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戶們的生活本就艱難,如今朝廷與大森寺的雙重負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盡管他們日夜勞作,但收成依舊難以應付高額的租稅。
眼看著交租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許多佃戶家中已經揭不開鍋,心中滿是絕望。
其中一戶佃戶名叫李老四,家中五口人,全靠10畝薄田維持生計。李老四的妻子王氏和兩個十四歲女兒平日裏幫著做些農活,勉強糊口。
然而,今年的租稅比往年多了5分,李老四家裏遭了水災,10畝田被衝了6畝。朝廷雖然免了稅,可是大森寺一分不能少。
李老四幾次去大森寺求情,希望能減免一些租子,但寺中的弟子們態度強硬,絲毫不肯通融。
交租的最後期限到了,李老四依舊沒能湊夠租子。這天清晨,大森寺的幾名弟子氣勢洶洶地來到李老四家中。
為首的弟子一腳踢開破舊的木門,厲聲喝道:“李老四,租子呢?今日若是再不交齊,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李老四戰戰兢兢地迎上前,滿臉愁容地說道:“師傅們,實在是今年收成不好,家裏已經揭不開鍋了,求您再寬限幾日,我一定想辦法湊齊租子。”
那弟子冷笑一聲,目光掃過屋內,見李老四的妻子王氏和兩個女兒正躲在角落裏瑟瑟發抖,便指著她們說道。
“寬限?佛祖的旨意豈能拖延?既然你交不起租子,那就用你妻女來抵債吧!她們去寺裏侍奉佛祖,也算是為你們家積德了。”
李老四一聽,頓時慌了神,連忙跪地哀求:“師傅,求您高抬貴手!我妻子和女兒都是老實本分的人,她們怎麽能去寺裏侍奉佛祖呢?求您再給我幾天時間,我一定想辦法湊齊租子!”
那弟子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身後的幾名武僧立刻上前,一把推開李老四,徑直走向王氏和她的兩個女兒。
王氏嚇得臉色蒼白,緊緊摟住兩個女兒,哭喊道:“你們這是要幹什麽?我們一家人從未做過虧心事,為什麽要這樣對我們?”
武僧們毫不理會她的哭喊,強行將王氏和她的兩個女兒拖出屋外。
李老四拚命掙紮著想要阻攔,卻被幾名弟子死死按住,動彈不得。李老四眼睜睜地看著妻女被拖走,心如刀絞,卻無能為力。
周圍的鄰居們聽到動靜,紛紛圍了過來,但看到大森寺的弟子們氣勢洶洶,誰也不敢上前阻攔。
有人低聲歎息,有人搖頭不語,心中滿是對李老四一家的同情,卻又無可奈何。
王氏和兩個女兒被拖上馬車,馬車緩緩駛向大森寺的方向。
李老四癱坐在地上,淚流滿麵,口中喃喃自語:“佛祖啊,您不是慈悲為懷嗎?為什麽要這樣對待我們這些窮苦百姓?”
大森寺的弟子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丟下一句話:“李老四,你若還想見到你的妻女,就趕緊湊齊租子來贖人。十天之後,她們這輩子就隻能在寺裏侍奉佛祖了。”
說完,弟子們揚長而去,留下李老四獨自一人在破敗的家中,心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李老四失魂落魄地坐在地上,周圍的村民們圍聚在他身旁,看著他那副絕望的模樣,心中都不是滋味。
這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走上前,輕輕拍了拍李老四的肩膀,無奈地勸道。
“老四啊,算了吧。這天災人禍的,誰能料到呢。大森寺勢力龐大,咱們這些小老百姓能有什麽法子?你的妻女在寺裏,也能有口飯吃,總比在家裏挨餓強。”
其實所謂侍奉佛祖不過是對外的說辭,附近的村民都知道,這些佃戶的妻女進了大森寺所謂侍奉佛祖就是布施肉身。
成為一些僧人和進香豪客們聚眾淫亂的對象。
李老四抬起頭,眼中滿是血絲,聲音沙啞地說道:“叔,您說的這是什麽話?我妻女在自己家裏,怎麽就會挨餓呢?那大森寺分明是仗勢欺人!”
一旁的年輕後生忍不住接過話茬:“李叔,要不咱去告官試試?這大森寺如此霸道,強搶民女,難道官府就不管嗎?說不定縣老爺能為您主持公道呢!”
李老四苦笑一聲,搖搖頭說:“告官?這大森寺和官府說不定早就勾結在一起了,我去告官,搞不好還會被反咬一口,到時候非但救不出妻女,還得把自己搭進去。”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人群中有人突然說道:“老四,你家德林不是在大都近衛軍中擔任什麽營衛嗎?問問他,說不定他有辦法。他在軍中曆練,見識廣,說不定能想出主意救你妻女。”
近衛軍中營衛是宿執皇宮的,幾天一更換,因為有時候能近距離見到皇上,所以這些當兵的就覺得特別榮耀。
但是李老四隻是一個莊稼人,不知道什麽是營衛。就是周邊十裏八鄉的人也不知道,隻是李德林寫信迴來口氣非常。
李老四也經常炫耀,大家有心讓這個李德林和大森寺碰一碰,掰一掰手腕。李德林要是贏了,說不定就不用交租了,輸了倒黴的也是李老四一家。
李老四聽了,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他猛地站起身來,仿佛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喃喃自語道:“對呀,德林!我怎麽把他給忘了。”
李老四心急如焚,顧不上許多,拿出兒子李德林的信封,找到族長兼裏正開一個介紹信,去找鄉老開路引。
李老四懷揣著那封仿佛承載著全家希望的信封,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往大都。
在洛陽坐上前往大都的火車,一路上,滿心都是對妻女的擔憂。
大都
這座繁華的都城,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可李老四無心欣賞這一切。
目光急切,隻要見到身著軍裝的軍人,便趕忙上前,雙手顫抖著拿出信封,操著濃重的鄉音問道:“軍爺,您瞧瞧,可認識我家德林?他在這近衛軍中當營衛呐。”
大多數軍人隻是匆匆瞥一眼信封,便搖頭離去,眼神中帶著幾分冷漠與不耐。但李老四並未氣餒,依舊執著地詢問著。
大都有八個近衛軍,有駐大都,有駐西山,還有駐豐台,包括京畿八關都是近衛軍駐防,哪裏隻道一個列兵。
盡管他們日夜勞作,但收成依舊難以應付高額的租稅。
眼看著交租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許多佃戶家中已經揭不開鍋,心中滿是絕望。
其中一戶佃戶名叫李老四,家中五口人,全靠10畝薄田維持生計。李老四的妻子王氏和兩個十四歲女兒平日裏幫著做些農活,勉強糊口。
然而,今年的租稅比往年多了5分,李老四家裏遭了水災,10畝田被衝了6畝。朝廷雖然免了稅,可是大森寺一分不能少。
李老四幾次去大森寺求情,希望能減免一些租子,但寺中的弟子們態度強硬,絲毫不肯通融。
交租的最後期限到了,李老四依舊沒能湊夠租子。這天清晨,大森寺的幾名弟子氣勢洶洶地來到李老四家中。
為首的弟子一腳踢開破舊的木門,厲聲喝道:“李老四,租子呢?今日若是再不交齊,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李老四戰戰兢兢地迎上前,滿臉愁容地說道:“師傅們,實在是今年收成不好,家裏已經揭不開鍋了,求您再寬限幾日,我一定想辦法湊齊租子。”
那弟子冷笑一聲,目光掃過屋內,見李老四的妻子王氏和兩個女兒正躲在角落裏瑟瑟發抖,便指著她們說道。
“寬限?佛祖的旨意豈能拖延?既然你交不起租子,那就用你妻女來抵債吧!她們去寺裏侍奉佛祖,也算是為你們家積德了。”
李老四一聽,頓時慌了神,連忙跪地哀求:“師傅,求您高抬貴手!我妻子和女兒都是老實本分的人,她們怎麽能去寺裏侍奉佛祖呢?求您再給我幾天時間,我一定想辦法湊齊租子!”
那弟子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身後的幾名武僧立刻上前,一把推開李老四,徑直走向王氏和她的兩個女兒。
王氏嚇得臉色蒼白,緊緊摟住兩個女兒,哭喊道:“你們這是要幹什麽?我們一家人從未做過虧心事,為什麽要這樣對我們?”
武僧們毫不理會她的哭喊,強行將王氏和她的兩個女兒拖出屋外。
李老四拚命掙紮著想要阻攔,卻被幾名弟子死死按住,動彈不得。李老四眼睜睜地看著妻女被拖走,心如刀絞,卻無能為力。
周圍的鄰居們聽到動靜,紛紛圍了過來,但看到大森寺的弟子們氣勢洶洶,誰也不敢上前阻攔。
有人低聲歎息,有人搖頭不語,心中滿是對李老四一家的同情,卻又無可奈何。
王氏和兩個女兒被拖上馬車,馬車緩緩駛向大森寺的方向。
李老四癱坐在地上,淚流滿麵,口中喃喃自語:“佛祖啊,您不是慈悲為懷嗎?為什麽要這樣對待我們這些窮苦百姓?”
大森寺的弟子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丟下一句話:“李老四,你若還想見到你的妻女,就趕緊湊齊租子來贖人。十天之後,她們這輩子就隻能在寺裏侍奉佛祖了。”
說完,弟子們揚長而去,留下李老四獨自一人在破敗的家中,心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李老四失魂落魄地坐在地上,周圍的村民們圍聚在他身旁,看著他那副絕望的模樣,心中都不是滋味。
這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走上前,輕輕拍了拍李老四的肩膀,無奈地勸道。
“老四啊,算了吧。這天災人禍的,誰能料到呢。大森寺勢力龐大,咱們這些小老百姓能有什麽法子?你的妻女在寺裏,也能有口飯吃,總比在家裏挨餓強。”
其實所謂侍奉佛祖不過是對外的說辭,附近的村民都知道,這些佃戶的妻女進了大森寺所謂侍奉佛祖就是布施肉身。
成為一些僧人和進香豪客們聚眾淫亂的對象。
李老四抬起頭,眼中滿是血絲,聲音沙啞地說道:“叔,您說的這是什麽話?我妻女在自己家裏,怎麽就會挨餓呢?那大森寺分明是仗勢欺人!”
一旁的年輕後生忍不住接過話茬:“李叔,要不咱去告官試試?這大森寺如此霸道,強搶民女,難道官府就不管嗎?說不定縣老爺能為您主持公道呢!”
李老四苦笑一聲,搖搖頭說:“告官?這大森寺和官府說不定早就勾結在一起了,我去告官,搞不好還會被反咬一口,到時候非但救不出妻女,還得把自己搭進去。”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人群中有人突然說道:“老四,你家德林不是在大都近衛軍中擔任什麽營衛嗎?問問他,說不定他有辦法。他在軍中曆練,見識廣,說不定能想出主意救你妻女。”
近衛軍中營衛是宿執皇宮的,幾天一更換,因為有時候能近距離見到皇上,所以這些當兵的就覺得特別榮耀。
但是李老四隻是一個莊稼人,不知道什麽是營衛。就是周邊十裏八鄉的人也不知道,隻是李德林寫信迴來口氣非常。
李老四也經常炫耀,大家有心讓這個李德林和大森寺碰一碰,掰一掰手腕。李德林要是贏了,說不定就不用交租了,輸了倒黴的也是李老四一家。
李老四聽了,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他猛地站起身來,仿佛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喃喃自語道:“對呀,德林!我怎麽把他給忘了。”
李老四心急如焚,顧不上許多,拿出兒子李德林的信封,找到族長兼裏正開一個介紹信,去找鄉老開路引。
李老四懷揣著那封仿佛承載著全家希望的信封,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往大都。
在洛陽坐上前往大都的火車,一路上,滿心都是對妻女的擔憂。
大都
這座繁華的都城,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可李老四無心欣賞這一切。
目光急切,隻要見到身著軍裝的軍人,便趕忙上前,雙手顫抖著拿出信封,操著濃重的鄉音問道:“軍爺,您瞧瞧,可認識我家德林?他在這近衛軍中當營衛呐。”
大多數軍人隻是匆匆瞥一眼信封,便搖頭離去,眼神中帶著幾分冷漠與不耐。但李老四並未氣餒,依舊執著地詢問著。
大都有八個近衛軍,有駐大都,有駐西山,還有駐豐台,包括京畿八關都是近衛軍駐防,哪裏隻道一個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