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老友重逢
重生大明:打造華夏文明共榮圈 作者:吞金獸2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堵胤錫率領全軍在南昌城中暫作休整,這一停,便是整整兩天。
這兩日裏,城中百姓看著明軍整齊的營帳,心中滿是敬畏與好奇。
堵胤錫則一刻未閑,一邊有條不紊地安排著軍務,一邊派人快馬加鞭往采石磯和應天通報消息。
忠貞營的名聲在各路明軍之中向來不錯,他們軍紀嚴明,所到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宛如一股清流。
可此次,郝搖旗送來了三千人馬,這三千人個個身材魁梧,眼神中透著一股狠勁,那剽悍的戰力,比起忠貞營竟也絲毫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麵還要更勝一籌。
隻是,這郝搖旗的人馬,軍紀卻堪稱順軍餘部之中最差的。
他們在營中時常大聲喧嘩,偶爾還會有爭執打鬥之事發生,讓堵胤錫頗為頭疼。
為了保證南昌百姓能一直將明軍看作是拯救天下的希望之星,同時也為了在各路人馬中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堵胤錫當機立斷地下達了命令。除了高太後和慧英,因身份特殊且需有合適的安置之所,被安排進駐南昌府衙之外,其他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全部駐紮在城外。
城外的營帳一座連著一座,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的光澤,士兵們進進出出,忙碌而有序。
兩天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明軍再次啟程,向著采石磯進發。
此時的采石磯,硝煙已經散去,戰事早已平息。
高一功在城中得知自己的姐姐和一眾老友即將到來的消息後,激動得坐立不安。
他早早地來到城門口,伸長了脖子向遠處張望。當那熟悉的旗幟出現在視野中時,高一功的眼眶濕潤了,他急忙出城相迎。
眾人相見,一時間,各種情緒湧上心頭。
有久別重逢的親熱,那是兄弟間生死相依的情感體現;有迴憶往事的心酸,那些年的征戰殺伐、顛沛流離,仿佛幻影般在眼前閃過;還有相互埋怨,埋怨當初無知的互掐,更是埋怨命運的捉弄。千言萬語,都化作了說不完的委屈,在眼神交匯和緊緊相擁中傳遞。
高一功一手拉著袁宗第,一手拉著劉芳亮,一路迴到城中。
他在衙門裏擺下了豐盛的酒宴,每一道菜肴都飽含著他的深情厚意。
他還親自前往陳友龍和張先璧的住處相請,禮數周全。
高太後舟車勞頓,再加上身份尊貴,自然是不會參加這樣的活動的。
她和慧英先進了後堂休息。
楊畏知和王夫之作為文人,他們敬仰這些在沙場上為百姓拚殺、救民於水火的將軍,也都一同參加了這場盛宴。
酒過三巡,當高一功得知袁宗第他們在南昌和多爾袞廝殺了一場後,眼中滿是悔恨之色。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大聲說道:“若是我當時能得到消息,率領大軍南下,那多爾袞就算是插上翅膀,也絕無可能逃脫!”說罷,他來迴踱步,情緒激動。
隨即,高一功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立刻又滿臉振奮地告訴了眾人一個消息:“多爾袞是跑了,不過他的同胞哥哥阿濟格被陛下圍在了聚寶山。當初山海關戰敗之後,一路追擊我軍的就是這個阿濟格。小馬就是被這個阿濟格殺害的!我們應該迅速揮師東進,攻打聚寶山,活捉阿濟格,用他的心肝來祭奠我大順……”說到這裏,他瞥見堵胤錫、陳友龍和張先璧也在桌上,連忙將脫口而出的 “大順” 改成了 “大明”,“祭奠我大明將士的不散英魂!”
“小馬”是馬世耀,李自成麾下大將,在潼關之戰中被阿濟格殺害。
袁宗第、劉芳亮和劉體純一聽這話,大喜過望,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幾乎是同時脫口而出:“那還等什麽,明天就出發!”那聲音如同洪鍾大呂,在房間裏迴蕩。
堵胤錫眉頭微皺,輕輕擺了擺手道:“三位將軍有所不知,這聚寶山就在應天城的旁邊,我軍貿然前往,隻怕會引起朝廷的誤會。要是朝廷不明所以,派兵來攔截,亂了我們的陣型,那豈不是給了阿濟格逃生的絕佳機會?所以,依本官之見,我等還是先去應天覲見陛下之後,再聽朝廷的號令才好進軍。”
袁宗第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急切地說道:“要是在等消息的時候讓阿濟格跑了呢?”他緊握拳頭,滿臉不甘。
堵胤錫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道:“漢舉將軍,我軍現在的位置是阿濟格逃生的必經之路,隻要有諸位在此,那就是如來佛祖的五指山,他阿濟格無論如何是逃不出去的。”他的眼神中透著自信與沉穩。
雖然袁宗第覺得堵胤錫的話有幾分道理,但他還是有些不甘心。
他心中清楚阿濟格很難逃脫,但他最不甘心的不是怕阿濟格跑了,而是擔心阿濟格被其他的明軍消滅了。
那樣的話,他就等於再次失去了一次報仇雪恨的絕佳機會,那股恨意如同一團火在他心中燃燒。
劉芳亮看出了袁宗第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漢舉哥,堵大人說得有道理,咱們不能再給建虜可乘之機了,不能因小失大啊。”
就在這時,一名兵士從外麵匆匆進來,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高將軍,司禮監的楊公公帶著陛下的聖旨到了。”
高一功微微一驚,連忙問道:“哪個楊公公?”
“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楊守春。”
堵胤錫、高一功、張先璧和陳友龍都是一怔,以往傳旨這樣的事,向來都是由一般的小太監來完成,可今日,竟然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親自前來。他們心中都明白,這道聖旨必然是有極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有請!” 隨即高一功、堵胤錫、張先璧、陳友龍、楊畏知、王夫之、周培公等眾人都趕忙離席,整理衣冠,神情肅穆地來到外麵,整齊地跪在地上準備接旨。
袁宗第、劉芳亮、劉體純和李來亨卻坐在裏麵一動不動,他們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倔強。
“等等。” 高一功一看這四人不動,急忙喊住那去請楊守春進來傳旨的兵士。
他轉身快步走進屋內,來到袁宗第身邊,懇切地說道:“漢舉,我知道你在想什麽。可是你要明白,如今僅僅憑我等的人馬是報不了國恨家仇的。我們就像大海中的孤舟,隨時都有被建虜這股狂風巨浪消滅的可能。我們歸順朝廷,朝廷對我們先帝的舊臣並沒有區別對待,補之如今是湖北提督,我在朝中和補之相互唿應,咱們這些老兄弟也算是在這亂世中有了一席之地。另外,你今日不肯陪同接旨,陛下知道了,又怎麽會將消滅阿濟格的重任交給我們兄弟呢?”
袁宗第等四人聽了這番話,都沒有反駁,陷入了沉默。
他們相互看了一眼,眼中的倔強漸漸褪去,隨後跟著高一功一起走了出去。
高一功再次對那兵士道:“請楊公公進來傳旨。”
這兩日裏,城中百姓看著明軍整齊的營帳,心中滿是敬畏與好奇。
堵胤錫則一刻未閑,一邊有條不紊地安排著軍務,一邊派人快馬加鞭往采石磯和應天通報消息。
忠貞營的名聲在各路明軍之中向來不錯,他們軍紀嚴明,所到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宛如一股清流。
可此次,郝搖旗送來了三千人馬,這三千人個個身材魁梧,眼神中透著一股狠勁,那剽悍的戰力,比起忠貞營竟也絲毫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麵還要更勝一籌。
隻是,這郝搖旗的人馬,軍紀卻堪稱順軍餘部之中最差的。
他們在營中時常大聲喧嘩,偶爾還會有爭執打鬥之事發生,讓堵胤錫頗為頭疼。
為了保證南昌百姓能一直將明軍看作是拯救天下的希望之星,同時也為了在各路人馬中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堵胤錫當機立斷地下達了命令。除了高太後和慧英,因身份特殊且需有合適的安置之所,被安排進駐南昌府衙之外,其他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全部駐紮在城外。
城外的營帳一座連著一座,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的光澤,士兵們進進出出,忙碌而有序。
兩天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明軍再次啟程,向著采石磯進發。
此時的采石磯,硝煙已經散去,戰事早已平息。
高一功在城中得知自己的姐姐和一眾老友即將到來的消息後,激動得坐立不安。
他早早地來到城門口,伸長了脖子向遠處張望。當那熟悉的旗幟出現在視野中時,高一功的眼眶濕潤了,他急忙出城相迎。
眾人相見,一時間,各種情緒湧上心頭。
有久別重逢的親熱,那是兄弟間生死相依的情感體現;有迴憶往事的心酸,那些年的征戰殺伐、顛沛流離,仿佛幻影般在眼前閃過;還有相互埋怨,埋怨當初無知的互掐,更是埋怨命運的捉弄。千言萬語,都化作了說不完的委屈,在眼神交匯和緊緊相擁中傳遞。
高一功一手拉著袁宗第,一手拉著劉芳亮,一路迴到城中。
他在衙門裏擺下了豐盛的酒宴,每一道菜肴都飽含著他的深情厚意。
他還親自前往陳友龍和張先璧的住處相請,禮數周全。
高太後舟車勞頓,再加上身份尊貴,自然是不會參加這樣的活動的。
她和慧英先進了後堂休息。
楊畏知和王夫之作為文人,他們敬仰這些在沙場上為百姓拚殺、救民於水火的將軍,也都一同參加了這場盛宴。
酒過三巡,當高一功得知袁宗第他們在南昌和多爾袞廝殺了一場後,眼中滿是悔恨之色。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大聲說道:“若是我當時能得到消息,率領大軍南下,那多爾袞就算是插上翅膀,也絕無可能逃脫!”說罷,他來迴踱步,情緒激動。
隨即,高一功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立刻又滿臉振奮地告訴了眾人一個消息:“多爾袞是跑了,不過他的同胞哥哥阿濟格被陛下圍在了聚寶山。當初山海關戰敗之後,一路追擊我軍的就是這個阿濟格。小馬就是被這個阿濟格殺害的!我們應該迅速揮師東進,攻打聚寶山,活捉阿濟格,用他的心肝來祭奠我大順……”說到這裏,他瞥見堵胤錫、陳友龍和張先璧也在桌上,連忙將脫口而出的 “大順” 改成了 “大明”,“祭奠我大明將士的不散英魂!”
“小馬”是馬世耀,李自成麾下大將,在潼關之戰中被阿濟格殺害。
袁宗第、劉芳亮和劉體純一聽這話,大喜過望,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幾乎是同時脫口而出:“那還等什麽,明天就出發!”那聲音如同洪鍾大呂,在房間裏迴蕩。
堵胤錫眉頭微皺,輕輕擺了擺手道:“三位將軍有所不知,這聚寶山就在應天城的旁邊,我軍貿然前往,隻怕會引起朝廷的誤會。要是朝廷不明所以,派兵來攔截,亂了我們的陣型,那豈不是給了阿濟格逃生的絕佳機會?所以,依本官之見,我等還是先去應天覲見陛下之後,再聽朝廷的號令才好進軍。”
袁宗第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急切地說道:“要是在等消息的時候讓阿濟格跑了呢?”他緊握拳頭,滿臉不甘。
堵胤錫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道:“漢舉將軍,我軍現在的位置是阿濟格逃生的必經之路,隻要有諸位在此,那就是如來佛祖的五指山,他阿濟格無論如何是逃不出去的。”他的眼神中透著自信與沉穩。
雖然袁宗第覺得堵胤錫的話有幾分道理,但他還是有些不甘心。
他心中清楚阿濟格很難逃脫,但他最不甘心的不是怕阿濟格跑了,而是擔心阿濟格被其他的明軍消滅了。
那樣的話,他就等於再次失去了一次報仇雪恨的絕佳機會,那股恨意如同一團火在他心中燃燒。
劉芳亮看出了袁宗第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漢舉哥,堵大人說得有道理,咱們不能再給建虜可乘之機了,不能因小失大啊。”
就在這時,一名兵士從外麵匆匆進來,單膝跪地,大聲稟報道:“高將軍,司禮監的楊公公帶著陛下的聖旨到了。”
高一功微微一驚,連忙問道:“哪個楊公公?”
“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楊守春。”
堵胤錫、高一功、張先璧和陳友龍都是一怔,以往傳旨這樣的事,向來都是由一般的小太監來完成,可今日,竟然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親自前來。他們心中都明白,這道聖旨必然是有極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有請!” 隨即高一功、堵胤錫、張先璧、陳友龍、楊畏知、王夫之、周培公等眾人都趕忙離席,整理衣冠,神情肅穆地來到外麵,整齊地跪在地上準備接旨。
袁宗第、劉芳亮、劉體純和李來亨卻坐在裏麵一動不動,他們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倔強。
“等等。” 高一功一看這四人不動,急忙喊住那去請楊守春進來傳旨的兵士。
他轉身快步走進屋內,來到袁宗第身邊,懇切地說道:“漢舉,我知道你在想什麽。可是你要明白,如今僅僅憑我等的人馬是報不了國恨家仇的。我們就像大海中的孤舟,隨時都有被建虜這股狂風巨浪消滅的可能。我們歸順朝廷,朝廷對我們先帝的舊臣並沒有區別對待,補之如今是湖北提督,我在朝中和補之相互唿應,咱們這些老兄弟也算是在這亂世中有了一席之地。另外,你今日不肯陪同接旨,陛下知道了,又怎麽會將消滅阿濟格的重任交給我們兄弟呢?”
袁宗第等四人聽了這番話,都沒有反駁,陷入了沉默。
他們相互看了一眼,眼中的倔強漸漸褪去,隨後跟著高一功一起走了出去。
高一功再次對那兵士道:“請楊公公進來傳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