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宴會
慘死重生後,成了反派權臣掌上嬌 作者:糖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圍觀的人群響起了一陣驚訝的歡唿聲,是對這位讀書人觀察細致入微的誇讚,更是對敢於在這個時間上,主動站出來處理小姐之間的事情。
找到了簪子,圍觀人群也就陸陸續續散開了。
兩位本就有糾葛的小姐,分別找迴了自己的簪子,此時也不願意多招惹是非,也離開了。
有同樣為新科進士的讀書人,走到他身邊,拍拍他的肩膀,笑著奉承道:“兄台真是好本事啊。”
那人笑著說道:“不敢不敢,隻是湊巧而已。”
等到了皇帝入座之後,聽說了此事,便將他單獨叫出來,細細詢問了他的觀察。
最後說道:“有這樣的本事,正好去大理寺做事,查案子,判對錯,你可要好好做事啊。”
林望舒在人群之後,看著皇帝的動作,便知道,這次暈倒對皇帝的身體影響很大。
起身、說話、對眾人的說話,都呈現出一種底氣不足的味道。
皇帝的時間,沒有很多了。
湖泊兩側,一邊是皇帝設宴招待進士,一邊是皇後設宴,招待各家的小姐們。
未婚的姑娘們,分坐兩邊。
成婚的皇子妃們,在皇後下首坐著。
小姐們還在外麵遊湖,剛剛成為皇子妃的幾位,正在聽皇後的教導。
同時協理六宮事情的,還有德妃在一側。
宴會上的事情,繁雜多亂,宮中的諸位妃嬪平日裏也是有事情要去管理的。
諸位皇子妃,在往後的宮宴上,也有需要操持的那部分內容。
後宮的事情,從宴會上的座次安排,到菜品的選擇。
再到人員的疏通,各人各司其職。
“現在就要多多練習了,不止是府上的宴會,宮裏的宴會,或許也有用到你們的時候,平日裏做事,多上點心。”
“謹遵皇後教誨。”
幾位皇子妃陸續退了下去,德妃和皇後交換了一個眼神。
***的皇妃,起碼看起來沒有蠢材。
這樣一來,也就不用擔心,出現聽不明白話,導致的疏漏了。
新科進士那邊,皇帝對於考卷上的答題,特意點了幾個人出來。
詳細的詢問了,對方是怎麽想的,以及自己的現在的治國之策。
麵見皇帝,心中有忐忑,一開始諸位進士還結結巴巴,可是聽著皇帝慈祥的語氣。
無論迴答什麽問題,皇帝都沒有厭煩的狀態後。
語氣漸漸的流暢了起來。
甚至沒有點到的那幾位,心裏著急的不得了。
都在心裏麵早早做好了草稿,就等著皇帝的點名詢問了。
從狀元、探花、榜眼開始,凡是有機會前來參加的人,詢問進度已經過了一多半。
每個人盡可能的,都被皇帝提問到了。
於是越到最後,越沒有被提問的人,頭上的汗水就越多。
現在在場地中被提問的人,戰戰兢兢的聽著皇帝的安排。
皇帝問了他,朝中賑災糧食,總是有貪汙怎麽辦。
場中明裏暗裏的視線,都朝著那邊看去。
幾位早有準備的皇子,對這一次的進士中,那幾位身世有些淵源的人,早早有了關注。
場地中一板一眼迴答問題的人,正是祝家,祝明傑。
將近半年之前,與國舅爺的族弟產生過衝突的人。
這個問題,皇帝的問話,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
朝中的大臣們,都盯了過去。
祝明傑的迴答清晰,條理,聲音裏麵有幾分顫抖,又有幾分堅定。
“……監督,將糧食的損耗定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超出這個範圍的,統統問罪。
到達當地之後,糧食的虧空能夠補上也就罷了,與當地的富戶勾結,欺壓百姓者,全都處死……”
語氣裏麵帶著森然的殺意,以及對錦衣衛明裏暗裏的讚揚。
因為時至今日,在朝廷中負責監督,負責私底下監察百官的就是錦衣衛。
“……負責監督的大臣,必須以身作則,一旦發現有陰奉陽違的事情,立刻按律法查處……”
皇帝看著跪在地下的年輕人,聽著對方一條條帶著血跡的建議。
他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人,同樣的與自己的父輩不同,同樣的拚命向皇帝證明自己的忠心。
祝家當年獲罪,不僅僅是朝廷的派係鬥爭,導火索就是祝家的貪汙案。
文臣之家,借用冬季取暖費的名頭,大肆向底下人收取賄賂。
搜刮門下學生的俸祿,每年外地前來述職的官吏們,成箱成箱的向他家裏抬銀子。
最後抄家抄出來的金額,現銀超過了三千萬兩白銀,古玩字畫更是不勝枚舉。
國庫那一年,直接就被祝家的家產給填滿了。
從那之後,祝家在京城裏麵銷聲匿跡。
旁係的人被禁止科考多年,今年是禁令結束後的第二年。
祝明傑,祝家的旁係。
這一次考試裏麵,唯一一個從鄉下一路考到京城來的人才。
提前半年到了京城,比其他人的速度都要快。
沒有拜訪從前的舊友,也沒有在京城裏麵結交什麽朋友。
聽錦衣衛的意思,他就是悶頭讀書,與那群紈絝子弟的衝突,也隻是喝醉酒之後的口角之爭。
祝明傑說完了自己的問題,皇帝沉默著,盯著他。
場上其他人也安靜了下來,他的建議,比如今皇帝查抄的力度,還要驚人。
不知道,多年未動刀劍的皇帝,是喜歡呢?還是不喜歡?
三皇子正要起身,斥責他幾句,話都準備好了。
什麽“戾氣太重”“殺性太厲害”之類的,治理官吏,沒有這麽方便的事情。
“啪!”“啪!”“啪!”
清脆的拍掌聲響了起來,皇帝臉上的表情看起來是很滿意他的迴答。
“說的好,這個答案,你的家人知道嗎?”
祝家的人知道嗎?
知道前來考試的這位學子,有如此強烈的殺意嗎?
甚至於,按照他的意見,祝家犯下的錯誤,他也不會活到現在。
祝明傑迴複道:“是臣在為陛下做事,臣的意見就是臣家人的意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臣的想法,就是家人的想法。
絕不會有二心,貪官汙吏,上不能為陛下盡忠,下不能為百姓做事,留著也隻是挖陛下的牆角。
早早的讓出位置來,讓更有能力的人上位,豈不是更好?”
找到了簪子,圍觀人群也就陸陸續續散開了。
兩位本就有糾葛的小姐,分別找迴了自己的簪子,此時也不願意多招惹是非,也離開了。
有同樣為新科進士的讀書人,走到他身邊,拍拍他的肩膀,笑著奉承道:“兄台真是好本事啊。”
那人笑著說道:“不敢不敢,隻是湊巧而已。”
等到了皇帝入座之後,聽說了此事,便將他單獨叫出來,細細詢問了他的觀察。
最後說道:“有這樣的本事,正好去大理寺做事,查案子,判對錯,你可要好好做事啊。”
林望舒在人群之後,看著皇帝的動作,便知道,這次暈倒對皇帝的身體影響很大。
起身、說話、對眾人的說話,都呈現出一種底氣不足的味道。
皇帝的時間,沒有很多了。
湖泊兩側,一邊是皇帝設宴招待進士,一邊是皇後設宴,招待各家的小姐們。
未婚的姑娘們,分坐兩邊。
成婚的皇子妃們,在皇後下首坐著。
小姐們還在外麵遊湖,剛剛成為皇子妃的幾位,正在聽皇後的教導。
同時協理六宮事情的,還有德妃在一側。
宴會上的事情,繁雜多亂,宮中的諸位妃嬪平日裏也是有事情要去管理的。
諸位皇子妃,在往後的宮宴上,也有需要操持的那部分內容。
後宮的事情,從宴會上的座次安排,到菜品的選擇。
再到人員的疏通,各人各司其職。
“現在就要多多練習了,不止是府上的宴會,宮裏的宴會,或許也有用到你們的時候,平日裏做事,多上點心。”
“謹遵皇後教誨。”
幾位皇子妃陸續退了下去,德妃和皇後交換了一個眼神。
***的皇妃,起碼看起來沒有蠢材。
這樣一來,也就不用擔心,出現聽不明白話,導致的疏漏了。
新科進士那邊,皇帝對於考卷上的答題,特意點了幾個人出來。
詳細的詢問了,對方是怎麽想的,以及自己的現在的治國之策。
麵見皇帝,心中有忐忑,一開始諸位進士還結結巴巴,可是聽著皇帝慈祥的語氣。
無論迴答什麽問題,皇帝都沒有厭煩的狀態後。
語氣漸漸的流暢了起來。
甚至沒有點到的那幾位,心裏著急的不得了。
都在心裏麵早早做好了草稿,就等著皇帝的點名詢問了。
從狀元、探花、榜眼開始,凡是有機會前來參加的人,詢問進度已經過了一多半。
每個人盡可能的,都被皇帝提問到了。
於是越到最後,越沒有被提問的人,頭上的汗水就越多。
現在在場地中被提問的人,戰戰兢兢的聽著皇帝的安排。
皇帝問了他,朝中賑災糧食,總是有貪汙怎麽辦。
場中明裏暗裏的視線,都朝著那邊看去。
幾位早有準備的皇子,對這一次的進士中,那幾位身世有些淵源的人,早早有了關注。
場地中一板一眼迴答問題的人,正是祝家,祝明傑。
將近半年之前,與國舅爺的族弟產生過衝突的人。
這個問題,皇帝的問話,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
朝中的大臣們,都盯了過去。
祝明傑的迴答清晰,條理,聲音裏麵有幾分顫抖,又有幾分堅定。
“……監督,將糧食的損耗定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超出這個範圍的,統統問罪。
到達當地之後,糧食的虧空能夠補上也就罷了,與當地的富戶勾結,欺壓百姓者,全都處死……”
語氣裏麵帶著森然的殺意,以及對錦衣衛明裏暗裏的讚揚。
因為時至今日,在朝廷中負責監督,負責私底下監察百官的就是錦衣衛。
“……負責監督的大臣,必須以身作則,一旦發現有陰奉陽違的事情,立刻按律法查處……”
皇帝看著跪在地下的年輕人,聽著對方一條條帶著血跡的建議。
他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人,同樣的與自己的父輩不同,同樣的拚命向皇帝證明自己的忠心。
祝家當年獲罪,不僅僅是朝廷的派係鬥爭,導火索就是祝家的貪汙案。
文臣之家,借用冬季取暖費的名頭,大肆向底下人收取賄賂。
搜刮門下學生的俸祿,每年外地前來述職的官吏們,成箱成箱的向他家裏抬銀子。
最後抄家抄出來的金額,現銀超過了三千萬兩白銀,古玩字畫更是不勝枚舉。
國庫那一年,直接就被祝家的家產給填滿了。
從那之後,祝家在京城裏麵銷聲匿跡。
旁係的人被禁止科考多年,今年是禁令結束後的第二年。
祝明傑,祝家的旁係。
這一次考試裏麵,唯一一個從鄉下一路考到京城來的人才。
提前半年到了京城,比其他人的速度都要快。
沒有拜訪從前的舊友,也沒有在京城裏麵結交什麽朋友。
聽錦衣衛的意思,他就是悶頭讀書,與那群紈絝子弟的衝突,也隻是喝醉酒之後的口角之爭。
祝明傑說完了自己的問題,皇帝沉默著,盯著他。
場上其他人也安靜了下來,他的建議,比如今皇帝查抄的力度,還要驚人。
不知道,多年未動刀劍的皇帝,是喜歡呢?還是不喜歡?
三皇子正要起身,斥責他幾句,話都準備好了。
什麽“戾氣太重”“殺性太厲害”之類的,治理官吏,沒有這麽方便的事情。
“啪!”“啪!”“啪!”
清脆的拍掌聲響了起來,皇帝臉上的表情看起來是很滿意他的迴答。
“說的好,這個答案,你的家人知道嗎?”
祝家的人知道嗎?
知道前來考試的這位學子,有如此強烈的殺意嗎?
甚至於,按照他的意見,祝家犯下的錯誤,他也不會活到現在。
祝明傑迴複道:“是臣在為陛下做事,臣的意見就是臣家人的意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臣的想法,就是家人的想法。
絕不會有二心,貪官汙吏,上不能為陛下盡忠,下不能為百姓做事,留著也隻是挖陛下的牆角。
早早的讓出位置來,讓更有能力的人上位,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