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弱似乎察覺到了楊康的弦外之音,緩緩放下手中輕撫念珠的手,目光柔和卻又帶著幾分堅決,說道。
“浩澤還小,母後想留他多住幾年。母後就你們三個兒子,希望你們一直陪在母後身邊。”
楊康微微一怔,隨即臉上又堆滿了笑容,說道:“母後對澤弟的疼愛,兒臣自是明白。
隻是大金規矩擺在那兒,皇子到了年紀,便要出宮居住,接受更好的教導,為將來就藩做準備。
這也是為了澤弟的前程著想啊。”
包惜弱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舍:“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浩澤才八歲,許多事還不懂,這麽早讓他離開母後身邊,母後實在放心不下。”
楊康上前一步,躬身說道:“母後,兒臣理解您的擔憂。但澤弟將來肩負重任,若是一直留在後宮,難免會被人說嬌慣。
如今讓澤弟搬出去,單獨請名師教導,學習、成長,對澤弟的曆練也有好處。”
包惜弱輕輕歎了口氣,神色有些黯然:“皇兒,你說的這些,母後也懂。隻是這母子連心,母後實在舍不得他。”
楊康見狀,趕忙安慰道:“母後,即便澤弟搬出去住,也不會離您太遠。
他還是可以時常進宮來向您請安,陪伴您的。而且,兒臣也會時常去看望澤弟,確保他一切安好。”
包惜弱抬起頭,看著楊康,目光中帶著一絲審視:“皇兒,你當真隻是為了浩澤的前程考慮?沒有其他的想法?”
楊康心中一緊,但臉上依舊保持著恭敬的神情,說道:“母後,祖宗定的規矩,隻能如此。”
包惜弱凝視楊康片刻,見他神色誠懇,微微點了點頭:“罷了,既然你心意已決,母後也不好再阻攔。隻是你一定要答應母後,好好照顧浩澤,莫要讓他受了委屈。”
楊康趕忙應道:“母後放心,兒臣定當竭盡全力。皇弟的事,便是兒臣的事,兒臣定會讓他在宮外生活得安穩順遂。”
包惜弱輕輕揮了揮手,說道:“你去吧,安排好浩澤的事。有什麽進展,記得來告知母後。”
楊康再次行禮,說道:“是,母後。兒臣告退。”
退出宮殿後,楊康長舒了一口氣,心中暗自思忖著接下來如何安排弟弟出宮的事宜,既要安撫好太後,又要讓弟弟順利適應新環境。
當初完顏洪烈駕崩的時候自己答應會照顧三個弟弟。
楊康迴到養心殿,楊康將自己辦公地方改為養心殿,將大朝會宮殿改名泰和殿,取國泰民安,四方平和之意。
泰和殿後麵是保和殿,取保泰和殿之意,是一個副殿,在泰和殿被毀時候備用宮殿。養心殿就在保和殿內一個角落內。
後麵是交泰殿,算是楊康自己家,沒有心情臨幸妃子時候就住交泰殿,有時候也會傳妃子前來交泰殿侍寢。
不過更多時候楊康還是住皇後的坤寧宮。一個月有十天住坤寧宮,幾天住交泰殿,剩下十幾天就是各宮亂住。
楊康立即差人召喚平日裏與自己往來密切的禮部左侍郎趙文淵。
不多時,趙文淵匆匆趕到,見禮之後,楊康屏退左右侍從,壓低聲音說道。“趙大人,當年太祖諸子封何爵位?”
趙文淵心中一凜,略作思忖後,恭敬答道:“陛下,當年太祖諸子,多封親王之爵。
以戰功、才德等各有不同封地與封號。
其規製皆依親王例,府邸建造、儀仗配備等,盡顯尊貴威嚴,旨在拱衛皇室、穩固國基。”
楊康微微點頭,目光閃動,緩緩說道:“去吧!禮部拿出一個規製出來?”
趙文淵領命後,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匆迴到禮部衙門。
趙文淵立即召集禮部一眾官員,將楊康的旨意傳達下去。
禮部尚書烏林管讚謨也深以為然,分封先帝諸子本來就是禮部之事,隻是禮部一直忙於科舉,竟然把這件事忘了。
其實是後宮也沒有消息,不知道陛下和太後的心意,不敢貿然開口,一直沒有敢提,現在既然陛下鬆口了,當然是要封的。
眾人皆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懈怠,迅速投入到對親王規製的梳理與擬定之中。
數日後,烏林管讚謨和趙文淵帶著精心整理的規製方案再次來到養心殿。入殿行禮後,趙文淵小心翼翼地呈上文書,說道。
“陛下,禮部已按您的吩咐,就親王規製整理完畢。
府邸方麵,擬選址於皇城東郊,占地百畝,依皇家園林規製建造,亭台樓閣、山水景致一應俱全,彰顯皇家威嚴。
府邸大門為朱紅色,配以金色門釘,以顯尊貴。”
楊康接過文書,一邊翻閱一邊微微點頭。
趙文淵見狀,繼續說道:“儀仗配備上,出行時以金黃為底色,繡以瑞獸圖案。
護衛人數定為一千,皆從皇家禁軍精銳中挑選,身著精良鎧甲,手持銀槍,彰顯氣勢。
日常所用器物,從桌椅到杯盞,皆以金銀玉石打造,雕刻精細花紋。”
楊康抬起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就依禮部奏疏,儀仗護衛人數增至一千五百,既能保證安全,又不過於張揚。”
趙文淵趕忙應道:“陛下聖明,下官這就按您的意思修改。隻是這封號與封地,還需陛下定奪。”
楊康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封號:完顏浩澤為齊王,完顏浩宇為楚王,完顏浩然為濟北王。
封地就不實封了,從內帑中劃出,齊王,楚王,濟北王各受一萬畝田賦,再從官中劃出各10萬股份給齊王和楚王分紅,濟北王五萬股份。”
趙文淵聞言,心中一震,連忙躬身應道:“陛下聖明,臣等即刻按照您的旨意,擬定詳細的封王詔書,並安排相關事宜。”
楊康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封王之事,務必盡快落實。
完顏浩澤、完顏浩宇、完顏浩然三位弟弟,年紀尚小,封王後暫時宮內居住。
等府邸建成之後在出宮不遲,但是,朕希望禮部能安排妥當,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
趙文淵恭敬地說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確保三位王爺的生活與教導無虞。
府邸的建造、儀仗的配備、田賦的劃撥,臣等都會一一落實,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楊康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揮了揮手:“去吧!務必將此事辦妥。”
趙文淵和烏林管讚謨領命退下,匆匆迴到禮部衙門,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封王事宜。
“浩澤還小,母後想留他多住幾年。母後就你們三個兒子,希望你們一直陪在母後身邊。”
楊康微微一怔,隨即臉上又堆滿了笑容,說道:“母後對澤弟的疼愛,兒臣自是明白。
隻是大金規矩擺在那兒,皇子到了年紀,便要出宮居住,接受更好的教導,為將來就藩做準備。
這也是為了澤弟的前程著想啊。”
包惜弱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舍:“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浩澤才八歲,許多事還不懂,這麽早讓他離開母後身邊,母後實在放心不下。”
楊康上前一步,躬身說道:“母後,兒臣理解您的擔憂。但澤弟將來肩負重任,若是一直留在後宮,難免會被人說嬌慣。
如今讓澤弟搬出去,單獨請名師教導,學習、成長,對澤弟的曆練也有好處。”
包惜弱輕輕歎了口氣,神色有些黯然:“皇兒,你說的這些,母後也懂。隻是這母子連心,母後實在舍不得他。”
楊康見狀,趕忙安慰道:“母後,即便澤弟搬出去住,也不會離您太遠。
他還是可以時常進宮來向您請安,陪伴您的。而且,兒臣也會時常去看望澤弟,確保他一切安好。”
包惜弱抬起頭,看著楊康,目光中帶著一絲審視:“皇兒,你當真隻是為了浩澤的前程考慮?沒有其他的想法?”
楊康心中一緊,但臉上依舊保持著恭敬的神情,說道:“母後,祖宗定的規矩,隻能如此。”
包惜弱凝視楊康片刻,見他神色誠懇,微微點了點頭:“罷了,既然你心意已決,母後也不好再阻攔。隻是你一定要答應母後,好好照顧浩澤,莫要讓他受了委屈。”
楊康趕忙應道:“母後放心,兒臣定當竭盡全力。皇弟的事,便是兒臣的事,兒臣定會讓他在宮外生活得安穩順遂。”
包惜弱輕輕揮了揮手,說道:“你去吧,安排好浩澤的事。有什麽進展,記得來告知母後。”
楊康再次行禮,說道:“是,母後。兒臣告退。”
退出宮殿後,楊康長舒了一口氣,心中暗自思忖著接下來如何安排弟弟出宮的事宜,既要安撫好太後,又要讓弟弟順利適應新環境。
當初完顏洪烈駕崩的時候自己答應會照顧三個弟弟。
楊康迴到養心殿,楊康將自己辦公地方改為養心殿,將大朝會宮殿改名泰和殿,取國泰民安,四方平和之意。
泰和殿後麵是保和殿,取保泰和殿之意,是一個副殿,在泰和殿被毀時候備用宮殿。養心殿就在保和殿內一個角落內。
後麵是交泰殿,算是楊康自己家,沒有心情臨幸妃子時候就住交泰殿,有時候也會傳妃子前來交泰殿侍寢。
不過更多時候楊康還是住皇後的坤寧宮。一個月有十天住坤寧宮,幾天住交泰殿,剩下十幾天就是各宮亂住。
楊康立即差人召喚平日裏與自己往來密切的禮部左侍郎趙文淵。
不多時,趙文淵匆匆趕到,見禮之後,楊康屏退左右侍從,壓低聲音說道。“趙大人,當年太祖諸子封何爵位?”
趙文淵心中一凜,略作思忖後,恭敬答道:“陛下,當年太祖諸子,多封親王之爵。
以戰功、才德等各有不同封地與封號。
其規製皆依親王例,府邸建造、儀仗配備等,盡顯尊貴威嚴,旨在拱衛皇室、穩固國基。”
楊康微微點頭,目光閃動,緩緩說道:“去吧!禮部拿出一個規製出來?”
趙文淵領命後,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匆迴到禮部衙門。
趙文淵立即召集禮部一眾官員,將楊康的旨意傳達下去。
禮部尚書烏林管讚謨也深以為然,分封先帝諸子本來就是禮部之事,隻是禮部一直忙於科舉,竟然把這件事忘了。
其實是後宮也沒有消息,不知道陛下和太後的心意,不敢貿然開口,一直沒有敢提,現在既然陛下鬆口了,當然是要封的。
眾人皆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懈怠,迅速投入到對親王規製的梳理與擬定之中。
數日後,烏林管讚謨和趙文淵帶著精心整理的規製方案再次來到養心殿。入殿行禮後,趙文淵小心翼翼地呈上文書,說道。
“陛下,禮部已按您的吩咐,就親王規製整理完畢。
府邸方麵,擬選址於皇城東郊,占地百畝,依皇家園林規製建造,亭台樓閣、山水景致一應俱全,彰顯皇家威嚴。
府邸大門為朱紅色,配以金色門釘,以顯尊貴。”
楊康接過文書,一邊翻閱一邊微微點頭。
趙文淵見狀,繼續說道:“儀仗配備上,出行時以金黃為底色,繡以瑞獸圖案。
護衛人數定為一千,皆從皇家禁軍精銳中挑選,身著精良鎧甲,手持銀槍,彰顯氣勢。
日常所用器物,從桌椅到杯盞,皆以金銀玉石打造,雕刻精細花紋。”
楊康抬起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就依禮部奏疏,儀仗護衛人數增至一千五百,既能保證安全,又不過於張揚。”
趙文淵趕忙應道:“陛下聖明,下官這就按您的意思修改。隻是這封號與封地,還需陛下定奪。”
楊康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封號:完顏浩澤為齊王,完顏浩宇為楚王,完顏浩然為濟北王。
封地就不實封了,從內帑中劃出,齊王,楚王,濟北王各受一萬畝田賦,再從官中劃出各10萬股份給齊王和楚王分紅,濟北王五萬股份。”
趙文淵聞言,心中一震,連忙躬身應道:“陛下聖明,臣等即刻按照您的旨意,擬定詳細的封王詔書,並安排相關事宜。”
楊康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封王之事,務必盡快落實。
完顏浩澤、完顏浩宇、完顏浩然三位弟弟,年紀尚小,封王後暫時宮內居住。
等府邸建成之後在出宮不遲,但是,朕希望禮部能安排妥當,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
趙文淵恭敬地說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確保三位王爺的生活與教導無虞。
府邸的建造、儀仗的配備、田賦的劃撥,臣等都會一一落實,絕不會讓陛下失望。”
楊康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揮了揮手:“去吧!務必將此事辦妥。”
趙文淵和烏林管讚謨領命退下,匆匆迴到禮部衙門,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封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