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於蘇北提刑正使的熱情,蘇北提刑副使常開懷,接待張偉時就遠沒有肖光那麽熱情,一切顯得中規中矩。
顯然,他要麽沒有通過張偉攀附劉副相的意思,要麽根本就不知道張偉的來曆。
第三天上午,張偉按約定見到了自己在蘇北行省的直接上司,蘇北布政使穀少海。
穀少海大約五十歲左右,神態威嚴,一副很幹練的樣子。
張偉見到穀少海後趕緊行禮道:“下官新任淮安府知府張偉拜見穀布政。
初次拜見,略備薄禮,請布政大人笑納。”
何經曆聽到張偉的話後,十分識趣的向穀布政使身後的管事遞上禮單。
穀少海看都沒看禮單,而是掃視了張偉一眼,然後開始發問:“張知府如此年輕,今年有三十了嗎?”
張偉:“下官剛剛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
穀少海這才拿起張偉的拜帖來看。(張偉是第一次來拜見,作為下屬,他肯定會在拜帖中介紹自己。)
穀少海:“卓然是大順十年的進士,此前一直在刑部工作?”
張偉:“是的,下官在刑部工作已經七年多了。“
穀少海:“這麽說來,卓然對劉副相一定很熟悉了?\"
張偉:“慚愧,劉副相正是下官恩師,下官進入刑部也是恩師欽點。“
在地方上工作,有劉副相這麽強硬的靠山,張偉決定先亮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穀少海用力看了張偉一眼,心裏在評估張偉的話有幾分真。
這\"恩師\"跟\"恩師”之間,也可以差距很大。
有連麵都見不到的\"恩師”,也有親如父兄的\"恩師”。
心裏這樣想,嘴上的態度卻變的親切起來。
“卓然原來是劉副相的愛徒,難怪年紀輕輕就能如此出彩。“
張偉:“哪裏,都是朝廷和恩師的栽培,到了蘇北還希望大人能多多指教。“
穀少海:“卓然,在蘇北你放心,工作上有什麽難處你盡管提,本官一定會給你最大的支持。“
張偉得了這句口頭承諾,立馬化身淮安府六縣百姓的代表,對穀少海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客套話聊的差不多,張偉就準備起身告辭。
穀少海突然說了一句:“卓然,淮安府這幾年的海商有點猖狂,你要多關注關注。
特別是淮安府治下的鹽城縣,布政司派了幾好批人過去都隻查出一些走私的小問題。
但很多重大案件的線索都指向鹽城縣,你迴去以後,務必要多多關注此事。“
這是第三次有人在張偉麵前提到鹽城縣了,這次還是一省大員,張偉在頂頭上司親自說的。
張偉應下穀少海的囑托後,心裏已經把鹽城縣之事列為了明年的第一要務。
張偉離開後,穀少海吩咐了一聲:“張師爺,通知北京城的人查一查這個淮安府的新知府到底是什麽來曆。“
從穀少海府中出來,張偉來到蘇北布政司左參政程東行的府上,找到了早早來到這裏投遞拜帖的周師爺。
周師爺:“大人,我使了五兩銀子,這裏的管家說程參政應該下午就會見您了呢。“
聽了周師爺的話,張偉就放心的等在程府外麵了。
結果張偉一行人在程府外等到天黑,也沒能進得了程府。
那個收了周師爺孝敬錢的管家更是人都找不到。
當何經曆提議再等等時,張偉沉身說:“天都黑了,等什麽等,我們先迴客棧。“
今天的事件讓張偉對這位未曾謀麵的程大人的觀感降低了好幾個檔次。
連看門的下人都管不好,可見其人作風和水平都不怎麽樣。
可是心裏再不爽,張偉第二天還是帶了何經曆和周師爺繼續去程參政的府上。
官場上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做那個破壞規矩的人。
第二天,周師爺用了十兩銀子,這次換了一個管家。
說法還是一樣的,讓張偉下午見程參政。
結果卻還是跟第一天一樣,到天黑都沒進程府的門。
這下所有的淮安府來人都有點生氣了。
一個左參政的門房,收了十兩銀子都還不敢辦事,這也太過份了吧,
張偉恩師劉閣老的門房也就收個五兩銀子做通傳費已經頂天了。
張偉此時倒冷靜下來了,他決定第三天再去一次,最後還是這樣的結果,那就怪不得張偉了。
第三天,張偉決定親自出麵。
張偉已經很多年沒有和管家級別的人物交手了。
張偉攔住當天在場的管家直接問:“我們淮安府的拜帖你們遞進去沒有?“
那管家顯然沒有遇到敢在程家麵前如此問話的人。
他的臉色白了一陣,然後看著張偉的五品官服不屑地說:“這位官人,你這話說的,拜帖我們自然是遞了進去,但府裏的老爺什麽時候見你,那我等就不知道了。“
張偉:“好好好,你等收了我們兩次手包,竟然拜帖都沒有遞。
本官下次在衙門見了程參政,倒要好好問問他,他府上這是什麽規矩。“
這種無賴張偉已經決定不能用他們的規矩來跟他們講道理了,直接掀桌子就行。
自己一個五品知府真會奈何不了一個小門房管事?
隻是之前想相互維持一個體麵罷了,但既然你這麽不體麵,就怪不得我掀桌子了。
張偉說完話,馬上招唿淮安府的人一起走,此時他已經做好了跟程參政翻臉的最壞準備。
張偉等人剛離開,那位管家嘴裏呸了聲:“窮鬼。“
但他還是進了內院把此事稟告給了府裏的王師爺和二公子。
畢竟府上收手包的最大“老板”就是王師爺和二公子這兩位。
王師爺問:“你們收了人家多少銀子啊。“
管家愣神了一下,剛想說什麽,旁邊的二公子厲聲道:“說實話!“
管家馬上實話實說:“一次五兩,一次十兩。“
二公子:“什麽,十兩,不是夠標準了嘛。“
管家:“是劉管家見那夥人給錢挺痛快的,就想多榨他們一點。
本來想他們今天再加一點就讓他們進來的,那知道他們突然就翻臉了。“
管家也有點委屈,以前他們用這招為難下麵當官的,百試百靈。
反正這錢最後也是衙門報銷的,不是當官的本人出的,當官的一般都不會急眼的。
王師爺:“他們當官的是誰?”
管家:“好像是淮安知府。”
兩人一聽,心想這要壞菜呀,他們家老爺愛錢不假,但也是非常要麵子的。
這事要是讓老爺知道了,這裏的人沒一個有好果子吃。
而以淮安知府的身份,他要上衙門去見老爺,老爺是一定會見的。
那到時候這事就瞞不住了。
王師爺趕緊說:“笨蛋,快去追,把人追迴來。”
顯然,他要麽沒有通過張偉攀附劉副相的意思,要麽根本就不知道張偉的來曆。
第三天上午,張偉按約定見到了自己在蘇北行省的直接上司,蘇北布政使穀少海。
穀少海大約五十歲左右,神態威嚴,一副很幹練的樣子。
張偉見到穀少海後趕緊行禮道:“下官新任淮安府知府張偉拜見穀布政。
初次拜見,略備薄禮,請布政大人笑納。”
何經曆聽到張偉的話後,十分識趣的向穀布政使身後的管事遞上禮單。
穀少海看都沒看禮單,而是掃視了張偉一眼,然後開始發問:“張知府如此年輕,今年有三十了嗎?”
張偉:“下官剛剛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
穀少海這才拿起張偉的拜帖來看。(張偉是第一次來拜見,作為下屬,他肯定會在拜帖中介紹自己。)
穀少海:“卓然是大順十年的進士,此前一直在刑部工作?”
張偉:“是的,下官在刑部工作已經七年多了。“
穀少海:“這麽說來,卓然對劉副相一定很熟悉了?\"
張偉:“慚愧,劉副相正是下官恩師,下官進入刑部也是恩師欽點。“
在地方上工作,有劉副相這麽強硬的靠山,張偉決定先亮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穀少海用力看了張偉一眼,心裏在評估張偉的話有幾分真。
這\"恩師\"跟\"恩師”之間,也可以差距很大。
有連麵都見不到的\"恩師”,也有親如父兄的\"恩師”。
心裏這樣想,嘴上的態度卻變的親切起來。
“卓然原來是劉副相的愛徒,難怪年紀輕輕就能如此出彩。“
張偉:“哪裏,都是朝廷和恩師的栽培,到了蘇北還希望大人能多多指教。“
穀少海:“卓然,在蘇北你放心,工作上有什麽難處你盡管提,本官一定會給你最大的支持。“
張偉得了這句口頭承諾,立馬化身淮安府六縣百姓的代表,對穀少海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客套話聊的差不多,張偉就準備起身告辭。
穀少海突然說了一句:“卓然,淮安府這幾年的海商有點猖狂,你要多關注關注。
特別是淮安府治下的鹽城縣,布政司派了幾好批人過去都隻查出一些走私的小問題。
但很多重大案件的線索都指向鹽城縣,你迴去以後,務必要多多關注此事。“
這是第三次有人在張偉麵前提到鹽城縣了,這次還是一省大員,張偉在頂頭上司親自說的。
張偉應下穀少海的囑托後,心裏已經把鹽城縣之事列為了明年的第一要務。
張偉離開後,穀少海吩咐了一聲:“張師爺,通知北京城的人查一查這個淮安府的新知府到底是什麽來曆。“
從穀少海府中出來,張偉來到蘇北布政司左參政程東行的府上,找到了早早來到這裏投遞拜帖的周師爺。
周師爺:“大人,我使了五兩銀子,這裏的管家說程參政應該下午就會見您了呢。“
聽了周師爺的話,張偉就放心的等在程府外麵了。
結果張偉一行人在程府外等到天黑,也沒能進得了程府。
那個收了周師爺孝敬錢的管家更是人都找不到。
當何經曆提議再等等時,張偉沉身說:“天都黑了,等什麽等,我們先迴客棧。“
今天的事件讓張偉對這位未曾謀麵的程大人的觀感降低了好幾個檔次。
連看門的下人都管不好,可見其人作風和水平都不怎麽樣。
可是心裏再不爽,張偉第二天還是帶了何經曆和周師爺繼續去程參政的府上。
官場上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做那個破壞規矩的人。
第二天,周師爺用了十兩銀子,這次換了一個管家。
說法還是一樣的,讓張偉下午見程參政。
結果卻還是跟第一天一樣,到天黑都沒進程府的門。
這下所有的淮安府來人都有點生氣了。
一個左參政的門房,收了十兩銀子都還不敢辦事,這也太過份了吧,
張偉恩師劉閣老的門房也就收個五兩銀子做通傳費已經頂天了。
張偉此時倒冷靜下來了,他決定第三天再去一次,最後還是這樣的結果,那就怪不得張偉了。
第三天,張偉決定親自出麵。
張偉已經很多年沒有和管家級別的人物交手了。
張偉攔住當天在場的管家直接問:“我們淮安府的拜帖你們遞進去沒有?“
那管家顯然沒有遇到敢在程家麵前如此問話的人。
他的臉色白了一陣,然後看著張偉的五品官服不屑地說:“這位官人,你這話說的,拜帖我們自然是遞了進去,但府裏的老爺什麽時候見你,那我等就不知道了。“
張偉:“好好好,你等收了我們兩次手包,竟然拜帖都沒有遞。
本官下次在衙門見了程參政,倒要好好問問他,他府上這是什麽規矩。“
這種無賴張偉已經決定不能用他們的規矩來跟他們講道理了,直接掀桌子就行。
自己一個五品知府真會奈何不了一個小門房管事?
隻是之前想相互維持一個體麵罷了,但既然你這麽不體麵,就怪不得我掀桌子了。
張偉說完話,馬上招唿淮安府的人一起走,此時他已經做好了跟程參政翻臉的最壞準備。
張偉等人剛離開,那位管家嘴裏呸了聲:“窮鬼。“
但他還是進了內院把此事稟告給了府裏的王師爺和二公子。
畢竟府上收手包的最大“老板”就是王師爺和二公子這兩位。
王師爺問:“你們收了人家多少銀子啊。“
管家愣神了一下,剛想說什麽,旁邊的二公子厲聲道:“說實話!“
管家馬上實話實說:“一次五兩,一次十兩。“
二公子:“什麽,十兩,不是夠標準了嘛。“
管家:“是劉管家見那夥人給錢挺痛快的,就想多榨他們一點。
本來想他們今天再加一點就讓他們進來的,那知道他們突然就翻臉了。“
管家也有點委屈,以前他們用這招為難下麵當官的,百試百靈。
反正這錢最後也是衙門報銷的,不是當官的本人出的,當官的一般都不會急眼的。
王師爺:“他們當官的是誰?”
管家:“好像是淮安知府。”
兩人一聽,心想這要壞菜呀,他們家老爺愛錢不假,但也是非常要麵子的。
這事要是讓老爺知道了,這裏的人沒一個有好果子吃。
而以淮安知府的身份,他要上衙門去見老爺,老爺是一定會見的。
那到時候這事就瞞不住了。
王師爺趕緊說:“笨蛋,快去追,把人追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