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不耽誤豐收
村裏發夫君?我一文錢買了個攝政王 作者:易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叫聲平息,霍江走過來看了一眼,說,“隻廢了兩隻手,就給他一個痛快,沒想到你還挺仁慈。”
慕南釗將長劍拋給旁邊的士兵,修長好看的手指未曾沾上半點血跡。
“因為有人告訴我,隻取自己所需,沒必要為多餘的事費力氣。”
“此人做了什麽惡,那便付出相應的代價,即可。”
霍江揮手,命人把屍首解下來,邊笑道,“你說的這個有人,是顧老板吧,像是她的行事做派。”
“你放心,此人的首級將會掛在青田縣城外示眾,餘黨從重論處。另外各府、縣城衙門也會貼出告示,詳細寫明匪徒欲打劫花池渡村才有此下場。”
“這樣一來,有人再想動顧老板的村子,也得掂量掂量。”
慕南釗並沒打算承這個人情,淡淡睨目道,“早該這麽做了。”
“仗還沒打起來,自家後院先亂了,堂堂西北王顏麵何在?”
霍江咬牙,“姓霍的,我這次可是幫了你的忙,你說句好話會死啊!”
“幫我?”慕南釗看向霍江,像是聽到多麽好笑的事。
“顧喜喜是你眼巴巴請了去,為你西北軍掌舵糧倉之人,她若出了岔子,損失最大的可是你西北軍。”
“可人家今日全靠自保,賊匪也是全村自己擒的,說來是替你省了事。”
“至於後續,不過是亡羊補牢,我若是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提。”
說罷,他最後給了霍江一個嘲諷的眼神,邁步離開。
霍江氣的吹胡子瞪眼,卻又苦於無從反駁。
他粗喘著來迴踱了幾步,隻能向天空撒氣大吼,“毒舌!混蛋!討人厭!!”
花池渡村。
村民們憑自己的本事打退賊匪,初戰告捷,每個人皆情緒高漲,倒是一掃之前村裏低迷緊繃的氛圍。
晚飯時間,顧喜喜家收到了許多好吃的。
有錢大嬸蒸的茭瓜雞蛋包子,秦大嫂炸的糖油餅,周大嫂新出缸的醃菜。
還有村裏其他人送的紅棗窩頭、晾涼的小豆湯、手擀麵、椒葉烙餅……
都說是給顧喜喜壓驚的,張嬸一個個根本婉拒不過來。
個別人因為之前公開質疑過顧喜喜,還說過顧喜喜的壞話,進門時就有些扭捏不安,張嬸還沒張口,對方就把吃的往窗台上一放,轉身就跑。
堂屋的炕桌、方桌都擺滿了。
張嬸無奈,“一下子送這麽多,可怎麽吃得了啊。”
安慶和笑嗬嗬地一一看過去,那驕傲的表情,仿佛這些吃食都是送給他的。
“能吃了,能吃了,咱家人多嘛。”
“喜喜這麽好的人,招大家喜歡這太正常了。”
何景蘭噗地失笑,“招人喜歡?正常?你比我來得早,該不會不知道過去村裏人是怎麽傳言她的?”
安慶和仿佛沒聽見,依舊滿麵笑容,“哎,這個是什麽呀,我沒吃過。還有這個,這個,借喜喜的光,今日我都能嚐嚐鮮!”
何景蘭無語地看向顧喜喜,“你說他這症狀,就是所謂的情人眼裏出……”
顧喜喜果斷用一個紅棗窩頭堵住了何景蘭的小嘴。
“你今日辛苦,不是剛才就喊餓了嗎,多吃點。”
要說何景蘭今日也是出了大力的。
上午平息了匪亂,顧喜喜敲開自家大門,就看見何景蘭在院子當中嚴陣以待。
家裏的菜刀、柴刀、火鉗子、斧子等等,都被她翻出來,擺在地上。
理由是,若壞人闖入,武器多一些用起來方便。
當時,顧喜喜閉眼歎息,“我說……”
“保護你的人不都在嗎,你隻要看著家裏其他人都別出去亂跑就行。”
何景蘭有理有據道,“那怎麽行,萬一來了很多人同時強闖,我的護衛顧此失彼,應接不暇,總有我出手的機會。”
“況且我答應了你,孟大娘子,張嬸,石頭晴兒,一個都不能有閃失。”
藏在院牆外的何家影衛無語凝噎。
主子這樣明晃晃質疑他們的專業,心痛!心塞!
再迴到晚飯桌上。
一隻毛茸茸的小爪爪從炕桌下伸出,努力地去勾邊上一盤小河蝦。
晴兒第一個發現,偷眼看看大人們,悄悄摸了隻小河蝦藏在手心裏,放到桌子下麵。
石頭看在眼裏,不動聲色繼續埋頭苦吃。
倒是孟大娘子發現了,“晴兒,你不吃飯,手放在桌子下麵作甚?”
幾個大人好奇地彎腰看去。
正瞧見小花趴在那嚼的嘎嘣脆,半眯著眼一本享受。
小河蝦是山上泉水裏長的,幹淨清甜,肉卻不多。
隻需用清油小火慢慢焙的外酥裏嫩,出鍋拌上鹽和調料粉,就成了一道類似小零食樣的菜肴。
何景蘭笑道,“咱們光顧著自己吃,沒人管小花也嘴饞了,還是晴兒好,為小花伸張正義。”
正說著,嚐到甜頭的小花從桌底鑽出來,邊察言觀色,邊試探著一點點將貓爪伸上飯桌。
張嬸好氣又好笑,輕輕拍了下花貓,“壞蛋,沒人收拾你,你膽子越發大了,敢直接到盤子裏抓菜!”
罵歸罵,張嬸還是夾了蝦,專門抖掉調料才喂給小花。
因為顧喜喜早說過,貓不能吃太鹹,毛皮會變的不漂亮,對身體也不好。、
之後兩天,花池渡村各家陸續收完了麥子。
顧喜喜家雖然田地最多,麥子產量也最大,但她有幾名雇工同時收割。
到了學堂收麥假的最後一日,陳大富等人已經將麥穗攤開來,在烈日下曬了大半天了。
新麥即將入倉,顧喜喜在家整理糧倉,除了老郎中,全家齊動手。
直到日頭西斜,外麵沒那麽熱了,顧喜喜才準備出門。
村裏有晾曬場。
土地廟內的大院子算一處,土地廟外不遠,早年間還辟出一大塊平坦的空地。
誰家的糧食在家院子、門前都晾不下,就可拿到這兩處地方來。
顧喜喜趕到時,陳大富等人還拿著鐵鍬,奮力的揚起麥穗。
騾子來福拉著家裏那輛板車,負責將麥子一趟趟運過來。
場邊聚集了好些村民,有些是同樣來曬麥子的。
眾人再看見顧喜喜,眼神已經從不屑、不信、嫉妒,轉變成了單純地羨慕。
慕南釗將長劍拋給旁邊的士兵,修長好看的手指未曾沾上半點血跡。
“因為有人告訴我,隻取自己所需,沒必要為多餘的事費力氣。”
“此人做了什麽惡,那便付出相應的代價,即可。”
霍江揮手,命人把屍首解下來,邊笑道,“你說的這個有人,是顧老板吧,像是她的行事做派。”
“你放心,此人的首級將會掛在青田縣城外示眾,餘黨從重論處。另外各府、縣城衙門也會貼出告示,詳細寫明匪徒欲打劫花池渡村才有此下場。”
“這樣一來,有人再想動顧老板的村子,也得掂量掂量。”
慕南釗並沒打算承這個人情,淡淡睨目道,“早該這麽做了。”
“仗還沒打起來,自家後院先亂了,堂堂西北王顏麵何在?”
霍江咬牙,“姓霍的,我這次可是幫了你的忙,你說句好話會死啊!”
“幫我?”慕南釗看向霍江,像是聽到多麽好笑的事。
“顧喜喜是你眼巴巴請了去,為你西北軍掌舵糧倉之人,她若出了岔子,損失最大的可是你西北軍。”
“可人家今日全靠自保,賊匪也是全村自己擒的,說來是替你省了事。”
“至於後續,不過是亡羊補牢,我若是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提。”
說罷,他最後給了霍江一個嘲諷的眼神,邁步離開。
霍江氣的吹胡子瞪眼,卻又苦於無從反駁。
他粗喘著來迴踱了幾步,隻能向天空撒氣大吼,“毒舌!混蛋!討人厭!!”
花池渡村。
村民們憑自己的本事打退賊匪,初戰告捷,每個人皆情緒高漲,倒是一掃之前村裏低迷緊繃的氛圍。
晚飯時間,顧喜喜家收到了許多好吃的。
有錢大嬸蒸的茭瓜雞蛋包子,秦大嫂炸的糖油餅,周大嫂新出缸的醃菜。
還有村裏其他人送的紅棗窩頭、晾涼的小豆湯、手擀麵、椒葉烙餅……
都說是給顧喜喜壓驚的,張嬸一個個根本婉拒不過來。
個別人因為之前公開質疑過顧喜喜,還說過顧喜喜的壞話,進門時就有些扭捏不安,張嬸還沒張口,對方就把吃的往窗台上一放,轉身就跑。
堂屋的炕桌、方桌都擺滿了。
張嬸無奈,“一下子送這麽多,可怎麽吃得了啊。”
安慶和笑嗬嗬地一一看過去,那驕傲的表情,仿佛這些吃食都是送給他的。
“能吃了,能吃了,咱家人多嘛。”
“喜喜這麽好的人,招大家喜歡這太正常了。”
何景蘭噗地失笑,“招人喜歡?正常?你比我來得早,該不會不知道過去村裏人是怎麽傳言她的?”
安慶和仿佛沒聽見,依舊滿麵笑容,“哎,這個是什麽呀,我沒吃過。還有這個,這個,借喜喜的光,今日我都能嚐嚐鮮!”
何景蘭無語地看向顧喜喜,“你說他這症狀,就是所謂的情人眼裏出……”
顧喜喜果斷用一個紅棗窩頭堵住了何景蘭的小嘴。
“你今日辛苦,不是剛才就喊餓了嗎,多吃點。”
要說何景蘭今日也是出了大力的。
上午平息了匪亂,顧喜喜敲開自家大門,就看見何景蘭在院子當中嚴陣以待。
家裏的菜刀、柴刀、火鉗子、斧子等等,都被她翻出來,擺在地上。
理由是,若壞人闖入,武器多一些用起來方便。
當時,顧喜喜閉眼歎息,“我說……”
“保護你的人不都在嗎,你隻要看著家裏其他人都別出去亂跑就行。”
何景蘭有理有據道,“那怎麽行,萬一來了很多人同時強闖,我的護衛顧此失彼,應接不暇,總有我出手的機會。”
“況且我答應了你,孟大娘子,張嬸,石頭晴兒,一個都不能有閃失。”
藏在院牆外的何家影衛無語凝噎。
主子這樣明晃晃質疑他們的專業,心痛!心塞!
再迴到晚飯桌上。
一隻毛茸茸的小爪爪從炕桌下伸出,努力地去勾邊上一盤小河蝦。
晴兒第一個發現,偷眼看看大人們,悄悄摸了隻小河蝦藏在手心裏,放到桌子下麵。
石頭看在眼裏,不動聲色繼續埋頭苦吃。
倒是孟大娘子發現了,“晴兒,你不吃飯,手放在桌子下麵作甚?”
幾個大人好奇地彎腰看去。
正瞧見小花趴在那嚼的嘎嘣脆,半眯著眼一本享受。
小河蝦是山上泉水裏長的,幹淨清甜,肉卻不多。
隻需用清油小火慢慢焙的外酥裏嫩,出鍋拌上鹽和調料粉,就成了一道類似小零食樣的菜肴。
何景蘭笑道,“咱們光顧著自己吃,沒人管小花也嘴饞了,還是晴兒好,為小花伸張正義。”
正說著,嚐到甜頭的小花從桌底鑽出來,邊察言觀色,邊試探著一點點將貓爪伸上飯桌。
張嬸好氣又好笑,輕輕拍了下花貓,“壞蛋,沒人收拾你,你膽子越發大了,敢直接到盤子裏抓菜!”
罵歸罵,張嬸還是夾了蝦,專門抖掉調料才喂給小花。
因為顧喜喜早說過,貓不能吃太鹹,毛皮會變的不漂亮,對身體也不好。、
之後兩天,花池渡村各家陸續收完了麥子。
顧喜喜家雖然田地最多,麥子產量也最大,但她有幾名雇工同時收割。
到了學堂收麥假的最後一日,陳大富等人已經將麥穗攤開來,在烈日下曬了大半天了。
新麥即將入倉,顧喜喜在家整理糧倉,除了老郎中,全家齊動手。
直到日頭西斜,外麵沒那麽熱了,顧喜喜才準備出門。
村裏有晾曬場。
土地廟內的大院子算一處,土地廟外不遠,早年間還辟出一大塊平坦的空地。
誰家的糧食在家院子、門前都晾不下,就可拿到這兩處地方來。
顧喜喜趕到時,陳大富等人還拿著鐵鍬,奮力的揚起麥穗。
騾子來福拉著家裏那輛板車,負責將麥子一趟趟運過來。
場邊聚集了好些村民,有些是同樣來曬麥子的。
眾人再看見顧喜喜,眼神已經從不屑、不信、嫉妒,轉變成了單純地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