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遺體焚燒
法醫屍檢,發現死者肺部有大量煙灰,這表明死者生前是吸入煙霧而死並非瞬間死亡。
屍體表麵皮膚大麵積燒傷,碳化嚴重,但奇怪的是,死者手腕處卻有捆綁的痕跡。
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意外火災事故,更像是謀殺。
負責此案的江陌站在一旁眉頭緊皺。
他看向池桑,問道:“還有其他發現嗎?”
池桑搖了搖頭,“暫時就這些,不過我還需要進一步化驗一些組織樣本才能確定是否存在藥物成分。”
原本看似清晰的線索卻一條接一條地中斷,使得整個案件的調查陷入了僵局中,毫無進展可言。
眼見這樁案件遲遲無法取得突破,顏局長下令江陌暫時放下手頭這起焚燒案的工作,接手另一樁案子。
對於顏局長的這個決定,付鶴年滿心不解。
一起人命關天的焚燒案,如今真相尚未大白,為什麽要半途而廢去調查一個看似普通的建築公司盜竊案?
正當付鶴年想要向顏局長提出質疑的時候,江陌果斷地打斷了他的話頭,帶領著隊員們前往建築公司。
根據該建築公司負責人的陳述,事發當晚,公司的門衛正在值夜班,
突然兩名蒙著臉的人將門衛打暈,然後闖入了公司的財務室,實施了所謂的“搶劫”行為。
經過仔細清點後發現,財務室內一直鎖在票據櫃裏的大量票據,遭到了嚴重的損毀,其中不少已經被燒成灰燼。
事出反常必有妖,麵對如此奇怪的情況,江陌與組員們經過分析討論後,達成了共識。
這起表麵上看起來像是普通搶劫案的事件背後恐怕不簡單。
在進一步的調查過程中,江陌又有了新的驚人發現:
在 4 月 8 號那天,這家建築公司丟失了整整 8 噸建築鋼材,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估算,這批失蹤的鋼材價值約在三十萬元上下。
近日附近的派出所接到一起報案稱某建築公司發生了鋼材失竊事件,於是迅速派遣警力前往該建築公司調查。
隨著調查工作的逐步推進,警方驚訝地發現這家建築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簡直可以用“混亂不堪”來形容。
無獨有偶,當民警們正集中精力對與鋼材失竊有關的賬目進行詳細審查時,
公司財務室內存放的相關票據突然遭遇歹徒劫持並焚燒殆盡!
麵對如此惡劣的情形,案件性質瞬間升級,原本負責此案的派出所遂移交至更具專業能力的刑偵支隊全權接管。
而參與此次調查行動的部分民警家屬隨後竟莫名遭到不明身份人員的跟蹤與尾隨。
警方懷疑這些不軌行為很可能正是那夥燒毀票據之人所為,
他們的意圖顯然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警方發出警告,妄圖迫使警方放棄對此案的進一步追查。
盡管已經察覺到這一潛在威脅,並多次精心部署蹲守行動,但無奈那跟蹤之人異常狡詐,
每一次都能巧妙地避開警方設下的天羅地網,致使警方始終未能成功將他們擒拿歸案。
就在警方尚未揭開這起搶劫案背後真正主謀時,新的任務又接踵而至。
江陌臨危受命被緊急調遣前去調查另一起命案。
據報案人稱,他親眼目睹了四人駕駛著一輛手扶拖拉機,拖著一具男性遺體來到一處荒僻的郊外山嶺,倒下大量汽油,將那具遺體付之一炬。
那個被烈火焚燒的男人,粗略估計身高大約在 1 米 75 上下,年齡應該在 30 歲左右。
江陌聚精會神地聽著報案人的敘述,兩個關鍵的詞匯劃過他的腦海——“汽油”與“焚燒”。
根據報案人所提供的關於受害人的身體特征,包括身高和年紀等方麵的信息,
竟然都與已經失蹤多日、至今杳無音訊的犯罪嫌疑人李向東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據報案人所述,屍體的焚燒地點,距離此前發生的一起河邊焚屍案的案發地點僅有短短 15 公裏。
而且,這兩起案件無論是作案手段還是整體的犯罪模式,都呈現出極高的相似度,讓人不禁心生疑惑:
難道說李向東早已遭遇不測?而真正的兇手其實另有他人?
江陌等人趕到案發現場,迅速展開了全麵細致的勘查工作。
很快,兩條線索便浮出水麵。
其中之一便是那顆被大火燒得僅剩下一部分的頭骨,孤零零地躺在焦黑的土地上。
而另一條重要線索則是現場遺留下來的深深淺淺的拖拉機輪胎印,這些印記清晰可見,一直延伸向遠方。
順著這條線索,付鶴年帶領刑偵支隊的組員們展開追蹤排查,最終在附近的一個規模不大的煤礦裏成功找到了那輛涉案的拖拉機。
隨著進一步調查以及對焚燒後的男性遺體進行詳細檢驗後,真相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經過法醫屍檢和進行 dna 比對之後,最終確認那位不幸逝去的人並非李向東,而是當地的一名因意外事故而墜落身亡的礦工。
由於當地存在一種迷信觀念,認為非正常死亡(如橫死)的人不允許進入家族墳地安葬,
所以死者的家屬才決定將遺體運至山頂進行焚毀處理。
一場看似離奇詭異的案件,到頭來竟是一場由傳統習俗引發的烏龍事件。
然而這個結果對於多日以來屢屢碰壁的江陌而言,卻給他帶來了全新的思考方向和破案契機。
發生在河邊的焚屍案件,其中有一個細節始終縈繞在江陌心頭,
兇手使用大量汽油將趙琳的遺體焚燒得麵目全非,導致其麵容難以辨認。
根據多年的刑偵經驗以及對犯罪心理的深入研究,江陌察覺到兇手的目的很可能是不想讓人知道死者的身份。
盡管警方早就確認了死者是趙琳,但出於種種考量,並未將這一關鍵信息公之於眾。
而當時負責此案的江陌也曾特別囑咐過趙琳的家人們務必對此守口如瓶,不要向外人泄露半點消息。
想到此處,一個大膽而精妙的計劃在江陌腦中形成。
既然兇手費盡心思想要隱瞞死者的身份,那麽不如就反其道而行之!
法醫屍檢,發現死者肺部有大量煙灰,這表明死者生前是吸入煙霧而死並非瞬間死亡。
屍體表麵皮膚大麵積燒傷,碳化嚴重,但奇怪的是,死者手腕處卻有捆綁的痕跡。
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意外火災事故,更像是謀殺。
負責此案的江陌站在一旁眉頭緊皺。
他看向池桑,問道:“還有其他發現嗎?”
池桑搖了搖頭,“暫時就這些,不過我還需要進一步化驗一些組織樣本才能確定是否存在藥物成分。”
原本看似清晰的線索卻一條接一條地中斷,使得整個案件的調查陷入了僵局中,毫無進展可言。
眼見這樁案件遲遲無法取得突破,顏局長下令江陌暫時放下手頭這起焚燒案的工作,接手另一樁案子。
對於顏局長的這個決定,付鶴年滿心不解。
一起人命關天的焚燒案,如今真相尚未大白,為什麽要半途而廢去調查一個看似普通的建築公司盜竊案?
正當付鶴年想要向顏局長提出質疑的時候,江陌果斷地打斷了他的話頭,帶領著隊員們前往建築公司。
根據該建築公司負責人的陳述,事發當晚,公司的門衛正在值夜班,
突然兩名蒙著臉的人將門衛打暈,然後闖入了公司的財務室,實施了所謂的“搶劫”行為。
經過仔細清點後發現,財務室內一直鎖在票據櫃裏的大量票據,遭到了嚴重的損毀,其中不少已經被燒成灰燼。
事出反常必有妖,麵對如此奇怪的情況,江陌與組員們經過分析討論後,達成了共識。
這起表麵上看起來像是普通搶劫案的事件背後恐怕不簡單。
在進一步的調查過程中,江陌又有了新的驚人發現:
在 4 月 8 號那天,這家建築公司丟失了整整 8 噸建築鋼材,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估算,這批失蹤的鋼材價值約在三十萬元上下。
近日附近的派出所接到一起報案稱某建築公司發生了鋼材失竊事件,於是迅速派遣警力前往該建築公司調查。
隨著調查工作的逐步推進,警方驚訝地發現這家建築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簡直可以用“混亂不堪”來形容。
無獨有偶,當民警們正集中精力對與鋼材失竊有關的賬目進行詳細審查時,
公司財務室內存放的相關票據突然遭遇歹徒劫持並焚燒殆盡!
麵對如此惡劣的情形,案件性質瞬間升級,原本負責此案的派出所遂移交至更具專業能力的刑偵支隊全權接管。
而參與此次調查行動的部分民警家屬隨後竟莫名遭到不明身份人員的跟蹤與尾隨。
警方懷疑這些不軌行為很可能正是那夥燒毀票據之人所為,
他們的意圖顯然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警方發出警告,妄圖迫使警方放棄對此案的進一步追查。
盡管已經察覺到這一潛在威脅,並多次精心部署蹲守行動,但無奈那跟蹤之人異常狡詐,
每一次都能巧妙地避開警方設下的天羅地網,致使警方始終未能成功將他們擒拿歸案。
就在警方尚未揭開這起搶劫案背後真正主謀時,新的任務又接踵而至。
江陌臨危受命被緊急調遣前去調查另一起命案。
據報案人稱,他親眼目睹了四人駕駛著一輛手扶拖拉機,拖著一具男性遺體來到一處荒僻的郊外山嶺,倒下大量汽油,將那具遺體付之一炬。
那個被烈火焚燒的男人,粗略估計身高大約在 1 米 75 上下,年齡應該在 30 歲左右。
江陌聚精會神地聽著報案人的敘述,兩個關鍵的詞匯劃過他的腦海——“汽油”與“焚燒”。
根據報案人所提供的關於受害人的身體特征,包括身高和年紀等方麵的信息,
竟然都與已經失蹤多日、至今杳無音訊的犯罪嫌疑人李向東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據報案人所述,屍體的焚燒地點,距離此前發生的一起河邊焚屍案的案發地點僅有短短 15 公裏。
而且,這兩起案件無論是作案手段還是整體的犯罪模式,都呈現出極高的相似度,讓人不禁心生疑惑:
難道說李向東早已遭遇不測?而真正的兇手其實另有他人?
江陌等人趕到案發現場,迅速展開了全麵細致的勘查工作。
很快,兩條線索便浮出水麵。
其中之一便是那顆被大火燒得僅剩下一部分的頭骨,孤零零地躺在焦黑的土地上。
而另一條重要線索則是現場遺留下來的深深淺淺的拖拉機輪胎印,這些印記清晰可見,一直延伸向遠方。
順著這條線索,付鶴年帶領刑偵支隊的組員們展開追蹤排查,最終在附近的一個規模不大的煤礦裏成功找到了那輛涉案的拖拉機。
隨著進一步調查以及對焚燒後的男性遺體進行詳細檢驗後,真相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經過法醫屍檢和進行 dna 比對之後,最終確認那位不幸逝去的人並非李向東,而是當地的一名因意外事故而墜落身亡的礦工。
由於當地存在一種迷信觀念,認為非正常死亡(如橫死)的人不允許進入家族墳地安葬,
所以死者的家屬才決定將遺體運至山頂進行焚毀處理。
一場看似離奇詭異的案件,到頭來竟是一場由傳統習俗引發的烏龍事件。
然而這個結果對於多日以來屢屢碰壁的江陌而言,卻給他帶來了全新的思考方向和破案契機。
發生在河邊的焚屍案件,其中有一個細節始終縈繞在江陌心頭,
兇手使用大量汽油將趙琳的遺體焚燒得麵目全非,導致其麵容難以辨認。
根據多年的刑偵經驗以及對犯罪心理的深入研究,江陌察覺到兇手的目的很可能是不想讓人知道死者的身份。
盡管警方早就確認了死者是趙琳,但出於種種考量,並未將這一關鍵信息公之於眾。
而當時負責此案的江陌也曾特別囑咐過趙琳的家人們務必對此守口如瓶,不要向外人泄露半點消息。
想到此處,一個大膽而精妙的計劃在江陌腦中形成。
既然兇手費盡心思想要隱瞞死者的身份,那麽不如就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