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郎中來到刑部江西清吏司主政後,江西清吏司變成了一個奇怪的部門。
王郎中公開說司裏大大小小所有的事,都要經過他允許後才能實行,可司裏其他三個官員都沒有把他的話當一迴事。
王郎中就想了一奇招,他直接命令司裏的令吏書辦,司裏進出的文書都要經過他同意後才行。
這也就是說,以後劉遠,蘇沐陽,張偉三人的正常工作和批複的文件,沒有王郎中的同意都出不了本司。
偏偏王郎中對業務隻是一知半解,所以很多業務工作就卡在王郎中那裏了。
在大順十三年的最後幾個月,刑部江西清吏司經常會出現奇怪的一幕。
每當臨近下值時間,劉遠,蘇沐陽,張偉三人都在完成了正常工作準備下值,但王郎中的辦公室內,則是在瘋狂的處理卷宗。
”王郎中,劉尚書要的九江官船被劫案整理好了嗎,尚書大人馬上要看。“
司務廳的人催的急。
王郎中:”小蘇,這個案子的卷宗呢。“
蘇沐陽:”王大人,這個卷宗我上午給整理給你了呀,你自己找找。“
王郎中:”小汪,快找找,上午交過來的卷宗壓在辦公桌最下麵。“
汪令吏小聲說:”大人,這份卷宗您說您還沒核對清楚。“
王郎中:”不管了,就依蘇主事整理的原樣意見給劉尚書吧。“
汪令吏張大了嘴,想想還是按王郎中的吩咐去做了。
劉尚書要的卷宗剛上交,照磨所的人就扯著嗓子來催了。
\"各單位借出來的前期卷宗,凡是九月份之前的,今天必須要交迴啦。業務部門隻有江西清吏司沒有交迴啦。”
王郎中:“就不能緩兩天嗎?這有些卷宗我還沒核對完呢。”
照磨所令吏:“王郎中,您別為難小人,這是唐侍郎下的死命令,我們照磨所也隻是執行。
這樣,您最遲明天上班前交過來,唐侍郎明天要檢查的。”
王郎中:“明天早上,那還不如現在就交呢,小汪,小汪,把照磨所要的卷宗還給他們。”
汪令吏:“好,好,我馬上就來。”
類似的情景,經常在刑部江西清吏司發生。
結果是王郎中及他的親信令吏和書辦們忙的起飛,其他人都悠閑的看著他們的熱鬧。
汪令吏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對王郎中說:“大人,這樣不行呀,我們這樣累死累活的忙了近三個月,他們一點都不著急,關鍵是我們也代替不了他們的業務。”
“司裏這樣的情況,很多大人們都看不下去了,聽尚書辦公廳的人說劉尚書對我們司裏最近的工作效率很不滿意,左侍郎那邊也有不滿的聲音。
咱們一定要想辦法改變了,不然時間久了,恐怕大人您的官位不保呀。”
王郎中:“那你認為本官應該怎麽做改變呢?
那三個家夥不配合我的話,本官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汪令吏:“官場上的事,大人您自己比小人清楚,不過據小人所知,吏部的大考馬上就要到了,劉大人的考核您管不了。
但蘇大人和張大人的考核您可都說的上話呀,特別是張大人,他可是第一次參加吏部大考,他敢讓大考出一點岔子?
他以後的前途不想要了?”
按大夏的製度,在京文官由吏部三年組織一次大考,作為文官日後升降的重要依據。
上一次吏部大考是大順十一年三月初,當時的張偉工作不滿三個月,免於考核了。
下一次大順十四年的吏部大考是張偉第一次正式參加的考核,這對張偉非常重要。
考核的評估權在吏部手上,但所在部門的主官也有相當大的建議權,張偉對應的主官理論上是刑部尚書。
但尚書大人不可能直接管理張偉這個品級的官員,所以張偉的實際主官就是王郎中,嗯,到時候他還在任的話。
王郎中聽到汪令吏的話,眼前一亮,心想:“我怎麽忘記這一茬了,我們這些官場老油條對大考不太在乎,隻要不是考核得最下等,罷了自己的官就行,但張偉一個官場新人,他能不怕?
更何況,第一次考核就不好,恐怕後麵的吏部檔案都不會有人看。“
這第一次考核成績就與後世相親時的第一印象一樣重要。
王郎中對汪令吏說:”還是小汪的腦子好使,今年我們部裏還有幾個正九品的晉升名額,我會替你爭取的。“
汪令吏:”感謝大人,感謝大人。“
此時的張偉已經下值迴到自己的府上,他想起路上老曹跟他起王郎中的親信汪令吏最近一直在打聽自己的消息。
張偉考慮了好一會,也想不到他打聽這個有什麽作用,於是幹脆不去想。
張偉一進院子,本來在梅花樹下玩雪的孩子都飛奔了過來,
”爹爹,爹爹,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張偉迴家時經常會給孩子們帶點糖果,所以孩子們才對他如此熱心。
張偉掏出一把糖,準備依次分給所有的孩子。
”來,兮兒是長姐,第一塊是你的。“
”清兒,你是二姐,你怎麽站到後麵去了。“
”我怕擠到大弟了。“
張偉輕敲了一下長子張智達的小腦袋:”你小子,怎麽把你二姐擠到後麵去了,站你二姐後麵去。“
隨著孩子們依次站好,張偉才依次給每個孩子發的糖果。
吃完糖果後,張偉抱起了自己最小的孩子,也就是才一歲半,剛會走路的四女兒張婉寧。
張偉抱起小女兒 ,親了幾圈才放手。
然後從小到大,張偉又親親抱抱了每個孩子。
無論怎麽樣,張偉對自己的孩子都盡量做到一視同仁。
聽到張偉和孩子們的聲音,鄒若芙從內院中走了出來。
對於張偉給孩子們買糖的習慣,她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但一向聽勸的丈夫對這件事卻一直不肯改,她也隻好隨他去了。
鄒若芙來到張婉清身邊,對她說:”清兒,今晚到大娘娘的院子裏,跟你大姐一起睡,怎麽樣?“
還不等張婉清迴複,張婉兮就跳起來說:“好啊,太好了,二妹,今晚我們可以講一晚上故事了。“
張婉清則說:”大娘娘,我娘又吐了嗎?“
鄒若芙:”清兒不用擔心,你娘隻是剛懷了小寶寶,吐一陣子就好了。“
說著又白了張偉一眼,張偉則隻好抱拳告饒。
王郎中公開說司裏大大小小所有的事,都要經過他允許後才能實行,可司裏其他三個官員都沒有把他的話當一迴事。
王郎中就想了一奇招,他直接命令司裏的令吏書辦,司裏進出的文書都要經過他同意後才行。
這也就是說,以後劉遠,蘇沐陽,張偉三人的正常工作和批複的文件,沒有王郎中的同意都出不了本司。
偏偏王郎中對業務隻是一知半解,所以很多業務工作就卡在王郎中那裏了。
在大順十三年的最後幾個月,刑部江西清吏司經常會出現奇怪的一幕。
每當臨近下值時間,劉遠,蘇沐陽,張偉三人都在完成了正常工作準備下值,但王郎中的辦公室內,則是在瘋狂的處理卷宗。
”王郎中,劉尚書要的九江官船被劫案整理好了嗎,尚書大人馬上要看。“
司務廳的人催的急。
王郎中:”小蘇,這個案子的卷宗呢。“
蘇沐陽:”王大人,這個卷宗我上午給整理給你了呀,你自己找找。“
王郎中:”小汪,快找找,上午交過來的卷宗壓在辦公桌最下麵。“
汪令吏小聲說:”大人,這份卷宗您說您還沒核對清楚。“
王郎中:”不管了,就依蘇主事整理的原樣意見給劉尚書吧。“
汪令吏張大了嘴,想想還是按王郎中的吩咐去做了。
劉尚書要的卷宗剛上交,照磨所的人就扯著嗓子來催了。
\"各單位借出來的前期卷宗,凡是九月份之前的,今天必須要交迴啦。業務部門隻有江西清吏司沒有交迴啦。”
王郎中:“就不能緩兩天嗎?這有些卷宗我還沒核對完呢。”
照磨所令吏:“王郎中,您別為難小人,這是唐侍郎下的死命令,我們照磨所也隻是執行。
這樣,您最遲明天上班前交過來,唐侍郎明天要檢查的。”
王郎中:“明天早上,那還不如現在就交呢,小汪,小汪,把照磨所要的卷宗還給他們。”
汪令吏:“好,好,我馬上就來。”
類似的情景,經常在刑部江西清吏司發生。
結果是王郎中及他的親信令吏和書辦們忙的起飛,其他人都悠閑的看著他們的熱鬧。
汪令吏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對王郎中說:“大人,這樣不行呀,我們這樣累死累活的忙了近三個月,他們一點都不著急,關鍵是我們也代替不了他們的業務。”
“司裏這樣的情況,很多大人們都看不下去了,聽尚書辦公廳的人說劉尚書對我們司裏最近的工作效率很不滿意,左侍郎那邊也有不滿的聲音。
咱們一定要想辦法改變了,不然時間久了,恐怕大人您的官位不保呀。”
王郎中:“那你認為本官應該怎麽做改變呢?
那三個家夥不配合我的話,本官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汪令吏:“官場上的事,大人您自己比小人清楚,不過據小人所知,吏部的大考馬上就要到了,劉大人的考核您管不了。
但蘇大人和張大人的考核您可都說的上話呀,特別是張大人,他可是第一次參加吏部大考,他敢讓大考出一點岔子?
他以後的前途不想要了?”
按大夏的製度,在京文官由吏部三年組織一次大考,作為文官日後升降的重要依據。
上一次吏部大考是大順十一年三月初,當時的張偉工作不滿三個月,免於考核了。
下一次大順十四年的吏部大考是張偉第一次正式參加的考核,這對張偉非常重要。
考核的評估權在吏部手上,但所在部門的主官也有相當大的建議權,張偉對應的主官理論上是刑部尚書。
但尚書大人不可能直接管理張偉這個品級的官員,所以張偉的實際主官就是王郎中,嗯,到時候他還在任的話。
王郎中聽到汪令吏的話,眼前一亮,心想:“我怎麽忘記這一茬了,我們這些官場老油條對大考不太在乎,隻要不是考核得最下等,罷了自己的官就行,但張偉一個官場新人,他能不怕?
更何況,第一次考核就不好,恐怕後麵的吏部檔案都不會有人看。“
這第一次考核成績就與後世相親時的第一印象一樣重要。
王郎中對汪令吏說:”還是小汪的腦子好使,今年我們部裏還有幾個正九品的晉升名額,我會替你爭取的。“
汪令吏:”感謝大人,感謝大人。“
此時的張偉已經下值迴到自己的府上,他想起路上老曹跟他起王郎中的親信汪令吏最近一直在打聽自己的消息。
張偉考慮了好一會,也想不到他打聽這個有什麽作用,於是幹脆不去想。
張偉一進院子,本來在梅花樹下玩雪的孩子都飛奔了過來,
”爹爹,爹爹,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張偉迴家時經常會給孩子們帶點糖果,所以孩子們才對他如此熱心。
張偉掏出一把糖,準備依次分給所有的孩子。
”來,兮兒是長姐,第一塊是你的。“
”清兒,你是二姐,你怎麽站到後麵去了。“
”我怕擠到大弟了。“
張偉輕敲了一下長子張智達的小腦袋:”你小子,怎麽把你二姐擠到後麵去了,站你二姐後麵去。“
隨著孩子們依次站好,張偉才依次給每個孩子發的糖果。
吃完糖果後,張偉抱起了自己最小的孩子,也就是才一歲半,剛會走路的四女兒張婉寧。
張偉抱起小女兒 ,親了幾圈才放手。
然後從小到大,張偉又親親抱抱了每個孩子。
無論怎麽樣,張偉對自己的孩子都盡量做到一視同仁。
聽到張偉和孩子們的聲音,鄒若芙從內院中走了出來。
對於張偉給孩子們買糖的習慣,她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但一向聽勸的丈夫對這件事卻一直不肯改,她也隻好隨他去了。
鄒若芙來到張婉清身邊,對她說:”清兒,今晚到大娘娘的院子裏,跟你大姐一起睡,怎麽樣?“
還不等張婉清迴複,張婉兮就跳起來說:“好啊,太好了,二妹,今晚我們可以講一晚上故事了。“
張婉清則說:”大娘娘,我娘又吐了嗎?“
鄒若芙:”清兒不用擔心,你娘隻是剛懷了小寶寶,吐一陣子就好了。“
說著又白了張偉一眼,張偉則隻好抱拳告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