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陳平安要錢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50章 陳平安要錢
崇禎九年九月二十三,先一步到達京城的是餘大成的一份捷報。
“皇上,大喜,大喜啊,餘大人的捷報,朝鮮那邊的大捷。”
正在兢兢業業批閱著奏折的崇禎帝聞言,先是一愣,隨後便是大喜:“快,拿來我看看。”
好吧,自從崇禎下令餘大成去支援朝鮮之後,早就把這件事情給忘到腦後去了。
畢竟,國內的事情還忙不完呢,崇禎皇帝又哪裏有精力去關注朝鮮的事情了。
不過,忽然聽到朝鮮那邊來了捷報,崇禎皇帝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是捷報嘛,而且還是餘大成的捷報,
殺敵七萬五千,陳家軍死傷八萬,順利把清軍趕出朝鮮。
好吧,這確實是份捷報,陳家軍竟然殺了七萬五千清軍韃子嗎?
之前皇太極稱帝,崇禎皇帝還是挺生氣的,不過現在嘛,看到韃子死了近八萬人,崇禎皇帝一下子就順氣了。
至於陳家軍也死了八萬,崇禎皇帝隻是心疼了一秒,隨即就不怎麽在意了。
在崇禎看來,用八萬大明士卒的性命,去換八萬韃子性命,這筆買賣很劃算。
而且,這次陳家軍還在朝鮮又滅掉了一名韃子的高層,愛新覺羅·阿濟格。
這可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殺的好,真是殺的好啊!
讓你丫皇太極敢稱帝,這就是下場,你們愛新覺羅一家子,早晚一個個的都得被朕的軍隊給屠戮殆盡。
九月二十三這一天,崇禎皇帝還是很高興的。
當然,也就隻是高興了一天,崇禎九年九月二十四,陳平安的奏折就擺在了崇禎皇帝的麵前。
陳平安的奏折也是大體說了一下朝鮮一行的經過,內容跟餘大成的捷報基本完全一樣。
然後就是提及朝鮮使團正帶著七萬五千韃子首級,正在前往京城的路上。
最後就是要錢,八萬將士的撫恤金要給吧?七萬五千韃子的首級是不是也得給錢?還有十萬大軍開拔入朝鮮的開拔銀子,都是陳平安自己墊付的,朝廷總得也一起給了吧?
麵對陳平安的要錢奏折,崇禎皇帝腦殼疼。
崇禎九年這一年,各地又是大災饑荒不斷,有了大災,就會有災民,有了災民,農民軍的規模就會再次擴大。
為了圍剿農民軍,大明朝的國庫早就被掏空的差不多了,哪裏還有什麽撫恤銀子給陳平安了。
雖然沒銀子,但也不能不給,八萬陳家軍好歹也是為國家征戰而亡的,怎麽也得意思一下不是?
次日早朝,崇禎皇帝一臉凝重地踏入朝堂,手中緊握著陳平安的奏折。
眾臣行禮完畢後,他清了清嗓子,高聲道:“諸位愛卿,昨日朕收到陳平安將軍發來的奏折,陳家軍雖成功擊退清軍,可也付出了八萬將士犧牲的慘重代價,如今陳將軍向朝廷索要撫恤金,此事關乎英烈撫恤,諸位有何見解,不妨暢所欲言。”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戶部尚書率先出列,滿臉苦色道:“陛下,實不相瞞,如今國庫空虛,各地災荒不斷,賑災的銀子都捉襟見肘,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款項作為陳家軍的撫恤金了。”
崇禎皇帝眉頭緊皺,心中不悅卻也深知戶部尚書所言非虛。
這時,工部尚書也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工部這邊亦是艱難萬分。為修繕各地城池、疏通河道,所需銀兩甚巨,許多工程都因資金短缺而停滯,還望陛下早日為我工部撥款,以免各處工程延誤工期。”
刑部尚書緊接著道:“陛下,刑部日常開銷、還有對各地案件的核查處理,都需耗費大量錢財。如今刑部賬上也是空空如也,望陛下早日為我刑部撥款。”
...........
陳平安這次都沒提前跟大家溝通分潤好處的事情,朝廷諸公自然不可能答應什麽撫恤金的問題了。
一時間,滿朝文武都開始訴苦和稀泥,說自己衙門的難處,都開始跟崇禎要錢,朝堂之上一片混亂。
崇禎皇帝的臉色愈發陰沉,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龍椅扶手,怒道:“錢錢錢,難道我堂堂大明,到處都需要用錢,你們身為朝廷重臣,替朕管理大明,就不能想想辦法?”
這時,首輔溫體仁站了出來說道:“陛下,陳家軍此次在朝鮮立下赫赫戰功,若不給予撫恤,恐怕寒了將士們的心,日後誰還願為朝廷效命?依臣之見,即便國庫艱難,也得想方設法擠出這筆銀子來。”
“臣有一法,各地剿賊的軍餉近日剛好湊齊,或許可以先從各地剿賊的軍餉中暫借一部分,待日後國庫充盈再行歸還。”
此言一出,朝堂諸公都是默然不語。
首輔都站出來替陳平安出頭了,他們也就先消停著點兒吧。
好吧,溫體仁其實也不想出頭的,畢竟,朝廷現在是真沒錢,不過,餘大成好歹也是他的盟友,雖說餘大成沒有提前溝通這次撫恤金分成的事情,但自己總也得先戰出來說句話不是?
兵部尚書楊嗣昌忍不住出列道:“陛下,各地剿賊的軍餉已經拖欠近兩個多月,不可再拖,剿賊軍餉再發不下去,剿賊之事恐又有大變。”
楊嗣昌話音剛落,朝堂上再度議論紛紛。
一位兵部的侍郎急切出列道:“楊尚書所言極是,如今各地剿賊戰事正吃緊,將士們本就因軍餉拖欠士氣低落,若是再挪用,恐怕會激起兵變,到時局麵將不堪設想!”
兵部眾人紛紛出列附和,剿賊的隊伍要是出了問題,問責的可就是他們兵部,兵部之人自然不會願意,一時間,朝堂上反對挪用剿賊軍餉的聲音此起彼伏。
崇禎皇帝的臉色愈發難看,他來迴踱步,心中焦慮萬分。
既不想寒了陳家軍的心,又擔心剿賊戰事出現變故。
思忖片刻後,崇禎望向內閣首輔溫體仁,問道:“溫愛卿,你看此事還有何良策?若挪用剿賊軍餉不可行,難道真的拿不出撫恤陳家軍的銀子了嗎?”
...........
崇禎九年九月二十三,先一步到達京城的是餘大成的一份捷報。
“皇上,大喜,大喜啊,餘大人的捷報,朝鮮那邊的大捷。”
正在兢兢業業批閱著奏折的崇禎帝聞言,先是一愣,隨後便是大喜:“快,拿來我看看。”
好吧,自從崇禎下令餘大成去支援朝鮮之後,早就把這件事情給忘到腦後去了。
畢竟,國內的事情還忙不完呢,崇禎皇帝又哪裏有精力去關注朝鮮的事情了。
不過,忽然聽到朝鮮那邊來了捷報,崇禎皇帝還是很高興的。
畢竟是捷報嘛,而且還是餘大成的捷報,
殺敵七萬五千,陳家軍死傷八萬,順利把清軍趕出朝鮮。
好吧,這確實是份捷報,陳家軍竟然殺了七萬五千清軍韃子嗎?
之前皇太極稱帝,崇禎皇帝還是挺生氣的,不過現在嘛,看到韃子死了近八萬人,崇禎皇帝一下子就順氣了。
至於陳家軍也死了八萬,崇禎皇帝隻是心疼了一秒,隨即就不怎麽在意了。
在崇禎看來,用八萬大明士卒的性命,去換八萬韃子性命,這筆買賣很劃算。
而且,這次陳家軍還在朝鮮又滅掉了一名韃子的高層,愛新覺羅·阿濟格。
這可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殺的好,真是殺的好啊!
讓你丫皇太極敢稱帝,這就是下場,你們愛新覺羅一家子,早晚一個個的都得被朕的軍隊給屠戮殆盡。
九月二十三這一天,崇禎皇帝還是很高興的。
當然,也就隻是高興了一天,崇禎九年九月二十四,陳平安的奏折就擺在了崇禎皇帝的麵前。
陳平安的奏折也是大體說了一下朝鮮一行的經過,內容跟餘大成的捷報基本完全一樣。
然後就是提及朝鮮使團正帶著七萬五千韃子首級,正在前往京城的路上。
最後就是要錢,八萬將士的撫恤金要給吧?七萬五千韃子的首級是不是也得給錢?還有十萬大軍開拔入朝鮮的開拔銀子,都是陳平安自己墊付的,朝廷總得也一起給了吧?
麵對陳平安的要錢奏折,崇禎皇帝腦殼疼。
崇禎九年這一年,各地又是大災饑荒不斷,有了大災,就會有災民,有了災民,農民軍的規模就會再次擴大。
為了圍剿農民軍,大明朝的國庫早就被掏空的差不多了,哪裏還有什麽撫恤銀子給陳平安了。
雖然沒銀子,但也不能不給,八萬陳家軍好歹也是為國家征戰而亡的,怎麽也得意思一下不是?
次日早朝,崇禎皇帝一臉凝重地踏入朝堂,手中緊握著陳平安的奏折。
眾臣行禮完畢後,他清了清嗓子,高聲道:“諸位愛卿,昨日朕收到陳平安將軍發來的奏折,陳家軍雖成功擊退清軍,可也付出了八萬將士犧牲的慘重代價,如今陳將軍向朝廷索要撫恤金,此事關乎英烈撫恤,諸位有何見解,不妨暢所欲言。”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戶部尚書率先出列,滿臉苦色道:“陛下,實不相瞞,如今國庫空虛,各地災荒不斷,賑災的銀子都捉襟見肘,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款項作為陳家軍的撫恤金了。”
崇禎皇帝眉頭緊皺,心中不悅卻也深知戶部尚書所言非虛。
這時,工部尚書也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工部這邊亦是艱難萬分。為修繕各地城池、疏通河道,所需銀兩甚巨,許多工程都因資金短缺而停滯,還望陛下早日為我工部撥款,以免各處工程延誤工期。”
刑部尚書緊接著道:“陛下,刑部日常開銷、還有對各地案件的核查處理,都需耗費大量錢財。如今刑部賬上也是空空如也,望陛下早日為我刑部撥款。”
...........
陳平安這次都沒提前跟大家溝通分潤好處的事情,朝廷諸公自然不可能答應什麽撫恤金的問題了。
一時間,滿朝文武都開始訴苦和稀泥,說自己衙門的難處,都開始跟崇禎要錢,朝堂之上一片混亂。
崇禎皇帝的臉色愈發陰沉,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龍椅扶手,怒道:“錢錢錢,難道我堂堂大明,到處都需要用錢,你們身為朝廷重臣,替朕管理大明,就不能想想辦法?”
這時,首輔溫體仁站了出來說道:“陛下,陳家軍此次在朝鮮立下赫赫戰功,若不給予撫恤,恐怕寒了將士們的心,日後誰還願為朝廷效命?依臣之見,即便國庫艱難,也得想方設法擠出這筆銀子來。”
“臣有一法,各地剿賊的軍餉近日剛好湊齊,或許可以先從各地剿賊的軍餉中暫借一部分,待日後國庫充盈再行歸還。”
此言一出,朝堂諸公都是默然不語。
首輔都站出來替陳平安出頭了,他們也就先消停著點兒吧。
好吧,溫體仁其實也不想出頭的,畢竟,朝廷現在是真沒錢,不過,餘大成好歹也是他的盟友,雖說餘大成沒有提前溝通這次撫恤金分成的事情,但自己總也得先戰出來說句話不是?
兵部尚書楊嗣昌忍不住出列道:“陛下,各地剿賊的軍餉已經拖欠近兩個多月,不可再拖,剿賊軍餉再發不下去,剿賊之事恐又有大變。”
楊嗣昌話音剛落,朝堂上再度議論紛紛。
一位兵部的侍郎急切出列道:“楊尚書所言極是,如今各地剿賊戰事正吃緊,將士們本就因軍餉拖欠士氣低落,若是再挪用,恐怕會激起兵變,到時局麵將不堪設想!”
兵部眾人紛紛出列附和,剿賊的隊伍要是出了問題,問責的可就是他們兵部,兵部之人自然不會願意,一時間,朝堂上反對挪用剿賊軍餉的聲音此起彼伏。
崇禎皇帝的臉色愈發難看,他來迴踱步,心中焦慮萬分。
既不想寒了陳家軍的心,又擔心剿賊戰事出現變故。
思忖片刻後,崇禎望向內閣首輔溫體仁,問道:“溫愛卿,你看此事還有何良策?若挪用剿賊軍餉不可行,難道真的拿不出撫恤陳家軍的銀子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