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委員鄭重地說:“萬總,你也別這麽消極對待啊,後天就要選舉了。黨委要求了,對十二裏鋪村的走訪,要做到一戶不漏,要把群眾的意見全部摸上來。作為十二裏鋪遊子的代表,你家是必訪的。”
“這麽受重視,受寵若驚啊,那我可得好好對待了。”
“對呀,你可別不當迴事兒了。這樣吧,你就把你迴村之後,怎麽給村裏捐錢修路,怎麽捐錢給村裏砌河壩,怎麽栽樹的事說說吧!”芬芳在一旁提醒我。
“刀妹子,人家羅委員是走訪,聽群眾意見的,不是聽我表功績的。”
“ 怕什麽,既然做出了成績,就對人家領導說一說,老百姓也好投你的票啊,都希望你當這個村支部書記呢。”
“你這麽說的話,我就不叫你刀妹子了,我還是叫你刀委員吧!說實話羅委員,我迴村就是想居住的,養老的。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兒,是我的本分,根本就不是衝著當書記是啥的去的。一來,沒那個想法,二來沒那個境界。退一步說,我就是想當這個書記,也沒那個客觀條件啊。別的不說,你也知道,我的戶口不在村裏,黨員關係也不在村裏,這就是兩道鴻溝了。我身邊的不少人,和刀妹子的想法一樣一樣的,當書記當書記的,我都聽得夠夠的了。是啊,老百姓的想法我能理解,可你也得從實際出發啊。所以,你今天來走訪,我就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說給你聽聽,全當拉家常吧!”
我這麽一說,刀芬芳就不再說什麽了。
“你說得對,萬總。走訪嘛,不就是個拉家常?說實話,按要求,我帶頭走訪,工作量和他們一樣,也是50戶。我已經走了49戶了,你是最後一戶。我是想,鎮黨委政府也是這麽想的,重點聽聽你對村裏下一步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這麽說不就對了嘛,你要聽我的建議,我還真能給你講出個子醜寅卯來。”
“是啊,萬總在南方經商多年啊,是成功人士,何況還在機關單位工作了好多年,體製內的,屬於政商兩界的,跨界的成功人士,哈哈。”
“是啊,我大學畢業就在深海市住建局,當時叫建設局工作,幹了七年就下海了。”
“是啊,我聽說嫂子和你是一個單位的,現在是副局長了,和咱們市的書記市長是一個級別。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靠真本事走到這個級別的,真了不起。”
“有啥了不起的,就是個副處級幹部。”
“不對吧,深海是個副省級城市,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副局長就是副處級幹部。放在深海市,高半格,就是正處級幹部了。”
“ 那也沒有啥了不起的,再有兩年就退休了。退休以後,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了,什麽處級副處級的,就是個最基層級別的家庭婦女了,哈哈。”
我之所以這麽說,主要是不想把錢傑的這層身份顯露出來,讓別人覺得我攀了高枝,是跟著她沾的光,出的彩。其實,我今天的這些成績,主要是靠我個人的努力打拚取得的,與我老婆有關係,關係不大。
“萬總,你別瞧不起嫂子了,婦女能頂半邊天呢,何況像嫂子這樣的家庭婦女。”
“我真沒有半點瞧不起她的意思。今年,她迴來過兩趟,每趟迴來都說,都盼著自己早日退休。退休之後就過來住,過一過農村婦女的農家生活,好好體驗一把休閑自在的慢生活。”
“孩子呢?孩子怎麽辦?”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閨女結婚了,兒子上高中了。他們自有他們的天地,但是,這裏是他們的根,我現在就是給他們守護好這個根,守護好他們的心靈家園。”
“是啊是啊!這種生活誰不想呢?別看我就30歲,有時候閑下心來,我也想過這種生活。萬總,咱言歸正傳吧,你覺得誰最適合,或者是說是哪類人最適合做十二裏鋪村的當家人呢。”
“這個問題可不好迴答,十個人有十種說法,就說說我的看法吧。讓我說,最能順應十二裏鋪村的發展形勢,發展需要的,帶領群眾往前奔的,就是最好的當家人。”
我的話剛說完,羅委員就笑了,刀芬芳也跟著笑,我也跟著嘿嘿地笑。
“萬總,你真幽默。你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那,你認為,十二裏鋪村的現狀是什麽呢?也就是從當家人的角度來說,當前最需要改變的現狀,或者說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呢?”
“這個嘛,再明顯不過了。羅組織,你來鎮上晚,可能不知道。今年7月份,我們市遭遇到幾百年不遇的一場大水災,我們村受影響最大。到現在還有52戶受災嚴重的,沒房子住。”
刀芬芳說:“可不是嘛,至今還住在老村委和原來的小學校裏。”
羅委員說:“我問過了,水災補貼發下來了。”
“發下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受損的房子,是在原址上推倒重建,還是大修?還是另買房子住?沒有統一的意見。明年天氣轉暖了,你就看吧,這52戶,有重建的,有大修的,有另買房子住的,還有一直賴在老村委,或者原小學校的,各種情況都有。原來新房區整齊劃一的格局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禿廢破敗的村容村貌。明擺著的問題,你就說吧,怎麽解決?”
“你這麽一說,我能想象出明年的狀況。”
刀芬芳坐在一旁,直點頭。
“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往下的工作就很難做了。村集體總不能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動用集體的資金吧。”
“真要那樣,一碗水就端不平了。”刀芬芳擔憂地說,“還有呢,萬振的閨女沒了,萬振的老婆一直上訪呢,現在成了鎮上最撓頭的上訪戶。”
羅委員說:“這真是叫人頭疼的事呀,每到年關,維穩都是頭等大事啊。”
“還有,現在農村老齡化嚴重,呈現空心化。但是,我們村的情況比較輕,村裏的年輕人不算少,鎮中學到我們村接送學生的班車有好幾輛,能占到全鎮班車數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即使是這樣,我們村的老齡化趨勢也是存在的。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村裏的4千畝土地,誰來種?怎麽種?前些日子,宋書記把泰林公司引進村裏,要搞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這就很好了。農村未來的發展,靠走原來的路子是行不通了,肉眼可見的行不通了。因此,得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宋書記就做了有益的探索嘛,這是值得肯定的。”
“有道理,我深有感觸。萬總,還有呢?”
“還有?還有就是農村文化的覺醒了。我認為,從根本上講,中華文明就是農耕文明。莊子老子也好,孔子墨子也好,道家也好,法家也好,其他諸子百家也好,本質上都是農耕文明的提煉升華,延續拓展。現在呢,優秀的農家子弟都出去發展了,接觸的是西方文明。你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聖誕節感恩節愚人節萬聖節,漢堡可樂熱狗,美國大片。再這麽下去,東方文明的基因就會慢慢地衰弱,談何文化複興?民族複興?”
“萬總,你說的都是國家大事,是國家層麵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解決得了的。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匹夫終歸是匹夫,現在的匹夫和從前的匹夫完全不是一個層次啦。咱就說說什麽樣的農村支部書記,能擔當起十二裏鋪村的發展吧。”
“要我說,能擔當起十二裏鋪村的支部書記,可是不簡單!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還要有經濟頭腦,更要有廣泛的社會關係、堅實的群眾基礎。”
“對,十二裏鋪是全鎮的一個縮影,能幹好這個村書記,也有能力幹上馬家鎮的鎮長、黨委書記。”羅委員感慨萬千。
“這麽受重視,受寵若驚啊,那我可得好好對待了。”
“對呀,你可別不當迴事兒了。這樣吧,你就把你迴村之後,怎麽給村裏捐錢修路,怎麽捐錢給村裏砌河壩,怎麽栽樹的事說說吧!”芬芳在一旁提醒我。
“刀妹子,人家羅委員是走訪,聽群眾意見的,不是聽我表功績的。”
“ 怕什麽,既然做出了成績,就對人家領導說一說,老百姓也好投你的票啊,都希望你當這個村支部書記呢。”
“你這麽說的話,我就不叫你刀妹子了,我還是叫你刀委員吧!說實話羅委員,我迴村就是想居住的,養老的。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兒,是我的本分,根本就不是衝著當書記是啥的去的。一來,沒那個想法,二來沒那個境界。退一步說,我就是想當這個書記,也沒那個客觀條件啊。別的不說,你也知道,我的戶口不在村裏,黨員關係也不在村裏,這就是兩道鴻溝了。我身邊的不少人,和刀妹子的想法一樣一樣的,當書記當書記的,我都聽得夠夠的了。是啊,老百姓的想法我能理解,可你也得從實際出發啊。所以,你今天來走訪,我就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說給你聽聽,全當拉家常吧!”
我這麽一說,刀芬芳就不再說什麽了。
“你說得對,萬總。走訪嘛,不就是個拉家常?說實話,按要求,我帶頭走訪,工作量和他們一樣,也是50戶。我已經走了49戶了,你是最後一戶。我是想,鎮黨委政府也是這麽想的,重點聽聽你對村裏下一步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這麽說不就對了嘛,你要聽我的建議,我還真能給你講出個子醜寅卯來。”
“是啊,萬總在南方經商多年啊,是成功人士,何況還在機關單位工作了好多年,體製內的,屬於政商兩界的,跨界的成功人士,哈哈。”
“是啊,我大學畢業就在深海市住建局,當時叫建設局工作,幹了七年就下海了。”
“是啊,我聽說嫂子和你是一個單位的,現在是副局長了,和咱們市的書記市長是一個級別。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靠真本事走到這個級別的,真了不起。”
“有啥了不起的,就是個副處級幹部。”
“不對吧,深海是個副省級城市,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副局長就是副處級幹部。放在深海市,高半格,就是正處級幹部了。”
“ 那也沒有啥了不起的,再有兩年就退休了。退休以後,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了,什麽處級副處級的,就是個最基層級別的家庭婦女了,哈哈。”
我之所以這麽說,主要是不想把錢傑的這層身份顯露出來,讓別人覺得我攀了高枝,是跟著她沾的光,出的彩。其實,我今天的這些成績,主要是靠我個人的努力打拚取得的,與我老婆有關係,關係不大。
“萬總,你別瞧不起嫂子了,婦女能頂半邊天呢,何況像嫂子這樣的家庭婦女。”
“我真沒有半點瞧不起她的意思。今年,她迴來過兩趟,每趟迴來都說,都盼著自己早日退休。退休之後就過來住,過一過農村婦女的農家生活,好好體驗一把休閑自在的慢生活。”
“孩子呢?孩子怎麽辦?”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閨女結婚了,兒子上高中了。他們自有他們的天地,但是,這裏是他們的根,我現在就是給他們守護好這個根,守護好他們的心靈家園。”
“是啊是啊!這種生活誰不想呢?別看我就30歲,有時候閑下心來,我也想過這種生活。萬總,咱言歸正傳吧,你覺得誰最適合,或者是說是哪類人最適合做十二裏鋪村的當家人呢。”
“這個問題可不好迴答,十個人有十種說法,就說說我的看法吧。讓我說,最能順應十二裏鋪村的發展形勢,發展需要的,帶領群眾往前奔的,就是最好的當家人。”
我的話剛說完,羅委員就笑了,刀芬芳也跟著笑,我也跟著嘿嘿地笑。
“萬總,你真幽默。你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那,你認為,十二裏鋪村的現狀是什麽呢?也就是從當家人的角度來說,當前最需要改變的現狀,或者說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呢?”
“這個嘛,再明顯不過了。羅組織,你來鎮上晚,可能不知道。今年7月份,我們市遭遇到幾百年不遇的一場大水災,我們村受影響最大。到現在還有52戶受災嚴重的,沒房子住。”
刀芬芳說:“可不是嘛,至今還住在老村委和原來的小學校裏。”
羅委員說:“我問過了,水災補貼發下來了。”
“發下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受損的房子,是在原址上推倒重建,還是大修?還是另買房子住?沒有統一的意見。明年天氣轉暖了,你就看吧,這52戶,有重建的,有大修的,有另買房子住的,還有一直賴在老村委,或者原小學校的,各種情況都有。原來新房區整齊劃一的格局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禿廢破敗的村容村貌。明擺著的問題,你就說吧,怎麽解決?”
“你這麽一說,我能想象出明年的狀況。”
刀芬芳坐在一旁,直點頭。
“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往下的工作就很難做了。村集體總不能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動用集體的資金吧。”
“真要那樣,一碗水就端不平了。”刀芬芳擔憂地說,“還有呢,萬振的閨女沒了,萬振的老婆一直上訪呢,現在成了鎮上最撓頭的上訪戶。”
羅委員說:“這真是叫人頭疼的事呀,每到年關,維穩都是頭等大事啊。”
“還有,現在農村老齡化嚴重,呈現空心化。但是,我們村的情況比較輕,村裏的年輕人不算少,鎮中學到我們村接送學生的班車有好幾輛,能占到全鎮班車數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即使是這樣,我們村的老齡化趨勢也是存在的。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村裏的4千畝土地,誰來種?怎麽種?前些日子,宋書記把泰林公司引進村裏,要搞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這就很好了。農村未來的發展,靠走原來的路子是行不通了,肉眼可見的行不通了。因此,得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宋書記就做了有益的探索嘛,這是值得肯定的。”
“有道理,我深有感觸。萬總,還有呢?”
“還有?還有就是農村文化的覺醒了。我認為,從根本上講,中華文明就是農耕文明。莊子老子也好,孔子墨子也好,道家也好,法家也好,其他諸子百家也好,本質上都是農耕文明的提煉升華,延續拓展。現在呢,優秀的農家子弟都出去發展了,接觸的是西方文明。你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聖誕節感恩節愚人節萬聖節,漢堡可樂熱狗,美國大片。再這麽下去,東方文明的基因就會慢慢地衰弱,談何文化複興?民族複興?”
“萬總,你說的都是國家大事,是國家層麵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解決得了的。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匹夫終歸是匹夫,現在的匹夫和從前的匹夫完全不是一個層次啦。咱就說說什麽樣的農村支部書記,能擔當起十二裏鋪村的發展吧。”
“要我說,能擔當起十二裏鋪村的支部書記,可是不簡單!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還要有經濟頭腦,更要有廣泛的社會關係、堅實的群眾基礎。”
“對,十二裏鋪是全鎮的一個縮影,能幹好這個村書記,也有能力幹上馬家鎮的鎮長、黨委書記。”羅委員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