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處端見楊康離去,微微歎了口氣,對著眾師兄弟說道:“諸位師兄弟,楊康這孩子,其實本性不壞。
此次滅宋,他終究沒有做出屠城這等天怒人怨之事,可見其心中還是存了幾分善念。
而且如今他推行免稅三年,將世家大族的田地分給百姓,又減少天下租稅與利息,這些舉措,實實在在都是善政啊。”
丘處機冷哼一聲,麵色依舊陰沉:“即便他有這些舉措,也難掩其助金奪宋江山的罪孽。他以武力征伐,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這等傷痛,豈是區區幾條政令就能彌補的?”
其實丘處機內心也不是完全不認可,隻是丘處機覺得楊康是自己弟子,要是為禍天下,自己責任重大,自己有必要時時提醒這個弟子。
尤其是楊康沒有認祖歸宗,讓丘處機覺得楊康是一個心思深沉的人,丘處機覺得這種人當了人主為天下萬民之福。
丘處機還是認為天子當效仿宋天子一樣,垂拱而治。
譚處端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師兄,我並非為他開脫。隻是事已至此,楊康既已君臨天下,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
若他真能如自己所言,大力推行這些善政,長久以往,或許真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修行之人,所求不也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嗎?”
馬鈺微微點頭,神色凝重:“譚師弟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楊康此舉,終究是壞了大義。百姓心中對他的仇恨與疑慮,非一朝一夕能夠消除。若他不能妥善處理,這天下恐難有真正的太平。”
郝大通一臉憤懣,接口道:“不管怎樣,他助金滅宋,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出身。即便他現在推行善政,也難保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非真心為百姓著想。”
譚處端無奈地笑了笑:“郝師弟,我們不妨暫且觀望。楊康如今既然有此決心,或許真能做出一番成績。若他能彌補之前的過錯,讓天下百姓受益,也算是他的造化。”
王處一皺眉道:“譚師弟,你太過樂觀了。這天下人心複雜,楊康想要贏得民心,談何容易。不過,既然他已走,我們也隻能看他日後如何作為了。”
天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楊康派出使者,分別奔赴重陽宮與龍虎山。
使者身著華麗錦袍,神色莊重,抵達重陽宮時,一眾全真教弟子皆齊聚殿前。
使者展開明黃色的詔書,高聲宣讀:“詔曰:朕聞全真教掌教馬鈺,德高望重,道心堅固,於教化世人、弘揚教義多有建樹。
今冊封馬鈺為兩川和淮河以北宗教總領事,負責發放此等地區道、釋兩門度牒,總領宗教事務。
望卿秉持公正,恪盡職守,為天下宗教和諧、百姓安寧盡心竭力。欽此!”
馬鈺微微皺眉,心中五味雜陳。這突如其來的冊封,看似榮耀非凡,卻讓他陷入兩難之境。
馬鈺深知楊康此舉,意在拉攏宗教勢力,鞏固其統治。
然而,自己身為全真教掌教,本就心係天下蒼生,若拒絕,恐不利於日後與朝廷周旋,百姓或因此再受牽連;若接受,又覺與楊康助金奪宋之事難以撇清幹係。
思索片刻,馬鈺上前接過詔書,緩緩說道:“陛下厚愛,馬某定當不負所托,隻望陛下亦能始終以天下蒼生為念。”
與此同時,另一隊使者也來到龍虎山。
使者宣讀詔書,冊封龍虎山掌教真人為嗣天師,統領南方各行省道教各派事務。
龍虎山掌教張真人同樣神色凝重,他深知這一任命背後的深意。
完顏康此舉,無疑是想將道教勢力納入掌控,以穩定南方局勢。
但道教傳承千年,向來以順應自然、普度眾生為己任,唐、五代、宋對於龍虎山也是多有冊封。
這次冊封算是正式定名,自古宗教傳承就離不開皇權支持。
於是,他恭敬地接過詔書,說道:“陛下旨意,貧道自當遵從。但望陛下能行仁政,使天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道教亦願為太平盛世略盡綿力。”
消息傳迴宮中,楊康聽聞兩位掌教皆已接受冊封,微微點頭,麵露滿意之色。
楊康心想,曆史上元世祖忽必烈定下宗教格局,今天在自己手裏重演。
現在沒有元世祖了,忽必烈不過是自己帳下一個員外郎,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自己才是掌控天下格局之人。
接著楊康又想到,忽必烈不過一個蒙古人,終究還是心胸狹隘,重用蕃僧,導致南宋六陵被盜,皇帝頭骨被做成酒器,這等惡行實在令人發指。
相比之下,自己定要以史為鑒,絕不能重蹈覆轍。自己心懷天下,要建立的是一個各族和諧共處、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
楊康深知,贏得天下不易,守住天下、治理好天下更是難上加難。
宗教雖已在自己的布局下初步納入掌控,但這隻是開始。
接下來,他要讓各宗教真正為百姓福祉服務,而非統治壓迫人民的工具。
楊康決定,一方麵要對宗教事務進行規範管理,製定嚴格的規章製度,防止宗教勢力過度膨脹,滋生腐敗與惡行。
對於道、釋兩門,要鼓勵他們傳播積極向善的教義,引導百姓修身養性,維護社會秩序。另一方麵,他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與忽必烈之流的不同。
楊康深思熟慮後,決定下旨給兩浙行省官員以及紹興知府。
楊康深知,妥善保護宋國皇帝陵寢,對於安撫南方百姓、重塑自身形象以及彰顯對華夏文化傳承的重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於是,一道詔書迅速擬定並傳達下去。
詔書中明確要求兩浙行省與紹興知府務必通力合作,即刻著手籌措資金,以妥善保護宋國皇帝陵寢。
楊康在詔書中言辭懇切地強調,這些陵寢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象征,不容有絲毫褻瀆與破壞。
楊康深知,這一舉動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是向天下昭示自己作為帝王的擔當與胸懷。
謝道清,趙美人,還有賈寶林等這些來自宋國後宮妃嬪聽聞楊康的舉動後都是非常感動。
還有一些的宋國遺臣也是非常感動,宋國原禮部左侍郎李平安激動的跪地大哭。
宋國破滅後,李平安從大牢裏麵被放了出來,李平安掐死千雪,迴到家中決定歸隱山林,著書立說,不允許家族子弟出仕。
此刻,李平安對著兒子李顯麟說:“去吧!去大都參加明年春闈。”
李顯麟是原來宋朝舉人,這次金國發布詔書認可原來宋國舉人,金國舉人和宋國舉人都可以參加科舉。
此次滅宋,他終究沒有做出屠城這等天怒人怨之事,可見其心中還是存了幾分善念。
而且如今他推行免稅三年,將世家大族的田地分給百姓,又減少天下租稅與利息,這些舉措,實實在在都是善政啊。”
丘處機冷哼一聲,麵色依舊陰沉:“即便他有這些舉措,也難掩其助金奪宋江山的罪孽。他以武力征伐,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這等傷痛,豈是區區幾條政令就能彌補的?”
其實丘處機內心也不是完全不認可,隻是丘處機覺得楊康是自己弟子,要是為禍天下,自己責任重大,自己有必要時時提醒這個弟子。
尤其是楊康沒有認祖歸宗,讓丘處機覺得楊康是一個心思深沉的人,丘處機覺得這種人當了人主為天下萬民之福。
丘處機還是認為天子當效仿宋天子一樣,垂拱而治。
譚處端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師兄,我並非為他開脫。隻是事已至此,楊康既已君臨天下,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
若他真能如自己所言,大力推行這些善政,長久以往,或許真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修行之人,所求不也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嗎?”
馬鈺微微點頭,神色凝重:“譚師弟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楊康此舉,終究是壞了大義。百姓心中對他的仇恨與疑慮,非一朝一夕能夠消除。若他不能妥善處理,這天下恐難有真正的太平。”
郝大通一臉憤懣,接口道:“不管怎樣,他助金滅宋,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出身。即便他現在推行善政,也難保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非真心為百姓著想。”
譚處端無奈地笑了笑:“郝師弟,我們不妨暫且觀望。楊康如今既然有此決心,或許真能做出一番成績。若他能彌補之前的過錯,讓天下百姓受益,也算是他的造化。”
王處一皺眉道:“譚師弟,你太過樂觀了。這天下人心複雜,楊康想要贏得民心,談何容易。不過,既然他已走,我們也隻能看他日後如何作為了。”
天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楊康派出使者,分別奔赴重陽宮與龍虎山。
使者身著華麗錦袍,神色莊重,抵達重陽宮時,一眾全真教弟子皆齊聚殿前。
使者展開明黃色的詔書,高聲宣讀:“詔曰:朕聞全真教掌教馬鈺,德高望重,道心堅固,於教化世人、弘揚教義多有建樹。
今冊封馬鈺為兩川和淮河以北宗教總領事,負責發放此等地區道、釋兩門度牒,總領宗教事務。
望卿秉持公正,恪盡職守,為天下宗教和諧、百姓安寧盡心竭力。欽此!”
馬鈺微微皺眉,心中五味雜陳。這突如其來的冊封,看似榮耀非凡,卻讓他陷入兩難之境。
馬鈺深知楊康此舉,意在拉攏宗教勢力,鞏固其統治。
然而,自己身為全真教掌教,本就心係天下蒼生,若拒絕,恐不利於日後與朝廷周旋,百姓或因此再受牽連;若接受,又覺與楊康助金奪宋之事難以撇清幹係。
思索片刻,馬鈺上前接過詔書,緩緩說道:“陛下厚愛,馬某定當不負所托,隻望陛下亦能始終以天下蒼生為念。”
與此同時,另一隊使者也來到龍虎山。
使者宣讀詔書,冊封龍虎山掌教真人為嗣天師,統領南方各行省道教各派事務。
龍虎山掌教張真人同樣神色凝重,他深知這一任命背後的深意。
完顏康此舉,無疑是想將道教勢力納入掌控,以穩定南方局勢。
但道教傳承千年,向來以順應自然、普度眾生為己任,唐、五代、宋對於龍虎山也是多有冊封。
這次冊封算是正式定名,自古宗教傳承就離不開皇權支持。
於是,他恭敬地接過詔書,說道:“陛下旨意,貧道自當遵從。但望陛下能行仁政,使天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道教亦願為太平盛世略盡綿力。”
消息傳迴宮中,楊康聽聞兩位掌教皆已接受冊封,微微點頭,麵露滿意之色。
楊康心想,曆史上元世祖忽必烈定下宗教格局,今天在自己手裏重演。
現在沒有元世祖了,忽必烈不過是自己帳下一個員外郎,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自己才是掌控天下格局之人。
接著楊康又想到,忽必烈不過一個蒙古人,終究還是心胸狹隘,重用蕃僧,導致南宋六陵被盜,皇帝頭骨被做成酒器,這等惡行實在令人發指。
相比之下,自己定要以史為鑒,絕不能重蹈覆轍。自己心懷天下,要建立的是一個各族和諧共處、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
楊康深知,贏得天下不易,守住天下、治理好天下更是難上加難。
宗教雖已在自己的布局下初步納入掌控,但這隻是開始。
接下來,他要讓各宗教真正為百姓福祉服務,而非統治壓迫人民的工具。
楊康決定,一方麵要對宗教事務進行規範管理,製定嚴格的規章製度,防止宗教勢力過度膨脹,滋生腐敗與惡行。
對於道、釋兩門,要鼓勵他們傳播積極向善的教義,引導百姓修身養性,維護社會秩序。另一方麵,他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與忽必烈之流的不同。
楊康深思熟慮後,決定下旨給兩浙行省官員以及紹興知府。
楊康深知,妥善保護宋國皇帝陵寢,對於安撫南方百姓、重塑自身形象以及彰顯對華夏文化傳承的重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於是,一道詔書迅速擬定並傳達下去。
詔書中明確要求兩浙行省與紹興知府務必通力合作,即刻著手籌措資金,以妥善保護宋國皇帝陵寢。
楊康在詔書中言辭懇切地強調,這些陵寢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象征,不容有絲毫褻瀆與破壞。
楊康深知,這一舉動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是向天下昭示自己作為帝王的擔當與胸懷。
謝道清,趙美人,還有賈寶林等這些來自宋國後宮妃嬪聽聞楊康的舉動後都是非常感動。
還有一些的宋國遺臣也是非常感動,宋國原禮部左侍郎李平安激動的跪地大哭。
宋國破滅後,李平安從大牢裏麵被放了出來,李平安掐死千雪,迴到家中決定歸隱山林,著書立說,不允許家族子弟出仕。
此刻,李平安對著兒子李顯麟說:“去吧!去大都參加明年春闈。”
李顯麟是原來宋朝舉人,這次金國發布詔書認可原來宋國舉人,金國舉人和宋國舉人都可以參加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