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儲君之位變更的開始
慘死重生後,成了反派權臣掌上嬌 作者:糖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後和太子妃先後與神醫的談話,也在錦衣衛的監視下,一五一十的匯報給了皇帝。
皇帝看著太子送上來的奏折,長長歎了一口氣。
儲君之位,現在是真的要重新考慮換人了。
沒有僥幸的心理,也沒有什麽多餘的念頭了。
太子表示自己還需要在行宮長久的休養,朝中的政務往來不便,父皇可以交給其他人處理。
不必再費心送到行宮來了。
這算是變相的,主動退出繼承人的競爭中了。
東宮的屬臣自然也知道了事情的變化,太子性命保住了,但是無法行走。
皇朝繼承人肯定不能是個有殘疾的皇子,因此天然不用再考慮了。
但是他們這些屬臣怎麽辦?
有些年長的,思來想去後,聯合其他朝臣上奏折,請立皇太孫。
從前,太子是嫡子,是繼承人。
太子的兒子,自然也是下一任繼承人,也是皇朝的繼承者。
兩位都是板上釘釘的嫡長子。
有什麽問題嗎?
雖然太子還在,但是越過太子,直接傳位皇太孫,也是可行的。
到時候,將太子奉為太上皇、奉為攝政親王,同樣可以輔助朝政。
從前的東宮屬臣,照舊可以成為小皇孫的班底,在對方成年之前,進行輔政。
此事從前沒有可以直接拿過來進行參考的,繼承例子。
東宮的屬臣事關一多半大臣們的選擇,家中有些希望的孩子,基本都在太子手底下曆練過。
也是朝臣們早早就做出的選擇。
但同時,三、四兩位皇子,在朝中也隱約有了新的支持者。
這些是新科考試之後,重新錄取進來的大臣。
與諸多老派大臣們,現在還沒有那麽緊密的利益牽扯。
從龍之功,從龍之功。
一手的功勞,和跟在別人後麵,撿到的殘渣剩飯。
兩者的收益不可以同日而語。
太子起來的時間早,勢力成形的時間也早。
後來的很多人,想要送上忠心,都找不到門路送上去。
現在好了,繼承人問題上出現了裂縫,誰都有機會上前去試一試了。
東宮的人帶頭上書之後,立刻就有大臣跳出來,引經據典的反對。
表示從未有過冊立皇太孫的傳統,太子既然好了,說不準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完全好利索呢。
現在這個時間,將幼子推出來是做什麽。
如此的迫不及待,如此著急的換人是什麽意思,是不是詛咒太子殿下。
另外一派對這個說法,自然是嗤之以鼻。
雙方互不相讓,在朝堂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打得好不熱鬧。
最前麵的幾位老臣,對這件事情,一言不發。
皇帝最後說道:“好了,此事容後再議。”
朝廷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這種情況下,選儲君的事情,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定下來的事情。
現在正在處理政事的,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一下子成為了京城裏的熱點話題。
尤其是在皇帝給他們定下婚事之後。
那些姻親的家裏,輿論更是難以遏製的開始沸騰。
廣陵侯府,大夫人喜笑顏開,對著林靜雲說道:“誰能想到事情還能有這樣的發展?
如今看來,太子妃之位,興許也要換人來做了。”
林靜雲拍拍母親的手背,經過宮裏的指教,林靜雲終於學會了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這種話在我麵前講講也就算了,不能在外麵說。”
大夫人笑道:“我知道我知道,這種話當然不能拿出去說啊。”
看著鏡子中,林靜雲如雲墨一般的頭發,又是那樣如同仙子一般的模樣。
大夫人心中感慨,“上天給我的女兒,這樣的一副好容貌,就是為了成就一番富貴。”
“成就一番大造化,這是命中注定的東西。”
二房的林遠夢最近的心情好太多了,母親終於意識到娘家現在指望不上。
極大的提高了林遠夢的零用錢。
原先先給白家送去的衣服首飾,現在都會緊著她來了。
大房自從確定為皇子妃之後,整個房裏的人都耀武揚威起來了。
白家黯淡了下去,原先在管家權上,與大夫人針鋒相對的二夫人,也開始退避三舍,暫避開她的鋒芒了。
二老爺迴來的時候,臉上的神情是難以掩飾的興奮。
“如今儲君的位子,恐怕要動一動了。”
“怎麽說?”
“今日有人請立皇太孫,皇帝沒有立刻同意,恐怕還在猶豫中。”
大房選中了四皇子,他們這邊與白家的親戚,隱約與太子有關係。
二老爺的意思是,現在是否要向其他皇子示好呢?
三房的態度保持了一貫的冷淡,“你手裏沒什麽實權,管這些做什麽。”
三夫人勸說道,“隻管著為皇帝做事就行了。”
“話不是這麽說,”林三老爺滿頭大汗,“林家在外是一體的,四皇子那邊是明確有份,太子那邊也算是有。”
“什麽算是,一個郡主而已,能算是林家的立場嗎?”
“怎麽不算,”三老爺說道,“要是不算,嫁女兒算是什麽?
性質是一樣的。”
皇後給林望舒的待遇,接近公主的待遇。
更是給了她進出皇宮的方便,在京城,無論哪家的郡主,都沒有這樣的待遇。
別管林望舒對他們是不是有意見了,在外人看來,這就是皇後對廣陵侯府的施恩。
四皇子的婚姻選擇,從前或許是為了感情,但是現在繼承人在望,恐怕會有變數。
“正妃不能換,加一些側妃如何?”
嫻妃問道,從前是從前,現在是現在。
廣陵侯府沒有出色的繼承人,也沒有實打實的權利。
在爭奪儲君一位上,似乎提供不了太大的幫助。
“不行,”四皇子出聲反對,“母妃,你這是要跟舅舅家,結親還是結仇?”
嫻妃懶洋洋的掀過去一頁紙,上麵是京城中各家適齡的女兒。
“前腳向父皇求來正妃的位置,後腳就要加側妃,舅舅會怎麽想?父皇會怎麽想?”
“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對自己求來的賜婚不滿意,父皇會怎麽想我?”
“母妃,三思而行啊。”
皇帝看著太子送上來的奏折,長長歎了一口氣。
儲君之位,現在是真的要重新考慮換人了。
沒有僥幸的心理,也沒有什麽多餘的念頭了。
太子表示自己還需要在行宮長久的休養,朝中的政務往來不便,父皇可以交給其他人處理。
不必再費心送到行宮來了。
這算是變相的,主動退出繼承人的競爭中了。
東宮的屬臣自然也知道了事情的變化,太子性命保住了,但是無法行走。
皇朝繼承人肯定不能是個有殘疾的皇子,因此天然不用再考慮了。
但是他們這些屬臣怎麽辦?
有些年長的,思來想去後,聯合其他朝臣上奏折,請立皇太孫。
從前,太子是嫡子,是繼承人。
太子的兒子,自然也是下一任繼承人,也是皇朝的繼承者。
兩位都是板上釘釘的嫡長子。
有什麽問題嗎?
雖然太子還在,但是越過太子,直接傳位皇太孫,也是可行的。
到時候,將太子奉為太上皇、奉為攝政親王,同樣可以輔助朝政。
從前的東宮屬臣,照舊可以成為小皇孫的班底,在對方成年之前,進行輔政。
此事從前沒有可以直接拿過來進行參考的,繼承例子。
東宮的屬臣事關一多半大臣們的選擇,家中有些希望的孩子,基本都在太子手底下曆練過。
也是朝臣們早早就做出的選擇。
但同時,三、四兩位皇子,在朝中也隱約有了新的支持者。
這些是新科考試之後,重新錄取進來的大臣。
與諸多老派大臣們,現在還沒有那麽緊密的利益牽扯。
從龍之功,從龍之功。
一手的功勞,和跟在別人後麵,撿到的殘渣剩飯。
兩者的收益不可以同日而語。
太子起來的時間早,勢力成形的時間也早。
後來的很多人,想要送上忠心,都找不到門路送上去。
現在好了,繼承人問題上出現了裂縫,誰都有機會上前去試一試了。
東宮的人帶頭上書之後,立刻就有大臣跳出來,引經據典的反對。
表示從未有過冊立皇太孫的傳統,太子既然好了,說不準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完全好利索呢。
現在這個時間,將幼子推出來是做什麽。
如此的迫不及待,如此著急的換人是什麽意思,是不是詛咒太子殿下。
另外一派對這個說法,自然是嗤之以鼻。
雙方互不相讓,在朝堂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打得好不熱鬧。
最前麵的幾位老臣,對這件事情,一言不發。
皇帝最後說道:“好了,此事容後再議。”
朝廷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這種情況下,選儲君的事情,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定下來的事情。
現在正在處理政事的,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一下子成為了京城裏的熱點話題。
尤其是在皇帝給他們定下婚事之後。
那些姻親的家裏,輿論更是難以遏製的開始沸騰。
廣陵侯府,大夫人喜笑顏開,對著林靜雲說道:“誰能想到事情還能有這樣的發展?
如今看來,太子妃之位,興許也要換人來做了。”
林靜雲拍拍母親的手背,經過宮裏的指教,林靜雲終於學會了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這種話在我麵前講講也就算了,不能在外麵說。”
大夫人笑道:“我知道我知道,這種話當然不能拿出去說啊。”
看著鏡子中,林靜雲如雲墨一般的頭發,又是那樣如同仙子一般的模樣。
大夫人心中感慨,“上天給我的女兒,這樣的一副好容貌,就是為了成就一番富貴。”
“成就一番大造化,這是命中注定的東西。”
二房的林遠夢最近的心情好太多了,母親終於意識到娘家現在指望不上。
極大的提高了林遠夢的零用錢。
原先先給白家送去的衣服首飾,現在都會緊著她來了。
大房自從確定為皇子妃之後,整個房裏的人都耀武揚威起來了。
白家黯淡了下去,原先在管家權上,與大夫人針鋒相對的二夫人,也開始退避三舍,暫避開她的鋒芒了。
二老爺迴來的時候,臉上的神情是難以掩飾的興奮。
“如今儲君的位子,恐怕要動一動了。”
“怎麽說?”
“今日有人請立皇太孫,皇帝沒有立刻同意,恐怕還在猶豫中。”
大房選中了四皇子,他們這邊與白家的親戚,隱約與太子有關係。
二老爺的意思是,現在是否要向其他皇子示好呢?
三房的態度保持了一貫的冷淡,“你手裏沒什麽實權,管這些做什麽。”
三夫人勸說道,“隻管著為皇帝做事就行了。”
“話不是這麽說,”林三老爺滿頭大汗,“林家在外是一體的,四皇子那邊是明確有份,太子那邊也算是有。”
“什麽算是,一個郡主而已,能算是林家的立場嗎?”
“怎麽不算,”三老爺說道,“要是不算,嫁女兒算是什麽?
性質是一樣的。”
皇後給林望舒的待遇,接近公主的待遇。
更是給了她進出皇宮的方便,在京城,無論哪家的郡主,都沒有這樣的待遇。
別管林望舒對他們是不是有意見了,在外人看來,這就是皇後對廣陵侯府的施恩。
四皇子的婚姻選擇,從前或許是為了感情,但是現在繼承人在望,恐怕會有變數。
“正妃不能換,加一些側妃如何?”
嫻妃問道,從前是從前,現在是現在。
廣陵侯府沒有出色的繼承人,也沒有實打實的權利。
在爭奪儲君一位上,似乎提供不了太大的幫助。
“不行,”四皇子出聲反對,“母妃,你這是要跟舅舅家,結親還是結仇?”
嫻妃懶洋洋的掀過去一頁紙,上麵是京城中各家適齡的女兒。
“前腳向父皇求來正妃的位置,後腳就要加側妃,舅舅會怎麽想?父皇會怎麽想?”
“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對自己求來的賜婚不滿意,父皇會怎麽想我?”
“母妃,三思而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