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新式火槍
這個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孫朱雄英 作者:苦瓜燉雪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著朱標的話馬良不禁想到,哪天有時間我領你去壽光看一看。
“那你準備種在什麽地方,總不能在皇宮裏再蓋個大棚吧”。
雖然朱標不太反對,但總在皇宮裏蓋大棚顯得不那麽美觀。
“當然不能種在宮裏,在外麵幫我找一塊地就行了”。
“這沒問題,城外皇莊有的是土地,不過對土地有什麽要求沒有”。
朱標對皇莊非常的熟悉,因為自從明朝自從建立之後,朱元璋為了解決皇室的生活需求,劃撥了大片土地建立了皇莊,而為了讓朱標和他的一群兄弟們懂得桑嫁之事,在朱元璋的要求曾經都在皇莊裏勞作過。
而且皇莊裏麵所生產的糧食,蔬菜等農作物,除了供給大明皇室之外,多餘的都會進行銷售,獲得的錢財也是皇室的小金庫之一。
後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學的有模有樣,等到了長大之後到了封地也建起了大批皇莊,尤其是曆史上靖難之後朱棣上台當了皇帝。
由於他是藩王造反登上的皇位,所以他削減了絕大多數兄弟們的兵權,但為了安撫他們就賜予他們大批的土地皇莊。
從此之後這種政策一直到明末時期,藩王的土地甚至能把當地所有的肥沃土地全部占光,還去向外地購買土地生生把大明拖垮了。
“要求,當然要離應天城近一點了”,馬良想了想說道。
“那行,迴頭你就去聚寶門外,那邊離城不遠,幹什麽都比較方便。”
“行,迴頭我先去看看,等年過完了就操持起來”。
正在和李景隆堆雪人堆的熱火朝天的小家夥,忽然聽到馬良要去城外,頓時把手裏的小鏟子扔在了地上。
“叔叔,能不能帶上我和九江表哥。”
“沒問題,等過完年了,叔叔領著你們一起去看。”
“嗯嗯嗯”。
小家夥見馬良答應了,趕緊點頭。
……………
吃過午飯之後。
馬良想去看一看朱元璋的槍械造的怎麽樣了,畢竟自己把設備給運來之後剩下的事情就沒再關心過,今天閑來無事正好去看一看。
於是他找到了朱標讓他和自己一起去了軍器局。
而負責護送他們的正是朱標的小舅子常茂。
在常茂的帶領之下,出了皇城沒用多長時間,幾個人就走進兵器局衙門,剛走進衙門時間不到就聽到了一陣陣清脆的聲響。
馬良一開始也沒有聽的太清楚,雖然玩過槍,但對於生活在現在的他來說,槍聲對他來說還是一種很遙遠的東西,況且是隧發槍的聲音。
但是站在馬良身邊的常茂和朱標卻聽清楚了,看向聲音的方向。
“馬良,這好像是火槍的聲音?”朱標問道。
馬良仔細聽了聽之後:“應該是吧,好像還是燧發槍的聲音”。
“那我們去看看,是不是他們研製成功了”,常茂很是激動,難道是咱們大明的燧發槍研製成功了。”
常茂前段時間在偶然之間,聽他的太子朱標提起過大明正在研製新的槍械的事。
馬良看著不遠處聲音傳來的方向,點了點頭:“這應該是成功了吧”。
常茂對燧發槍很是好奇,雖然上次打獵的時候他也曾看見過,但從來沒有上手摸過,所以他的好奇心有些按耐不住了。
“走,咱們去看看”,馬良也沒想到,大明的工匠們這麽厲害,竟然在這麽短時間裏,竟然把燧發槍造了出來。
一小會兒之後,馬良他們就來到了,燧發槍製造作坊外。
此刻的製造作坊外,站著一大群士兵,把這裏守得密不透風。
但太子殿下他們可都認識,於是紛紛的行禮。
朱標非常溫和的讓他們起來,然後的問一旁領頭的一個百戶“:裏邊是不是在試驗燧發槍,在老遠的地方就聽到了”。
侍衛拱手說道:“迴太子殿下,裏邊曹國公正在和工部還有軍器局的人在研究東西,據說是一款新的火槍”。
朱標和馬良對視了一眼“:馬良,看來新的發槍真的研製成功了”。
“走,咱們進去看看”,馬良帶頭朝裏麵走去,一群侍衛雖然不認識馬良,但看朱標沒說什麽,他們也沒有攔著。
進入軍器軍作坊就看到一大群人正在忙碌,在他們不遠的地方擺放著兩支燧發槍,遠處還放著靶子。
李文忠正和和工部還有軍器局的一群人正在商討著什麽。
看到朱標和馬良和常茂過來,李文忠還有工部和軍器局的人紛紛行禮。
李文忠看著朱標跟馬良兩人過來很高興:“太子殿下,馬先生,你們怎麽過來了”。
“保兒哥,我和馬良閑著無事,來這裏看看”。
馬良指了指麵前的燧發槍笑著說“:研製的怎麽樣,我和太子表兄剛進門就聽到了槍聲”。
一旁的常茂也說“:是啊,曹國公剛才你們試驗的怎麽樣,威力如何,能不能拿著它去打北元。”
“打北元,現在才剛剛試驗成功,剛剛隻是放了幾槍試驗了一下”。雖然這樣說平日裏比較嚴肅的李文忠,臉上還是帶上笑容。
“具體說說,到底怎麽樣?”馬良很好奇。
眼前的這兩支燧發槍和馬良帶來的那樣品相比基本上沒有差別。
李文忠這個五軍大都府的大都督,顯然有些不太滿意:“還是不太行,你給我們的帶來的火槍差不多可以打1500步,但我們射槍隻達到了800步”。
他們研製的這款霍爾1819是燧發槍,最大射程應該是在碼也就是800米多米,但其實最有效的殺傷距離也就在200米左右。
馬良伸手拿過了燧發槍,仔細看了看這款大明的眾生平等器。
“那具體你們發現是什麽原因了嗎。”
“剛剛我們就在找原因,但估計是跟火藥有關係,你帶來的燧發槍上的彈藥,明顯燃燒的就比我們手裏的這些火藥充分,殘渣很少”。
馬良點了點頭“:我沒事也看過一些關於槍械的資料,影響射程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槍械本身沒有問題,那最大的原因就應該出在火藥上。”
李文忠聽到馬良的話頻頻點頭,而一旁的工匠也把馬良說的話記在心裏。
“來重新填裝,多填一些火藥,再打幾發試試”。
聽到馬良這樣說,李文忠趕緊吩咐手下的士兵,“全都按照他說的話做,重新填裝彈藥”。
“是,大都督”。
“那你準備種在什麽地方,總不能在皇宮裏再蓋個大棚吧”。
雖然朱標不太反對,但總在皇宮裏蓋大棚顯得不那麽美觀。
“當然不能種在宮裏,在外麵幫我找一塊地就行了”。
“這沒問題,城外皇莊有的是土地,不過對土地有什麽要求沒有”。
朱標對皇莊非常的熟悉,因為自從明朝自從建立之後,朱元璋為了解決皇室的生活需求,劃撥了大片土地建立了皇莊,而為了讓朱標和他的一群兄弟們懂得桑嫁之事,在朱元璋的要求曾經都在皇莊裏勞作過。
而且皇莊裏麵所生產的糧食,蔬菜等農作物,除了供給大明皇室之外,多餘的都會進行銷售,獲得的錢財也是皇室的小金庫之一。
後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學的有模有樣,等到了長大之後到了封地也建起了大批皇莊,尤其是曆史上靖難之後朱棣上台當了皇帝。
由於他是藩王造反登上的皇位,所以他削減了絕大多數兄弟們的兵權,但為了安撫他們就賜予他們大批的土地皇莊。
從此之後這種政策一直到明末時期,藩王的土地甚至能把當地所有的肥沃土地全部占光,還去向外地購買土地生生把大明拖垮了。
“要求,當然要離應天城近一點了”,馬良想了想說道。
“那行,迴頭你就去聚寶門外,那邊離城不遠,幹什麽都比較方便。”
“行,迴頭我先去看看,等年過完了就操持起來”。
正在和李景隆堆雪人堆的熱火朝天的小家夥,忽然聽到馬良要去城外,頓時把手裏的小鏟子扔在了地上。
“叔叔,能不能帶上我和九江表哥。”
“沒問題,等過完年了,叔叔領著你們一起去看。”
“嗯嗯嗯”。
小家夥見馬良答應了,趕緊點頭。
……………
吃過午飯之後。
馬良想去看一看朱元璋的槍械造的怎麽樣了,畢竟自己把設備給運來之後剩下的事情就沒再關心過,今天閑來無事正好去看一看。
於是他找到了朱標讓他和自己一起去了軍器局。
而負責護送他們的正是朱標的小舅子常茂。
在常茂的帶領之下,出了皇城沒用多長時間,幾個人就走進兵器局衙門,剛走進衙門時間不到就聽到了一陣陣清脆的聲響。
馬良一開始也沒有聽的太清楚,雖然玩過槍,但對於生活在現在的他來說,槍聲對他來說還是一種很遙遠的東西,況且是隧發槍的聲音。
但是站在馬良身邊的常茂和朱標卻聽清楚了,看向聲音的方向。
“馬良,這好像是火槍的聲音?”朱標問道。
馬良仔細聽了聽之後:“應該是吧,好像還是燧發槍的聲音”。
“那我們去看看,是不是他們研製成功了”,常茂很是激動,難道是咱們大明的燧發槍研製成功了。”
常茂前段時間在偶然之間,聽他的太子朱標提起過大明正在研製新的槍械的事。
馬良看著不遠處聲音傳來的方向,點了點頭:“這應該是成功了吧”。
常茂對燧發槍很是好奇,雖然上次打獵的時候他也曾看見過,但從來沒有上手摸過,所以他的好奇心有些按耐不住了。
“走,咱們去看看”,馬良也沒想到,大明的工匠們這麽厲害,竟然在這麽短時間裏,竟然把燧發槍造了出來。
一小會兒之後,馬良他們就來到了,燧發槍製造作坊外。
此刻的製造作坊外,站著一大群士兵,把這裏守得密不透風。
但太子殿下他們可都認識,於是紛紛的行禮。
朱標非常溫和的讓他們起來,然後的問一旁領頭的一個百戶“:裏邊是不是在試驗燧發槍,在老遠的地方就聽到了”。
侍衛拱手說道:“迴太子殿下,裏邊曹國公正在和工部還有軍器局的人在研究東西,據說是一款新的火槍”。
朱標和馬良對視了一眼“:馬良,看來新的發槍真的研製成功了”。
“走,咱們進去看看”,馬良帶頭朝裏麵走去,一群侍衛雖然不認識馬良,但看朱標沒說什麽,他們也沒有攔著。
進入軍器軍作坊就看到一大群人正在忙碌,在他們不遠的地方擺放著兩支燧發槍,遠處還放著靶子。
李文忠正和和工部還有軍器局的一群人正在商討著什麽。
看到朱標和馬良和常茂過來,李文忠還有工部和軍器局的人紛紛行禮。
李文忠看著朱標跟馬良兩人過來很高興:“太子殿下,馬先生,你們怎麽過來了”。
“保兒哥,我和馬良閑著無事,來這裏看看”。
馬良指了指麵前的燧發槍笑著說“:研製的怎麽樣,我和太子表兄剛進門就聽到了槍聲”。
一旁的常茂也說“:是啊,曹國公剛才你們試驗的怎麽樣,威力如何,能不能拿著它去打北元。”
“打北元,現在才剛剛試驗成功,剛剛隻是放了幾槍試驗了一下”。雖然這樣說平日裏比較嚴肅的李文忠,臉上還是帶上笑容。
“具體說說,到底怎麽樣?”馬良很好奇。
眼前的這兩支燧發槍和馬良帶來的那樣品相比基本上沒有差別。
李文忠這個五軍大都府的大都督,顯然有些不太滿意:“還是不太行,你給我們的帶來的火槍差不多可以打1500步,但我們射槍隻達到了800步”。
他們研製的這款霍爾1819是燧發槍,最大射程應該是在碼也就是800米多米,但其實最有效的殺傷距離也就在200米左右。
馬良伸手拿過了燧發槍,仔細看了看這款大明的眾生平等器。
“那具體你們發現是什麽原因了嗎。”
“剛剛我們就在找原因,但估計是跟火藥有關係,你帶來的燧發槍上的彈藥,明顯燃燒的就比我們手裏的這些火藥充分,殘渣很少”。
馬良點了點頭“:我沒事也看過一些關於槍械的資料,影響射程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槍械本身沒有問題,那最大的原因就應該出在火藥上。”
李文忠聽到馬良的話頻頻點頭,而一旁的工匠也把馬良說的話記在心裏。
“來重新填裝,多填一些火藥,再打幾發試試”。
聽到馬良這樣說,李文忠趕緊吩咐手下的士兵,“全都按照他說的話做,重新填裝彈藥”。
“是,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