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府,賈詡一本正經地說出了必須救援廬江的理由,尤其是第三個,其實其中還含有一個眾人皆知的故事。
興漢八年秋,徐州風調雨順,農業獲得了大豐收。陶響攜大將軍府眾幕僚視察徐州。
某日,陶響一行人身著便裝,在徐州東南奔走了一日,所過之處,糧食豐收,百姓臉上疲憊的臉上難得看到了歡顏。陶響一行人感同身受,也興奮不已。
徐州東南。有一條河叫不老河。午時,陶響一行人順著不老河,行至一村莊旁,隻見炊煙嫋嫋,村的東南不老河上有兩座古橋,外觀古樸典雅,造型優美。東北一座山峰,直插雲霄,山形秀麗。其下良田千畝,猶如懷抱。村莊則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宛如世外桃源。
陶響沉迷於如此秀麗的風景中,下令在河邊埋鍋造飯。
飯時,陶響多喝了幾杯酒,詩興大發,隨口念出一句:“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後又加了一句,“以娛暮年”
這兩句話的本意是,這個東南麵有兩座古橋環繞的秀麗之地,如果能朝朝夕夕在此生活,即使是到了暮年也不會感到乏味,厭倦。
誰知此二句詩在徐州一經流傳,便讓人產生了其它的聯想,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古代,橋和喬同音。
當時,廬江喬公家的兩名女孩,喬櫻和喬燕剛隨母親搬遷到徐州居住,便因絕世的美貌震驚了徐州百姓,人稱“大小二喬”。上門求親者絡繹不絕。然而沒有一個人求親成功的。恰好在這個時候,陶響的詩流傳開來。“攬二橋”?難道不是“攬二喬”?許多人自以為是的恍然大悟。
怪不得沒有求親成功者,大將軍看中的人誰敢染指?嫌命長了?至此,喬家再沒有一個敢上門提親者。弄得喬母倒是有苦說不出口來。
喬家雖然有部分家眷和生意搬遷到了徐州,但喬公和部分族人仍留在了廬江。倘徐州或新漢不進行救援,喬公及部分族人豈不危矣?故賈詡所言,“恐失佳人所望”!
陶響意味深長地俯視賈詡,這個家夥,當真是綿裏藏針。以為自己處處針對他,用這種方式告訴陶響,不要以為自己好欺負!
轉過身後,陶響把目光投向其他人:“既然要救,當如何去救?”
田豐出列,朝陶響拱手一禮,道:“此事易爾。以陸伯遜之能加之曲波之勇,廬江絕非短時間內可破。吾新漢大軍不妨采用圍魏救趙之法,攻擊其必救之處,比如壽春。迫使其退軍可也!”
眾人皆點頭認可。詛授又補充道:“所謂天下大局,不過是一盤棋爾。常人所雲,牽一發而動全身。吾軍不得不考慮偽大漢政權的反應。彼曹孟德,其人最善捕捉戰機。平常看似無害,到了戰事緊要關頭,被其尋到吾方空虛之處,一擊致命,則吾軍危也。”
陶響深以為然。以大將府發出軍令,令平常駐守幽並二州的東北集團軍趙雲,率主力向西北集團主駐守的冀州,兗州靠攏。自從呂布,陳宮率軍遠出塞外,縱橫數千裏,橫掃千軍。東北集團軍麵臨的異族威脅幾乎為零。故仍把其放在幽,並二州有些浪費。把其調往與大漢政權相鄰的州才是正理。畢竟,現在新漢政權最大的威脅就是大漢政權了。
大軍出動,討伐袁術。必須要名正言順。身為草莽營主事的郭嘉獻了一計。傳說袁術把孫堅在洛陽所獲的傳國玉璽,私下據為己有,秘不示人。隱隱有自立之心。故以此為借口,寫一篇聲討袁術的檄文,必將獲得天下百姓的認同。
陶響想起曆史上,陳琳所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居然能以毒攻毒,治好曹操的頭痛之病。想來一定是有理有據,文采斐然。於是傳令陳琳親筆寫一篇討伐袁術的檄文。
陶響又以大將軍府的名義,征調張遼所部全部的南方軍團,作為此次討伐袁術的主力。同時調力士營張勝大軍,水軍徐盛全軍,全力配合張遼軍團此次南下作戰。諸葛亮,陳登作為隨軍正副軍師,參與製訂作戰計劃。
時隔多年,新漢的戰爭機器又一次轉動起來。所謂的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副軍師陳登既是水軍的一員,又是南方軍團的副軍師,更在後勤崗位深耕多年,有著無與倫比的經驗與人脈。隻見他有條不紊地發出一條條指令,各類物資都朝著徐揚二州的邊境之地廣陵城匯聚。
作為正軍師的諸葛亮,對陳登的這一手能耐,都自歎不如。陳登真正的才能遠非如此,這次的表現不過是冰山之一角。此戰過後,天下人對陶響的識人之明又一次震驚了。據說,大漢魏王曹操事後歎息曰:“陳元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陶浩然洞悉人心,遠異常人,非吾輩能及其項背矣!”
新漢十年夏,陳琳寫了一篇討伐袁術的檄文。列舉了袁術種種不法之罪,達十條之多。當然,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兩條,一是窮兵黷武,橫征暴斂,使百姓生活在極端困苦之中。二是私藏傳國玉璽,圖謀不軌。
整個文章寫得文采飛揚,一氣嗬成。有理有據,把袁術老奸巨猾,反心昭昭之態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更是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共討之。
此文一出,天下震驚。就連私下裏和袁術多有書信往來的曹操也不得不站出來,公開表示和袁術決裂,並代表天子,向袁術追討傳國玉璽,並欲派大軍,治其不臣之罪。
遠在巴蜀的劉璋,也正式表態:袁術乃國賊也!欲除之而後快!
和揚州多有生意往來的荊州劉表,怕受牽連。緊急下令,停掉了荊揚二州設在荊州境內的多個榷場。水軍更是全軍出動,阻絕與揚州生意往來的,最為便捷的各條水上要道。
據說,袁術讀完陳琳的檄文後氣得吐血三升,被眾名醫輪番救治後方保得一命。
袁術雖然僥幸保得一命,然而清醒過來後,發現揚州已是人人喊打,四麵楚歌的局麵了。
興漢八年秋,徐州風調雨順,農業獲得了大豐收。陶響攜大將軍府眾幕僚視察徐州。
某日,陶響一行人身著便裝,在徐州東南奔走了一日,所過之處,糧食豐收,百姓臉上疲憊的臉上難得看到了歡顏。陶響一行人感同身受,也興奮不已。
徐州東南。有一條河叫不老河。午時,陶響一行人順著不老河,行至一村莊旁,隻見炊煙嫋嫋,村的東南不老河上有兩座古橋,外觀古樸典雅,造型優美。東北一座山峰,直插雲霄,山形秀麗。其下良田千畝,猶如懷抱。村莊則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宛如世外桃源。
陶響沉迷於如此秀麗的風景中,下令在河邊埋鍋造飯。
飯時,陶響多喝了幾杯酒,詩興大發,隨口念出一句:“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後又加了一句,“以娛暮年”
這兩句話的本意是,這個東南麵有兩座古橋環繞的秀麗之地,如果能朝朝夕夕在此生活,即使是到了暮年也不會感到乏味,厭倦。
誰知此二句詩在徐州一經流傳,便讓人產生了其它的聯想,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古代,橋和喬同音。
當時,廬江喬公家的兩名女孩,喬櫻和喬燕剛隨母親搬遷到徐州居住,便因絕世的美貌震驚了徐州百姓,人稱“大小二喬”。上門求親者絡繹不絕。然而沒有一個人求親成功的。恰好在這個時候,陶響的詩流傳開來。“攬二橋”?難道不是“攬二喬”?許多人自以為是的恍然大悟。
怪不得沒有求親成功者,大將軍看中的人誰敢染指?嫌命長了?至此,喬家再沒有一個敢上門提親者。弄得喬母倒是有苦說不出口來。
喬家雖然有部分家眷和生意搬遷到了徐州,但喬公和部分族人仍留在了廬江。倘徐州或新漢不進行救援,喬公及部分族人豈不危矣?故賈詡所言,“恐失佳人所望”!
陶響意味深長地俯視賈詡,這個家夥,當真是綿裏藏針。以為自己處處針對他,用這種方式告訴陶響,不要以為自己好欺負!
轉過身後,陶響把目光投向其他人:“既然要救,當如何去救?”
田豐出列,朝陶響拱手一禮,道:“此事易爾。以陸伯遜之能加之曲波之勇,廬江絕非短時間內可破。吾新漢大軍不妨采用圍魏救趙之法,攻擊其必救之處,比如壽春。迫使其退軍可也!”
眾人皆點頭認可。詛授又補充道:“所謂天下大局,不過是一盤棋爾。常人所雲,牽一發而動全身。吾軍不得不考慮偽大漢政權的反應。彼曹孟德,其人最善捕捉戰機。平常看似無害,到了戰事緊要關頭,被其尋到吾方空虛之處,一擊致命,則吾軍危也。”
陶響深以為然。以大將府發出軍令,令平常駐守幽並二州的東北集團軍趙雲,率主力向西北集團主駐守的冀州,兗州靠攏。自從呂布,陳宮率軍遠出塞外,縱橫數千裏,橫掃千軍。東北集團軍麵臨的異族威脅幾乎為零。故仍把其放在幽,並二州有些浪費。把其調往與大漢政權相鄰的州才是正理。畢竟,現在新漢政權最大的威脅就是大漢政權了。
大軍出動,討伐袁術。必須要名正言順。身為草莽營主事的郭嘉獻了一計。傳說袁術把孫堅在洛陽所獲的傳國玉璽,私下據為己有,秘不示人。隱隱有自立之心。故以此為借口,寫一篇聲討袁術的檄文,必將獲得天下百姓的認同。
陶響想起曆史上,陳琳所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居然能以毒攻毒,治好曹操的頭痛之病。想來一定是有理有據,文采斐然。於是傳令陳琳親筆寫一篇討伐袁術的檄文。
陶響又以大將軍府的名義,征調張遼所部全部的南方軍團,作為此次討伐袁術的主力。同時調力士營張勝大軍,水軍徐盛全軍,全力配合張遼軍團此次南下作戰。諸葛亮,陳登作為隨軍正副軍師,參與製訂作戰計劃。
時隔多年,新漢的戰爭機器又一次轉動起來。所謂的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副軍師陳登既是水軍的一員,又是南方軍團的副軍師,更在後勤崗位深耕多年,有著無與倫比的經驗與人脈。隻見他有條不紊地發出一條條指令,各類物資都朝著徐揚二州的邊境之地廣陵城匯聚。
作為正軍師的諸葛亮,對陳登的這一手能耐,都自歎不如。陳登真正的才能遠非如此,這次的表現不過是冰山之一角。此戰過後,天下人對陶響的識人之明又一次震驚了。據說,大漢魏王曹操事後歎息曰:“陳元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陶浩然洞悉人心,遠異常人,非吾輩能及其項背矣!”
新漢十年夏,陳琳寫了一篇討伐袁術的檄文。列舉了袁術種種不法之罪,達十條之多。當然,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兩條,一是窮兵黷武,橫征暴斂,使百姓生活在極端困苦之中。二是私藏傳國玉璽,圖謀不軌。
整個文章寫得文采飛揚,一氣嗬成。有理有據,把袁術老奸巨猾,反心昭昭之態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更是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共討之。
此文一出,天下震驚。就連私下裏和袁術多有書信往來的曹操也不得不站出來,公開表示和袁術決裂,並代表天子,向袁術追討傳國玉璽,並欲派大軍,治其不臣之罪。
遠在巴蜀的劉璋,也正式表態:袁術乃國賊也!欲除之而後快!
和揚州多有生意往來的荊州劉表,怕受牽連。緊急下令,停掉了荊揚二州設在荊州境內的多個榷場。水軍更是全軍出動,阻絕與揚州生意往來的,最為便捷的各條水上要道。
據說,袁術讀完陳琳的檄文後氣得吐血三升,被眾名醫輪番救治後方保得一命。
袁術雖然僥幸保得一命,然而清醒過來後,發現揚州已是人人喊打,四麵楚歌的局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