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兵臨複州城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輪的炮擊,就如天崩地裂。
炮彈唿嘯著砸向城垣,磚石橫飛,隨著開花彈的二次爆炸,南汛口和北汛口更是直接炸開了鍋,各種淒慘的哭嚎聲瞬間淹沒在滾滾硝煙之中。
城中後金士兵亂作一團,本以為有了援軍便能堅守,此刻卻被這鋪天蓋地的炮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兩座城池的城樓率先被擊中,燃起熊熊大火,旗幟也在火焰中被撕成碎片。守將試圖組織士兵反擊,卻被彈片擊中,倒在血泊之中。北汛口的情況同樣慘烈,城牆多處出現了缺口,磚石坍塌,砸傷了不少士兵。
南汛口和北汛口雖然也都有不少的大炮,但由於射程不如護商隊神威12型野戰炮的原因,連開火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紛紛淹沒在了護商隊的炮火之中。
蒸汽戰船在完成第一輪炮擊後,並未停歇,而是緩緩調轉船舷,尋找更好的射擊角度,開始了第二輪的炮擊。
與此同時,運輸船上的明軍開始登陸。他們身著輕便的鎧甲,手持長槍和火銃,在盾牌手的掩護下,迅速衝向灘頭。
兩座城池中的後金軍已經被蒸汽戰船的炮火給壓製的抬不起頭,哪裏還有功夫去阻擊正在登陸的明軍。
南汛口和北汛口兩處城池位置,都有大量護商隊士兵們迅速登陸,抬著攻城雲梯展開了攻城戰。
狙擊手就位掩護,突擊手率先登城,炮火壓製配合著海量裝備精良的精銳戰士,僅僅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南汛口和北汛口就被護商隊給徹底占領。
戰後統計,俘虜後金士兵4568人,兩城中漢滿百姓總共兩萬多人,這些人未來的歸宿都將是台灣。
漢人百姓可以正常迴歸陳平安的統治之下,後半輩子可以在台灣種地,過上安安穩穩的好日子。
滿人士兵和滿人百姓,則是會被剃成光頭,成為農奴,在台灣的官方農場中接受勞動改造。
南汛口和北汛口被拿下之後,護商隊以兩座城池為跳板,八萬步兵,兩萬騎兵北上,分別在複州城和永寧城外安營紮寨。
複州城城頭,多爾袞和多鐸看著在複州城七八裏外安營紮寨的大明軍隊,一臉的擔憂和無可奈何。
之前多爾袞還覺得,南汛口和北汛口怎麽會那麽快就陷落了呢,真的是太詭異了。
自己明明已經往南汛口和北汛口分別派出了5000援軍,但南汛口和北汛口依舊是不聲不響迅速的就被明軍給拿下了。
南汛口和北汛口兩座城池,裏麵的精銳士卒加起來也有一萬多了,兩座城池直到陷落,卻是連個跑迴來報信的都沒有,多爾袞根本不知道兩座城池到底是如何被明軍給拿下的。
當然,大戰開始之前,多爾袞也是派出了噶布什賢超哈去刺探戰況。
所謂噶布什賢超哈,是從各旗巴牙喇兵中遴選而出的精銳哨兵,主要負責前哨刺探軍情,深入敵後搞襲擊、破壞等,類似現代特種部隊的偵察兵,是精銳中的精銳。
然而,所有被派出去的噶布什賢超哈,都被明軍的大規模騎兵給趕到了十裏之外,根本沒人能刺探出具體的戰況。
噶布什賢超哈們隻是聽到無數的炮鳴聲,多爾袞最多隻是能夠猜測到,兩座城池的陷落,跟明軍用了大量火炮有關。
好吧,現在已經不用猜測了,這一點,不遠處的明軍戰線前的一片片炮兵陣地,已經說明了一切。
明軍的陣地前,一門門的大炮擺在那裏,多爾袞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至少也有上千門。
而且,在複州城外紮營的明軍,有步卒也有騎兵,人數多達十萬。
怪不得南汛口和北汛口不聲不響的就陷落了呢,大明竟然一下子出動了如此多的士兵,不陷落那才叫怪了。
看著城外正在熱火朝天安營紮寨的大明軍隊,多爾袞這會兒隻能是在心中徒唿無奈。
複州城中,多爾袞手裏隻有5000騎兵和四萬步卒。
這要是手裏有四萬騎兵的話,多爾袞倒是有膽量出城突襲一波,但自己現在手裏都是步卒,多爾袞也就隻能是無奈窩在城中不敢主動出擊。
所謂“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說的隻是八旗騎兵,步兵的話,多爾袞很清楚八旗步兵的戰力,跟明軍的精銳步兵相比,其實並沒有太多優勢。
拿四萬步卒去衝擊眼前明軍的十萬大軍,根本就沒有贏的可能性。
沒辦法,多爾袞不認為沒有多少機動能力的八旗步卒,能衝破上千門火炮的防線。
自己手裏這點兵力,能在上千門火炮麵前守住複州城就很不錯了。
好吧,就連守住複州城,多爾袞都是抱了可能會城破的心理準備。
上千門火炮呢,雖然看起來都隻是一些剛到千斤左右的小炮,但數量太多的情況下,真的不好守啊。
也不知道明軍怎麽會有如此多火炮的,大明的軍隊不都是很窮的嗎?
還有那十萬大軍,多爾袞越想越絕望,索性不再去想了,還是趕緊的好好做準備,如何能守住複州城吧。
早知道大明一下子出動了如此多大軍的話,多爾袞說什麽也不可能派一萬士兵去支援什麽南汛口和北汛口。
果斷放棄南汛口和北汛口,集中兵力守複州城才是正理。
好在為了保險起見,戰前多爾袞就命令守在永寧城的多鐸,把永寧城的士兵也都集中在了複州城。
憑借現在複州城中的近五萬大軍,希望能堅持到大汗迴援吧。
好吧,這會兒見識到了明軍的實力,多爾袞早就已經派出信使,向沈陽求援了。
隻不過,沈陽那邊其實也沒有多少兵力可用了,最多也就隻有兩三萬而已,其中騎兵還不可能超過3000,後金的所有騎兵,幾乎都被皇太極帶去進攻大明了。
沈陽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再來這邊救援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皇太極盡快迴援。
..........
炮彈唿嘯著砸向城垣,磚石橫飛,隨著開花彈的二次爆炸,南汛口和北汛口更是直接炸開了鍋,各種淒慘的哭嚎聲瞬間淹沒在滾滾硝煙之中。
城中後金士兵亂作一團,本以為有了援軍便能堅守,此刻卻被這鋪天蓋地的炮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兩座城池的城樓率先被擊中,燃起熊熊大火,旗幟也在火焰中被撕成碎片。守將試圖組織士兵反擊,卻被彈片擊中,倒在血泊之中。北汛口的情況同樣慘烈,城牆多處出現了缺口,磚石坍塌,砸傷了不少士兵。
南汛口和北汛口雖然也都有不少的大炮,但由於射程不如護商隊神威12型野戰炮的原因,連開火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紛紛淹沒在了護商隊的炮火之中。
蒸汽戰船在完成第一輪炮擊後,並未停歇,而是緩緩調轉船舷,尋找更好的射擊角度,開始了第二輪的炮擊。
與此同時,運輸船上的明軍開始登陸。他們身著輕便的鎧甲,手持長槍和火銃,在盾牌手的掩護下,迅速衝向灘頭。
兩座城池中的後金軍已經被蒸汽戰船的炮火給壓製的抬不起頭,哪裏還有功夫去阻擊正在登陸的明軍。
南汛口和北汛口兩處城池位置,都有大量護商隊士兵們迅速登陸,抬著攻城雲梯展開了攻城戰。
狙擊手就位掩護,突擊手率先登城,炮火壓製配合著海量裝備精良的精銳戰士,僅僅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南汛口和北汛口就被護商隊給徹底占領。
戰後統計,俘虜後金士兵4568人,兩城中漢滿百姓總共兩萬多人,這些人未來的歸宿都將是台灣。
漢人百姓可以正常迴歸陳平安的統治之下,後半輩子可以在台灣種地,過上安安穩穩的好日子。
滿人士兵和滿人百姓,則是會被剃成光頭,成為農奴,在台灣的官方農場中接受勞動改造。
南汛口和北汛口被拿下之後,護商隊以兩座城池為跳板,八萬步兵,兩萬騎兵北上,分別在複州城和永寧城外安營紮寨。
複州城城頭,多爾袞和多鐸看著在複州城七八裏外安營紮寨的大明軍隊,一臉的擔憂和無可奈何。
之前多爾袞還覺得,南汛口和北汛口怎麽會那麽快就陷落了呢,真的是太詭異了。
自己明明已經往南汛口和北汛口分別派出了5000援軍,但南汛口和北汛口依舊是不聲不響迅速的就被明軍給拿下了。
南汛口和北汛口兩座城池,裏麵的精銳士卒加起來也有一萬多了,兩座城池直到陷落,卻是連個跑迴來報信的都沒有,多爾袞根本不知道兩座城池到底是如何被明軍給拿下的。
當然,大戰開始之前,多爾袞也是派出了噶布什賢超哈去刺探戰況。
所謂噶布什賢超哈,是從各旗巴牙喇兵中遴選而出的精銳哨兵,主要負責前哨刺探軍情,深入敵後搞襲擊、破壞等,類似現代特種部隊的偵察兵,是精銳中的精銳。
然而,所有被派出去的噶布什賢超哈,都被明軍的大規模騎兵給趕到了十裏之外,根本沒人能刺探出具體的戰況。
噶布什賢超哈們隻是聽到無數的炮鳴聲,多爾袞最多隻是能夠猜測到,兩座城池的陷落,跟明軍用了大量火炮有關。
好吧,現在已經不用猜測了,這一點,不遠處的明軍戰線前的一片片炮兵陣地,已經說明了一切。
明軍的陣地前,一門門的大炮擺在那裏,多爾袞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至少也有上千門。
而且,在複州城外紮營的明軍,有步卒也有騎兵,人數多達十萬。
怪不得南汛口和北汛口不聲不響的就陷落了呢,大明竟然一下子出動了如此多的士兵,不陷落那才叫怪了。
看著城外正在熱火朝天安營紮寨的大明軍隊,多爾袞這會兒隻能是在心中徒唿無奈。
複州城中,多爾袞手裏隻有5000騎兵和四萬步卒。
這要是手裏有四萬騎兵的話,多爾袞倒是有膽量出城突襲一波,但自己現在手裏都是步卒,多爾袞也就隻能是無奈窩在城中不敢主動出擊。
所謂“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說的隻是八旗騎兵,步兵的話,多爾袞很清楚八旗步兵的戰力,跟明軍的精銳步兵相比,其實並沒有太多優勢。
拿四萬步卒去衝擊眼前明軍的十萬大軍,根本就沒有贏的可能性。
沒辦法,多爾袞不認為沒有多少機動能力的八旗步卒,能衝破上千門火炮的防線。
自己手裏這點兵力,能在上千門火炮麵前守住複州城就很不錯了。
好吧,就連守住複州城,多爾袞都是抱了可能會城破的心理準備。
上千門火炮呢,雖然看起來都隻是一些剛到千斤左右的小炮,但數量太多的情況下,真的不好守啊。
也不知道明軍怎麽會有如此多火炮的,大明的軍隊不都是很窮的嗎?
還有那十萬大軍,多爾袞越想越絕望,索性不再去想了,還是趕緊的好好做準備,如何能守住複州城吧。
早知道大明一下子出動了如此多大軍的話,多爾袞說什麽也不可能派一萬士兵去支援什麽南汛口和北汛口。
果斷放棄南汛口和北汛口,集中兵力守複州城才是正理。
好在為了保險起見,戰前多爾袞就命令守在永寧城的多鐸,把永寧城的士兵也都集中在了複州城。
憑借現在複州城中的近五萬大軍,希望能堅持到大汗迴援吧。
好吧,這會兒見識到了明軍的實力,多爾袞早就已經派出信使,向沈陽求援了。
隻不過,沈陽那邊其實也沒有多少兵力可用了,最多也就隻有兩三萬而已,其中騎兵還不可能超過3000,後金的所有騎兵,幾乎都被皇太極帶去進攻大明了。
沈陽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再來這邊救援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皇太極盡快迴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