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餘大成進京,皇帝召見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平安迴到家,等了一個來時辰,一台轎子就來到陳平安在濟南府的宅子。
陪同過來的除了轎夫還有一個奶媽四個丫鬟。
四個丫鬟,那確實都是如花似玉,堪比花魁。
奶媽也不是什麽七老八十的那種,而是年過三十,模樣豔麗,風韻不減,徹底熟透的那種。
好吧,就憑這四個俏丫鬟,一個奶媽,餘大成的閨女,漂不漂亮的都無所謂了。
畢竟,吹了燈,啥都看不見的時候,其實都差不太多。
“大人,這是小姐陪嫁的禮單,請大人過目。”
奶媽上前盈盈一拜,送上了一個禮單。
陳平安接過禮單,看了一眼,餘大成是真的下血本,整個禮單裏的嫁妝加起來價值十萬兩白銀了,外加還有一個大院子。
禮單上的禮物,都在院子那邊放著了。
單憑這份豐厚的嫁妝,陳平安就明白了,餘大成對於這一次的聯姻,那是真的在意。
蓋著紅蓋頭的餘詩詩下了轎子,陳平安帶著餘詩詩簡單搞了一個拜天地儀式之後,便帶著餘詩詩進了洞房。
紅蓋頭挑起之後,看著模樣酷似某明星詩詩的容貌,陳平安心中不由感歎,老餘,你是真兄弟,不過,就你丫那模樣,到底是怎麽生出這麽一個如花似玉的閨女來的?
陳平安望著眼前明豔動人的餘詩詩,愣神片刻後,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輕聲說道:“詩詩,從今往後,你我便是夫妻,我定不會負你。”
餘詩詩臉頰緋紅,微微頷首,輕聲應道:“承蒙夫君不棄,詩詩願與夫君攜手,共度此生。”
兩人對飲了合巹酒,房間裏的氣氛漸漸暖融起來。陳平安看著餘詩詩,心中不禁想到,這樁聯姻雖有政治目的,但眼前佳人如此溫婉美麗,倒也不失為一種幸運。
還有就是今晚不用吹燈睡覺了,美好的事物,看都看不夠呢,又怎麽能吹燈呢。
........
見獵心喜的陳平安沉醉於詩詩美女的溫柔鄉中之計,餘大成踏上了前往京師的路途。
後金,自從南關之戰,韃子派出求援騎兵報信之後,各地信使快馬加鞭,把情報接力匯報到盛京(沈陽),已經是三天之後的事情了。
這會兒的盛京城中,皇太極並不在家,這會兒的皇太極為統一漠南蒙古,正在率軍二次西征察哈爾。
皇太極打算徹底征服蒙古之後,就集結兵力,準備再次南下打劫大明呢,沒想到打劫還沒開始,後院倒是先起火了。
南下打劫大明的事情不能耽誤,但後院起火的事情也得處理,於是,皇太極就給了多爾袞和多鐸兩兄弟5000鐵騎,3萬步卒去南關支援。
支援的隊伍剛出發沒多久,金州、望海堡,紅嘴堡接連失陷的消息傳迴到皇太極處。
皇太極感覺情況可能不妙,又派了兩萬步卒從盛京出發,並命令多爾袞和多鐸不可冒進,隻需要守住複州一帶即可。
其他事情,一切都等他劫掠大明迴歸之後再說。
屁股都失火了,皇太極依舊沒有放棄繼續劫掠大明的計劃。
好吧,一些事情,特別是劫掠大明這種事情,皇太極都跟那些歸順自己的蒙古各部落都商量好了,可不是說不打就不打了。
畢竟,要是不打的話,麵子往哪擱?旅順那一塊丟了就先丟了吧,迴頭等搶劫完大明,迴來再說。
崇禎七年五月十五,一路風塵仆仆的餘大成終於是趕到了京城。
再次迴到京城,餘大成心中頗為感慨。
餘大成,字集生,號石衲,江寧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初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曾奏發大學士劉一燝私書,使其離職。後因事忤逆魏忠賢,被削籍歸鄉,有清執之名。
崇禎二年,清軍進攻北京,袁崇煥因朝堂鬥爭被下獄。餘大成獨發憤對眾,為袁崇煥鳴冤,多次與兵部尚書梁廷棟爭辯,認為袁崇煥有大功,不應被下獄,還預測祖大壽會因袁崇煥被抓而反叛,後祖大壽果然率部逃出關外。
餘大成又建議讓袁崇煥手書召迴祖大壽,最終祖大壽迴兵入關,收複永平、遵化一帶地方。
崇禎四年,餘大成擔任山東巡撫,期間發生“吳橋兵變”。起初他主張剿滅叛軍,但所部被孔有德數百人擊潰後喪失作戰勇氣,轉而主張招撫,嚴禁與叛軍作戰,被嘲笑為“白蓮督院”。
然而招撫多次失敗,導致兵馬損失和大員被害,崇禎帝震怒,將其貶謫。
當然,這是曆史上餘大成的遭遇,這一次,有了陳平安的出現,餘大成在吳橋兵變初期,雖然也是在遭遇兵敗後喪失了心氣,但有了陳平安的幫忙,餘大成小日子過的很是安穩。
不僅安穩,各種功勞還一個接一個的被陳平安給帶飛。
如今,更是要接任袁崇煥的地位,前往遼東,督師薊遼。
再次踏入京城的餘大成,不得不感歎,人生的境遇,就是如此的神奇。
餘大成入京的第一件事兒自然是麵聖了。
乾清宮,崇禎皇帝單獨召見了餘大成。
餘大成踏入乾清宮,見崇禎皇帝端坐在禦座之上。
餘大成趕忙撩袍跪地,行三跪九叩大禮:“微臣餘大成,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帝微微抬手,語氣中帶著幾分欣慰:“餘愛卿,快快平身,賜座。”
王承恩立刻會意,上前將一張錦凳輕輕擺放在餘大成身後,動作嫻熟又安靜。
餘大成謝恩後,側身落座,姿態恭謹。
崇禎:“餘愛卿,想當年,還是餘愛卿有先見之明,預見祖大壽會因袁崇煥被抓而反叛,後祖大壽果然率部逃出關外。餘愛卿又建議讓袁崇煥手書召迴祖大壽,最終祖大壽才迴兵入關。”
“唉,當年之事,餘愛卿覺得朕當年抓袁崇煥,可對否。”
.............................................
陪同過來的除了轎夫還有一個奶媽四個丫鬟。
四個丫鬟,那確實都是如花似玉,堪比花魁。
奶媽也不是什麽七老八十的那種,而是年過三十,模樣豔麗,風韻不減,徹底熟透的那種。
好吧,就憑這四個俏丫鬟,一個奶媽,餘大成的閨女,漂不漂亮的都無所謂了。
畢竟,吹了燈,啥都看不見的時候,其實都差不太多。
“大人,這是小姐陪嫁的禮單,請大人過目。”
奶媽上前盈盈一拜,送上了一個禮單。
陳平安接過禮單,看了一眼,餘大成是真的下血本,整個禮單裏的嫁妝加起來價值十萬兩白銀了,外加還有一個大院子。
禮單上的禮物,都在院子那邊放著了。
單憑這份豐厚的嫁妝,陳平安就明白了,餘大成對於這一次的聯姻,那是真的在意。
蓋著紅蓋頭的餘詩詩下了轎子,陳平安帶著餘詩詩簡單搞了一個拜天地儀式之後,便帶著餘詩詩進了洞房。
紅蓋頭挑起之後,看著模樣酷似某明星詩詩的容貌,陳平安心中不由感歎,老餘,你是真兄弟,不過,就你丫那模樣,到底是怎麽生出這麽一個如花似玉的閨女來的?
陳平安望著眼前明豔動人的餘詩詩,愣神片刻後,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輕聲說道:“詩詩,從今往後,你我便是夫妻,我定不會負你。”
餘詩詩臉頰緋紅,微微頷首,輕聲應道:“承蒙夫君不棄,詩詩願與夫君攜手,共度此生。”
兩人對飲了合巹酒,房間裏的氣氛漸漸暖融起來。陳平安看著餘詩詩,心中不禁想到,這樁聯姻雖有政治目的,但眼前佳人如此溫婉美麗,倒也不失為一種幸運。
還有就是今晚不用吹燈睡覺了,美好的事物,看都看不夠呢,又怎麽能吹燈呢。
........
見獵心喜的陳平安沉醉於詩詩美女的溫柔鄉中之計,餘大成踏上了前往京師的路途。
後金,自從南關之戰,韃子派出求援騎兵報信之後,各地信使快馬加鞭,把情報接力匯報到盛京(沈陽),已經是三天之後的事情了。
這會兒的盛京城中,皇太極並不在家,這會兒的皇太極為統一漠南蒙古,正在率軍二次西征察哈爾。
皇太極打算徹底征服蒙古之後,就集結兵力,準備再次南下打劫大明呢,沒想到打劫還沒開始,後院倒是先起火了。
南下打劫大明的事情不能耽誤,但後院起火的事情也得處理,於是,皇太極就給了多爾袞和多鐸兩兄弟5000鐵騎,3萬步卒去南關支援。
支援的隊伍剛出發沒多久,金州、望海堡,紅嘴堡接連失陷的消息傳迴到皇太極處。
皇太極感覺情況可能不妙,又派了兩萬步卒從盛京出發,並命令多爾袞和多鐸不可冒進,隻需要守住複州一帶即可。
其他事情,一切都等他劫掠大明迴歸之後再說。
屁股都失火了,皇太極依舊沒有放棄繼續劫掠大明的計劃。
好吧,一些事情,特別是劫掠大明這種事情,皇太極都跟那些歸順自己的蒙古各部落都商量好了,可不是說不打就不打了。
畢竟,要是不打的話,麵子往哪擱?旅順那一塊丟了就先丟了吧,迴頭等搶劫完大明,迴來再說。
崇禎七年五月十五,一路風塵仆仆的餘大成終於是趕到了京城。
再次迴到京城,餘大成心中頗為感慨。
餘大成,字集生,號石衲,江寧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初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曾奏發大學士劉一燝私書,使其離職。後因事忤逆魏忠賢,被削籍歸鄉,有清執之名。
崇禎二年,清軍進攻北京,袁崇煥因朝堂鬥爭被下獄。餘大成獨發憤對眾,為袁崇煥鳴冤,多次與兵部尚書梁廷棟爭辯,認為袁崇煥有大功,不應被下獄,還預測祖大壽會因袁崇煥被抓而反叛,後祖大壽果然率部逃出關外。
餘大成又建議讓袁崇煥手書召迴祖大壽,最終祖大壽迴兵入關,收複永平、遵化一帶地方。
崇禎四年,餘大成擔任山東巡撫,期間發生“吳橋兵變”。起初他主張剿滅叛軍,但所部被孔有德數百人擊潰後喪失作戰勇氣,轉而主張招撫,嚴禁與叛軍作戰,被嘲笑為“白蓮督院”。
然而招撫多次失敗,導致兵馬損失和大員被害,崇禎帝震怒,將其貶謫。
當然,這是曆史上餘大成的遭遇,這一次,有了陳平安的出現,餘大成在吳橋兵變初期,雖然也是在遭遇兵敗後喪失了心氣,但有了陳平安的幫忙,餘大成小日子過的很是安穩。
不僅安穩,各種功勞還一個接一個的被陳平安給帶飛。
如今,更是要接任袁崇煥的地位,前往遼東,督師薊遼。
再次踏入京城的餘大成,不得不感歎,人生的境遇,就是如此的神奇。
餘大成入京的第一件事兒自然是麵聖了。
乾清宮,崇禎皇帝單獨召見了餘大成。
餘大成踏入乾清宮,見崇禎皇帝端坐在禦座之上。
餘大成趕忙撩袍跪地,行三跪九叩大禮:“微臣餘大成,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帝微微抬手,語氣中帶著幾分欣慰:“餘愛卿,快快平身,賜座。”
王承恩立刻會意,上前將一張錦凳輕輕擺放在餘大成身後,動作嫻熟又安靜。
餘大成謝恩後,側身落座,姿態恭謹。
崇禎:“餘愛卿,想當年,還是餘愛卿有先見之明,預見祖大壽會因袁崇煥被抓而反叛,後祖大壽果然率部逃出關外。餘愛卿又建議讓袁崇煥手書召迴祖大壽,最終祖大壽才迴兵入關。”
“唉,當年之事,餘愛卿覺得朕當年抓袁崇煥,可對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