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軍人軍屬的思想覺悟
七零後媽,養娃禦夫有一手 作者:月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淮推開房門進屋,看著坐在床上的餘惠說:“小惠,那些被救孩子的家長,想見見你,當麵道謝。”
餘惠抬起頭,露出還腫著一片青紫的半張臉,委屈地說:“可我這張臉怎麽見人嗎?”
“我有辦法。”顧紅梅解開脖子上係著的絲巾。
“嫂子你把絲巾包頭上,擋住受傷的這半張臉,別人就看不到了。”
餘惠看向顧淮,後者點頭,“我覺得可以。”
餘惠讓紅梅給自己試了試。
顧紅梅把絲巾給餘惠包頭上,下巴上係一個結,調整了一下絲巾,正好擋住了她右邊受傷的半張臉。
“怎麽樣,會不會很奇怪?”
餘惠扯了扯擋住半張臉的絲巾問顧淮。
後者笑著搖頭,“不會奇怪,很好看。”
紅色的絲巾襯得她膚色雪白,絲巾半遮麵還給她增添了幾分神秘的美感。
餘惠嗔怪地瞪了顧淮一眼,“我才不信,你就哄我吧。”
她現在這個樣子,好看才又鬼呢。
顧淮無奈,“不信你問紅梅。”
顧紅梅笑著說:“確實好看。”
餘惠覺得紅梅也是在安慰自己,理了理頭發,這才跟顧淮一起出去。
她抓著顧淮的袖子,緊挨著他走,順便用他的肩膀,擋擋自己的臉。
“出來了。”不知道誰喊了一聲。
院內院外的人都朝二人看過來,餘惠又低側了幾分頭。
記者立刻拿起相機,哢哢對著二人拍照,感受到相機的閃光燈,餘惠下意思地用手,擋了一下右臉。
“小惠臉這是咋了,咋還絲巾蒙著?”同村的嬸子問。
顧淮:“臉受傷了,吹不得風。”
要是讓村裏人知道小惠是怕醜才把臉蒙著,指不定會說些啥呢。
“吹不得風啊,那是要蒙著。”
彭所長親手把錦旗,交給了顧淮和餘惠。
“感謝你們為破青縣特大拐賣案,和青縣人民做出的貢獻,拐賣團夥被抓獲,不單單是救了這次被拐的五個孩子,還有未來青縣成百上千個孩子和家庭。”說完,彭所長和四個公安同誌還給顧淮和餘惠敬禮。
顧淮也迴了個軍禮,餘惠鞠躬迴禮。
“這是我們青縣派出所嘉獎給你們的獎金,錢不多,希望你們能收下。”
“謝謝。”顧淮接過,就遞給了餘惠。
“還有我們。”四個孩子的家長,又把豬抬了起來。
“嗷兒~嗷兒~”
剛歇沒一會兒的大肥豬,不滿地叫了幾聲。
一個孩子的爺爺,作為代表站在前頭說:“顧淮同誌,餘惠同誌,感謝你們抓住拐子,讓我們的孩子得以被救迴。”
“我們這裏有給救命恩人送頭豬的習俗,一人一頭,我們買不起,就一人湊了一頭,還請兩位恩人一定要收下。”
說完,老人家就彎腰鞠躬,抬著豬的幾個人,還有同行的親朋,也跟著鞠躬。
“老人家不要這樣。”顧淮連忙伸手扶了老人一把。
記者同誌往後退了幾步,拍下了這珍貴的一幕。
“諸位的謝意我們夫妻都收到了,但是這頭豬我們不能收,你們還是抬迴去吧。”顧淮衝孩子的家長們道。
“不行,這頭豬你們必須要收下。”
“沒錯,這抬都抬來了,哪裏能再抬迴去?”
“你們要是不收,我們都不好意思迴去了。”
孩子家長們七嘴八舌地說道。
“諸位,諸位。”顧平山站出來說,“我家顧淮是一個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保家衛國,為人民服務。能幫助你們救迴孩子,是他身為軍人應該做的,這也是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怎麽還能要你們的報答呢?”
“可……”一個孩子的爸爸指著餘惠說,“可餘惠同誌不是軍人啊,是她追了拐子一路,把拐子追進窮巷子,和拐子搏鬥,才拖延了時間,讓顧淮同誌趕來抓住了拐子。”
“餘惠同誌的功勞算是最大的,顧淮同誌是軍人不能收,那餘惠同誌總能收了吧?”
思路一打開,其他人也跟著說:“沒錯,餘惠同誌可以收,這豬我們送給餘惠同誌總行了吧?”
餘惠一看都衝她來了,就開口說:“都說夫妻一體,我是軍屬,也要有跟我丈夫一樣的覺悟,我當然也是不能收的。”
他們夫妻二人越是不收,這些孩子的家長就越覺得他們是好人,一定要讓他們收下。
最後,人家把豬往地上一放,轉身就跑了。
人跑得飛快,顧平山帶著顧江和顧河還有顧海去追,都沒有追上。
顧淮和餘惠也隻得被迫收下了這頭大肥豬,不過他們也當眾表示,會讓家裏人把這頭豬殺了,將肉送到縣裏的孤兒院,給孩子們加餐。
這就是團級幹部和其家屬的覺悟嗎?
這實在是太偉大,太令人感動了,記者筆記本上記錄著二人的話,都快感動哭了。
彭所長等公安同誌也十分動容,甚至還有些汗顏,都是為人民服務,他們的覺悟,跟顧淮同誌和他妻子比起來,還有一段距離。
村裏有些人,卻覺得顧淮兩口子有些傻,這麽一大頭豬,做成臘肉,能吃一年。
他們不自己留著,還要殺了送孤兒院去,那孤兒院的孩子有國家養,吃的都是定量的肉和米。
他們村裏這些人,一年到頭,就指著村裏養的這幾頭豬,也吃不上幾迴肉。
與其把這豬肉送給外人吃,還不如殺了分給村裏人呢。
當然,這些人也隻是在心裏這麽想,也沒好意思說出來。
“餘惠同誌,我能采訪你兩句嗎?”記者同誌走到餘惠麵前有些激動地問。
餘惠眼角抽了抽,“你問。”
“請問,當你發現孩子被拐子抱走的時候,是什麽樣的心情。”
餘惠沉默三秒,“自責,後悔,害怕。”
“為什麽會自責後悔呢?”記者一邊寫一邊問。
餘惠道:“因為是我沒有看好孩子,才讓孩子被抱走了,所以自責。後悔自己沒有想得更周到,沒有危機意識,讓孩子在廁所外麵等我。”
“雖然我收到了別人的感謝,也受到了派出所的嘉獎,但我卻是一個反麵教材。我希望記者同誌你能報道出去,讓更多孩子父母的看到,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小心謹慎,不要給了拐子可乘之機。”餘惠由衷地說道。
隨著社會開放,拐賣人口罪犯,也會越來越猖獗,她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麽。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給孩子傳輸更多防拐知識,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對陌生人要有一定的防備之心,遇到困難找警察。”
記者奮筆疾書地寫著餘惠說的話,覺得她的思想覺悟真的是到達了一個自己無法企及的高度。
明明她是受到嘉獎的人,可她卻願意讓自己成為反麵教材,給其他父母敲響警鍾,引起重視,讓孩子們學習防拐知識。
彭所長沉思著,打算等迴到所裏後,就要就打拐防拐開個會,聯合街道辦,一起做一個防拐宣傳。
餘惠抬起頭,露出還腫著一片青紫的半張臉,委屈地說:“可我這張臉怎麽見人嗎?”
“我有辦法。”顧紅梅解開脖子上係著的絲巾。
“嫂子你把絲巾包頭上,擋住受傷的這半張臉,別人就看不到了。”
餘惠看向顧淮,後者點頭,“我覺得可以。”
餘惠讓紅梅給自己試了試。
顧紅梅把絲巾給餘惠包頭上,下巴上係一個結,調整了一下絲巾,正好擋住了她右邊受傷的半張臉。
“怎麽樣,會不會很奇怪?”
餘惠扯了扯擋住半張臉的絲巾問顧淮。
後者笑著搖頭,“不會奇怪,很好看。”
紅色的絲巾襯得她膚色雪白,絲巾半遮麵還給她增添了幾分神秘的美感。
餘惠嗔怪地瞪了顧淮一眼,“我才不信,你就哄我吧。”
她現在這個樣子,好看才又鬼呢。
顧淮無奈,“不信你問紅梅。”
顧紅梅笑著說:“確實好看。”
餘惠覺得紅梅也是在安慰自己,理了理頭發,這才跟顧淮一起出去。
她抓著顧淮的袖子,緊挨著他走,順便用他的肩膀,擋擋自己的臉。
“出來了。”不知道誰喊了一聲。
院內院外的人都朝二人看過來,餘惠又低側了幾分頭。
記者立刻拿起相機,哢哢對著二人拍照,感受到相機的閃光燈,餘惠下意思地用手,擋了一下右臉。
“小惠臉這是咋了,咋還絲巾蒙著?”同村的嬸子問。
顧淮:“臉受傷了,吹不得風。”
要是讓村裏人知道小惠是怕醜才把臉蒙著,指不定會說些啥呢。
“吹不得風啊,那是要蒙著。”
彭所長親手把錦旗,交給了顧淮和餘惠。
“感謝你們為破青縣特大拐賣案,和青縣人民做出的貢獻,拐賣團夥被抓獲,不單單是救了這次被拐的五個孩子,還有未來青縣成百上千個孩子和家庭。”說完,彭所長和四個公安同誌還給顧淮和餘惠敬禮。
顧淮也迴了個軍禮,餘惠鞠躬迴禮。
“這是我們青縣派出所嘉獎給你們的獎金,錢不多,希望你們能收下。”
“謝謝。”顧淮接過,就遞給了餘惠。
“還有我們。”四個孩子的家長,又把豬抬了起來。
“嗷兒~嗷兒~”
剛歇沒一會兒的大肥豬,不滿地叫了幾聲。
一個孩子的爺爺,作為代表站在前頭說:“顧淮同誌,餘惠同誌,感謝你們抓住拐子,讓我們的孩子得以被救迴。”
“我們這裏有給救命恩人送頭豬的習俗,一人一頭,我們買不起,就一人湊了一頭,還請兩位恩人一定要收下。”
說完,老人家就彎腰鞠躬,抬著豬的幾個人,還有同行的親朋,也跟著鞠躬。
“老人家不要這樣。”顧淮連忙伸手扶了老人一把。
記者同誌往後退了幾步,拍下了這珍貴的一幕。
“諸位的謝意我們夫妻都收到了,但是這頭豬我們不能收,你們還是抬迴去吧。”顧淮衝孩子的家長們道。
“不行,這頭豬你們必須要收下。”
“沒錯,這抬都抬來了,哪裏能再抬迴去?”
“你們要是不收,我們都不好意思迴去了。”
孩子家長們七嘴八舌地說道。
“諸位,諸位。”顧平山站出來說,“我家顧淮是一個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保家衛國,為人民服務。能幫助你們救迴孩子,是他身為軍人應該做的,這也是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怎麽還能要你們的報答呢?”
“可……”一個孩子的爸爸指著餘惠說,“可餘惠同誌不是軍人啊,是她追了拐子一路,把拐子追進窮巷子,和拐子搏鬥,才拖延了時間,讓顧淮同誌趕來抓住了拐子。”
“餘惠同誌的功勞算是最大的,顧淮同誌是軍人不能收,那餘惠同誌總能收了吧?”
思路一打開,其他人也跟著說:“沒錯,餘惠同誌可以收,這豬我們送給餘惠同誌總行了吧?”
餘惠一看都衝她來了,就開口說:“都說夫妻一體,我是軍屬,也要有跟我丈夫一樣的覺悟,我當然也是不能收的。”
他們夫妻二人越是不收,這些孩子的家長就越覺得他們是好人,一定要讓他們收下。
最後,人家把豬往地上一放,轉身就跑了。
人跑得飛快,顧平山帶著顧江和顧河還有顧海去追,都沒有追上。
顧淮和餘惠也隻得被迫收下了這頭大肥豬,不過他們也當眾表示,會讓家裏人把這頭豬殺了,將肉送到縣裏的孤兒院,給孩子們加餐。
這就是團級幹部和其家屬的覺悟嗎?
這實在是太偉大,太令人感動了,記者筆記本上記錄著二人的話,都快感動哭了。
彭所長等公安同誌也十分動容,甚至還有些汗顏,都是為人民服務,他們的覺悟,跟顧淮同誌和他妻子比起來,還有一段距離。
村裏有些人,卻覺得顧淮兩口子有些傻,這麽一大頭豬,做成臘肉,能吃一年。
他們不自己留著,還要殺了送孤兒院去,那孤兒院的孩子有國家養,吃的都是定量的肉和米。
他們村裏這些人,一年到頭,就指著村裏養的這幾頭豬,也吃不上幾迴肉。
與其把這豬肉送給外人吃,還不如殺了分給村裏人呢。
當然,這些人也隻是在心裏這麽想,也沒好意思說出來。
“餘惠同誌,我能采訪你兩句嗎?”記者同誌走到餘惠麵前有些激動地問。
餘惠眼角抽了抽,“你問。”
“請問,當你發現孩子被拐子抱走的時候,是什麽樣的心情。”
餘惠沉默三秒,“自責,後悔,害怕。”
“為什麽會自責後悔呢?”記者一邊寫一邊問。
餘惠道:“因為是我沒有看好孩子,才讓孩子被抱走了,所以自責。後悔自己沒有想得更周到,沒有危機意識,讓孩子在廁所外麵等我。”
“雖然我收到了別人的感謝,也受到了派出所的嘉獎,但我卻是一個反麵教材。我希望記者同誌你能報道出去,讓更多孩子父母的看到,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小心謹慎,不要給了拐子可乘之機。”餘惠由衷地說道。
隨著社會開放,拐賣人口罪犯,也會越來越猖獗,她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麽。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給孩子傳輸更多防拐知識,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對陌生人要有一定的防備之心,遇到困難找警察。”
記者奮筆疾書地寫著餘惠說的話,覺得她的思想覺悟真的是到達了一個自己無法企及的高度。
明明她是受到嘉獎的人,可她卻願意讓自己成為反麵教材,給其他父母敲響警鍾,引起重視,讓孩子們學習防拐知識。
彭所長沉思著,打算等迴到所裏後,就要就打拐防拐開個會,聯合街道辦,一起做一個防拐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