張煌言的到來而改變對鄭成功條件的態度,那樣他們此次的使命很可能就會失敗,迴去也無法向鄭成功交代,怎能不惶恐萬分。
張煌言不肯起身,低聲抽噎道:“微臣有罪,請陛下恕罪!”
“有罪?什麽罪?” 朱由榔輕聲問道。
“微臣不能抵抗建虜,導致建虜在浙江橫行……”張煌言聲音低沉,帶著深深的自責。
“照你的說法,那我大明豈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罪?” 朱由榔湊近張煌言的耳旁,低聲道:“那思宗皇帝的罪豈不是最大?”思宗就是崇禎。
張煌言一聽這話,臉色大變,連連磕頭:“死罪,死罪!”
朱由榔道:“既然自知有罪,那就起來說話,我們君臣應當共同努力,將建虜驅逐出我大明的疆土!蒼水,你可有妙計?”
張煌言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道:“魯王殿下當初對陛下多有不敬之處,還請陛下能不計前嫌……”
朱由榔將手一揮,神色堅定道:“這說的什麽話?都是同宗同族,如今又麵對國難,言語上有些抵牾,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何況舌頭和牙齒還有打架的時候,今後這種不利於團結,不利於齊心協力抗虜的話就不要說了。你迴去告訴魯王,朕等他迴來,如今我大明的宗室之中,也隻有他還在為光複故國盡力,沒有他在浙江沿海牽製建虜,朕在西南是不會那麽容易成功的。”
張煌言一聽這話,心中感動不已,連連磕頭:“微臣一定將陛下的聖意原原本本的帶給魯王殿下。”
朱由榔道:“如果魯王手裏有兵馬,朕希望他能出擊吳淞府,在吳淞口登岸,與朕東西對進,夾擊洪承疇,收複我大明的龍興之地應天!”
吳淞府就是現在上海。
朱由榔又對江於燦和黃誌高:“二位,你們迴去告訴忠孝伯,朕說過話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