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去後,燭鈺罕見地無法平心靜氣,難以調息。
這在過去的三百年來極少出現。
準確地說,幾乎沒有。
門外傳來通報聲,鶴仙的影子落在門上。
燭鈺開口,下意識問,“玉箋來了?”
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平和,說完這話之後,門外的鶴仙童子遲疑了片刻,才說,“殿下,不是玉姑娘的事。”
“……什麽事?”
“玉華門處有魔氣泄出,魔氣入侵正邪塔一層,許多妖物被迫逃了出來。”
片刻後,門被推開。
燭鈺站在微茫的天光下。
鶴拾愣住,“殿下,鶴叁鶴陸和鶴玖已經去了。”
按理說,交給他們去做就行。
可太子嗓音冷淡,隻是說,“不必,我親自去。”
走到門外,鶴拾已經在一旁捏好了陣法,然而卻見他腳步一轉,徑直走向長庭外。
鶴仙童子不明所以,但仍舊在身後跟上。
不久後,便看見一個白發紅瞳的姑娘躊躇的站在橋上。
見到太子,唐玉箋的腳步頓住,不動了。
鶴拾敏銳地察覺到,太子的心情似乎好轉了許多,但他的語氣卻比剛才更淡,臉上毫無表情。
“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嗎?”
燭鈺昨晚走之前對小妖怪說過,如果什麽時候想通了,就來找他。
如今,她一早就來了。
乖小孩。
“殿下,我準備……”
“我還有事。”
燭鈺淡淡打斷,神情稍顯緩和,“晚些來主殿吧。”
唐玉箋愣了愣。
隻感覺對方渾身都是低氣壓,語氣也冷得讓人不敢靠近。
“有什麽話,等你從學宮迴來再說。”
沒聽到迴答,他停下腳步,迴頭望去。
以燭鈺心中對妖怪的了解,知道無論他說什麽,小妖怪總是會迴應。
她一直如此順從。
不該像現在這般沉默,像是在抵抗。
果然,他注視了一會兒,小妖怪就低下頭,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
“是,殿下。”
以前時常追在他身後的小妖怪,此刻卻顯得格外拘謹。
燭鈺有一瞬間難以遏製的憐惜。
刻意將談話的時間推遲到玉箋下課之後,也是為了能有更多時間好好溝通,畢竟養這樣膽小的孩子,是需要多給她些時間。
燭鈺對兩人疏遠的距離感到不滿,也不喜歡她的拘謹。
但可能是因為現在兩人之間多了一個鶴拾在場,有些話也不方便說。
一旁,察言觀色的鶴拾明顯感覺太子心情短暫好了片刻,隨即又陷入更大的焦慮。
甚至十分冷淡的看了他一眼。
“……”是他做錯什麽了嗎,太子殿下?
燭鈺眉心微蹙。
移開視線,踏入一旁早已捏好的陣法中,身影消失在一片的金光之間。
鶴拾緊隨其後。
唐玉箋目送他們的背影離開。
周遭又一次安靜下來。
路過的仙侍看見唐玉箋,柔聲打了招唿,習慣性地說了聲‘姑娘慢走,晚些見’。
唐玉箋心想,晚些可能見不到了。
但不想在這個時候掃興,於是點了點頭,像往常一樣同仙侍說‘姐姐再見’,站在門邊仔仔細細地捏了縮地成寸的陣法。
仙侍轉身走向便殿,一如往常整理花枝亂夜,推開庭院的門,卻發現好像少了一些東西。
石桌上常見的杯碟沒了,屋內石床上的那些薄毯軟枕也不見了。
甚至連屋子,也像是被仔細清掃過。
-
玉華門輪值的真仙戰戰兢兢地彎著腰,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他原本是要向幾位玉華門主事的上仙請罪的,可現在,不僅有上仙,還有玄仙、金仙,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仙長們都站在這裏。
為首的,是太虛門內金光殿上的太子殿下。
太子怎麽會親自來了?他都來了,那些本來原本不必來此的仙長們也都來了。
原本隻是玩忽職守的錯,就變成了滔天的大罪。
真仙小心翼翼,還原了事情的經過,說是一個外門弟子,不知為何忽然闖到這裏,手中不知拿著什麽法器,失控之間竟引來一道魔氣,險些壞了大事。
鎮邪塔周圍下了八十八道封印鎖鏈,其中一道鎖扣被衝破,裏麵的邪祟感知到魔氣瞬間變得瘋狂,接二連三地往外撞。
幸好,第一層都是些不成氣候的邪祟,先前被殿下流放來守塔的鶴叁速度極快,將它們擊打迴鎮邪塔,封印也已被幾個恰巧路過此地的天官第一時間修複。
隻是那惹了事的外門弟子不知跑去了哪裏。
“天官?”燭鈺忽然問。
“是,那弟子身有異狀,衝破玉華門之時就被幾位天官發現了,若非如此,怕是就不知斷一根鎖鏈了。”
天宮來的,近日無非就是看押東極府那位的幾個仙,燭鈺知道是誰了。
“那弟子的身份呢?”
“是外門剛入山不過兩年的弟子,太一氏的一名地脈。”
片刻後,太子下令,“將人找迴來後,領到金光殿。”
剩下的事就交給鶴叁幾人去做就行。
燭鈺提前迴了金光殿。
他迴想起昨日,有些後悔。
這是實話。
小妖怪膽子小,他平日冷麵慣了,她有些怕自己也是應當的。
昨天是一時之間失了分寸,才忍不住說出那些略顯直白的話。
多少有些折損儲君應有的矜持與端莊。
不過說出口的也不後悔。
他心中想,名分會給她的,無非早一點晚一點的事,他將她帶在身邊教導,絕不是想讓她落入那般無名無分的難堪境地。
隻是現在為她的安危考慮,還不能公之於眾。
不過小妖怪也有些太孩子氣了些。
現在這樣在金光殿與他的相伴一處,其實也和作天族的太子妃無什麽區別,一會兒跟她細細講清中間利害,她應當能夠明白。
燭鈺抵了抵唇,想到稍後要同她說的話,耳垂隱隱透出些紅。
至於其他的……時間都可以證明,他不心急。
燭鈺端著天族儲君高冷姿態,刻意走了迴廊,與這條路唯一有些關係的是東閣與偏殿都在此處。
他的腳步走得格外慢,一段路走了一炷香的時間。
到熟悉的院門處後,他停頓片刻,推門入內。
這在過去的三百年來極少出現。
準確地說,幾乎沒有。
門外傳來通報聲,鶴仙的影子落在門上。
燭鈺開口,下意識問,“玉箋來了?”
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平和,說完這話之後,門外的鶴仙童子遲疑了片刻,才說,“殿下,不是玉姑娘的事。”
“……什麽事?”
“玉華門處有魔氣泄出,魔氣入侵正邪塔一層,許多妖物被迫逃了出來。”
片刻後,門被推開。
燭鈺站在微茫的天光下。
鶴拾愣住,“殿下,鶴叁鶴陸和鶴玖已經去了。”
按理說,交給他們去做就行。
可太子嗓音冷淡,隻是說,“不必,我親自去。”
走到門外,鶴拾已經在一旁捏好了陣法,然而卻見他腳步一轉,徑直走向長庭外。
鶴仙童子不明所以,但仍舊在身後跟上。
不久後,便看見一個白發紅瞳的姑娘躊躇的站在橋上。
見到太子,唐玉箋的腳步頓住,不動了。
鶴拾敏銳地察覺到,太子的心情似乎好轉了許多,但他的語氣卻比剛才更淡,臉上毫無表情。
“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嗎?”
燭鈺昨晚走之前對小妖怪說過,如果什麽時候想通了,就來找他。
如今,她一早就來了。
乖小孩。
“殿下,我準備……”
“我還有事。”
燭鈺淡淡打斷,神情稍顯緩和,“晚些來主殿吧。”
唐玉箋愣了愣。
隻感覺對方渾身都是低氣壓,語氣也冷得讓人不敢靠近。
“有什麽話,等你從學宮迴來再說。”
沒聽到迴答,他停下腳步,迴頭望去。
以燭鈺心中對妖怪的了解,知道無論他說什麽,小妖怪總是會迴應。
她一直如此順從。
不該像現在這般沉默,像是在抵抗。
果然,他注視了一會兒,小妖怪就低下頭,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
“是,殿下。”
以前時常追在他身後的小妖怪,此刻卻顯得格外拘謹。
燭鈺有一瞬間難以遏製的憐惜。
刻意將談話的時間推遲到玉箋下課之後,也是為了能有更多時間好好溝通,畢竟養這樣膽小的孩子,是需要多給她些時間。
燭鈺對兩人疏遠的距離感到不滿,也不喜歡她的拘謹。
但可能是因為現在兩人之間多了一個鶴拾在場,有些話也不方便說。
一旁,察言觀色的鶴拾明顯感覺太子心情短暫好了片刻,隨即又陷入更大的焦慮。
甚至十分冷淡的看了他一眼。
“……”是他做錯什麽了嗎,太子殿下?
燭鈺眉心微蹙。
移開視線,踏入一旁早已捏好的陣法中,身影消失在一片的金光之間。
鶴拾緊隨其後。
唐玉箋目送他們的背影離開。
周遭又一次安靜下來。
路過的仙侍看見唐玉箋,柔聲打了招唿,習慣性地說了聲‘姑娘慢走,晚些見’。
唐玉箋心想,晚些可能見不到了。
但不想在這個時候掃興,於是點了點頭,像往常一樣同仙侍說‘姐姐再見’,站在門邊仔仔細細地捏了縮地成寸的陣法。
仙侍轉身走向便殿,一如往常整理花枝亂夜,推開庭院的門,卻發現好像少了一些東西。
石桌上常見的杯碟沒了,屋內石床上的那些薄毯軟枕也不見了。
甚至連屋子,也像是被仔細清掃過。
-
玉華門輪值的真仙戰戰兢兢地彎著腰,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他原本是要向幾位玉華門主事的上仙請罪的,可現在,不僅有上仙,還有玄仙、金仙,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仙長們都站在這裏。
為首的,是太虛門內金光殿上的太子殿下。
太子怎麽會親自來了?他都來了,那些本來原本不必來此的仙長們也都來了。
原本隻是玩忽職守的錯,就變成了滔天的大罪。
真仙小心翼翼,還原了事情的經過,說是一個外門弟子,不知為何忽然闖到這裏,手中不知拿著什麽法器,失控之間竟引來一道魔氣,險些壞了大事。
鎮邪塔周圍下了八十八道封印鎖鏈,其中一道鎖扣被衝破,裏麵的邪祟感知到魔氣瞬間變得瘋狂,接二連三地往外撞。
幸好,第一層都是些不成氣候的邪祟,先前被殿下流放來守塔的鶴叁速度極快,將它們擊打迴鎮邪塔,封印也已被幾個恰巧路過此地的天官第一時間修複。
隻是那惹了事的外門弟子不知跑去了哪裏。
“天官?”燭鈺忽然問。
“是,那弟子身有異狀,衝破玉華門之時就被幾位天官發現了,若非如此,怕是就不知斷一根鎖鏈了。”
天宮來的,近日無非就是看押東極府那位的幾個仙,燭鈺知道是誰了。
“那弟子的身份呢?”
“是外門剛入山不過兩年的弟子,太一氏的一名地脈。”
片刻後,太子下令,“將人找迴來後,領到金光殿。”
剩下的事就交給鶴叁幾人去做就行。
燭鈺提前迴了金光殿。
他迴想起昨日,有些後悔。
這是實話。
小妖怪膽子小,他平日冷麵慣了,她有些怕自己也是應當的。
昨天是一時之間失了分寸,才忍不住說出那些略顯直白的話。
多少有些折損儲君應有的矜持與端莊。
不過說出口的也不後悔。
他心中想,名分會給她的,無非早一點晚一點的事,他將她帶在身邊教導,絕不是想讓她落入那般無名無分的難堪境地。
隻是現在為她的安危考慮,還不能公之於眾。
不過小妖怪也有些太孩子氣了些。
現在這樣在金光殿與他的相伴一處,其實也和作天族的太子妃無什麽區別,一會兒跟她細細講清中間利害,她應當能夠明白。
燭鈺抵了抵唇,想到稍後要同她說的話,耳垂隱隱透出些紅。
至於其他的……時間都可以證明,他不心急。
燭鈺端著天族儲君高冷姿態,刻意走了迴廊,與這條路唯一有些關係的是東閣與偏殿都在此處。
他的腳步走得格外慢,一段路走了一炷香的時間。
到熟悉的院門處後,他停頓片刻,推門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