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月的第一個旬休日,張偉跟金陵書局約定的分紅日子到了。
張偉準備去拿分紅了。
本來張偉是準備直接金陵書局的,但走到半路,張偉停了下來。
張偉決定先去其他書局看看能不能買到自己的三個話本。
讓自己心裏先有個底。
隻有先了解話本的銷售情況,才能知道金陵書局的話有幾分可信。
知道了金陵書局是否可信,張偉才好決定自己手裏的《西遊記》能不能繼續和金陵書局合作。
張偉先去了幾家小書局,並沒有找到自己的話本在賣。
後麵又來到幾次合作都沒談好的富文書局,雖然跟張偉的合作都沒有談好,但張偉也知道富文是老牌的大書局之一,它的銷售情況更有代表意義。
在富文書局的話本區找了一圈,終於在一個角落發現了自己寫的《少年淩雲誌》。
其他兩本《官居一品》和《海外王子複仇記》則根本找不到。
張偉又去了七八家書局,都看完後發現有四家書局賣《少年淩雲誌》,隻有一家書局把《海外王子複仇記》當海外獵奇書籍在賣。
至於《官居一品》應該是大撲街,沒有任何一家書局有賣。
(撲的沒眼看。)
心裏大概有數後,張偉來到金陵書局找到張掌櫃,這次張掌櫃把張偉請到他的書房落座,先客氣的上茶之後再開口談分紅的事。
張掌櫃:“如展先生,是過來拿分紅的吧,你稍等一會,我讓賬房先算好再說,你先喝茶。”
張偉:“這是應該的,我在這裏等下就行。”
張掌櫃:“如展先生是武隆人吧,敢問貴姓呀?“
張偉:“五百年前小子與掌櫃的是一家人。“
張掌櫃“原來是本家,如展先生是什麽輩分?”
結果兩人說出字輩一對,發現根本對不上,兩人默契的停止了再討論這個話題。
後麵張偉稱張掌櫃為老哥,張掌櫃則稱張偉為老弟。
(兩人的年紀完全可以按叔侄相稱,但利益關係下的兩人都選擇了稱兄弟。)
兩人聊了有近一刻鍾,書局的賬房才過來,看了一眼張掌櫃,得到張掌櫃示意後才把分紅的清單給了張偉。
張偉拿過來一看明細,《少年淩雲誌》這個季度銷售六千零三十份,獲利兩百兩三錢,淨利一百四十五倆四錢,作者分紅四十三銀六錢。
《官居一品》銷售三百九十,沒有獲利,分紅零。
《海外王子複仇記》銷售兩千六百三十份,獲利八十三兩,淨利六十一兩二錢,作者分紅十八兩三錢。
張偉看完後對張掌櫃的說:“老哥,我看其他書店也有《少年淩雲誌賣》,這些都統計在內嗎?”
張掌櫃的說:“老弟你放心,我們的統計都是按印刷數來統計,所有的銷售量都在內的。我們金陵書局這點格局還是有的。”
張偉繼續問道:“這個獲利和淨利之間的這多大差額是哪裏來的?”
張掌櫃:“老弟看樣子不懂經營啊,咱們這麽大的書局要運營,得養不少夥計吧,從長沙運到周邊地區賣成本就更大了,還有許多零碎的開支,所以每本書的獲利要扣掉兩成後才能算淨利。”
張偉:“如此我沒有疑問了。”
張掌櫃:“那老哥讓賬房給你準備好銀子,你一會就去拿錢。
老哥跟你說下,那個《少年淩雲誌》在長沙地區賣的很不錯,很多讀者想看後續,老弟能不能盡快出個續集?”
張偉心想,故事都是講到公主和王子幸福在一起就完了。
後麵續集怎麽寫,講公主和王子怎麽吵架,怎麽鬧離婚嗎?
心裏抱怨,但看在錢的麵子上,張偉還是答應了盡快寫出來。
畢竟這種套路小說不難寫。
按後世電視劇的套路,來點抓貪官,再來點抓奸臣和反賊,再給男主安排一兩個紅顏知己,最後大團圓,怎麽也得寫個幾十張的劇情。
最後又相互吹捧了幾句,張偉跟張掌櫃道別了。
看著手中的六十多兩銀子,張偉心想這古代掙錢也挺容易的啊。
這以後光靠寫話本也能過上好日子呀
這個想法居然讓張偉考舉人的道心都有了一瞬間的動搖。
還好張偉很快就清醒了,在這個以科舉論成敗的社會,隻有科舉成功才能真正出人頭地,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財產和家人。
當然科舉要考,錢也要掙,兩者都不耽誤。
掙了錢,張偉難得買了好酒和好菜獎勵自己一頓。
迴到宿舍,張偉把自己寫的《西遊記》大綱拿出來,準備著手寫正文。
雖然後世看過無數遍西遊記的電視劇,但原著隻是草草地看過一兩次而已,所以除了主線劇情外,具體細節都要靠自己編。
張偉自己不可能跟原著一樣寫的那麽有水平,但也一定要爭取保證細節不出問題。
畢竟現在這部《西遊記》可是自己準備的退路。
萬一科考實在不成,還得靠此書的稿費當一個快活的富家翁呢,當然按原計劃,自己至少要在長湘讀六年再說。
張偉把大鬧天宮作為第一章來寫,這個是吸引讀者眼球的辦法。
寫完這章再來迴溯前因後果。
張偉花了近二十天月的空閑時間,把大鬧天宮及其前因後果寫完,期間順手把《少年淩雲誌》後傳寫了五萬字。
到了月底旬休,張偉趕緊把《少年淩雲誌》後傳的稿子,給金陵書局的張掌櫃交了過去。
當然這個本子也是按三十兩底價加三成分紅來賣的。
至於《西遊記》張偉還是沒有拿給張掌櫃。
張偉想反正自己寫的不多,等《少年淩雲誌》給自己積累一定人氣後再談《西遊記》,說不定能談個更好的價錢。
從金陵書局迴長湘書院的路上,張偉抽空去買了幾個火折子和一把匕首。
之所以買這兩樣東西,是原因旬休前一天,鄒標約張偉三月三前去踏青。
並且說,由於之前每年都去近郊,近郊人又太多。
今年他們一些親朋好友決定去遠郊,讓張偉做好準備。
張偉後世也參加過幾次野外露營,看過的荒野求生節目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張偉知道在野外最重要的防身工具就是火和刀。
所以張偉決定提前準備好,踏青時帶上火折子和匕首以防萬一。
張偉準備去拿分紅了。
本來張偉是準備直接金陵書局的,但走到半路,張偉停了下來。
張偉決定先去其他書局看看能不能買到自己的三個話本。
讓自己心裏先有個底。
隻有先了解話本的銷售情況,才能知道金陵書局的話有幾分可信。
知道了金陵書局是否可信,張偉才好決定自己手裏的《西遊記》能不能繼續和金陵書局合作。
張偉先去了幾家小書局,並沒有找到自己的話本在賣。
後麵又來到幾次合作都沒談好的富文書局,雖然跟張偉的合作都沒有談好,但張偉也知道富文是老牌的大書局之一,它的銷售情況更有代表意義。
在富文書局的話本區找了一圈,終於在一個角落發現了自己寫的《少年淩雲誌》。
其他兩本《官居一品》和《海外王子複仇記》則根本找不到。
張偉又去了七八家書局,都看完後發現有四家書局賣《少年淩雲誌》,隻有一家書局把《海外王子複仇記》當海外獵奇書籍在賣。
至於《官居一品》應該是大撲街,沒有任何一家書局有賣。
(撲的沒眼看。)
心裏大概有數後,張偉來到金陵書局找到張掌櫃,這次張掌櫃把張偉請到他的書房落座,先客氣的上茶之後再開口談分紅的事。
張掌櫃:“如展先生,是過來拿分紅的吧,你稍等一會,我讓賬房先算好再說,你先喝茶。”
張偉:“這是應該的,我在這裏等下就行。”
張掌櫃:“如展先生是武隆人吧,敢問貴姓呀?“
張偉:“五百年前小子與掌櫃的是一家人。“
張掌櫃“原來是本家,如展先生是什麽輩分?”
結果兩人說出字輩一對,發現根本對不上,兩人默契的停止了再討論這個話題。
後麵張偉稱張掌櫃為老哥,張掌櫃則稱張偉為老弟。
(兩人的年紀完全可以按叔侄相稱,但利益關係下的兩人都選擇了稱兄弟。)
兩人聊了有近一刻鍾,書局的賬房才過來,看了一眼張掌櫃,得到張掌櫃示意後才把分紅的清單給了張偉。
張偉拿過來一看明細,《少年淩雲誌》這個季度銷售六千零三十份,獲利兩百兩三錢,淨利一百四十五倆四錢,作者分紅四十三銀六錢。
《官居一品》銷售三百九十,沒有獲利,分紅零。
《海外王子複仇記》銷售兩千六百三十份,獲利八十三兩,淨利六十一兩二錢,作者分紅十八兩三錢。
張偉看完後對張掌櫃的說:“老哥,我看其他書店也有《少年淩雲誌賣》,這些都統計在內嗎?”
張掌櫃的說:“老弟你放心,我們的統計都是按印刷數來統計,所有的銷售量都在內的。我們金陵書局這點格局還是有的。”
張偉繼續問道:“這個獲利和淨利之間的這多大差額是哪裏來的?”
張掌櫃:“老弟看樣子不懂經營啊,咱們這麽大的書局要運營,得養不少夥計吧,從長沙運到周邊地區賣成本就更大了,還有許多零碎的開支,所以每本書的獲利要扣掉兩成後才能算淨利。”
張偉:“如此我沒有疑問了。”
張掌櫃:“那老哥讓賬房給你準備好銀子,你一會就去拿錢。
老哥跟你說下,那個《少年淩雲誌》在長沙地區賣的很不錯,很多讀者想看後續,老弟能不能盡快出個續集?”
張偉心想,故事都是講到公主和王子幸福在一起就完了。
後麵續集怎麽寫,講公主和王子怎麽吵架,怎麽鬧離婚嗎?
心裏抱怨,但看在錢的麵子上,張偉還是答應了盡快寫出來。
畢竟這種套路小說不難寫。
按後世電視劇的套路,來點抓貪官,再來點抓奸臣和反賊,再給男主安排一兩個紅顏知己,最後大團圓,怎麽也得寫個幾十張的劇情。
最後又相互吹捧了幾句,張偉跟張掌櫃道別了。
看著手中的六十多兩銀子,張偉心想這古代掙錢也挺容易的啊。
這以後光靠寫話本也能過上好日子呀
這個想法居然讓張偉考舉人的道心都有了一瞬間的動搖。
還好張偉很快就清醒了,在這個以科舉論成敗的社會,隻有科舉成功才能真正出人頭地,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財產和家人。
當然科舉要考,錢也要掙,兩者都不耽誤。
掙了錢,張偉難得買了好酒和好菜獎勵自己一頓。
迴到宿舍,張偉把自己寫的《西遊記》大綱拿出來,準備著手寫正文。
雖然後世看過無數遍西遊記的電視劇,但原著隻是草草地看過一兩次而已,所以除了主線劇情外,具體細節都要靠自己編。
張偉自己不可能跟原著一樣寫的那麽有水平,但也一定要爭取保證細節不出問題。
畢竟現在這部《西遊記》可是自己準備的退路。
萬一科考實在不成,還得靠此書的稿費當一個快活的富家翁呢,當然按原計劃,自己至少要在長湘讀六年再說。
張偉把大鬧天宮作為第一章來寫,這個是吸引讀者眼球的辦法。
寫完這章再來迴溯前因後果。
張偉花了近二十天月的空閑時間,把大鬧天宮及其前因後果寫完,期間順手把《少年淩雲誌》後傳寫了五萬字。
到了月底旬休,張偉趕緊把《少年淩雲誌》後傳的稿子,給金陵書局的張掌櫃交了過去。
當然這個本子也是按三十兩底價加三成分紅來賣的。
至於《西遊記》張偉還是沒有拿給張掌櫃。
張偉想反正自己寫的不多,等《少年淩雲誌》給自己積累一定人氣後再談《西遊記》,說不定能談個更好的價錢。
從金陵書局迴長湘書院的路上,張偉抽空去買了幾個火折子和一把匕首。
之所以買這兩樣東西,是原因旬休前一天,鄒標約張偉三月三前去踏青。
並且說,由於之前每年都去近郊,近郊人又太多。
今年他們一些親朋好友決定去遠郊,讓張偉做好準備。
張偉後世也參加過幾次野外露營,看過的荒野求生節目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張偉知道在野外最重要的防身工具就是火和刀。
所以張偉決定提前準備好,踏青時帶上火折子和匕首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