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百國來朝!(第一更!)
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 作者:橡皮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純似是來了談興,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這一屋子酒鬼,不是說話的地兒,咱爺倆出去走走?”
李徹點了點頭:“我去和四哥說一聲。”
“老夫在外麵等你。”
說罷,朱純便徑直走出雅間,去走廊透氣去了。
李徹則推了推身旁的李霖,後者明顯是喝大了,怎麽都叫不醒。
直到李徹改推為捏,掐住他大腿裏子的肉,旋轉了九十度。
“嘶......”李霖呲著牙坐起身,“怎麽了?”
“我和朱伯伯出去走走,這邊你看著點。”
李霖醉眼朦朧:“和誰啊?”
“和你嶽丈!”
李霖懵瞪道:“和我嶽父幹什麽去啊?”
“出去走走!”
“哦。”李霖點了點頭,一臉茫然,“出去幹什麽啊?”
李徹:。。。
“沒事了,你接著睡吧。”
“好嘞。”
來到走廊外,朱純正倚在護欄上,色眯眯地看著樓下的美女發呆。
李徹不由得一陣恍然。
此刻的朱純看上去毫無大慶軍方第一人的樣子,倒像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富家老頭。
看到李徹走過來,朱純戀戀不舍地收迴目光:“走吧,我們去樓上。”
李徹連忙跟上,心中卻有些發虛。
演都不演了,這就上樓了?
不是說正經地方嗎,咋還能上樓加項目呢?
關鍵是不衛生啊,要是擱這染上點不好的病,那可是治都沒法治,自己還沒把抗生素研究出來呢。
李徹一邊走,一邊尋思著如何委婉拒絕朱純的好意。
走廊盡頭是一個長長的樓梯,從樓梯走上去,竟是直接來到了外麵。
樓上原來是一個空無一人的平台。
李徹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失落。
不過這平台也很有講究,四麵沒有牆,唯有一個樓梯能到達這裏。
在這裏說話,完全不用擔心隔牆有耳。
看來這鶴鳴樓背後的老板不簡單啊,此地明顯是像朱純這樣的達官貴人談論隱秘之事的場所。
朱純帶著李徹走到平台的盡頭,向遠處看去。
半個東市的景色盡收眼底。
“陛下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讓藩王入京了,秦王、晉王他們多次請求,陛下都不曾應允。”
朱純收迴目光,看向身側的李徹。
“六皇子殿下,可知為何?”
“藩王入京,耗費頗多。”李徹斟酌了一下,開口道,“父皇是個節儉的人,可是不願勞民傷財,故此不允?”
“也許吧。”朱純不置可否,“那你可知,為何今年陛下突然讓眾藩王入京?”
“小侄不知。”李徹耿直道。
“今年過年與以往不同,除京官和各地方官外,還有各少數民族政權和附屬國的使節奉禮,前來向陛下賀正。”
“據禮部統計,前來朝賀的國家有近處的北胡、南越、大理、倭國等,更遠的拂林、大食、弼琶囉等,共計一百二十七國。”
李徹不由得暗自咂舌:乖乖,一百二十多個國家來朝貢!
要知道,後世也不過隻有一百九十五個主權國家?,其中亞洲隻有四十八個國家。
一百二十多個國家都在新年來朝賀,可見大慶在周邊諸國心中的地位,簡直就是古代版本的聯合國了!
當然,賬不能這麽算,由於交通不發達、文化不統一的緣故,古代的國家數量要遠超現代。
《唐六典》記載,至該書編寫完成之前,曾來大唐朝貢的民族或是國家共有三百個!
而到了《唐六典》編纂完畢後,由於各國彼此之間互相征戰,剩下的國家隻有七十餘國。
其中很少數還保持著獨立,大多數都成為了大唐的藩屬國。
“不過你們關外那邊倒是沒什麽動靜,除了新羅早就說定來朝賀外,契丹和高麗都沒派人過來,不知道是什麽情況。”
李徹隻是笑笑,沒說話。
契丹倒是想來,他來得了嗎?
所有前往關內的道路都被奉軍堵死了,他耶律大賀要想來大慶,隻能翻過山,再和北胡借道。
北胡也未必會借道給他,兩個國家的關係算不上好。
至於高麗......他們倒是來了,而且是國王親自過來的。
朱純繼續說道:“如此多的國家前來朝賀大慶,這遠遠超出了朝堂眾臣的預料,今年的旦日朝會規模必然空前絕後。”
“陛下有十個兒子,此次全部召迴,就是為了讓眾國使節看看我大慶後繼有人,大慶皇室人才輩出。”
李徹聞言,不由得暗自腹誹。
我說怎麽突然叫自己迴來,原來便宜父親是要曬娃了。
“老夫知道往日的你喜歡韜光養晦,雖心中溝壑,但卻不表於外,連陛下和老夫都看走了眼。”
“低調是好事,但凡事都是過猶不及。如今情況不一樣了,殿下若想要爭一爭,就必須要露出鋒芒!”
“不僅是讓陛下看到,還要讓朝臣,讓支持你的人看到。”
李徹點頭,眼中精芒閃過:“朱伯放心,之前我年少,現在壯矣!”
韜光養晦?
之前的六皇子哪裏是韜光養晦,他就是單純的又傻又慫!
李徹不一樣,他不是大慶人,是奉王!是中國人!
無數先烈的犧牲,讓我們直起來七十多年的腰杆子,怎麽可能再跪下去?
哪怕是皇帝也不行,穿越也不行!
李徹沒有給其他人磕頭敬拜的想法,既然不想跪,那隻有一個解決辦法......
爭!當!皇!帝!
看到李徹鋒芒畢露的樣子,朱純有些恍惚。
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慶帝年輕時的影子。
他微微一笑,沒再說些什麽,而是將手搭在李徹肩膀上,重重地摁了摁。
到了他這個位置,真不在乎大慶的下一個君主是誰。
反正他大概率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雖然不在乎,但他仍希望看到一個順眼的繼位者,畢竟大慶是兄弟們拋頭顱灑熱血,從前朝爛攤子中建立起來的。
什麽太子、秦王、晉王......這等溫室裏長大的花朵,被寵壞的孩子,也配繼承大慶?
兩人又交流了一些朝中的事情,相談甚歡。
直到日頭西斜,這才迴到雅間。
李霖已經醒酒了,其他勳貴也折騰得差不多了。
眾人衣衫不整、勾肩搭背地向外走去,那放浪形骸的樣子哪裏像是公爺、侯爺,倒像是一群亂兵。
走到門口,鶴鳴樓的主管親自相送:“各位爺,喝的還好啊?”
“嗯。”
主管遞過來一張單子:“這酒水錢......”
朱純斜了一眼,順手接過,瞳孔微微一縮。
“行了,這錢記下了,明日去十王宅取吧。”
主管麵色一變。
十王宅......那兩個生麵孔年輕人,竟是兩位皇子嗎?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連忙道:“不知記在哪位殿下賬上。”
主管不怕他們賴賬,都是有頭有臉的人。
而且當今陛下最恨官員欺行霸市,這些勳貴雖然做事出格,但還真沒人敢在慶帝眼皮子底下魚肉百姓。
朱純哼了一聲:“燕王。”
李霖人都傻了,求助似的看向李徹。
他可不能付賬啊,倒不是舍不得這錢,主要是這事不能讓燕王妃知道啊。
察覺到自家兄長哀求的目光,李徹無奈地歎了口氣。
請自己喝花酒,還要自己花錢啊?
不過為了四哥家庭和睦,李徹也隻能捏著鼻子記下了。
他上前一步,隨口問道:“多少錢?”
主管不敢大意,知道這位長相俊美的年輕人很可能也是一名皇子。
恭敬道:“算上姑娘們的費用,攏共五百五十一兩。”
奪少?
李徹眼睛頓時瞪得跟銅鈴似的。
吃了他媽五百多兩,這是吃的金子還是銀子啊?
這幫挨千刀的老殺才!哪有好人啊!
這麽多錢,本王要賣多少個玻璃器才能掙迴來啊?
額,好像賣一件就夠了......那沒事了。
李徹做出肉痛的表情,將賬單塞迴主管手中:“算了,我來吧。”
李霖聞言頓時鬆了口氣,感激地看了李徹一眼。
六弟大氣啊!
李徹麵不改色地說道:“記在秦王賬下,明日去十王府要就行。”
此言一出,李霖一個踉蹌,差點摔倒。
隨後,又聽到李徹補了一句:“也別五百五十一兩了,湊個整,就按六百兩算,多的就給姑娘們分了。”
主管也是麵露喜色,拱手道:“秦王殿下大氣!”
李徹點了點頭:“我去和四哥說一聲。”
“老夫在外麵等你。”
說罷,朱純便徑直走出雅間,去走廊透氣去了。
李徹則推了推身旁的李霖,後者明顯是喝大了,怎麽都叫不醒。
直到李徹改推為捏,掐住他大腿裏子的肉,旋轉了九十度。
“嘶......”李霖呲著牙坐起身,“怎麽了?”
“我和朱伯伯出去走走,這邊你看著點。”
李霖醉眼朦朧:“和誰啊?”
“和你嶽丈!”
李霖懵瞪道:“和我嶽父幹什麽去啊?”
“出去走走!”
“哦。”李霖點了點頭,一臉茫然,“出去幹什麽啊?”
李徹:。。。
“沒事了,你接著睡吧。”
“好嘞。”
來到走廊外,朱純正倚在護欄上,色眯眯地看著樓下的美女發呆。
李徹不由得一陣恍然。
此刻的朱純看上去毫無大慶軍方第一人的樣子,倒像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富家老頭。
看到李徹走過來,朱純戀戀不舍地收迴目光:“走吧,我們去樓上。”
李徹連忙跟上,心中卻有些發虛。
演都不演了,這就上樓了?
不是說正經地方嗎,咋還能上樓加項目呢?
關鍵是不衛生啊,要是擱這染上點不好的病,那可是治都沒法治,自己還沒把抗生素研究出來呢。
李徹一邊走,一邊尋思著如何委婉拒絕朱純的好意。
走廊盡頭是一個長長的樓梯,從樓梯走上去,竟是直接來到了外麵。
樓上原來是一個空無一人的平台。
李徹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失落。
不過這平台也很有講究,四麵沒有牆,唯有一個樓梯能到達這裏。
在這裏說話,完全不用擔心隔牆有耳。
看來這鶴鳴樓背後的老板不簡單啊,此地明顯是像朱純這樣的達官貴人談論隱秘之事的場所。
朱純帶著李徹走到平台的盡頭,向遠處看去。
半個東市的景色盡收眼底。
“陛下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讓藩王入京了,秦王、晉王他們多次請求,陛下都不曾應允。”
朱純收迴目光,看向身側的李徹。
“六皇子殿下,可知為何?”
“藩王入京,耗費頗多。”李徹斟酌了一下,開口道,“父皇是個節儉的人,可是不願勞民傷財,故此不允?”
“也許吧。”朱純不置可否,“那你可知,為何今年陛下突然讓眾藩王入京?”
“小侄不知。”李徹耿直道。
“今年過年與以往不同,除京官和各地方官外,還有各少數民族政權和附屬國的使節奉禮,前來向陛下賀正。”
“據禮部統計,前來朝賀的國家有近處的北胡、南越、大理、倭國等,更遠的拂林、大食、弼琶囉等,共計一百二十七國。”
李徹不由得暗自咂舌:乖乖,一百二十多個國家來朝貢!
要知道,後世也不過隻有一百九十五個主權國家?,其中亞洲隻有四十八個國家。
一百二十多個國家都在新年來朝賀,可見大慶在周邊諸國心中的地位,簡直就是古代版本的聯合國了!
當然,賬不能這麽算,由於交通不發達、文化不統一的緣故,古代的國家數量要遠超現代。
《唐六典》記載,至該書編寫完成之前,曾來大唐朝貢的民族或是國家共有三百個!
而到了《唐六典》編纂完畢後,由於各國彼此之間互相征戰,剩下的國家隻有七十餘國。
其中很少數還保持著獨立,大多數都成為了大唐的藩屬國。
“不過你們關外那邊倒是沒什麽動靜,除了新羅早就說定來朝賀外,契丹和高麗都沒派人過來,不知道是什麽情況。”
李徹隻是笑笑,沒說話。
契丹倒是想來,他來得了嗎?
所有前往關內的道路都被奉軍堵死了,他耶律大賀要想來大慶,隻能翻過山,再和北胡借道。
北胡也未必會借道給他,兩個國家的關係算不上好。
至於高麗......他們倒是來了,而且是國王親自過來的。
朱純繼續說道:“如此多的國家前來朝賀大慶,這遠遠超出了朝堂眾臣的預料,今年的旦日朝會規模必然空前絕後。”
“陛下有十個兒子,此次全部召迴,就是為了讓眾國使節看看我大慶後繼有人,大慶皇室人才輩出。”
李徹聞言,不由得暗自腹誹。
我說怎麽突然叫自己迴來,原來便宜父親是要曬娃了。
“老夫知道往日的你喜歡韜光養晦,雖心中溝壑,但卻不表於外,連陛下和老夫都看走了眼。”
“低調是好事,但凡事都是過猶不及。如今情況不一樣了,殿下若想要爭一爭,就必須要露出鋒芒!”
“不僅是讓陛下看到,還要讓朝臣,讓支持你的人看到。”
李徹點頭,眼中精芒閃過:“朱伯放心,之前我年少,現在壯矣!”
韜光養晦?
之前的六皇子哪裏是韜光養晦,他就是單純的又傻又慫!
李徹不一樣,他不是大慶人,是奉王!是中國人!
無數先烈的犧牲,讓我們直起來七十多年的腰杆子,怎麽可能再跪下去?
哪怕是皇帝也不行,穿越也不行!
李徹沒有給其他人磕頭敬拜的想法,既然不想跪,那隻有一個解決辦法......
爭!當!皇!帝!
看到李徹鋒芒畢露的樣子,朱純有些恍惚。
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慶帝年輕時的影子。
他微微一笑,沒再說些什麽,而是將手搭在李徹肩膀上,重重地摁了摁。
到了他這個位置,真不在乎大慶的下一個君主是誰。
反正他大概率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雖然不在乎,但他仍希望看到一個順眼的繼位者,畢竟大慶是兄弟們拋頭顱灑熱血,從前朝爛攤子中建立起來的。
什麽太子、秦王、晉王......這等溫室裏長大的花朵,被寵壞的孩子,也配繼承大慶?
兩人又交流了一些朝中的事情,相談甚歡。
直到日頭西斜,這才迴到雅間。
李霖已經醒酒了,其他勳貴也折騰得差不多了。
眾人衣衫不整、勾肩搭背地向外走去,那放浪形骸的樣子哪裏像是公爺、侯爺,倒像是一群亂兵。
走到門口,鶴鳴樓的主管親自相送:“各位爺,喝的還好啊?”
“嗯。”
主管遞過來一張單子:“這酒水錢......”
朱純斜了一眼,順手接過,瞳孔微微一縮。
“行了,這錢記下了,明日去十王宅取吧。”
主管麵色一變。
十王宅......那兩個生麵孔年輕人,竟是兩位皇子嗎?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連忙道:“不知記在哪位殿下賬上。”
主管不怕他們賴賬,都是有頭有臉的人。
而且當今陛下最恨官員欺行霸市,這些勳貴雖然做事出格,但還真沒人敢在慶帝眼皮子底下魚肉百姓。
朱純哼了一聲:“燕王。”
李霖人都傻了,求助似的看向李徹。
他可不能付賬啊,倒不是舍不得這錢,主要是這事不能讓燕王妃知道啊。
察覺到自家兄長哀求的目光,李徹無奈地歎了口氣。
請自己喝花酒,還要自己花錢啊?
不過為了四哥家庭和睦,李徹也隻能捏著鼻子記下了。
他上前一步,隨口問道:“多少錢?”
主管不敢大意,知道這位長相俊美的年輕人很可能也是一名皇子。
恭敬道:“算上姑娘們的費用,攏共五百五十一兩。”
奪少?
李徹眼睛頓時瞪得跟銅鈴似的。
吃了他媽五百多兩,這是吃的金子還是銀子啊?
這幫挨千刀的老殺才!哪有好人啊!
這麽多錢,本王要賣多少個玻璃器才能掙迴來啊?
額,好像賣一件就夠了......那沒事了。
李徹做出肉痛的表情,將賬單塞迴主管手中:“算了,我來吧。”
李霖聞言頓時鬆了口氣,感激地看了李徹一眼。
六弟大氣啊!
李徹麵不改色地說道:“記在秦王賬下,明日去十王府要就行。”
此言一出,李霖一個踉蹌,差點摔倒。
隨後,又聽到李徹補了一句:“也別五百五十一兩了,湊個整,就按六百兩算,多的就給姑娘們分了。”
主管也是麵露喜色,拱手道:“秦王殿下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