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準備試驗新裝備
這個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孫朱雄英 作者:苦瓜燉雪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的好”,朱元璋臉上滿是笑容,一臉的讚歎,他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兒子哪裏都好,就是性情偏軟一些,缺少他這種殺伐果斷的霸氣,沒想到今日給了自己一個驚喜。
看著一心要打的兒子,不禁點點頭“:為上位者,做每一件事都要考慮利弊得失,既然你認為現在是攻打洮州十八部族的好時機”。
“那迴頭就開朝會,把這件事安排下去讓,我看就讓保兒、英兒,再讓藍玉他們幾個走一趟”。
朱元璋以為朱標說完了,沒想到,等朱元璋說完之後,朱標繼續開口“:爹,而且這次出兵兒子還有其他的想法。”
“說來聽聽”。
“馬良給咱們帶來的那些火槍,已經研製出不少來了,按照保兒大哥的估計,已經可以組成一支規模不小的火槍隊。”
“再加上洪武大炮,和剛剛研製成功的虎蹲炮,咱們可以順便試驗一下武器,研究一下新的戰法,而且我認為有了這些火槍,軍隊可以精簡一下”。
朱元璋聽完不由得點點頭,他十分清楚,馬良給他們提供的燧發槍的威力,雖然和後世的槍械還有很大差距,但比此時大明裝備的可強大太多了。
一定可以狠狠的震懾洮州十八部族,並且以最小的代價平定他們。
看來此次要調整一下兵力的安排,如果要占領下來並且治理地方的話,除了負責打仗的機動部隊之外,也要安排新的衛所,還要安排治理地方的人員了。
“標兒,按照這種安排負責征戰的軍隊來大約有三萬人就足夠了,”朱元璋又想了想說道。
朱標點點頭“:嗯,最多不超過五萬人”。
“爹爹,人員雖然確定下來了,但還有一件事”。
“你說,”朱元璋現在看著自己的兒子,越看越高興。
“雖然現在已經是開春了,但按照每年的氣溫來算,西北地區還是比較寒冷的,尤其今年的氣候很是反常,比往年多下了好幾場大雪,尤其是越往西北麵走肯定就會更加的寒冷”。
聽著朱標的話馬良想到,那是因為整個大明朝都處於小冰河時期,隻不過現在沒有明朝末年那麽嚴重罷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你說的沒錯,今年是比往年冷一些,所以士兵的保暖問題也需要注意。”
大明朝的棉花已經非常普及了,軍隊每年也給士兵發放棉衣等保暖物資,但保暖效果如何,朱元璋心裏很清楚。
從宋朝開始中國已經開始大麵積的種植棉花,可基本上都是短絨棉保暖效果有限。
而長絨棉也就是海島棉,雖然已經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國,可卻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在新疆落葉生根,大規模的推廣開。
所以這個時代士兵出現凍傷的情況,可就太常見了。
但一旦出現凍傷的非戰鬥減員情況,對士氣的影響是很大的。
“這個我可以幫忙”。
剛剛朱元璋父子兩個商討出兵的事情,馬良沒有說話,因為自己不是大明朝的人,有些事情自己在一旁旁觀就好,不能過多的發表意見。
但現在他們說的事情,馬良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馬良,你有什麽好辦法”,朱標很是好奇的問。
馬良指了指朱標自己“:表兄,你忘了你身上穿的衣服。”
朱標聞言,低頭看了一下,自己放在一旁的羽絨服。
“你是說穿羽絨服”。
“對啊,我怎麽把這個忘了,羽絨服的保暖效果不錯,給士兵禦寒肯定不是問題”。
朱元璋同樣眼睛一亮,想到了可以讓馬良給他們提供保暖的衣服 。
“不行,羽絨服不行”,馬良剛說完之後,想了一下又否定了自己這個想法。
朱元璋父子著急了“:為什麽,這麽保暖的東西,不是正合適嗎?”
“因為羽絨服的保暖效果雖然不錯,可行軍打仗穿羽絨服就有些不合適了,這要是劃破一個口子,裏麵的羽絨還不漏光了”。
“這樣吧,表兄,我去給你們采購一批軍大衣,但陛下和表兄,你們兩個要確定出兵的人數,我好去采買”。
“軍大衣,給軍隊用的”,聽到這個詞,朱元璋就有了猜想。
“類似於軍隊用的,保暖效果非常的好”。
馬良點點頭。
聽到馬良的話,朱元璋略微沉吟了一下,開口道:“那就按三萬人的標準。”
“行,明天我先拿樣品來讓你們看看,如果合適的話,我就去想辦法采購一批”。
馬良不光打算準備給他們買軍大衣,還要拿一些棉衣棉褲絨衣絨褲之類讓他們看看,再配上大頭皮鞋和棉手套,別說現在已經開春了,就是數九隆冬的天氣也足夠保暖了。
“對了,表兄,你們兩個剛剛說的出兵打仗的是事情,我插不上言,但我要和你們說的是在你們所說的十八部族所盤踞的地方,再往西就到達了青藏高原。”
“那裏可有世界上最大的察爾汗鹽湖,還有茶卡鹽湖,所生產的食鹽足夠我們那個時代全球60億人口用1000年,在你們大明就更不用說”。
“真的,”朱元璋父子嗖的一下子都站了起來。
能夠讓60億人用1000年的食鹽那得是多少,父子二人簡直不敢想象。
雖然馬良給他們提供了食鹽的煉製方法,但他們怎麽會嫌棄食鹽多。
要知道在食鹽可是國家的命脈之一,哪怕是在後世也同樣如此,因為人什麽都可以缺絕對不可能缺了鹽。
馬良給他們說這件事的原因很簡單,雖然明朝和西番十八部的事情他不太清楚,但和青海是確確實實的朝貢關係,也就是說大明沒有真正的統治者裏。
因為朱元璋的野心隻是恢複宋朝時的疆域,對於開疆擴土確實沒有什麽想法,到了永樂年間對青藏高原的統治更是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而到了蒙古達延汗時期蒙古人又重新占領了青藏高原,讓明朝徹底失去了對這裏的統治,進而對甘肅構成了威脅。
希望看在食鹽的份上,他們可以確實的出兵控製青海,畢竟那也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之一啊。
“馬良,你放心,這次我就派兵把你說的青藏高原打下來,把鹽湖控製在手裏。”
朱元璋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
……………
然後看時間差不多,馬良又在坤寧宮吃了一頓馬皇後親手做的午飯。
“那行,我就和你們說一聲,具體怎麽辦我就不管了,我一會迴去給你們解決棉衣的事情”。
然後馬良就帶著幾人迴到了自己的家。
看著一心要打的兒子,不禁點點頭“:為上位者,做每一件事都要考慮利弊得失,既然你認為現在是攻打洮州十八部族的好時機”。
“那迴頭就開朝會,把這件事安排下去讓,我看就讓保兒、英兒,再讓藍玉他們幾個走一趟”。
朱元璋以為朱標說完了,沒想到,等朱元璋說完之後,朱標繼續開口“:爹,而且這次出兵兒子還有其他的想法。”
“說來聽聽”。
“馬良給咱們帶來的那些火槍,已經研製出不少來了,按照保兒大哥的估計,已經可以組成一支規模不小的火槍隊。”
“再加上洪武大炮,和剛剛研製成功的虎蹲炮,咱們可以順便試驗一下武器,研究一下新的戰法,而且我認為有了這些火槍,軍隊可以精簡一下”。
朱元璋聽完不由得點點頭,他十分清楚,馬良給他們提供的燧發槍的威力,雖然和後世的槍械還有很大差距,但比此時大明裝備的可強大太多了。
一定可以狠狠的震懾洮州十八部族,並且以最小的代價平定他們。
看來此次要調整一下兵力的安排,如果要占領下來並且治理地方的話,除了負責打仗的機動部隊之外,也要安排新的衛所,還要安排治理地方的人員了。
“標兒,按照這種安排負責征戰的軍隊來大約有三萬人就足夠了,”朱元璋又想了想說道。
朱標點點頭“:嗯,最多不超過五萬人”。
“爹爹,人員雖然確定下來了,但還有一件事”。
“你說,”朱元璋現在看著自己的兒子,越看越高興。
“雖然現在已經是開春了,但按照每年的氣溫來算,西北地區還是比較寒冷的,尤其今年的氣候很是反常,比往年多下了好幾場大雪,尤其是越往西北麵走肯定就會更加的寒冷”。
聽著朱標的話馬良想到,那是因為整個大明朝都處於小冰河時期,隻不過現在沒有明朝末年那麽嚴重罷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你說的沒錯,今年是比往年冷一些,所以士兵的保暖問題也需要注意。”
大明朝的棉花已經非常普及了,軍隊每年也給士兵發放棉衣等保暖物資,但保暖效果如何,朱元璋心裏很清楚。
從宋朝開始中國已經開始大麵積的種植棉花,可基本上都是短絨棉保暖效果有限。
而長絨棉也就是海島棉,雖然已經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國,可卻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在新疆落葉生根,大規模的推廣開。
所以這個時代士兵出現凍傷的情況,可就太常見了。
但一旦出現凍傷的非戰鬥減員情況,對士氣的影響是很大的。
“這個我可以幫忙”。
剛剛朱元璋父子兩個商討出兵的事情,馬良沒有說話,因為自己不是大明朝的人,有些事情自己在一旁旁觀就好,不能過多的發表意見。
但現在他們說的事情,馬良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馬良,你有什麽好辦法”,朱標很是好奇的問。
馬良指了指朱標自己“:表兄,你忘了你身上穿的衣服。”
朱標聞言,低頭看了一下,自己放在一旁的羽絨服。
“你是說穿羽絨服”。
“對啊,我怎麽把這個忘了,羽絨服的保暖效果不錯,給士兵禦寒肯定不是問題”。
朱元璋同樣眼睛一亮,想到了可以讓馬良給他們提供保暖的衣服 。
“不行,羽絨服不行”,馬良剛說完之後,想了一下又否定了自己這個想法。
朱元璋父子著急了“:為什麽,這麽保暖的東西,不是正合適嗎?”
“因為羽絨服的保暖效果雖然不錯,可行軍打仗穿羽絨服就有些不合適了,這要是劃破一個口子,裏麵的羽絨還不漏光了”。
“這樣吧,表兄,我去給你們采購一批軍大衣,但陛下和表兄,你們兩個要確定出兵的人數,我好去采買”。
“軍大衣,給軍隊用的”,聽到這個詞,朱元璋就有了猜想。
“類似於軍隊用的,保暖效果非常的好”。
馬良點點頭。
聽到馬良的話,朱元璋略微沉吟了一下,開口道:“那就按三萬人的標準。”
“行,明天我先拿樣品來讓你們看看,如果合適的話,我就去想辦法采購一批”。
馬良不光打算準備給他們買軍大衣,還要拿一些棉衣棉褲絨衣絨褲之類讓他們看看,再配上大頭皮鞋和棉手套,別說現在已經開春了,就是數九隆冬的天氣也足夠保暖了。
“對了,表兄,你們兩個剛剛說的出兵打仗的是事情,我插不上言,但我要和你們說的是在你們所說的十八部族所盤踞的地方,再往西就到達了青藏高原。”
“那裏可有世界上最大的察爾汗鹽湖,還有茶卡鹽湖,所生產的食鹽足夠我們那個時代全球60億人口用1000年,在你們大明就更不用說”。
“真的,”朱元璋父子嗖的一下子都站了起來。
能夠讓60億人用1000年的食鹽那得是多少,父子二人簡直不敢想象。
雖然馬良給他們提供了食鹽的煉製方法,但他們怎麽會嫌棄食鹽多。
要知道在食鹽可是國家的命脈之一,哪怕是在後世也同樣如此,因為人什麽都可以缺絕對不可能缺了鹽。
馬良給他們說這件事的原因很簡單,雖然明朝和西番十八部的事情他不太清楚,但和青海是確確實實的朝貢關係,也就是說大明沒有真正的統治者裏。
因為朱元璋的野心隻是恢複宋朝時的疆域,對於開疆擴土確實沒有什麽想法,到了永樂年間對青藏高原的統治更是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而到了蒙古達延汗時期蒙古人又重新占領了青藏高原,讓明朝徹底失去了對這裏的統治,進而對甘肅構成了威脅。
希望看在食鹽的份上,他們可以確實的出兵控製青海,畢竟那也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之一啊。
“馬良,你放心,這次我就派兵把你說的青藏高原打下來,把鹽湖控製在手裏。”
朱元璋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
……………
然後看時間差不多,馬良又在坤寧宮吃了一頓馬皇後親手做的午飯。
“那行,我就和你們說一聲,具體怎麽辦我就不管了,我一會迴去給你們解決棉衣的事情”。
然後馬良就帶著幾人迴到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