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第一步,不愁吃喝
村裏發夫君?我一文錢買了個攝政王 作者:易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喜喜被嗆的咳嗽不止。
張嬸熟練地伸手為顧喜喜拍背順氣,邊疑惑道,“好像攝政王姓那什麽……木?聽說長相也是天上有地上無的。”
“你就說男人就算長的好,能有多好看?像小陳那樣的嗎?”
顧喜喜趴在桌上咳的更厲害了。
既然提到了自家準姑爺,張嬸轉向顧喜喜,“哎,我記得小陳上次迴來說,他本姓也是慕,跟攝政王姓的是一個慕嗎?”
張嬸不大識字,所以隻記得發音一樣的。
顧喜喜無語凝噎。
她止住咳嗽,抬起頭勉強笑道,“攝政王貴姓,咱們小老百姓還是別打聽了。”
張嬸點點頭,重新拿起鞋底子,邊擰眉念念叨叨,“小慕叫啥來著,慕什麽,三個字?那名字太難記了,我記不住,還是叫陳方好。”
“哎,你說說,他咋還不迴來?就算是老家的事兒沒弄完,迴不來也不知道寫封信給你!”
“真叫人操心!”
“年節前他能不能趕得及迴來?上個月我彈了兩床新被褥,這才開始做鞋。成婚時新郎官穿的鞋,最好是女家做的。”
“之前量過他的鞋底子,本來想讓他自己選個鞋樣,左等右等不見人!”
……
顧喜喜默默地埋頭吃麵。
自打慕南釗上次迴來當著全家麵前向顧喜喜求親,並且坦白真名,承諾以後還會迴來。
張嬸就猶如吃了一顆定心丸。
她對這個準姑爺一直滿意,既然姑爺沒跑路,她也就不再擔心喜喜的婚嫁,轉而開始起成婚要用的東西。
顧喜喜說過幾次不用著急。
張嬸隻笑著說籌備成親繁雜的很,大件小件沒法一下湊齊,她本來就準備緩緩的做。
免得哪天喜喜突然想成婚,家裏卻啥都沒準備。
顧喜喜無奈,也就隨她去了。
現在聽張嬸說著給慕南釗準備鞋子的話,顧喜喜內心五味雜陳。
該怎麽說?
要告訴張嬸,陳方,也就是後來的小慕,他不會迴來了。
還是直接說,慕南釗就是那個高高在上的攝政王,兩家門不當戶不對,實在是雲泥之別,以後咱就當沒認識過這個人?
張嬸還在低頭納鞋底,這是給姑爺將來成婚那日穿的,她縫製時極為認真細致,又因心中揣著美好的期待而嘴角噙笑。
顧喜喜看張嬸這樣,有些話到了嘴邊卻說不出口。
這時,門簾掀開,石頭扶著老郎中進來。
兩人方才在屋簷下已經抖掉身上的雪,走進來仍帶著絲絲縷縷的寒氣。
石頭看見顧喜喜,驚喜道,“喜喜姐你迴來了!!”
顧喜喜打起了精神,笑道,“嗯,我買了蜜橘和你愛吃的渣酥,快洗了手上來吃。”
她邊說著,下炕卸掉老郎中肩頭背的藥箱。
“師父出診可順利?”
老郎中笑著頷首,“周老太近期時常失眠驚夢,許久未曾安眠,才突然心悸心痛。”
“病因是脾腎兩虛,及早服藥,不是什麽重症。”
待上炕落座,石頭邊吃東西,向顧喜喜述說這幾日她不在,村裏都發生了什麽。
“顧大老頭和他家大兒子出趟遠門,大家都說,他們是去探望小兒子了。”
顧喜喜抿了口茶,“看顧友慶?”
她有些訝異,“到了流放營地,還能允許家人探視麽?”
老郎中道,“此類事我倒是有所耳聞,朝廷律例對家屬探視並無禁止。”
“隻是多數人流放都離家甚遠,家人想去也鞭長莫及。”
顧喜喜點點頭,“咱們這邊倒是離得很近。”
當初顧友慶給顧喜喜家投毒,自作孽被判流放,流放地就在西北。
入冬後莊戶人家清閑下來,趁著時候去探望倒也正常。
顧喜喜思忖片刻,又問老郎中,“流放的犯人,若家人出錢打點管事的人會如何?”
老郎中雙手捂著茶杯,道,“別的地方或許有用。”
“但這是西北,誰不知大將軍治下嚴明,尤其在這個當口,大軍才受皇帝封賞返迴。誰敢出錢賄賂官吏,可能反而被抓起來。”
顧喜喜滿意地笑了。
石頭笑道,“喜喜姐放心,我聽說流放到西北的犯人,全發配到邊境礦山,關起來天天挖礦、拉礦石,幹的都是苦力。”
“那個壞蛋在裏麵,肯定不會好過!”
顧喜喜莞爾,掰下一片橘子塞進石頭嘴裏,“好了,多吃東西,少說話。”
“成日裏好像就沒你不知道的事兒,我就怕你去上學時,這份聰明都用在包打聽上!”
石頭嚼著橘子,含糊不清道,“那不能夠,我很厲害的,每次劉先生考較,基本都是狗娃哥第一,我第二!”
他自己又抓起剩下半個橘子,全塞進嘴裏,閉眼打了個激靈。
“橘子好冰!好好次!”
顧喜喜說,“你既這麽說,我也許久沒考你的課業了,就今晚吧。”
石頭絲毫不懼,挺胸抬頭,“沒問題!隨便抽查隨便考!”
反正距離晚上還早,石頭又繼續說起閑話,“方才我跟郎中爺爺去周家,他家人都在誇你呢。”
“不住的說今年冬天全家吃喝不愁,還要留我們吃飯呢。”
張嬸抬頭,笑道,“這又不是啥稀奇話了。”
“從秋天各家收了粟米,誰說到喜喜不是滿臉帶笑,口中稱讚。”
說起這些,張嬸也不無驕傲。
遙想顧扒皮才去世那兩年,村裏人對顧喜喜明裏暗裏的嘲笑、看不起。
如今卻全然扭轉過來。
秋收時,事實證明顧喜喜當初許諾大家的產量五百斤還是太保守了。
所有人都達到畝產六百斤,還有少數逼近七百斤。
本來各家都有夏收的小麥存糧,再加上一季超量豐收的粟米。
如此一來,趕在何景蘭迴京之前就收完了所有欠款。
由何景蘭與賒賬的人當麵核對,燒毀契子清賬,每一筆都沒超時。
再等到播種冬小麥時,顧喜喜隻需教大家怎麽做,各人自去找安慶和買肥料、農藥,幾個小錢誰都拿得出來,再無簽契子賒賬之說。
至於新的種植方法也是一迴生二迴熟,且一通百通。
顧喜喜稍加點撥,大家都知道該怎麽做了。
京城,攝政王府,雪落紛紛,何景蘭伸手折下了一支紅梅。
張嬸熟練地伸手為顧喜喜拍背順氣,邊疑惑道,“好像攝政王姓那什麽……木?聽說長相也是天上有地上無的。”
“你就說男人就算長的好,能有多好看?像小陳那樣的嗎?”
顧喜喜趴在桌上咳的更厲害了。
既然提到了自家準姑爺,張嬸轉向顧喜喜,“哎,我記得小陳上次迴來說,他本姓也是慕,跟攝政王姓的是一個慕嗎?”
張嬸不大識字,所以隻記得發音一樣的。
顧喜喜無語凝噎。
她止住咳嗽,抬起頭勉強笑道,“攝政王貴姓,咱們小老百姓還是別打聽了。”
張嬸點點頭,重新拿起鞋底子,邊擰眉念念叨叨,“小慕叫啥來著,慕什麽,三個字?那名字太難記了,我記不住,還是叫陳方好。”
“哎,你說說,他咋還不迴來?就算是老家的事兒沒弄完,迴不來也不知道寫封信給你!”
“真叫人操心!”
“年節前他能不能趕得及迴來?上個月我彈了兩床新被褥,這才開始做鞋。成婚時新郎官穿的鞋,最好是女家做的。”
“之前量過他的鞋底子,本來想讓他自己選個鞋樣,左等右等不見人!”
……
顧喜喜默默地埋頭吃麵。
自打慕南釗上次迴來當著全家麵前向顧喜喜求親,並且坦白真名,承諾以後還會迴來。
張嬸就猶如吃了一顆定心丸。
她對這個準姑爺一直滿意,既然姑爺沒跑路,她也就不再擔心喜喜的婚嫁,轉而開始起成婚要用的東西。
顧喜喜說過幾次不用著急。
張嬸隻笑著說籌備成親繁雜的很,大件小件沒法一下湊齊,她本來就準備緩緩的做。
免得哪天喜喜突然想成婚,家裏卻啥都沒準備。
顧喜喜無奈,也就隨她去了。
現在聽張嬸說著給慕南釗準備鞋子的話,顧喜喜內心五味雜陳。
該怎麽說?
要告訴張嬸,陳方,也就是後來的小慕,他不會迴來了。
還是直接說,慕南釗就是那個高高在上的攝政王,兩家門不當戶不對,實在是雲泥之別,以後咱就當沒認識過這個人?
張嬸還在低頭納鞋底,這是給姑爺將來成婚那日穿的,她縫製時極為認真細致,又因心中揣著美好的期待而嘴角噙笑。
顧喜喜看張嬸這樣,有些話到了嘴邊卻說不出口。
這時,門簾掀開,石頭扶著老郎中進來。
兩人方才在屋簷下已經抖掉身上的雪,走進來仍帶著絲絲縷縷的寒氣。
石頭看見顧喜喜,驚喜道,“喜喜姐你迴來了!!”
顧喜喜打起了精神,笑道,“嗯,我買了蜜橘和你愛吃的渣酥,快洗了手上來吃。”
她邊說著,下炕卸掉老郎中肩頭背的藥箱。
“師父出診可順利?”
老郎中笑著頷首,“周老太近期時常失眠驚夢,許久未曾安眠,才突然心悸心痛。”
“病因是脾腎兩虛,及早服藥,不是什麽重症。”
待上炕落座,石頭邊吃東西,向顧喜喜述說這幾日她不在,村裏都發生了什麽。
“顧大老頭和他家大兒子出趟遠門,大家都說,他們是去探望小兒子了。”
顧喜喜抿了口茶,“看顧友慶?”
她有些訝異,“到了流放營地,還能允許家人探視麽?”
老郎中道,“此類事我倒是有所耳聞,朝廷律例對家屬探視並無禁止。”
“隻是多數人流放都離家甚遠,家人想去也鞭長莫及。”
顧喜喜點點頭,“咱們這邊倒是離得很近。”
當初顧友慶給顧喜喜家投毒,自作孽被判流放,流放地就在西北。
入冬後莊戶人家清閑下來,趁著時候去探望倒也正常。
顧喜喜思忖片刻,又問老郎中,“流放的犯人,若家人出錢打點管事的人會如何?”
老郎中雙手捂著茶杯,道,“別的地方或許有用。”
“但這是西北,誰不知大將軍治下嚴明,尤其在這個當口,大軍才受皇帝封賞返迴。誰敢出錢賄賂官吏,可能反而被抓起來。”
顧喜喜滿意地笑了。
石頭笑道,“喜喜姐放心,我聽說流放到西北的犯人,全發配到邊境礦山,關起來天天挖礦、拉礦石,幹的都是苦力。”
“那個壞蛋在裏麵,肯定不會好過!”
顧喜喜莞爾,掰下一片橘子塞進石頭嘴裏,“好了,多吃東西,少說話。”
“成日裏好像就沒你不知道的事兒,我就怕你去上學時,這份聰明都用在包打聽上!”
石頭嚼著橘子,含糊不清道,“那不能夠,我很厲害的,每次劉先生考較,基本都是狗娃哥第一,我第二!”
他自己又抓起剩下半個橘子,全塞進嘴裏,閉眼打了個激靈。
“橘子好冰!好好次!”
顧喜喜說,“你既這麽說,我也許久沒考你的課業了,就今晚吧。”
石頭絲毫不懼,挺胸抬頭,“沒問題!隨便抽查隨便考!”
反正距離晚上還早,石頭又繼續說起閑話,“方才我跟郎中爺爺去周家,他家人都在誇你呢。”
“不住的說今年冬天全家吃喝不愁,還要留我們吃飯呢。”
張嬸抬頭,笑道,“這又不是啥稀奇話了。”
“從秋天各家收了粟米,誰說到喜喜不是滿臉帶笑,口中稱讚。”
說起這些,張嬸也不無驕傲。
遙想顧扒皮才去世那兩年,村裏人對顧喜喜明裏暗裏的嘲笑、看不起。
如今卻全然扭轉過來。
秋收時,事實證明顧喜喜當初許諾大家的產量五百斤還是太保守了。
所有人都達到畝產六百斤,還有少數逼近七百斤。
本來各家都有夏收的小麥存糧,再加上一季超量豐收的粟米。
如此一來,趕在何景蘭迴京之前就收完了所有欠款。
由何景蘭與賒賬的人當麵核對,燒毀契子清賬,每一筆都沒超時。
再等到播種冬小麥時,顧喜喜隻需教大家怎麽做,各人自去找安慶和買肥料、農藥,幾個小錢誰都拿得出來,再無簽契子賒賬之說。
至於新的種植方法也是一迴生二迴熟,且一通百通。
顧喜喜稍加點撥,大家都知道該怎麽做了。
京城,攝政王府,雪落紛紛,何景蘭伸手折下了一支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