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古代家長也要擇校
村裏發夫君?我一文錢買了個攝政王 作者:易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田莊內兩間小屋,顧喜喜自留一間,另一間原本裝雜物的,裏麵沒用的東西騰出來,放一個雙開門小櫃,一張木床,一張三腿小圓桌。
就組成了吳娘子和女兒們的棲身之所。
家具都是原主人留下不要的舊貨,原本櫃門掉落,木床鬆動搖晃,圓桌也瘸了條腿,全是吳娘子自己動手修補好的。
顧喜喜推門進去,隻見屋內打掃的窗明幾淨。
床上鋪的鵝黃色粗布格子床單,原本是再尋常樸素不過的樣式。
可那上麵卻別出心裁繡出淺粉色的大朵荷花,鵝黃配淺粉,不僅明亮了這簡陋的小屋,更增添了家的溫馨。
兩個小姑娘正趴在桌上寫字,口中含著糖,兩腮鼓鼓的像小鬆鼠一樣可愛,一筆一劃卻寫的極為認真。
顧喜喜也桌旁坐下,桌上高高摞起來的幾疊木片,都是前些日子兩小隻寫的字。
考慮到吳娘子沒閑錢買紙,薄木片替代紙張,風幹的墨菜煮水替代墨汁。
這法子曾經花池渡村的孩子們也用過。
不過現如今村塾內已經有更多學童用上了真正的筆墨紙硯。
顧喜喜看向秀蘭、秀荷,心道,希望她們以後也能越來越好吧。
又過了幾日,乍暖還寒時。
秦大嫂提著自己剛蒸的棗泥豆包,到顧喜喜家串門。
狗娃也跟來了,不過他並不是找石頭玩的,而是帶來自己新買的書。
過去在村塾,所有孩子都沒有課本。
唯有依靠先生口述,領讀,教孩子們一遍遍背誦。
隻因為書本實在太貴了。
想當初顧喜喜也沒什麽錢,送慕南釗去當教書先生時,買書還捉襟見肘呢。
狗娃和石頭坐在小板凳上麵對麵商議大事。
狗娃認真道,“就快開學了,咱倆得複習,還得預習。”
“不然等新的先生來了,要抽查功課,咱們若背不出來,丟的就是整個花池渡村的臉!”
石頭嚴肅地點了點頭,“嗯,你說的有道理。”
“劉夫子說了,會請一位很厲害,比他教學生還厲害的先生。”
“他肯定也跟那先生說了咱們,所以咱們絕不能露怯!”
秦大嫂、顧喜喜在旁聽的直樂。
秦大嫂悄聲道,“你聽聽,還整個花池渡村的臉呢。”
“敢情咱們這些人都指望著他們這些小東西了。”
顧喜喜笑道,“他們願意學習,求上進,不管理由是什麽,總歸是好事。”
秦大嫂猶豫了一下,說,“說到上進,”
“我家老秦最近不是結識了藥鋪的人,還有幾個藥商。”
“席間聽他們說,要想讓孩子走科舉這條路,留在村塾無異於井底之蛙,是沒有希望的。”
“像咱們這地方,開蒙之後,至少都要送去青田縣的縣學。家裏條件好的,還有送去府城的書院呢。”
秦大嫂兩口子如今靠著賣藥材,手頭算是攢了點小錢。
她比從前更加在意兒子的學業,甚至舍得花錢給狗娃買了書。
可見兩口子對狗娃的前程還是很有期望的。
顧喜喜問,“你們打算送狗娃上縣學?”
“我聽說縣學可以學生的住處,按月出錢,可管食宿。”
秦大嫂說,“我也打聽過了,我們倆勒緊褲腰帶供他,倒是勉強供得起。”
“等過兩年,頻婆果掛果了,日子隻會更寬裕,隻是……”
她屁股連著凳子一起挪了挪,湊近說,“老秦又聽人說,咱們青田縣的縣學,自從前任老學令告老,新換的先生大不如前。”
“去年的童生都沒考過這個人數。”
秦大嫂說著,伸出一隻手掌。
顧喜喜心想,這個升學率是有點低了。
她記得江明遠一直是在府城讀書。
秦大嫂發愁道,“現在就是遠的地方,咱去不了,府城的書院更是想都別想。”
“我就猶豫,要是去了縣學跟在村裏沒區別,我們費這個勁作甚?”
顧喜喜想了想,建議道,“若縣學果真如此,不如先等一等,且看村塾新來的夫子如何。”
“畢竟曾經的……”
顧喜喜清了下嗓子,才得以說下去,“陳先生、劉先生,還有何先生,他們都教的很不錯。”
“我想,由劉先生親自找來的教書先生,應該不會比他們三位差太多。”
秦大嫂點頭,“聽你的,再等等。”
她又笑道,“其實我沒讀下書,也不懂咋樣教的好,咋樣又是教的不好。”
“隻能聽人說,哪個先生教出來的童生多,又考了幾個舉人。”
顧喜喜詞窮。
擇校全看升學率,古代家長看來也是一樣的。
隻是她無法跟秦大嫂說明,小小的村塾自開創起就是何等的藏龍臥虎。
第一任陳先生,連中三元的天才,如今的攝政王慕南釗是也。
第二任劉先生,考中過進士的學霸,即將入仕為官。
與劉先生共事過的何先生,何家大小姐,亦飽讀詩書,書法一絕,隻是受女兒身所限,沒能做官罷了。
顧喜喜對秦大嫂笑笑,“嫂子喝茶,喝茶。”
下午,顧喜喜收到了一封京城來信。
因為山長水遠,信件先到青田縣城珍寶閣,再由孟大娘子轉遞到花池渡村。
顧喜喜看見信封上的字跡,會心一笑,迴自己屋裏在桌邊坐下,才悉心拆開。
這是何景蘭的一封迴信。
顧喜喜早前已去信告知,將在開春後擇期去一趟京城,並細說了此行的意圖。
何景蘭很是高興,其一說離情別緒,盼著與顧喜喜早日在京中重聚。
其二說既然顧老板將至,合夥開店的事她要提前籌備起來,這樣顧老板就來得及給鋪子掛匾剪彩。
其三說孟承平留京的近況,細述了她與孟承平幾次相見,還說暫時順其自然。
其四,也就是最後。
何景蘭寫到:“這幾句你就當聽個趣話,你認識的那個陳方,他本來想迴花池渡村,可幾次沒能成行。”
“喜喜啊,我哥說,某人是怕隔的時間太久,花池渡村裏,尤其是顧喜喜的家裏就沒有他的位置了。”
“喜喜,我盼著你來京城,當麵跟我說說最近發生的事,會是我哥猜的那樣嗎?”
就組成了吳娘子和女兒們的棲身之所。
家具都是原主人留下不要的舊貨,原本櫃門掉落,木床鬆動搖晃,圓桌也瘸了條腿,全是吳娘子自己動手修補好的。
顧喜喜推門進去,隻見屋內打掃的窗明幾淨。
床上鋪的鵝黃色粗布格子床單,原本是再尋常樸素不過的樣式。
可那上麵卻別出心裁繡出淺粉色的大朵荷花,鵝黃配淺粉,不僅明亮了這簡陋的小屋,更增添了家的溫馨。
兩個小姑娘正趴在桌上寫字,口中含著糖,兩腮鼓鼓的像小鬆鼠一樣可愛,一筆一劃卻寫的極為認真。
顧喜喜也桌旁坐下,桌上高高摞起來的幾疊木片,都是前些日子兩小隻寫的字。
考慮到吳娘子沒閑錢買紙,薄木片替代紙張,風幹的墨菜煮水替代墨汁。
這法子曾經花池渡村的孩子們也用過。
不過現如今村塾內已經有更多學童用上了真正的筆墨紙硯。
顧喜喜看向秀蘭、秀荷,心道,希望她們以後也能越來越好吧。
又過了幾日,乍暖還寒時。
秦大嫂提著自己剛蒸的棗泥豆包,到顧喜喜家串門。
狗娃也跟來了,不過他並不是找石頭玩的,而是帶來自己新買的書。
過去在村塾,所有孩子都沒有課本。
唯有依靠先生口述,領讀,教孩子們一遍遍背誦。
隻因為書本實在太貴了。
想當初顧喜喜也沒什麽錢,送慕南釗去當教書先生時,買書還捉襟見肘呢。
狗娃和石頭坐在小板凳上麵對麵商議大事。
狗娃認真道,“就快開學了,咱倆得複習,還得預習。”
“不然等新的先生來了,要抽查功課,咱們若背不出來,丟的就是整個花池渡村的臉!”
石頭嚴肅地點了點頭,“嗯,你說的有道理。”
“劉夫子說了,會請一位很厲害,比他教學生還厲害的先生。”
“他肯定也跟那先生說了咱們,所以咱們絕不能露怯!”
秦大嫂、顧喜喜在旁聽的直樂。
秦大嫂悄聲道,“你聽聽,還整個花池渡村的臉呢。”
“敢情咱們這些人都指望著他們這些小東西了。”
顧喜喜笑道,“他們願意學習,求上進,不管理由是什麽,總歸是好事。”
秦大嫂猶豫了一下,說,“說到上進,”
“我家老秦最近不是結識了藥鋪的人,還有幾個藥商。”
“席間聽他們說,要想讓孩子走科舉這條路,留在村塾無異於井底之蛙,是沒有希望的。”
“像咱們這地方,開蒙之後,至少都要送去青田縣的縣學。家裏條件好的,還有送去府城的書院呢。”
秦大嫂兩口子如今靠著賣藥材,手頭算是攢了點小錢。
她比從前更加在意兒子的學業,甚至舍得花錢給狗娃買了書。
可見兩口子對狗娃的前程還是很有期望的。
顧喜喜問,“你們打算送狗娃上縣學?”
“我聽說縣學可以學生的住處,按月出錢,可管食宿。”
秦大嫂說,“我也打聽過了,我們倆勒緊褲腰帶供他,倒是勉強供得起。”
“等過兩年,頻婆果掛果了,日子隻會更寬裕,隻是……”
她屁股連著凳子一起挪了挪,湊近說,“老秦又聽人說,咱們青田縣的縣學,自從前任老學令告老,新換的先生大不如前。”
“去年的童生都沒考過這個人數。”
秦大嫂說著,伸出一隻手掌。
顧喜喜心想,這個升學率是有點低了。
她記得江明遠一直是在府城讀書。
秦大嫂發愁道,“現在就是遠的地方,咱去不了,府城的書院更是想都別想。”
“我就猶豫,要是去了縣學跟在村裏沒區別,我們費這個勁作甚?”
顧喜喜想了想,建議道,“若縣學果真如此,不如先等一等,且看村塾新來的夫子如何。”
“畢竟曾經的……”
顧喜喜清了下嗓子,才得以說下去,“陳先生、劉先生,還有何先生,他們都教的很不錯。”
“我想,由劉先生親自找來的教書先生,應該不會比他們三位差太多。”
秦大嫂點頭,“聽你的,再等等。”
她又笑道,“其實我沒讀下書,也不懂咋樣教的好,咋樣又是教的不好。”
“隻能聽人說,哪個先生教出來的童生多,又考了幾個舉人。”
顧喜喜詞窮。
擇校全看升學率,古代家長看來也是一樣的。
隻是她無法跟秦大嫂說明,小小的村塾自開創起就是何等的藏龍臥虎。
第一任陳先生,連中三元的天才,如今的攝政王慕南釗是也。
第二任劉先生,考中過進士的學霸,即將入仕為官。
與劉先生共事過的何先生,何家大小姐,亦飽讀詩書,書法一絕,隻是受女兒身所限,沒能做官罷了。
顧喜喜對秦大嫂笑笑,“嫂子喝茶,喝茶。”
下午,顧喜喜收到了一封京城來信。
因為山長水遠,信件先到青田縣城珍寶閣,再由孟大娘子轉遞到花池渡村。
顧喜喜看見信封上的字跡,會心一笑,迴自己屋裏在桌邊坐下,才悉心拆開。
這是何景蘭的一封迴信。
顧喜喜早前已去信告知,將在開春後擇期去一趟京城,並細說了此行的意圖。
何景蘭很是高興,其一說離情別緒,盼著與顧喜喜早日在京中重聚。
其二說既然顧老板將至,合夥開店的事她要提前籌備起來,這樣顧老板就來得及給鋪子掛匾剪彩。
其三說孟承平留京的近況,細述了她與孟承平幾次相見,還說暫時順其自然。
其四,也就是最後。
何景蘭寫到:“這幾句你就當聽個趣話,你認識的那個陳方,他本來想迴花池渡村,可幾次沒能成行。”
“喜喜啊,我哥說,某人是怕隔的時間太久,花池渡村裏,尤其是顧喜喜的家裏就沒有他的位置了。”
“喜喜,我盼著你來京城,當麵跟我說說最近發生的事,會是我哥猜的那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