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英明的劉遠大人,大順十三年,張偉在臘月二十六就基本放假了。
張偉難得有空帶著全家人去逛一逛北京的集市。
首先是各種衣服和首飾,過年了,每個孩子都得買幾身新的吧。
其次女人們的首飾和配飾,這個張偉不懂,隻管給錢。
然後是各種家用,這個主要是當家的鄒若芙在采買。
最頭痛的是買糖果,每個小孩各指向一方,看中了就不等家長們同意,撒腿就往前麵跑。
還好帶的仆人足夠多,不然非得走丟了不可。
好不容易逛完街,孩子們帶著他們中意的糖果和玩具迴自己的房間去玩了。
張偉跟自己的一妻四妾坐著大廳內,鄒若芙說:“夫君,今天跟著我們逛了一天,你自己就買了兩本書呀。
我們姐妹們可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
張偉:“幫你們提東西就夠累了,我哪有心思買東西,今晚你們得好好補償老爺我。”
張偉說完直勾勾的看著風情各異的妻妾們。
鄒若芙想起昨晚的激戰,有點後怕的搶先說:“王玲王瓏,老爺今天累了,你們晚上好好給老爺按一按。”
張偉哈哈一笑,心想,你個小妮子也知道怕啊。
不過自己的確好幾天沒找王家姐妹聊過天了,於是也就默認了妻子的安排。
王家姐妹在眾人的注視下,臉紅的應下了鄒若芙的吩咐。
當晚王家雙姝的風情有詩雲:
並蒂花開映日紅,雙姝同豔韻無窮。
羅裙輕擺隨風舞,淺笑嫣然入畫中。
雙胞姐妹心意相通,情到深處時,其中的妙處難與諸君細說。
臘月二十八,張偉照例開始去自己的親朋長輩們處拜訪。
先是來到鄒二伯家,鄒二伯現在已經完全處於半隱退狀態了,據說沒有重要事項他一般都不上衙門去了。
張偉感覺鄒二伯的精氣神都衰退了許多,跟張偉聊的也都是些家長裏短和兒孫們的教育,對官場的是非長短,他不再特別關心了。
隻有張偉臨走時,他才說:“卓然呀,我們這一代都老了,鄒家下一代也就是大郎和你有出息點,你以後要多提攜下鄒家的子弟呀。“
大郞就是鄒大伯家的長子,中進士已經有十多年了,現在在外地任知府,是鄒家三代中唯一出仕的直係子弟。(隻算鄒二伯父親這一脈)
張偉聽到鄒二伯的話,馬上迴應到:“二伯放心,鄒家有能用到小侄的地方,小侄一定盡全力。“
以張偉和鄒家的關係,隻要不殺人放火,張偉能幫的,都會盡力去幫。
鄒二伯之後,鄒姑父去了福建任右參政,今年不用去拜訪了。
恩師劉尚書這幾天都要進宮陪大順帝過年,張偉見不到,也不用去。
想了想張偉準備去卓不凡家,結果這人此時還忙的找不到北,張偉隻好等過了年再來。
然後張偉去了自己的直屬上司劉遠家,劉遠叮囑張偉,最近司裏可能會有點亂,讓張偉一定要謹慎行事。
不就是王郎中那點事嗎,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從劉遠家出來後,然後張偉就發現自己沒有什麽特別要去的地方了,其他的交情都用不著特意上門,隻需要送一份禮物上門表示心意就行。
臘月二十八,張偉有點意興意興闌珊的迴到家裏。
鄒若芙告訴張偉,湖南那邊的來信今天終於到了。
首先是張偉父母的,兩們老人關注的重點隻有一個,就是張偉明年四月,能不能像之前說的那樣迴老家。
之前張偉跟父母約好了,等自己任職三年期滿,就會有一個大概三個月的探親假,到時候自己一定帶會帶著全家老小一起迴家探望他們。
張父張母一直心心念念盼著這個事,這件事本來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現在阿蘭前不久又懷上了,這事又麻煩了,帶她是肯定不能帶的,不帶把她一個人留在京城也是不現實。
張偉把信給妻子鄒若芙看了之後,鄒若芙也是滿臉愁容。
鄒若芙道:“夫君,不如想辦法把公婆接過來,婆婆暈船,那咱就安排不坐船,正好妾身母親和小弟也想來京城看妾身,正好可以讓他們做個伴。“
說著鄒若芙把第二封來信也遞給了張偉,正是張偉嶽母鄒四夫人寫的,信中主要說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妻子的親弟弟,今年快十四歲的鄒老六已經進學七年多了,今年的府試通過了,成了童生一名,隻是院試不順利,沒有考上秀才。
第二件是鄒四夫人快三年沒見女兒和外孫,想要來京城看看女兒和外孫。
張偉稍微想了一下,就覺得妻子的想法是個好主意,於是他趕緊寫信給父母,讓他們年後先到長沙去找嶽母,然後同嶽母一起走陸路來京城。
有了嶽母這個見識廣的帶路人,那麽父母也應該能安全從陸路來京城了。
鄒若芙說:“夫君。不必如此急著迴信,反正要過了元宵後,驛站才會恢複正常運轉。
妾身想到如果公婆和母親小弟一起來咱們家,恐怕又有點住不下,咱們兩邊的院子妾身都問過了,短期都沒有要賣的計劃,要不在隔壁再買個小院子。“
張偉:“行,娘子,這個你來作主,不要怕花錢,多買些房子也無所謂,為夫估摸著,京城的房價還得漲。“
“對了,小弟現在是童生了,來了京城也不好荒廢了學業,我明天找四哥說一下,讓他幫忙在周邊找一間合適的私塾。“
鄒若芙輕笑一聲:“如此甚好,小弟知道了一定會十分開心。“
鄒若芙又說:“對了,這裏還是有封夫君昔日同窗李如凡的信件。“
張偉拆開信件一看,原來李如凡在今年的鄉試中終於考中了舉人,他是特意寫信來報喜的。
張偉看完後嗬嗬一笑,對妻子說:“是好事,這個與我一起去長沙的同窗,用了十年時間終於也考了舉人。“
“十年前為夫與這位李兄兩個人一起從老家去長沙考四大書院,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考上舉人,到今天我們兩人的目標總算都實現了。“
鄒若芙:“可惜了二哥,今年又沒考中。“
張偉:“二哥可能還差了點運道。
沒關係,二哥還沒到三十,還有機會下一屆再考。“
很快,大順十四年如約而來,張偉在與家人度過一個溫馨的新年後,馬上又到了上班的時間。
張偉難得有空帶著全家人去逛一逛北京的集市。
首先是各種衣服和首飾,過年了,每個孩子都得買幾身新的吧。
其次女人們的首飾和配飾,這個張偉不懂,隻管給錢。
然後是各種家用,這個主要是當家的鄒若芙在采買。
最頭痛的是買糖果,每個小孩各指向一方,看中了就不等家長們同意,撒腿就往前麵跑。
還好帶的仆人足夠多,不然非得走丟了不可。
好不容易逛完街,孩子們帶著他們中意的糖果和玩具迴自己的房間去玩了。
張偉跟自己的一妻四妾坐著大廳內,鄒若芙說:“夫君,今天跟著我們逛了一天,你自己就買了兩本書呀。
我們姐妹們可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
張偉:“幫你們提東西就夠累了,我哪有心思買東西,今晚你們得好好補償老爺我。”
張偉說完直勾勾的看著風情各異的妻妾們。
鄒若芙想起昨晚的激戰,有點後怕的搶先說:“王玲王瓏,老爺今天累了,你們晚上好好給老爺按一按。”
張偉哈哈一笑,心想,你個小妮子也知道怕啊。
不過自己的確好幾天沒找王家姐妹聊過天了,於是也就默認了妻子的安排。
王家姐妹在眾人的注視下,臉紅的應下了鄒若芙的吩咐。
當晚王家雙姝的風情有詩雲:
並蒂花開映日紅,雙姝同豔韻無窮。
羅裙輕擺隨風舞,淺笑嫣然入畫中。
雙胞姐妹心意相通,情到深處時,其中的妙處難與諸君細說。
臘月二十八,張偉照例開始去自己的親朋長輩們處拜訪。
先是來到鄒二伯家,鄒二伯現在已經完全處於半隱退狀態了,據說沒有重要事項他一般都不上衙門去了。
張偉感覺鄒二伯的精氣神都衰退了許多,跟張偉聊的也都是些家長裏短和兒孫們的教育,對官場的是非長短,他不再特別關心了。
隻有張偉臨走時,他才說:“卓然呀,我們這一代都老了,鄒家下一代也就是大郎和你有出息點,你以後要多提攜下鄒家的子弟呀。“
大郞就是鄒大伯家的長子,中進士已經有十多年了,現在在外地任知府,是鄒家三代中唯一出仕的直係子弟。(隻算鄒二伯父親這一脈)
張偉聽到鄒二伯的話,馬上迴應到:“二伯放心,鄒家有能用到小侄的地方,小侄一定盡全力。“
以張偉和鄒家的關係,隻要不殺人放火,張偉能幫的,都會盡力去幫。
鄒二伯之後,鄒姑父去了福建任右參政,今年不用去拜訪了。
恩師劉尚書這幾天都要進宮陪大順帝過年,張偉見不到,也不用去。
想了想張偉準備去卓不凡家,結果這人此時還忙的找不到北,張偉隻好等過了年再來。
然後張偉去了自己的直屬上司劉遠家,劉遠叮囑張偉,最近司裏可能會有點亂,讓張偉一定要謹慎行事。
不就是王郎中那點事嗎,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從劉遠家出來後,然後張偉就發現自己沒有什麽特別要去的地方了,其他的交情都用不著特意上門,隻需要送一份禮物上門表示心意就行。
臘月二十八,張偉有點意興意興闌珊的迴到家裏。
鄒若芙告訴張偉,湖南那邊的來信今天終於到了。
首先是張偉父母的,兩們老人關注的重點隻有一個,就是張偉明年四月,能不能像之前說的那樣迴老家。
之前張偉跟父母約好了,等自己任職三年期滿,就會有一個大概三個月的探親假,到時候自己一定帶會帶著全家老小一起迴家探望他們。
張父張母一直心心念念盼著這個事,這件事本來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現在阿蘭前不久又懷上了,這事又麻煩了,帶她是肯定不能帶的,不帶把她一個人留在京城也是不現實。
張偉把信給妻子鄒若芙看了之後,鄒若芙也是滿臉愁容。
鄒若芙道:“夫君,不如想辦法把公婆接過來,婆婆暈船,那咱就安排不坐船,正好妾身母親和小弟也想來京城看妾身,正好可以讓他們做個伴。“
說著鄒若芙把第二封來信也遞給了張偉,正是張偉嶽母鄒四夫人寫的,信中主要說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妻子的親弟弟,今年快十四歲的鄒老六已經進學七年多了,今年的府試通過了,成了童生一名,隻是院試不順利,沒有考上秀才。
第二件是鄒四夫人快三年沒見女兒和外孫,想要來京城看看女兒和外孫。
張偉稍微想了一下,就覺得妻子的想法是個好主意,於是他趕緊寫信給父母,讓他們年後先到長沙去找嶽母,然後同嶽母一起走陸路來京城。
有了嶽母這個見識廣的帶路人,那麽父母也應該能安全從陸路來京城了。
鄒若芙說:“夫君。不必如此急著迴信,反正要過了元宵後,驛站才會恢複正常運轉。
妾身想到如果公婆和母親小弟一起來咱們家,恐怕又有點住不下,咱們兩邊的院子妾身都問過了,短期都沒有要賣的計劃,要不在隔壁再買個小院子。“
張偉:“行,娘子,這個你來作主,不要怕花錢,多買些房子也無所謂,為夫估摸著,京城的房價還得漲。“
“對了,小弟現在是童生了,來了京城也不好荒廢了學業,我明天找四哥說一下,讓他幫忙在周邊找一間合適的私塾。“
鄒若芙輕笑一聲:“如此甚好,小弟知道了一定會十分開心。“
鄒若芙又說:“對了,這裏還是有封夫君昔日同窗李如凡的信件。“
張偉拆開信件一看,原來李如凡在今年的鄉試中終於考中了舉人,他是特意寫信來報喜的。
張偉看完後嗬嗬一笑,對妻子說:“是好事,這個與我一起去長沙的同窗,用了十年時間終於也考了舉人。“
“十年前為夫與這位李兄兩個人一起從老家去長沙考四大書院,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考上舉人,到今天我們兩人的目標總算都實現了。“
鄒若芙:“可惜了二哥,今年又沒考中。“
張偉:“二哥可能還差了點運道。
沒關係,二哥還沒到三十,還有機會下一屆再考。“
很快,大順十四年如約而來,張偉在與家人度過一個溫馨的新年後,馬上又到了上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