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大考後的第三天,王郎中正式走人,劉遠又一次代理郎中。
隻不過這次他隻代理了半個月,就接到了正式的郎中任命。
輪也輪到劉遠了,這次再沒有人來摘桃子了。
劉遠升職後,不少人看向了劉遠留下來的員外郎之位。
按理來說,最有資格的當然是蘇沐陽,他在江西清吏司的排名,本來就一直僅次於劉遠,但蘇沐陽這個人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特別硬實的後台。
其次就是張偉了,這個不用說,江西清吏司就這兩個人,如果不從外麵提拔的話,不是蘇沐陽,肯定就是張偉了。
當然了,刑部還不容易出現一個員外郎的職位空缺,部裏太多資曆老,能力強的主事都起了異樣的心思。
畢竟江西清吏司現在的兩位主事資曆都差了點,能力也不是特別出眾。
於是眾人各顯身手,一時間刑部三位堂官和吏部文選司主官的門口,經常有刑部的主事在徘徊。
張偉除了向恩師劉尚書匯報過一次工作外,他就沒有走動過其他人。
劉尚書也沒有應承張偉什麽,隻是讓張偉好好工作,該有的朝廷一定會安排。
他知道他的關係還到不了吏部。
所以幹脆隻押寶在劉尚書一個人身上。
至於鄒家,現在不說也罷了。
或許是托關係的人太多了,吏部怕夜長夢多,在這個職位上處理的很快。
吏部的文選司在問過刑部尚書劉大人的意見後,於三月底就向內閣提交了一份三人的推薦名單。
名單第一人按官場慣例寫的就是蘇沐陽。
第二人則是刑部山陝清吏司一位年近四十,在刑部工作了十多年的鄭主事。
第三人則是張偉,據說這是劉尚書親自推薦的,但張偉資曆實在太淺了,所以劉尚書雖然特別推薦了張偉,卻也沒有否定掉蘇沐陽,鄭主事的提名。
所以吏部把張偉放在最後一位,基本上也就是個陪跑的選手。
吏部名單出來後,張偉和蘇沐陽的關係變的有點微妙。
雖然兩人的關係還算不錯,但到了爭官位的重要時刻,沒有人會是恭儉忍讓的。
有一天下值後,蘇沐陽喊住張偉問:“卓然,原來你真是劉尚書的愛徒呀,如果這次是我升上去了,你會服我嗎?”
張偉剛來江西清吏司時,張偉就開玩笑的說自己是劉尚書的愛徒,但當時沒有人當真,還以為張偉是在打趣自己。
直到前些天劉尚書單獨推薦張偉接任員外郎的消息傳出來後,大家才知道張偉說的是真的。
張偉:“如果是光大兄,我無話可說,我一定好好給老兄服務。”
蘇沐陽:“那我也表個態,如果是卓然成為員外郎,我一定申請外放為地方官。“
給曾經的後輩當下屬,還不如外放去地方上當一任親民官,這樣至少不會為難自己和曾經的後輩。
張偉聞言隻是點頭。
關於刑部清吏司員外郎候選人名單的折子,吏部提上去的當天是副相保和殿大學士文成功在當值。
忙了一天的文成功看到這個晉升折子,心裏毫不在意。
區區一個從五品官位,還沒值得他動肥腦子,所以他本能地就想圈中第一個人選。
但當他看到第二個人選時,他好像記得最近有人跟他說過這個人。
是誰說的來著?每天和他請托的人太多了,像從五品這種小官,他真的一下子記不清楚。
於是文成功索性把折子仔細看了一遍,這下他更難決定了。
第一人選是按官場潛規則下最應該升職的,
第二人選是自己一位老部下請托關照的,
第三位人選是近一年多來在聖上麵前的大紅人劉尚書推薦的,否決那個都不太好呀。
正當文成功下定決心要選第二位時,耳邊傳來一個聲音:“文相,今日的公事還沒處理完嗎?你答應陪朕下棋的時間可是過了哦。\"
原來是大順帝遲遲等不到文成功,就過來內閣找人了。
文成功:“請聖上恕罪,臣今日當值,手上的折子還沒處理完,勞動聖駕來此,真是罪過。\"
大順帝:“無妨,朕無事就喜歡來看看朕的大臣是怎麽辦公的。”
“剛才愛卿就是看這道折子難以決斷的吧,朕來看看是何事。”
說完大順帝自顧自拿起了折子。
大順帝快速看完折子,然後說:“不就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郞晉升麽,怎麽文相還為難上了。”
文成功腦子飛快轉動,然後迴複大順帝說:“臣本意是想選定第一個人選的,奈何劉尚書作為刑部的最高長官,他自己推薦了第三個人選。所以臣才一時難以決斷。”
既然是迴皇帝的話,文副相肯定不會把私心拿出來說。
大順帝笑著說:“劉愛卿提名的那個張偉,資曆是差了點,但這個人朕記得,挺有個性的。
今年那個吉安府的滅門慘案,聽督察院呂愛卿說張偉這小子也出了不少力,這個年輕人有點意思。“
大順帝說到張偉,真的是恰好想起這麽個人,記得他殿試時敢當眾要求海軍主動打倭寇,請見時又敢問自己要兩副誥命,大順帝印象中此人膽色還不錯,才順嘴說了下。
說完後大順帝又換了別的話題跟文成功聊了很很多,最後過了許久才離開內閣的值房。
大順帝離開後,文副相苦笑著看著這個員外郎晉升的折子,聖上都說了張偉:“有點意思“,自己還能選誰呢,總不至於為了這個小官跟聖上過不去吧。
想通了這一點,文副想念頭通達,直接圈中了張偉的名字。
像這種級別的官員晉升,內閣不必開全會,直接由當值閣老就可以決定。
至於大順帝,對內閣送過來的這種折子,一般都是直接批複的。
五天後,內閣批複張偉任員外郎的消息傳了出來,整個刑部都震驚了。
大順十四年四月初八,經大順帝批紅後,內閣發明旨: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張偉升任江西清吏司員外郎。
二十六歲的員外郎,除了開國草創時,這個年齡可以破記錄了。
整個刑部最震驚的,當屬提名張偉的劉尚書本人。
他做這個提名,本來就是按心腹葉師爺的提議,樹立一個榜樣。
主要是想給心腹們看看:“老大我是挺你們的,你資曆不哆,我依然支持你。“
否則劉尚書全力助推張偉的話,一定會把張偉排第一名的。
沒想到大順帝無意間的一番閑聊,竟讓此事假戲成真的。
劉尚書也隻好順水推舟,接受了這個結果。
當後來劉尚書跟大順帝聊起此事,才知道此事的原委。
劉尚書也隻能在心裏感慨一下自己這個學生真的運氣不錯。
隻不過這次他隻代理了半個月,就接到了正式的郎中任命。
輪也輪到劉遠了,這次再沒有人來摘桃子了。
劉遠升職後,不少人看向了劉遠留下來的員外郎之位。
按理來說,最有資格的當然是蘇沐陽,他在江西清吏司的排名,本來就一直僅次於劉遠,但蘇沐陽這個人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特別硬實的後台。
其次就是張偉了,這個不用說,江西清吏司就這兩個人,如果不從外麵提拔的話,不是蘇沐陽,肯定就是張偉了。
當然了,刑部還不容易出現一個員外郎的職位空缺,部裏太多資曆老,能力強的主事都起了異樣的心思。
畢竟江西清吏司現在的兩位主事資曆都差了點,能力也不是特別出眾。
於是眾人各顯身手,一時間刑部三位堂官和吏部文選司主官的門口,經常有刑部的主事在徘徊。
張偉除了向恩師劉尚書匯報過一次工作外,他就沒有走動過其他人。
劉尚書也沒有應承張偉什麽,隻是讓張偉好好工作,該有的朝廷一定會安排。
他知道他的關係還到不了吏部。
所以幹脆隻押寶在劉尚書一個人身上。
至於鄒家,現在不說也罷了。
或許是托關係的人太多了,吏部怕夜長夢多,在這個職位上處理的很快。
吏部的文選司在問過刑部尚書劉大人的意見後,於三月底就向內閣提交了一份三人的推薦名單。
名單第一人按官場慣例寫的就是蘇沐陽。
第二人則是刑部山陝清吏司一位年近四十,在刑部工作了十多年的鄭主事。
第三人則是張偉,據說這是劉尚書親自推薦的,但張偉資曆實在太淺了,所以劉尚書雖然特別推薦了張偉,卻也沒有否定掉蘇沐陽,鄭主事的提名。
所以吏部把張偉放在最後一位,基本上也就是個陪跑的選手。
吏部名單出來後,張偉和蘇沐陽的關係變的有點微妙。
雖然兩人的關係還算不錯,但到了爭官位的重要時刻,沒有人會是恭儉忍讓的。
有一天下值後,蘇沐陽喊住張偉問:“卓然,原來你真是劉尚書的愛徒呀,如果這次是我升上去了,你會服我嗎?”
張偉剛來江西清吏司時,張偉就開玩笑的說自己是劉尚書的愛徒,但當時沒有人當真,還以為張偉是在打趣自己。
直到前些天劉尚書單獨推薦張偉接任員外郎的消息傳出來後,大家才知道張偉說的是真的。
張偉:“如果是光大兄,我無話可說,我一定好好給老兄服務。”
蘇沐陽:“那我也表個態,如果是卓然成為員外郎,我一定申請外放為地方官。“
給曾經的後輩當下屬,還不如外放去地方上當一任親民官,這樣至少不會為難自己和曾經的後輩。
張偉聞言隻是點頭。
關於刑部清吏司員外郎候選人名單的折子,吏部提上去的當天是副相保和殿大學士文成功在當值。
忙了一天的文成功看到這個晉升折子,心裏毫不在意。
區區一個從五品官位,還沒值得他動肥腦子,所以他本能地就想圈中第一個人選。
但當他看到第二個人選時,他好像記得最近有人跟他說過這個人。
是誰說的來著?每天和他請托的人太多了,像從五品這種小官,他真的一下子記不清楚。
於是文成功索性把折子仔細看了一遍,這下他更難決定了。
第一人選是按官場潛規則下最應該升職的,
第二人選是自己一位老部下請托關照的,
第三位人選是近一年多來在聖上麵前的大紅人劉尚書推薦的,否決那個都不太好呀。
正當文成功下定決心要選第二位時,耳邊傳來一個聲音:“文相,今日的公事還沒處理完嗎?你答應陪朕下棋的時間可是過了哦。\"
原來是大順帝遲遲等不到文成功,就過來內閣找人了。
文成功:“請聖上恕罪,臣今日當值,手上的折子還沒處理完,勞動聖駕來此,真是罪過。\"
大順帝:“無妨,朕無事就喜歡來看看朕的大臣是怎麽辦公的。”
“剛才愛卿就是看這道折子難以決斷的吧,朕來看看是何事。”
說完大順帝自顧自拿起了折子。
大順帝快速看完折子,然後說:“不就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郞晉升麽,怎麽文相還為難上了。”
文成功腦子飛快轉動,然後迴複大順帝說:“臣本意是想選定第一個人選的,奈何劉尚書作為刑部的最高長官,他自己推薦了第三個人選。所以臣才一時難以決斷。”
既然是迴皇帝的話,文副相肯定不會把私心拿出來說。
大順帝笑著說:“劉愛卿提名的那個張偉,資曆是差了點,但這個人朕記得,挺有個性的。
今年那個吉安府的滅門慘案,聽督察院呂愛卿說張偉這小子也出了不少力,這個年輕人有點意思。“
大順帝說到張偉,真的是恰好想起這麽個人,記得他殿試時敢當眾要求海軍主動打倭寇,請見時又敢問自己要兩副誥命,大順帝印象中此人膽色還不錯,才順嘴說了下。
說完後大順帝又換了別的話題跟文成功聊了很很多,最後過了許久才離開內閣的值房。
大順帝離開後,文副相苦笑著看著這個員外郎晉升的折子,聖上都說了張偉:“有點意思“,自己還能選誰呢,總不至於為了這個小官跟聖上過不去吧。
想通了這一點,文副想念頭通達,直接圈中了張偉的名字。
像這種級別的官員晉升,內閣不必開全會,直接由當值閣老就可以決定。
至於大順帝,對內閣送過來的這種折子,一般都是直接批複的。
五天後,內閣批複張偉任員外郎的消息傳了出來,整個刑部都震驚了。
大順十四年四月初八,經大順帝批紅後,內閣發明旨: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張偉升任江西清吏司員外郎。
二十六歲的員外郎,除了開國草創時,這個年齡可以破記錄了。
整個刑部最震驚的,當屬提名張偉的劉尚書本人。
他做這個提名,本來就是按心腹葉師爺的提議,樹立一個榜樣。
主要是想給心腹們看看:“老大我是挺你們的,你資曆不哆,我依然支持你。“
否則劉尚書全力助推張偉的話,一定會把張偉排第一名的。
沒想到大順帝無意間的一番閑聊,竟讓此事假戲成真的。
劉尚書也隻好順水推舟,接受了這個結果。
當後來劉尚書跟大順帝聊起此事,才知道此事的原委。
劉尚書也隻能在心裏感慨一下自己這個學生真的運氣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