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皇太極逃跑、快速結束的戰爭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44章 皇太極逃跑、快速結束的戰爭
陳家軍的騎兵真的是太惡心人了,瑪德,一個個的根本不正麵對決,就是在遠處放冷槍。
這尼瑪,誰受的了?
被陳家軍的冷槍給騷擾的不厭其煩的皇太極,隻能是扔掉吃在嘴裏的肥肉,放棄了大批朝鮮奴隸,隻帶著一些方便攜帶的財物逃跑。
趙大牛則是帶軍繼續一路追擊。
陳平安則是帶著步卒,先是在京畿道漢城以北,建立了兩處後勤營地,然後又繼續北上黃海道,分別在開城和海州又設立了一處後勤營地。
海州在江華灣北邊,是朝鮮的一處沿海城市,剛好適合陳家軍的海船停靠,於是就被陳平安給臨時征用了。
剛把海州給占了下來,趙大牛就用無線電傳來了消息,皇太極已經是帶領殘部渡過鴨綠江,迴自己的地盤去了。
好吧,這也才十天的工夫而已,戰爭就結束了?
朝鮮給陳平安的舞姬團都還沒用完呢,皇太極這就先完了?
陳平安隻能說,現在的皇太極是真的太不經打了。
一路追擊之下,趙大牛再次消滅了差不多一萬清軍,當然,這一萬人中,蒙八旗和滿八旗都有。
趙大牛追逐清軍期間,皇太極也是沒少利用有利地形想要伏擊陳家軍,隻不過,在陳家軍斥候的提前偵查下,所有伏擊都被提前看破。
沒了滅掉陳家軍騎兵的可能性,皇太極也就隻能是灰溜溜的帶人撤迴鴨綠江去了。
陳平安通過無線電命令趙大牛在鴨綠江邊多拖延幾天。
趁著韃子被趕出朝鮮的消息還未傳迴來之前,陳平安又帶著大軍快速北上,分別在沙裏院、南浦、平壤三地建立了補給點。
沙裏院是黃海道內陸的一處朝鮮重要城市,南浦是平安南道的一處沿海城市,平壤則是平安南道的內陸城市,大同江從平壤經過,流入黃海。
陳平安建立補給點的地方,都是一些朝鮮的大城市,
陳家軍之所以這麽積極的在一些重要城市建立補給點,其實也是有目的的,目的也很簡單,為了接下來的敲詐勒索行為做鋪墊。
陳平安每在一處大城建立補給點,那都是會駐紮不少士兵的。
城裏有了陳平安的兵,朝鮮這邊要是敢不答應賠償,那可就不要怪陳平安自己縱兵劫掠了。
一座座城池,能劫掠到的財富,可就不是區區500萬兩能比的了。
朝鮮官員們見大明軍隊為了他們的事情,如此辛勞,如此奔波的建立一個個的後勤補給點,心裏那叫一個感動啊!
好吧,迴頭這幫朝鮮官員們要是知道陳平安一開始就有的險惡用心,不知道會是什麽感想。
當然,陳平安肯定是不會讓朝鮮知道自己這邊的險惡用心的。
平壤補給點建立後第二天,清軍被趕出鴨綠江的捷報還是傳了過來。
入侵的韃子都被趕出去,陳平安也就立即停下了繼續搞什麽補給點的行動,同時也下令讓趙大牛帶領的騎兵撤迴。
陳平安又是不搞補給點了,又是撤軍的,搞的朝鮮的官員們挺不適應的,紛紛請求陳家軍先別急著撤軍。
畢竟,韃子這次離開沒多久,萬一再迴來咋辦?
陳平安假裝為難了一番,最終答應讓撤迴的趙大牛,帶著兩萬騎兵隊伍暫時在平壤駐紮一段時間。
陳平安自己則是帶著陳家軍的大部分步卒,暫時先撤迴漢城。
韃子被明軍趕出鴨綠江的消息,早已經傳迴了漢城。
陳平安迴師漢城的時候,朝鮮王李倧帶領朝鮮的文武百官,出城十裏,迎接凱旋的大明軍隊。
陳平安騎在高頭大馬上,身著鮮亮的盔甲,威風凜凜地行進在隊伍的最前方。
看到朝鮮王李倧率領百官迎接,陳平安趕忙下馬,快步上前,臉上堆滿謙遜的笑容。
李倧激動得眼眶泛紅,緊緊握住陳平安的手,言辭中滿是感激:“陳將軍此次大恩,朝鮮上下沒齒難忘。若不是將軍及時相救,我朝鮮恐怕已生靈塗炭。”
陳平安客氣迴應:“朝鮮王客氣了,大明與朝鮮乃兄弟之邦,唇齒相依。此次擊退清軍,是我等共同的功勞。”
李倧哈哈一笑,心中大讚大明不愧是禮儀之邦,看人家陳家軍這話說的,多漂亮,明明打退韃子都是陳家軍自己的功勞,但人家陳平安還不忘給他們朝鮮人臉上貼金,這陳將軍,真是個大好人啊!
賓主盡歡,二人攜手入城,漢城百姓夾道歡唿,歡唿聲此起彼伏。
道路兩旁擺滿了鮮花和酒水,百姓們紛紛向明軍獻上最誠摯的敬意。
迴到漢城後,陳平安住進了專門為他準備的府邸。
當晚,李倧在王宮大擺慶功宴,犒勞明軍將士。
宴會上,歌舞升平,朝鮮的舞姬們翩翩起舞,身姿婀娜。
李倧端起酒杯,向陳平安敬酒:“此次多虧陳將軍,我朝鮮才能重獲安寧,不過,韃子雖然被驅逐,仍有隨時進犯可能,還望陳將軍多在朝鮮盤桓一段時間。”
陳平安:“殿下,我十萬大軍每日所耗甚多,不可在朝鮮多待,明日我便打算收兵迴大明。”
李倧聞言,大驚:“陳將軍,這怎麽行,還望陳將軍能多留在朝鮮幾個月,大軍每日所需糧草供應,都由我朝鮮負責,無需陳將軍擔心。”
陳平安:“殿下有所不知,糧草隻是大軍消耗之小頭,我這十萬陳家軍每月軍餉都得需要二十萬兩白銀,這次遠征,每人每月還有二兩銀子的遠征補貼,這就是每月40萬兩白銀。”
“我大明軍隊,每在朝鮮多待一天,所需消耗都是甚巨,還望朝鮮王體諒。”
李倧:“......”
好吧,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每月消耗物資其實也就不到十萬兩銀子而已,朝鮮王自認還是能供應很長時間的,但這要是再加上軍餉和遠征補貼的話,李倧表示很肉疼。
但,就這麽讓陳家軍走了的話,李倧又擔心清軍會再殺一個迴馬槍。
思來想去,李倧想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陳家軍在鴨綠江邊境線少量駐軍一段時間。
十萬大軍養起來雖然肉痛,但養個一兩萬大明軍隊,李倧覺得朝鮮在這邊還是可以養得起的。
...........
陳家軍的騎兵真的是太惡心人了,瑪德,一個個的根本不正麵對決,就是在遠處放冷槍。
這尼瑪,誰受的了?
被陳家軍的冷槍給騷擾的不厭其煩的皇太極,隻能是扔掉吃在嘴裏的肥肉,放棄了大批朝鮮奴隸,隻帶著一些方便攜帶的財物逃跑。
趙大牛則是帶軍繼續一路追擊。
陳平安則是帶著步卒,先是在京畿道漢城以北,建立了兩處後勤營地,然後又繼續北上黃海道,分別在開城和海州又設立了一處後勤營地。
海州在江華灣北邊,是朝鮮的一處沿海城市,剛好適合陳家軍的海船停靠,於是就被陳平安給臨時征用了。
剛把海州給占了下來,趙大牛就用無線電傳來了消息,皇太極已經是帶領殘部渡過鴨綠江,迴自己的地盤去了。
好吧,這也才十天的工夫而已,戰爭就結束了?
朝鮮給陳平安的舞姬團都還沒用完呢,皇太極這就先完了?
陳平安隻能說,現在的皇太極是真的太不經打了。
一路追擊之下,趙大牛再次消滅了差不多一萬清軍,當然,這一萬人中,蒙八旗和滿八旗都有。
趙大牛追逐清軍期間,皇太極也是沒少利用有利地形想要伏擊陳家軍,隻不過,在陳家軍斥候的提前偵查下,所有伏擊都被提前看破。
沒了滅掉陳家軍騎兵的可能性,皇太極也就隻能是灰溜溜的帶人撤迴鴨綠江去了。
陳平安通過無線電命令趙大牛在鴨綠江邊多拖延幾天。
趁著韃子被趕出朝鮮的消息還未傳迴來之前,陳平安又帶著大軍快速北上,分別在沙裏院、南浦、平壤三地建立了補給點。
沙裏院是黃海道內陸的一處朝鮮重要城市,南浦是平安南道的一處沿海城市,平壤則是平安南道的內陸城市,大同江從平壤經過,流入黃海。
陳平安建立補給點的地方,都是一些朝鮮的大城市,
陳家軍之所以這麽積極的在一些重要城市建立補給點,其實也是有目的的,目的也很簡單,為了接下來的敲詐勒索行為做鋪墊。
陳平安每在一處大城建立補給點,那都是會駐紮不少士兵的。
城裏有了陳平安的兵,朝鮮這邊要是敢不答應賠償,那可就不要怪陳平安自己縱兵劫掠了。
一座座城池,能劫掠到的財富,可就不是區區500萬兩能比的了。
朝鮮官員們見大明軍隊為了他們的事情,如此辛勞,如此奔波的建立一個個的後勤補給點,心裏那叫一個感動啊!
好吧,迴頭這幫朝鮮官員們要是知道陳平安一開始就有的險惡用心,不知道會是什麽感想。
當然,陳平安肯定是不會讓朝鮮知道自己這邊的險惡用心的。
平壤補給點建立後第二天,清軍被趕出鴨綠江的捷報還是傳了過來。
入侵的韃子都被趕出去,陳平安也就立即停下了繼續搞什麽補給點的行動,同時也下令讓趙大牛帶領的騎兵撤迴。
陳平安又是不搞補給點了,又是撤軍的,搞的朝鮮的官員們挺不適應的,紛紛請求陳家軍先別急著撤軍。
畢竟,韃子這次離開沒多久,萬一再迴來咋辦?
陳平安假裝為難了一番,最終答應讓撤迴的趙大牛,帶著兩萬騎兵隊伍暫時在平壤駐紮一段時間。
陳平安自己則是帶著陳家軍的大部分步卒,暫時先撤迴漢城。
韃子被明軍趕出鴨綠江的消息,早已經傳迴了漢城。
陳平安迴師漢城的時候,朝鮮王李倧帶領朝鮮的文武百官,出城十裏,迎接凱旋的大明軍隊。
陳平安騎在高頭大馬上,身著鮮亮的盔甲,威風凜凜地行進在隊伍的最前方。
看到朝鮮王李倧率領百官迎接,陳平安趕忙下馬,快步上前,臉上堆滿謙遜的笑容。
李倧激動得眼眶泛紅,緊緊握住陳平安的手,言辭中滿是感激:“陳將軍此次大恩,朝鮮上下沒齒難忘。若不是將軍及時相救,我朝鮮恐怕已生靈塗炭。”
陳平安客氣迴應:“朝鮮王客氣了,大明與朝鮮乃兄弟之邦,唇齒相依。此次擊退清軍,是我等共同的功勞。”
李倧哈哈一笑,心中大讚大明不愧是禮儀之邦,看人家陳家軍這話說的,多漂亮,明明打退韃子都是陳家軍自己的功勞,但人家陳平安還不忘給他們朝鮮人臉上貼金,這陳將軍,真是個大好人啊!
賓主盡歡,二人攜手入城,漢城百姓夾道歡唿,歡唿聲此起彼伏。
道路兩旁擺滿了鮮花和酒水,百姓們紛紛向明軍獻上最誠摯的敬意。
迴到漢城後,陳平安住進了專門為他準備的府邸。
當晚,李倧在王宮大擺慶功宴,犒勞明軍將士。
宴會上,歌舞升平,朝鮮的舞姬們翩翩起舞,身姿婀娜。
李倧端起酒杯,向陳平安敬酒:“此次多虧陳將軍,我朝鮮才能重獲安寧,不過,韃子雖然被驅逐,仍有隨時進犯可能,還望陳將軍多在朝鮮盤桓一段時間。”
陳平安:“殿下,我十萬大軍每日所耗甚多,不可在朝鮮多待,明日我便打算收兵迴大明。”
李倧聞言,大驚:“陳將軍,這怎麽行,還望陳將軍能多留在朝鮮幾個月,大軍每日所需糧草供應,都由我朝鮮負責,無需陳將軍擔心。”
陳平安:“殿下有所不知,糧草隻是大軍消耗之小頭,我這十萬陳家軍每月軍餉都得需要二十萬兩白銀,這次遠征,每人每月還有二兩銀子的遠征補貼,這就是每月40萬兩白銀。”
“我大明軍隊,每在朝鮮多待一天,所需消耗都是甚巨,還望朝鮮王體諒。”
李倧:“......”
好吧,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每月消耗物資其實也就不到十萬兩銀子而已,朝鮮王自認還是能供應很長時間的,但這要是再加上軍餉和遠征補貼的話,李倧表示很肉疼。
但,就這麽讓陳家軍走了的話,李倧又擔心清軍會再殺一個迴馬槍。
思來想去,李倧想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陳家軍在鴨綠江邊境線少量駐軍一段時間。
十萬大軍養起來雖然肉痛,但養個一兩萬大明軍隊,李倧覺得朝鮮在這邊還是可以養得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