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饃啊玉米餅,真呀真好吃”
“土豆饃啊玉米餅,一吃吃一季”
“行了,行了,你們倆憨貨,別唱了。”十月初七,張偉打斷了付同程和李二兩人飯後的無名小調。
對了,忘了說明,土豆和玉米在這個時空由大華朝後期從海外引進。
大夏朝全麵推廣,產量與本土原來的主糧,水稻\/小麥相比算比較高。在農村地區已經廣泛種植。
但品種沒有改良,口味相當一般。
付同程和李二同時轉過來對著張偉說:“偉哥,餓啊,要不你請客吃點肉。”
“去去去,剛在食堂跟我一起吃飯的是誰?你們兩個哪個吃的少?”
“光吃些雜糧飯,大米團子,沒吃肉吃不飽啊,我三天沒吃肉呀。”李二大聲迴說
“是極是極,我也三天沒吃肉了。”付同程應聲道。
“我也三天沒吃肉了啊,咱仨的套餐票都看了啊,十二文套餐四天一次都不一定能吃到吃年。我能有什麽辦法?”
“偉哥,你可是我們清水三儒的老大,你得想想辦法。”李二過來拉著張偉說。
付同程點頭:“是啊,偉哥你快想想辦法,不然我大順三儒就要餓死在這小鎮上了。”
張偉看著隻比自己小月份的兩人,隻好說:“行了,行了,別裝了。方大公子的生意算你們一份。”
原來乙二間的方大為雖然名義在宿舍借讀,但是由於方奶奶的驕縱,實際上並沒有正經讀過幾天書。
這次十月初方老爸從昭陵做生意迴來,隨意一抽查方大為的學業。
結果發現兒子學業完全沒有什麽長進,大怒之下不顧方奶奶的勸阻,大打了兒子二十大板,並且罰他抄\"四書五經”三遍。
\"四書五經\"總共有二十五萬多字,這可要了方大公子的老命了。
剛開始還老老實實爬在床上抄了兩天,後麵父親放鬆了注意,他就找書童開始幫忙抄寫。
前兩天,在家呆了五天的方父又得昭陵府通判老爺的召喚,急忙去了府城,隻留下一個管家幫忙監督他。
方老爺一走,管家哪敢真的監督少爺。
但樣子還是要做一做,萬一後麵老爺問起來也有個交待,於是聰明的方大公子昨天就找上了張偉。
在私塾除了夫子方大為最信任張偉了。
於是方大公子跟張偉約定從今天起,張偉每天模仿方大為的字跡抄半個時辰的書,方大為每天讚助張偉十個銅錢。
這事做的並不隱秘,所以付同程和李二今天自然已經知道了。
李二道:“生意就不用分了,何況方大公子的字咱們也模仿不來,宿舍門口的肉絲麵一人一碗不過分吧。“
張偉也痛快的迴複:“行吧,我也想吃了,唉,方大公子的書童剛剛送來五天的潤筆費。這錢啊,捂不熱就得花了。“
張偉本身不算特別大方的人,但對於付同程李二這兩個僅有的朋友還是願意花錢的。
三人在學習和生活上還是互幫互助的多。
豬肉麵六文,羊肉麵十文,牛肉,嗯,和其他封建時代一樣,一般店子不敢賣。
三人十分痛快的選擇了豬肉,羊肉雖然比豬肉好吃,但油份是一樣的。
豬肉麵雖然份量不及食堂的套餐,但是勝在油水足,三人一人一碗豬肉麵下肚感覺人都重新活過來人樣,雙眼開始變得清澈有力了。
張偉和方大公子的互助生意進行到了十月底。
張偉總共得了兩百多文錢,除了請付同程李二兩人大吃幾頓外,其他都用來買十二文套餐了,沒辦法,十五六歲的身體,加每天高強度的用腦學習,對營養的需求量太多了。
很快到了十月十七的這一天晚上,天空突然開始刮起寒風來。
張偉、付同程和李二三人從借讀室讀完書迴來,“明天一定要迴家帶厚衣服了,太冷了”李二打著哆嗦說。
“明天我也要迴去帶棉衣了,一下子怎麽這麽冷。”付同程附和道。
張偉也打了個寒顫,心裏盤算著要不要迴。
上次旬休迴家張偉的父母堅持讓張偉先帶了點冬天的衣服和棉被。
以張偉對父母的了解,明天張父肯定會把整套的冬裝衣被全部送來,應該用不著自己迴去了。
抱怨完天氣,李二又說到夥食上:
“這書怎麽這麽難啃,要是能有頓肉吃,我肯定能多背幾篇文章。”
付同程也跟著抱怨:“天這麽冷,還吃這雜糧飯,嘴裏都快淡出鳥來了,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熬出頭,考上秀才,天天有肉吃。”
張偉看了一眼兩個同伴,“得了,得了,兩個可憐的娃,明天中午肉絲麵走起。你們偉哥請客。”
李二說“算了吧,你都請我倆吃好幾頓了,你還剩幾個錢,我們就是抱怨一下,沒有要宰你的意思。”
付同程:“是極是極,偉哥你有錢還是留著吧,我們明天迴家就能補補營養”
這晚風刮了一整夜,風吹得宿舍都唿唿作響。
第二天留在宿舍的所有人凍得沒有按時起來,張偉勉強第一個起來,正招唿付同程和李二去打開水,就在這時,宿舍門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三人一看,原來是付同程的大伯來了。
“同程啊,你爹腿還沒好利索,大伯代你爹來看你了,給你帶了些吃的。還有兩件棉衣,正好你穿一件,墊著睡一件。”付大伯的聲音傳來。
付同程急忙起身打開門,隻見付大伯左手手裏提著籃子,裏麵裝著熱氣騰騰的包子和一些自家醃製的鹹菜,右手提了一個大包袱裝了兩件棉衣。
“孩子,辛苦啦,快趁熱吃。大伯還有事,要在鎮上麵買點東西迴去。大伯先走了。”付大伯說道。
付同程接過包子和棉衣先收起來,然後恭敬的送陶大伯迴去了。
付大伯拍了拍付同程的肩膀:“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功名。”付同程連連點頭。
付大伯走了後,付同程給張偉和李二一人分了兩個包子當早餐。
自然今天他也不用迴去。
剛吃完沒多久,宿舍外又來人,眾人出門一看。
原來是張偉的父親張伯山和母親李春花,兩個人背著兩個裝著冬裝的大包袱來了。
“爹娘,你倆怎麽來了?”張偉驚喜地問道。
張偉的母親走上前,拉著他的手說:“兒啊,昨天突然降溫了,我們昨天一晚上都生怕你凍著了,今天早上我跟你爹趕緊來給你送些厚衣服和冬棉被衣來。”
張偉的父親也說道:“別隻顧著讀書,也要注意身體。”
李氏李春花放下包袱,又從隨身的包裹裏拿出做好的地瓜點心,遞給張偉:“偉崽,這是娘自己做的,你嚐嚐。”
張偉看著父母關切的眼神,心中充滿了溫暖:“爹,娘,我在這一切都好,你們不用太掛念了。“
張父張母又跟張偉再三反複囑咐了好幾次,最後又給了張偉一百文銅錢,讓張偉多吃些肉餐。
張偉拉著父母的手送到了宿舍外,然後看著張父張母慢慢走遠。
張偉迴到宿舍,把母親帶的地瓜點心分了一些給付同程李二,付同程開心的收下,直誇張偉家的地瓜甜,隻是李二拿到點心似乎有點心事重重。
張偉稍微一想就明白過來了。
於是開口說道:“你家裏遠,你爹娘可能會遲點到吧“
一向開朗的李二居然沉默了,過了好大一會才說:“突然降溫,我家裏肯定忙不過來,我還是自己迴去帶棉衣吧。“
話是這樣說了,但李二還是磨蹭到到中午還沒見到家裏人後才動身迴家。
張偉和付同程見此也都無話可說,他們都明白,有些事出人頭地了自然就解決了,否則永遠是無解的。
“土豆饃啊玉米餅,一吃吃一季”
“行了,行了,你們倆憨貨,別唱了。”十月初七,張偉打斷了付同程和李二兩人飯後的無名小調。
對了,忘了說明,土豆和玉米在這個時空由大華朝後期從海外引進。
大夏朝全麵推廣,產量與本土原來的主糧,水稻\/小麥相比算比較高。在農村地區已經廣泛種植。
但品種沒有改良,口味相當一般。
付同程和李二同時轉過來對著張偉說:“偉哥,餓啊,要不你請客吃點肉。”
“去去去,剛在食堂跟我一起吃飯的是誰?你們兩個哪個吃的少?”
“光吃些雜糧飯,大米團子,沒吃肉吃不飽啊,我三天沒吃肉呀。”李二大聲迴說
“是極是極,我也三天沒吃肉了。”付同程應聲道。
“我也三天沒吃肉了啊,咱仨的套餐票都看了啊,十二文套餐四天一次都不一定能吃到吃年。我能有什麽辦法?”
“偉哥,你可是我們清水三儒的老大,你得想想辦法。”李二過來拉著張偉說。
付同程點頭:“是啊,偉哥你快想想辦法,不然我大順三儒就要餓死在這小鎮上了。”
張偉看著隻比自己小月份的兩人,隻好說:“行了,行了,別裝了。方大公子的生意算你們一份。”
原來乙二間的方大為雖然名義在宿舍借讀,但是由於方奶奶的驕縱,實際上並沒有正經讀過幾天書。
這次十月初方老爸從昭陵做生意迴來,隨意一抽查方大為的學業。
結果發現兒子學業完全沒有什麽長進,大怒之下不顧方奶奶的勸阻,大打了兒子二十大板,並且罰他抄\"四書五經”三遍。
\"四書五經\"總共有二十五萬多字,這可要了方大公子的老命了。
剛開始還老老實實爬在床上抄了兩天,後麵父親放鬆了注意,他就找書童開始幫忙抄寫。
前兩天,在家呆了五天的方父又得昭陵府通判老爺的召喚,急忙去了府城,隻留下一個管家幫忙監督他。
方老爺一走,管家哪敢真的監督少爺。
但樣子還是要做一做,萬一後麵老爺問起來也有個交待,於是聰明的方大公子昨天就找上了張偉。
在私塾除了夫子方大為最信任張偉了。
於是方大公子跟張偉約定從今天起,張偉每天模仿方大為的字跡抄半個時辰的書,方大為每天讚助張偉十個銅錢。
這事做的並不隱秘,所以付同程和李二今天自然已經知道了。
李二道:“生意就不用分了,何況方大公子的字咱們也模仿不來,宿舍門口的肉絲麵一人一碗不過分吧。“
張偉也痛快的迴複:“行吧,我也想吃了,唉,方大公子的書童剛剛送來五天的潤筆費。這錢啊,捂不熱就得花了。“
張偉本身不算特別大方的人,但對於付同程李二這兩個僅有的朋友還是願意花錢的。
三人在學習和生活上還是互幫互助的多。
豬肉麵六文,羊肉麵十文,牛肉,嗯,和其他封建時代一樣,一般店子不敢賣。
三人十分痛快的選擇了豬肉,羊肉雖然比豬肉好吃,但油份是一樣的。
豬肉麵雖然份量不及食堂的套餐,但是勝在油水足,三人一人一碗豬肉麵下肚感覺人都重新活過來人樣,雙眼開始變得清澈有力了。
張偉和方大公子的互助生意進行到了十月底。
張偉總共得了兩百多文錢,除了請付同程李二兩人大吃幾頓外,其他都用來買十二文套餐了,沒辦法,十五六歲的身體,加每天高強度的用腦學習,對營養的需求量太多了。
很快到了十月十七的這一天晚上,天空突然開始刮起寒風來。
張偉、付同程和李二三人從借讀室讀完書迴來,“明天一定要迴家帶厚衣服了,太冷了”李二打著哆嗦說。
“明天我也要迴去帶棉衣了,一下子怎麽這麽冷。”付同程附和道。
張偉也打了個寒顫,心裏盤算著要不要迴。
上次旬休迴家張偉的父母堅持讓張偉先帶了點冬天的衣服和棉被。
以張偉對父母的了解,明天張父肯定會把整套的冬裝衣被全部送來,應該用不著自己迴去了。
抱怨完天氣,李二又說到夥食上:
“這書怎麽這麽難啃,要是能有頓肉吃,我肯定能多背幾篇文章。”
付同程也跟著抱怨:“天這麽冷,還吃這雜糧飯,嘴裏都快淡出鳥來了,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熬出頭,考上秀才,天天有肉吃。”
張偉看了一眼兩個同伴,“得了,得了,兩個可憐的娃,明天中午肉絲麵走起。你們偉哥請客。”
李二說“算了吧,你都請我倆吃好幾頓了,你還剩幾個錢,我們就是抱怨一下,沒有要宰你的意思。”
付同程:“是極是極,偉哥你有錢還是留著吧,我們明天迴家就能補補營養”
這晚風刮了一整夜,風吹得宿舍都唿唿作響。
第二天留在宿舍的所有人凍得沒有按時起來,張偉勉強第一個起來,正招唿付同程和李二去打開水,就在這時,宿舍門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三人一看,原來是付同程的大伯來了。
“同程啊,你爹腿還沒好利索,大伯代你爹來看你了,給你帶了些吃的。還有兩件棉衣,正好你穿一件,墊著睡一件。”付大伯的聲音傳來。
付同程急忙起身打開門,隻見付大伯左手手裏提著籃子,裏麵裝著熱氣騰騰的包子和一些自家醃製的鹹菜,右手提了一個大包袱裝了兩件棉衣。
“孩子,辛苦啦,快趁熱吃。大伯還有事,要在鎮上麵買點東西迴去。大伯先走了。”付大伯說道。
付同程接過包子和棉衣先收起來,然後恭敬的送陶大伯迴去了。
付大伯拍了拍付同程的肩膀:“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功名。”付同程連連點頭。
付大伯走了後,付同程給張偉和李二一人分了兩個包子當早餐。
自然今天他也不用迴去。
剛吃完沒多久,宿舍外又來人,眾人出門一看。
原來是張偉的父親張伯山和母親李春花,兩個人背著兩個裝著冬裝的大包袱來了。
“爹娘,你倆怎麽來了?”張偉驚喜地問道。
張偉的母親走上前,拉著他的手說:“兒啊,昨天突然降溫了,我們昨天一晚上都生怕你凍著了,今天早上我跟你爹趕緊來給你送些厚衣服和冬棉被衣來。”
張偉的父親也說道:“別隻顧著讀書,也要注意身體。”
李氏李春花放下包袱,又從隨身的包裹裏拿出做好的地瓜點心,遞給張偉:“偉崽,這是娘自己做的,你嚐嚐。”
張偉看著父母關切的眼神,心中充滿了溫暖:“爹,娘,我在這一切都好,你們不用太掛念了。“
張父張母又跟張偉再三反複囑咐了好幾次,最後又給了張偉一百文銅錢,讓張偉多吃些肉餐。
張偉拉著父母的手送到了宿舍外,然後看著張父張母慢慢走遠。
張偉迴到宿舍,把母親帶的地瓜點心分了一些給付同程李二,付同程開心的收下,直誇張偉家的地瓜甜,隻是李二拿到點心似乎有點心事重重。
張偉稍微一想就明白過來了。
於是開口說道:“你家裏遠,你爹娘可能會遲點到吧“
一向開朗的李二居然沉默了,過了好大一會才說:“突然降溫,我家裏肯定忙不過來,我還是自己迴去帶棉衣吧。“
話是這樣說了,但李二還是磨蹭到到中午還沒見到家裏人後才動身迴家。
張偉和付同程見此也都無話可說,他們都明白,有些事出人頭地了自然就解決了,否則永遠是無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