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被拋棄的軍官原配26
年代快穿:悲慘炮灰女配逆襲了 作者:昌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嫣給楊寧寫了迴信,順便還拿了些自家的特產山貨,一並打包送出去。
村裏第二天就開工了,馬家村的人一早送來好幾個人。
除了牛棚的那四人,剩餘還有三個女知青。
劉村長臉色有些不好看,“下放人員就罷了,送來三個女知青是怎麽迴事。”
修路幹活那得出力,城裏來的女娃娃哪有什麽力氣,這不純粹蹭吃蹭喝蹭住來了。
馬家村的那人訕訕說:“我們村長說,正好讓這些同誌曆練一下,還有那路是咱們兩村交匯處,不知劉村長給我們村留了多少個名額?”
劉村長黑了臉,“原本計劃20個名額,但送來的這七人不是個幹活的料,那就減去7人,留13個名額給你們好了。”
那人有些詫異,“這、這有點太少了吧,一家都輪不上一個。”
“你隻管迴去說就行,你們村長要是不滿,讓他來找我。”
劉村長也不慣他們,看他馬的也沒那個臉來。
原本還想給他20個名額,是他過分在先,鬧到鄉裏他姓馬的也不占理。
那人迴去複命,果然如劉村長所料,馬村長雖然生氣,但並沒有來鬧騰。
當天下午就派了十三個男同誌們過來幫忙。
至於下放人員,就是讓他們接受改造吃苦,所以依舊住的是村裏的牛棚。
隻不過區別於馬家村的漏風漏雨,劉家村牛棚旁邊單獨蓋著住人的房子,裏麵還能生火做飯,可比那邊強太多。
宋易為避免惹來懷疑,隻是遠遠的看了父母和爺爺奶奶,人在眼皮子底下,總有機會能幫襯。
至於三位女知青,安排到了女寢房,其他的女知青多少有些不滿。
憑什麽來的都是女知青,男知青沒有人。
女寢一下擠進來三個人,大通鋪變得格外擁擠,男寢那邊倒是寬鬆。
雖然不滿,但她們也沒太表現出來,大家將就的擠著住。
宋易原本想去鎮上給父母他們采辦點東西,但道路大修,村裏出行變得不方便,出去迴來不少眼睛注視著。
他隻好作罷,咬牙再次找上劉嫣。
因為比起村幹部和村裏其他人,他始終覺得最為可靠的是劉嫣。
外人覺得對方脾氣不好,但他恰恰相反,覺得人有魄力,雖然說話直白,但是說的都是實話,總之和她接觸,莫名會讓人安心。
村裏修路,村幹部也忙的團團轉,測量監工買東西什麽的。
劉嫣一個婦女委員沒人在意,村長現在以修路為主,囑咐她代為接管村裏麵的瑣碎事。
村裏也沒什麽事,劉嫣挺清閑,閑來無事捧著書本看。
宋易找上門來時,她正坐在房門口曬太陽,翹著二郎腿,手裏還拿著一本書看。
“劉同誌。”
劉嫣聽聞他的聲音,都快免疫了,頭都沒抬,淡定的翻書問:“說吧,又怎麽了。”
宋易撓了撓脖子也有些尷尬,畢竟這幾天裏總是在不斷的麻煩她。
“劉同誌,我想問問、你們家有多餘的褥子墊子被子那些嗎?”
父母他們來的時候一人拎著一個小包,被子褥子薄的可憐,大冬天的怎麽能熬過去。
劉嫣自然知道他的用處,也沒廢話直接說:“有。”
“謝謝,你有多少拿多少,票和錢都在這裏。”
宋易掏出兜裏的錢,又從上衣兜裏拿出幾張布票糖票,全都遞了過來。
劉嫣這才抬眸看了他一眼,慢悠悠的抬手接過。
“行,一會兒沒人拿給你。”
宋易鬆了口氣,言語間滿是真誠:“多謝。”
人走後,劉嫣合上書,看著手裏七八張各種票,以及零零散散大幾十塊錢。
她直接去了父母房裏,從櫃子裏掏出兩套新的棉花被子和被褥。
這原本是給那個準備收養的弟弟準備的,倒不是劉父劉母主動,而是那邊親戚美其名曰買來這些東西慶賀,最後收了他們家的錢。
她攪黃後,這些東西還一直扔在這。
他們家不缺糧,不缺用的穿的,一家五口棉花被子褥子都是去年剛替換來的新的,所以用不著。
而且因為是給男娃做的,為圖喜慶都是用的紅色的布頭,顏色有些太過豔麗。
宋易給的錢票足夠買兩套全新的,她也不占人便宜,直接打包了兩套新的給人。
後又從妹妹那屋搜羅了一些舊的不要的舊墊子,找了幾塊灰撲撲帶補丁的布,明麵上還是得用這些東西遮掩。
最後,看在糖票肉票的份上,劉嫣又在旁邊空房找一些不太用的生活物件,一並將這些打包拿給宋易。
宋易收到東西打開一看,心中隻剩下溫暖感激。
他沒往男寢室藏,而是去了距離牛棚不遠處的,一家好說話的老鄉家。
給了人兩毛好處費,說是暫放一下,他們住的那邊沒地方放。
那人家自然是樂意,他們院空著,放一個東西給兩毛,他們巴不得天天都有這好生意。
就這樣吃過晚飯後,宋易借口出去,去那老鄉家拿到東西,匆匆趕往牛棚。
這個時間點都在吃飯,大家幹一天活都累得夠嗆,也沒人管牛棚這邊。
宋易拿來東西,宋家其他人膽戰心驚,直接拒絕不要,讓他趕緊走,怕牽連到他。
“爸媽,鄉下冬天冷,你們別生病比什麽都強,這邊看病不方便。”
說完,宋易紅著眼抱了抱蒼老了幾歲的母親,又抱了抱頭發花白的奶奶。
他都沒敢太流露出來心疼,忙從口袋裏掏出來一些罐頭和果脯,塞進人懷裏就匆匆離去。
宋家人也是雙眼通紅,盡管勞作了一天,有些疲憊可是這一刻他們的心是滿足的。
宋父歎氣,“罷了,也是孩子的一片好心,快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吧。”
大家夥以為人送來的就是些吃的和衣物,沒想到打開裏麵竟然有嶄新暖和的棉花被子和被褥。
“這、這孩子哪裏弄的這些,這可是稀罕的東西,這蓋著太過明目張膽了吧。”
宋奶奶擦了擦眼淚,指了指裏麵的破布塊說:“這還有東西,指定是怕太招人眼,小易拿了這麽些個舊玩意遮掩。”
大家打開一看,結果除了這些,還有好些個能用到的東西,甚至還有女同誌用的兩包刀紙。
宋母側身掩淚,其他人也感慨萬千。
宋易沒下放之前,家裏的什麽都不用他操心,他隻需要安安靜靜學習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小一年沒見,人成熟穩重了不少。
不過畢竟才下放幾天,他們原本還擔心人不適應,沒成想竟然能獨當一麵照顧他們了。
村裏第二天就開工了,馬家村的人一早送來好幾個人。
除了牛棚的那四人,剩餘還有三個女知青。
劉村長臉色有些不好看,“下放人員就罷了,送來三個女知青是怎麽迴事。”
修路幹活那得出力,城裏來的女娃娃哪有什麽力氣,這不純粹蹭吃蹭喝蹭住來了。
馬家村的那人訕訕說:“我們村長說,正好讓這些同誌曆練一下,還有那路是咱們兩村交匯處,不知劉村長給我們村留了多少個名額?”
劉村長黑了臉,“原本計劃20個名額,但送來的這七人不是個幹活的料,那就減去7人,留13個名額給你們好了。”
那人有些詫異,“這、這有點太少了吧,一家都輪不上一個。”
“你隻管迴去說就行,你們村長要是不滿,讓他來找我。”
劉村長也不慣他們,看他馬的也沒那個臉來。
原本還想給他20個名額,是他過分在先,鬧到鄉裏他姓馬的也不占理。
那人迴去複命,果然如劉村長所料,馬村長雖然生氣,但並沒有來鬧騰。
當天下午就派了十三個男同誌們過來幫忙。
至於下放人員,就是讓他們接受改造吃苦,所以依舊住的是村裏的牛棚。
隻不過區別於馬家村的漏風漏雨,劉家村牛棚旁邊單獨蓋著住人的房子,裏麵還能生火做飯,可比那邊強太多。
宋易為避免惹來懷疑,隻是遠遠的看了父母和爺爺奶奶,人在眼皮子底下,總有機會能幫襯。
至於三位女知青,安排到了女寢房,其他的女知青多少有些不滿。
憑什麽來的都是女知青,男知青沒有人。
女寢一下擠進來三個人,大通鋪變得格外擁擠,男寢那邊倒是寬鬆。
雖然不滿,但她們也沒太表現出來,大家將就的擠著住。
宋易原本想去鎮上給父母他們采辦點東西,但道路大修,村裏出行變得不方便,出去迴來不少眼睛注視著。
他隻好作罷,咬牙再次找上劉嫣。
因為比起村幹部和村裏其他人,他始終覺得最為可靠的是劉嫣。
外人覺得對方脾氣不好,但他恰恰相反,覺得人有魄力,雖然說話直白,但是說的都是實話,總之和她接觸,莫名會讓人安心。
村裏修路,村幹部也忙的團團轉,測量監工買東西什麽的。
劉嫣一個婦女委員沒人在意,村長現在以修路為主,囑咐她代為接管村裏麵的瑣碎事。
村裏也沒什麽事,劉嫣挺清閑,閑來無事捧著書本看。
宋易找上門來時,她正坐在房門口曬太陽,翹著二郎腿,手裏還拿著一本書看。
“劉同誌。”
劉嫣聽聞他的聲音,都快免疫了,頭都沒抬,淡定的翻書問:“說吧,又怎麽了。”
宋易撓了撓脖子也有些尷尬,畢竟這幾天裏總是在不斷的麻煩她。
“劉同誌,我想問問、你們家有多餘的褥子墊子被子那些嗎?”
父母他們來的時候一人拎著一個小包,被子褥子薄的可憐,大冬天的怎麽能熬過去。
劉嫣自然知道他的用處,也沒廢話直接說:“有。”
“謝謝,你有多少拿多少,票和錢都在這裏。”
宋易掏出兜裏的錢,又從上衣兜裏拿出幾張布票糖票,全都遞了過來。
劉嫣這才抬眸看了他一眼,慢悠悠的抬手接過。
“行,一會兒沒人拿給你。”
宋易鬆了口氣,言語間滿是真誠:“多謝。”
人走後,劉嫣合上書,看著手裏七八張各種票,以及零零散散大幾十塊錢。
她直接去了父母房裏,從櫃子裏掏出兩套新的棉花被子和被褥。
這原本是給那個準備收養的弟弟準備的,倒不是劉父劉母主動,而是那邊親戚美其名曰買來這些東西慶賀,最後收了他們家的錢。
她攪黃後,這些東西還一直扔在這。
他們家不缺糧,不缺用的穿的,一家五口棉花被子褥子都是去年剛替換來的新的,所以用不著。
而且因為是給男娃做的,為圖喜慶都是用的紅色的布頭,顏色有些太過豔麗。
宋易給的錢票足夠買兩套全新的,她也不占人便宜,直接打包了兩套新的給人。
後又從妹妹那屋搜羅了一些舊的不要的舊墊子,找了幾塊灰撲撲帶補丁的布,明麵上還是得用這些東西遮掩。
最後,看在糖票肉票的份上,劉嫣又在旁邊空房找一些不太用的生活物件,一並將這些打包拿給宋易。
宋易收到東西打開一看,心中隻剩下溫暖感激。
他沒往男寢室藏,而是去了距離牛棚不遠處的,一家好說話的老鄉家。
給了人兩毛好處費,說是暫放一下,他們住的那邊沒地方放。
那人家自然是樂意,他們院空著,放一個東西給兩毛,他們巴不得天天都有這好生意。
就這樣吃過晚飯後,宋易借口出去,去那老鄉家拿到東西,匆匆趕往牛棚。
這個時間點都在吃飯,大家幹一天活都累得夠嗆,也沒人管牛棚這邊。
宋易拿來東西,宋家其他人膽戰心驚,直接拒絕不要,讓他趕緊走,怕牽連到他。
“爸媽,鄉下冬天冷,你們別生病比什麽都強,這邊看病不方便。”
說完,宋易紅著眼抱了抱蒼老了幾歲的母親,又抱了抱頭發花白的奶奶。
他都沒敢太流露出來心疼,忙從口袋裏掏出來一些罐頭和果脯,塞進人懷裏就匆匆離去。
宋家人也是雙眼通紅,盡管勞作了一天,有些疲憊可是這一刻他們的心是滿足的。
宋父歎氣,“罷了,也是孩子的一片好心,快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吧。”
大家夥以為人送來的就是些吃的和衣物,沒想到打開裏麵竟然有嶄新暖和的棉花被子和被褥。
“這、這孩子哪裏弄的這些,這可是稀罕的東西,這蓋著太過明目張膽了吧。”
宋奶奶擦了擦眼淚,指了指裏麵的破布塊說:“這還有東西,指定是怕太招人眼,小易拿了這麽些個舊玩意遮掩。”
大家打開一看,結果除了這些,還有好些個能用到的東西,甚至還有女同誌用的兩包刀紙。
宋母側身掩淚,其他人也感慨萬千。
宋易沒下放之前,家裏的什麽都不用他操心,他隻需要安安靜靜學習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小一年沒見,人成熟穩重了不少。
不過畢竟才下放幾天,他們原本還擔心人不適應,沒成想竟然能獨當一麵照顧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