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試驗推行更戍法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平安已經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繼續擴軍了。
最起碼,沒公開造反之前,這21萬士兵,已經是足夠陳平安用的了。
崇禎七年的整個二月,前半個月陳平安都在皮島練兵,收攏軍權。
後半個月,陳平安迴到了登州,準備開始繼續完成年前未完成的山東各縣的軍營視察任務。
這種麵及全軍的軍事視察工作必不可少,除了視察以及跟手下的基層士兵們互動外,陳平安最終的工作是順便提拔各軍的優秀軍官。
這些事情都是陳平安牢牢抓住軍權的關鍵。
除了人事任免權、軍事後勤資源的分配、軍事思想和教育、構建有效的指揮體係外,陳平安這一年的視察工作中,還新推行了一種更戍法。
宋朝吸取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地方將領擁兵自重,勢力膨脹,最終導致唐朝滅亡教訓。在宋朝建立後,統治者為防止重蹈覆轍,便著手削弱將領權力推行更戍法。
更戍法是宋朝軍事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規定,禁軍需定期更換駐地,但將領卻不隨軍隊調動。這就使得士兵時常處於流動狀態,頻繁更換駐地和上司。
在這種情況下,士兵與將領之間難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默契關係。由於士兵對將領缺乏了解和信任,將領對士兵的特點和能力也不熟悉,從而直接導致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局麵的出現。
這種更戍法雖然有弊端,但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削弱將領擁兵自重的最好辦法之一。
陳平安在軍中新推行的更戍法,不是讓士兵流動,而是讓將領流動起來。
也就是所謂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軍。
當然,“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軍”的這種策略沒有絕對的好壞,需結合不同場景和目標來綜合評估:
積極方麵
防止權力集中:軍事領域,能有效避免個別將領權力過度膨脹,防止其擁兵自重,威脅中央政權。
促進經驗交流:不同將領擁有各自獨特的領導風格、戰術策略和管理經驗。當他們在不同團隊或單位之間流動時,能夠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傳播開來。例如在企業中,職業經理人在不同企業任職,能夠分享先進的管理模式。
增強組織適應性:麵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組織需要具備高度的適應性。新將領帶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助於組織更好地應對變化。
消極方麵
影響團隊凝聚力:頻繁更換領導會讓成員感到無所適從,難以與領導建立起穩定的信任關係,從而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局麵的出現。
破壞工作連續性:新領導需要一定時間來熟悉工作內容、流程以及團隊成員的特點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決策失誤或工作安排不合理的情況,從而破壞工作的連續性,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
增加短期行為風險:如果將領任職時間較短,可能會為了在短期內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業績,而采取一些短視的行為。這些行為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成果,但從長遠來看,卻可能會對組織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其實,解決這些弊端的辦法也很簡單。
第一,拉長將領的更換周期,陳平安在更戍法裏規定,將領以後在新的一地的任期時間為5年。
一個有作為的將領,就算隻給他一年時間,他也能跟一個人數20萬的隊伍給混熟了。
就比如陳平安,陳平安拉攏基層士兵,每年隻需要半年時間就成。
如果將領管理的人數少,比如一兩千人,這點人的話,其實隻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能跟自己的手下完全熟悉。
5年任期期時間,足夠解決“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局麵的出現。
同樣,五年的時間,也足夠解決破壞工作連續性、增加短期行為風險性的影響。
畢竟,5年時間是真的不短了。
但五年時間也不至於太長,一個將領再厲害,也不可能在掌握不了完全的人事任免權、軍事後勤資源的分配權、軍事思想和教育權的情況下,擁兵自重。
當然,五年任期更戍法的推行,陳平安一開始隻會是試點推行。
陳平安還足夠年輕,也有足夠時間去檢驗五年任期更戍法的利弊。
陳平安所幹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在加強自己的軍權。
老子辛辛苦苦花費巨資養出來的兵,必須想盡各種辦法,把軍權牢牢給抓在手裏。
無論是亂世還是太平盛世,隻要手裏有軍權,說出去的話才會管用。
陳平安在山東各地的軍營視察期間,經過原皮島那邊的兩萬多新投靠士兵,經過兩個多月的集訓,無論是紀律性和服從性,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是從第二個月的訓練開始,皮島士兵接觸到護商隊的新式武器,二代燧發神機銃。
皮島士兵們對於二代燧發神機銃的評價就是兩個字:神器,有了這二代燧發神機銃,眾人都有信心把旅順給奪迴來,甚至把東江鎮以前失去的所有土地都奪迴來也沒不是沒有可能。
有了二代燧發神機這種神器,在第二個月的火銃訓練項目中,原皮島士兵訓練的積極性是格外先高。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訓練,原皮島士兵基本上算是合格。
於是,這兩萬多重新被整訓好的東江鎮士兵們,被劃歸到了李水生麾下。
由於皮島兵一下子擴展到了四萬多人,陳平安沒有猶豫,直接給了皮島一個軍的編製。
李水生成了護商隊裏的第一個代軍長,這個代字能不能去掉,李水生能不能轉正,就得看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中,李水生表現的如何了。
陳平安給李水生的任務可不僅僅是拿下旅順地區那麽簡單。
旅順堡以北的南關、金州、望海堡甚至是更北邊的紅嘴堡都是陳平安製定的戰略目標。
當然,打到紅嘴堡就算了,再往裏打,陳平安怕刺激到後金軍。
陳平安可暫時還不想吸引到太多的後金火力。
..........
最起碼,沒公開造反之前,這21萬士兵,已經是足夠陳平安用的了。
崇禎七年的整個二月,前半個月陳平安都在皮島練兵,收攏軍權。
後半個月,陳平安迴到了登州,準備開始繼續完成年前未完成的山東各縣的軍營視察任務。
這種麵及全軍的軍事視察工作必不可少,除了視察以及跟手下的基層士兵們互動外,陳平安最終的工作是順便提拔各軍的優秀軍官。
這些事情都是陳平安牢牢抓住軍權的關鍵。
除了人事任免權、軍事後勤資源的分配、軍事思想和教育、構建有效的指揮體係外,陳平安這一年的視察工作中,還新推行了一種更戍法。
宋朝吸取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地方將領擁兵自重,勢力膨脹,最終導致唐朝滅亡教訓。在宋朝建立後,統治者為防止重蹈覆轍,便著手削弱將領權力推行更戍法。
更戍法是宋朝軍事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規定,禁軍需定期更換駐地,但將領卻不隨軍隊調動。這就使得士兵時常處於流動狀態,頻繁更換駐地和上司。
在這種情況下,士兵與將領之間難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默契關係。由於士兵對將領缺乏了解和信任,將領對士兵的特點和能力也不熟悉,從而直接導致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局麵的出現。
這種更戍法雖然有弊端,但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削弱將領擁兵自重的最好辦法之一。
陳平安在軍中新推行的更戍法,不是讓士兵流動,而是讓將領流動起來。
也就是所謂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軍。
當然,“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軍”的這種策略沒有絕對的好壞,需結合不同場景和目標來綜合評估:
積極方麵
防止權力集中:軍事領域,能有效避免個別將領權力過度膨脹,防止其擁兵自重,威脅中央政權。
促進經驗交流:不同將領擁有各自獨特的領導風格、戰術策略和管理經驗。當他們在不同團隊或單位之間流動時,能夠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傳播開來。例如在企業中,職業經理人在不同企業任職,能夠分享先進的管理模式。
增強組織適應性:麵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組織需要具備高度的適應性。新將領帶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助於組織更好地應對變化。
消極方麵
影響團隊凝聚力:頻繁更換領導會讓成員感到無所適從,難以與領導建立起穩定的信任關係,從而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局麵的出現。
破壞工作連續性:新領導需要一定時間來熟悉工作內容、流程以及團隊成員的特點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決策失誤或工作安排不合理的情況,從而破壞工作的連續性,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
增加短期行為風險:如果將領任職時間較短,可能會為了在短期內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業績,而采取一些短視的行為。這些行為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成果,但從長遠來看,卻可能會對組織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其實,解決這些弊端的辦法也很簡單。
第一,拉長將領的更換周期,陳平安在更戍法裏規定,將領以後在新的一地的任期時間為5年。
一個有作為的將領,就算隻給他一年時間,他也能跟一個人數20萬的隊伍給混熟了。
就比如陳平安,陳平安拉攏基層士兵,每年隻需要半年時間就成。
如果將領管理的人數少,比如一兩千人,這點人的話,其實隻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能跟自己的手下完全熟悉。
5年任期期時間,足夠解決“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局麵的出現。
同樣,五年的時間,也足夠解決破壞工作連續性、增加短期行為風險性的影響。
畢竟,5年時間是真的不短了。
但五年時間也不至於太長,一個將領再厲害,也不可能在掌握不了完全的人事任免權、軍事後勤資源的分配權、軍事思想和教育權的情況下,擁兵自重。
當然,五年任期更戍法的推行,陳平安一開始隻會是試點推行。
陳平安還足夠年輕,也有足夠時間去檢驗五年任期更戍法的利弊。
陳平安所幹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在加強自己的軍權。
老子辛辛苦苦花費巨資養出來的兵,必須想盡各種辦法,把軍權牢牢給抓在手裏。
無論是亂世還是太平盛世,隻要手裏有軍權,說出去的話才會管用。
陳平安在山東各地的軍營視察期間,經過原皮島那邊的兩萬多新投靠士兵,經過兩個多月的集訓,無論是紀律性和服從性,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是從第二個月的訓練開始,皮島士兵接觸到護商隊的新式武器,二代燧發神機銃。
皮島士兵們對於二代燧發神機銃的評價就是兩個字:神器,有了這二代燧發神機銃,眾人都有信心把旅順給奪迴來,甚至把東江鎮以前失去的所有土地都奪迴來也沒不是沒有可能。
有了二代燧發神機這種神器,在第二個月的火銃訓練項目中,原皮島士兵訓練的積極性是格外先高。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訓練,原皮島士兵基本上算是合格。
於是,這兩萬多重新被整訓好的東江鎮士兵們,被劃歸到了李水生麾下。
由於皮島兵一下子擴展到了四萬多人,陳平安沒有猶豫,直接給了皮島一個軍的編製。
李水生成了護商隊裏的第一個代軍長,這個代字能不能去掉,李水生能不能轉正,就得看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中,李水生表現的如何了。
陳平安給李水生的任務可不僅僅是拿下旅順地區那麽簡單。
旅順堡以北的南關、金州、望海堡甚至是更北邊的紅嘴堡都是陳平安製定的戰略目標。
當然,打到紅嘴堡就算了,再往裏打,陳平安怕刺激到後金軍。
陳平安可暫時還不想吸引到太多的後金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