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激動了好久後,才平複住自己的情緒。
平靜下來後,張偉首先想到的是給妻子和父母寫信報喜。
剛寫完信,張偉就聽到了鄒老四鄒桐上門來賀,鄒桐還帶來了會試的後續消息。
據鄒桐說,他自己沒有中,今天見麵的汪仁鬆汪公子中了第二百六十一名。
鄒桐還說他父親鄒二伯得知張偉高中,非常高興,特意在後天設宴宴請張偉,讓張偉到時一定要去。
鄒桐走後,陸續有與張偉相鄰的舉人考生和本地鄰居都紛紛上門祝賀,張偉自然一一接待。
等道賀的人都走完了,張偉決定自己去看下榜單,看下與自己同來的長湘書院的同窗們,到底有多少人上榜了。
張偉在傍晚時分來到金榜下,此時人群已經散開了,隻有個別人依然死死盯著榜單,不知道在想什麽。
張偉仔細看著榜單,按著今年的榜單,大夏朝文風最盛的地方是南北兩京和江浙兩省,其次是江西和福建,湖廣兩省和山東,安徽,四川一樣位於第三梯隊。
傳統的中原四省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則處於第四梯隊,其他的邊疆地區如:雲貴,兩廣,遼寧則基本都是每個省中個兩三人點綴一下。
特別說明的是高麗和南越兩個海外行省,各有五個特別中榜名額,他們的名額不在三百零八的限額之內。
湖廣南省本次總共隻有二十人中榜,張偉熟悉的人除了自己,就隻有長湘書院的兩個同窗,賴雲和高啟功。
其中賴雲取在第七十多名,高啟功則是以第三百零三名堪堪過線。
張偉竟成了長湘書院在本次會試中的頭名。
這令張偉也沒想到,自己的水平絕對沒有好到這個名次。
但命運有時就是這樣。
比如跟張偉一同中舉的劉蘭之,李玉清,他們水平絕對不在張偉之下,但這次會試還是雙雙落榜了。
還有折桂學社中幾個比較年長的舉人前輩,文章水平也應該在張偉之上,但此次也是全都不中。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張偉此時正是誌得意滿,匆匆看完榜單看就離去了。
迴到院子,張偉晚上抱著俏丫頭阿荷為自己慶祝了半個晚上。
在會試結果出來的這天,劉老太傅終於完成了三辭的流程,趁著眾人都在關注會試之即,悄然退出了朝廷,頂著太傅的名頭返迴了老家。
第二天上午,李玉清上門向張偉道喜。
李玉清看樣子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
李玉清備了一份厚禮,進門就高聲喊道:“恭喜卓然高中,賀喜卓然高中。”
李玉清罕見的對張偉說了不少讚美之詞,言語中也把張偉的地位捧高了不少。
李玉清離開前,試探性問:“卓然,明天天香樓的頭牌瑤音姑娘開門待客,不妨明天一同去見識一下,這次我做東,一定讓瑤音姑娘接待卓然。”
張偉對這種青樓名媛根本不感興趣,再加上明天鄒二伯請張偉,張偉也沒有空。
張偉於是迴複道:“朗如,明天家裏長輩相請,恐怕小弟沒空去天香樓,抱歉。”
李玉清:“哈哈,卓然終於得鄒家另眼相待了呀,天香樓之事隨時都可以去,咱們再約。”
張偉誠懇的說:“朗如兄,咱倆兄弟情誼,不在這一朝一夕。
不過小弟家有仙妻,確實不喜歡天香樓那個路數。”
李玉清:“卓然,想不到你如此潔身自好,為兄自愧不如呀。
行,咱倆日後再找機會好好敘敘兄弟情誼。”
第二天上午,張偉按約定早早來到鄒二伯家中。
鄒二伯:“卓然啊,恭喜你中的會試第五十六名。
你現在也算是半隻腳踏入了官場。
你嶽父早早沒了,你大伯又在外地為官,老夫作為鄒家在京的老輩,為你安排一個慶祝宴,邀請幾個咱家鄒家的親朋世交來給你慶賀一下,你看安排是否妥當?”
張偉:“小侄一切聽二伯安排。”
張偉又不傻,鄒二伯這是看張偉做為鄒家女婿要進入官場了,把鄒家的關係網介紹給張偉認識。
省得張偉日後在官場上分不清誰是自己人。
張偉從四年前成為鄒家女婿,直到今天才開始真正接觸鄒家的核心圈子。
到了中午,張偉終於見識了鄒家關係網的一部分。
首先是鄒二伯鄒永孝,鴻臚寺少卿,正四品。
其次是鄒姑父王從信,禮部儀製司郞中,從四品。
再次是汪仁鬆之父汪忠平,大理寺少卿,正四品。
汪忠平之父與鄒家老爺子是生死之交,汪鄒兩家交好已經超過三代。
還有兩個來賓是張偉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第一位是北京順天府的通判孫興,從四品,這位是鄒大伯的兒女姻親。
第二位卻是位武將,是京城守軍之一忠勇營的副將,龍從雲,從三品武將。
這位龍將軍官階最高,但卻排在這些四品文官之後,在場所有人都沒有覺得不正常。
事實上,這位龍將軍要不是鄒標之妻龍氏的小叔,張偉已故嶽父的好友,他還進不了這個圈子。
鄒四夫人和鄒若芙偶爾說起嶽父時,也提到這位龍叔叔。
但嶽父亡故後,兩家少有直接往來。
至於鄒姑父的好友,國子監司業,幫張偉進入國子監旁聽的周大人。
並不在這個小圈子之中,或者說鄒姑父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張偉見到諸位長輩,自然是先一一行禮拜見。
這些長輩自然也不吝誇獎,把張偉誇的像花一樣。
張偉向長輩位一一敬酒,並一一聆聽長輩們的教誨。
鄒二伯早已經溝通過了,自然沒有特別的話。
鄒姑父說:“卓然不錯,不枉我從四年前就開始看好你,你要再接再厲,在殿試中考個好成績出來。”
張偉:“小侄多謝姑父一路提拔之恩,今後一定聽從姑父教誨。”
大理寺少卿汪大人說:“卓然賢侄真是少年英才呀。
聽說與犬子也是相識,今後一定要多多來往,多多親近。”
在幾人中北京府的孫興通判對張偉的態度最敷衍,張偉也隻好迴了幾句場麵話。
這也難怪,張偉與任山西布政使的鄒大伯鄒永忠一家都交往甚少,更別提鄒大伯的姻親了。
忠勇營的龍副將態度最熱情,跟張偉講了許多與張偉嶽父的往事,講到最後龍副將說:“永義有你這樣有出息的女婿,也可以告慰在九泉之下了。”
張偉一圈酒敬完,人已經有點醉了。
幾圈酒桌套路下來,張偉差點不省人事了,張偉守住最後的清明,對鄒二伯敬了最後一杯酒。
“二伯,您對小侄的栽培,小侄永遠記在心裏。”
平靜下來後,張偉首先想到的是給妻子和父母寫信報喜。
剛寫完信,張偉就聽到了鄒老四鄒桐上門來賀,鄒桐還帶來了會試的後續消息。
據鄒桐說,他自己沒有中,今天見麵的汪仁鬆汪公子中了第二百六十一名。
鄒桐還說他父親鄒二伯得知張偉高中,非常高興,特意在後天設宴宴請張偉,讓張偉到時一定要去。
鄒桐走後,陸續有與張偉相鄰的舉人考生和本地鄰居都紛紛上門祝賀,張偉自然一一接待。
等道賀的人都走完了,張偉決定自己去看下榜單,看下與自己同來的長湘書院的同窗們,到底有多少人上榜了。
張偉在傍晚時分來到金榜下,此時人群已經散開了,隻有個別人依然死死盯著榜單,不知道在想什麽。
張偉仔細看著榜單,按著今年的榜單,大夏朝文風最盛的地方是南北兩京和江浙兩省,其次是江西和福建,湖廣兩省和山東,安徽,四川一樣位於第三梯隊。
傳統的中原四省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則處於第四梯隊,其他的邊疆地區如:雲貴,兩廣,遼寧則基本都是每個省中個兩三人點綴一下。
特別說明的是高麗和南越兩個海外行省,各有五個特別中榜名額,他們的名額不在三百零八的限額之內。
湖廣南省本次總共隻有二十人中榜,張偉熟悉的人除了自己,就隻有長湘書院的兩個同窗,賴雲和高啟功。
其中賴雲取在第七十多名,高啟功則是以第三百零三名堪堪過線。
張偉竟成了長湘書院在本次會試中的頭名。
這令張偉也沒想到,自己的水平絕對沒有好到這個名次。
但命運有時就是這樣。
比如跟張偉一同中舉的劉蘭之,李玉清,他們水平絕對不在張偉之下,但這次會試還是雙雙落榜了。
還有折桂學社中幾個比較年長的舉人前輩,文章水平也應該在張偉之上,但此次也是全都不中。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時也,命也。
張偉此時正是誌得意滿,匆匆看完榜單看就離去了。
迴到院子,張偉晚上抱著俏丫頭阿荷為自己慶祝了半個晚上。
在會試結果出來的這天,劉老太傅終於完成了三辭的流程,趁著眾人都在關注會試之即,悄然退出了朝廷,頂著太傅的名頭返迴了老家。
第二天上午,李玉清上門向張偉道喜。
李玉清看樣子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
李玉清備了一份厚禮,進門就高聲喊道:“恭喜卓然高中,賀喜卓然高中。”
李玉清罕見的對張偉說了不少讚美之詞,言語中也把張偉的地位捧高了不少。
李玉清離開前,試探性問:“卓然,明天天香樓的頭牌瑤音姑娘開門待客,不妨明天一同去見識一下,這次我做東,一定讓瑤音姑娘接待卓然。”
張偉對這種青樓名媛根本不感興趣,再加上明天鄒二伯請張偉,張偉也沒有空。
張偉於是迴複道:“朗如,明天家裏長輩相請,恐怕小弟沒空去天香樓,抱歉。”
李玉清:“哈哈,卓然終於得鄒家另眼相待了呀,天香樓之事隨時都可以去,咱們再約。”
張偉誠懇的說:“朗如兄,咱倆兄弟情誼,不在這一朝一夕。
不過小弟家有仙妻,確實不喜歡天香樓那個路數。”
李玉清:“卓然,想不到你如此潔身自好,為兄自愧不如呀。
行,咱倆日後再找機會好好敘敘兄弟情誼。”
第二天上午,張偉按約定早早來到鄒二伯家中。
鄒二伯:“卓然啊,恭喜你中的會試第五十六名。
你現在也算是半隻腳踏入了官場。
你嶽父早早沒了,你大伯又在外地為官,老夫作為鄒家在京的老輩,為你安排一個慶祝宴,邀請幾個咱家鄒家的親朋世交來給你慶賀一下,你看安排是否妥當?”
張偉:“小侄一切聽二伯安排。”
張偉又不傻,鄒二伯這是看張偉做為鄒家女婿要進入官場了,把鄒家的關係網介紹給張偉認識。
省得張偉日後在官場上分不清誰是自己人。
張偉從四年前成為鄒家女婿,直到今天才開始真正接觸鄒家的核心圈子。
到了中午,張偉終於見識了鄒家關係網的一部分。
首先是鄒二伯鄒永孝,鴻臚寺少卿,正四品。
其次是鄒姑父王從信,禮部儀製司郞中,從四品。
再次是汪仁鬆之父汪忠平,大理寺少卿,正四品。
汪忠平之父與鄒家老爺子是生死之交,汪鄒兩家交好已經超過三代。
還有兩個來賓是張偉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第一位是北京順天府的通判孫興,從四品,這位是鄒大伯的兒女姻親。
第二位卻是位武將,是京城守軍之一忠勇營的副將,龍從雲,從三品武將。
這位龍將軍官階最高,但卻排在這些四品文官之後,在場所有人都沒有覺得不正常。
事實上,這位龍將軍要不是鄒標之妻龍氏的小叔,張偉已故嶽父的好友,他還進不了這個圈子。
鄒四夫人和鄒若芙偶爾說起嶽父時,也提到這位龍叔叔。
但嶽父亡故後,兩家少有直接往來。
至於鄒姑父的好友,國子監司業,幫張偉進入國子監旁聽的周大人。
並不在這個小圈子之中,或者說鄒姑父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張偉見到諸位長輩,自然是先一一行禮拜見。
這些長輩自然也不吝誇獎,把張偉誇的像花一樣。
張偉向長輩位一一敬酒,並一一聆聽長輩們的教誨。
鄒二伯早已經溝通過了,自然沒有特別的話。
鄒姑父說:“卓然不錯,不枉我從四年前就開始看好你,你要再接再厲,在殿試中考個好成績出來。”
張偉:“小侄多謝姑父一路提拔之恩,今後一定聽從姑父教誨。”
大理寺少卿汪大人說:“卓然賢侄真是少年英才呀。
聽說與犬子也是相識,今後一定要多多來往,多多親近。”
在幾人中北京府的孫興通判對張偉的態度最敷衍,張偉也隻好迴了幾句場麵話。
這也難怪,張偉與任山西布政使的鄒大伯鄒永忠一家都交往甚少,更別提鄒大伯的姻親了。
忠勇營的龍副將態度最熱情,跟張偉講了許多與張偉嶽父的往事,講到最後龍副將說:“永義有你這樣有出息的女婿,也可以告慰在九泉之下了。”
張偉一圈酒敬完,人已經有點醉了。
幾圈酒桌套路下來,張偉差點不省人事了,張偉守住最後的清明,對鄒二伯敬了最後一杯酒。
“二伯,您對小侄的栽培,小侄永遠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