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一連扳倒了三家鹽商,這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時間揚州鹽商人人自危,說不定哪天自己就成了下一個。
於是鹽商施展一百零八種能耐,各方的請托紛紛湧入揚州府特別是張偉的手中。
張偉故意拖了兩天才給各方答複,提了兩個要求,才願意不追究其他商人。
第一,府衙清查鹽商主要是為了清查欠稅,其他鹽商,隻要把欠稅補上揚州府並不會在查處或為難鹽商了。
第二,董,於,杜三家勾結鹽監壓迫鹽工太甚導致鹽工反抗。
為了避免後續出現類似的事件,所有鹽商需和當地官府及鹽監們聯合保障鹽工基本的生存權利。
即每天最多工作不超過六個時辰,每天收入不得少於八十文,每個月至少休息兩天。
這也就是後世勞工們認可的六八二製度。
對於驚慌中的鹽商們來說,這兩條都是小事,於是立馬答應了下來。
首先是鹽商找各種理由紛紛補交了多年的欠稅,揚州稅課司難得的加班來收稅。
揚州稅課司在年前總共收到鹽商的補交稅款就多達七十萬兩有餘。
第二是由鹽商總會出麵,和蘇北鹽監聯合訂立在後世看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鹽工基本生存權保障協議。”
還好,揚州府處理完董,於,杜三家後,按約定沒有繼續對其他鹽商動手。
剩下的鹽商總算鬆了一口大氣。
梅家,梅家家主梅軒看著自己外甥信王的迴信:“舅舅勿慌,張先生不會為難舅舅家的。“
梅軒對自己的兒子梅家和道:“大郎,從信王殿下的來信看,張大人與信王殿下的關係應該很好啊,我們應該不用去補交稅款吧。”
梅家和:“爹,這點銀子算什麽,關鍵是不能讓張大人或信王殿下難做。我們現在可千萬不能有一點惹張大人不高興的事。”
梅軒:“也對,那咱們等風頭過了,再上門去拜見張大人。”
梅家和:“這樣最好。”
揚州鹽商大佬劉和家中,劉和跟與自家交好的六七家鹽商說:“諸位,咱們這迴算是破財消災了。
董家那些大的背景,這張知府都毫不手軟,我等還是不要與其正麵為敵的好。“
其他鹽商紛紛迴首:“是啊,還好我等隻是傷到了皮毛。
那董,於,杜三家可是徹底沒了,近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啊。“
劉和道:“誰讓他們三家平時行事太囂張,對家裏的子弟又不加管束,這才釀成大禍,我們也要引以為戒啊。”
在鹽商們的惴惴不安的時候,張偉根本沒有把鹽商的事放在心裏。
他更關心的是朝廷對他處理鹽工和鹽務的方針是否讚同。
大順二十年十二月中旬,天氣難得放晴,揚州東大門,老劉頭的茶鋪。
李員外一進來就大聲喊道:“老劉頭,給爺上壺好茶,再來兩份上好的點心。”
老劉頭:“好呢,李員外,我看您這裏碰到好事了啊。”
李員外:“是好事,我郊外莊子遭搶的損失衙門給我發賠償了。
整整八百兩,一分沒少,咱這揚州城真是來的青天大老爺了啊。”
沒錯,就在幾天前,張偉上的有關鹽工的赦免,用貪官們的贓銀五十萬兩來賠償揚州百姓和大戶遭到的損失,發贓銀十萬安撫返迴淮南鹽場的鹽工,這三條建議都被朝廷同意了。
所以揚州府才有錢賠給李員外等人。
衙門的老油子書辦王老五這時又準時出現了,他附和著李員外說:“咱們知府張大人那當然是青天大老爺啊,不然怎麽會查處靠山強硬的董家。”
老楊頭這時看著王老五又說:“老爺是青天大老爺,但某些公家人卻不一定是好人。”
原來上次老楊頭雖然當時從王老五麵前跑掉了,可後麵還是讓王老五找到機會給打了一頓。
因此老楊頭看著王老王就沒有好臉色。
王老五得意的看著老楊頭說:“怎麽著,不服你五爺?還敢在背後蛐蛐你五爺。”
老楊頭見王老五又要衝上來,趕緊賠了不是,然後幾個人又聊到董家的事上來了。
李員外有點擔心的說:“這次張大人把董家給辦了,也不知道在朝廷那裏能不能討到好?
董家的後台們肯定會攻擊張大人。”
王老五:“你這是杞人憂天啊,咱張大人年紀輕輕就升到三品高位。
他在朝廷肯定也是有靠山的,放心,董家的後台們肯定奈何不了張大人。”
十二月十五日,京師。
內閣副相劉勝武的府上,劉副相的心腹葉師爺拿著張偉寄過來加急信件走進了劉副相的書房。
葉師爺:“老爺,張師弟又寄來加急信件了。”
劉勝武:“這小子又惹出什麽麻煩了,在揚州上任不到一個月,也不和人商量,就幹出了赦免鹽工,挪用六十萬兩贓款賠償揚州市民和補貼鹽工,這兩件捅破天的大事。
多虧了聖上大度,不追究他的自作主張,不然老夫也救不了他。”
葉師爺:“張師弟是受天子之命全權處理蘇北鹽務,沒有這麽大的魄力是幹不好這件大事的。”
劉勝武沉默了一會說:“卓然比老夫有魄力啊,看看這小子來信說了什麽,不會又幹什麽大事了吧。”
葉師爺把信拆開遞給劉副相,劉副相一看,張偉在信中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整治鹽商,查抄董,於,杜三家,共查得九十餘萬兩,讓其他鹽商們補交了欠稅,補交稅款七十餘萬兩,總共得銀一百六十多萬兩,
第二,是直接把為惡多端的揚州一霸董家給全下獄了,
第三,解釋了劉副相上次關於張偉是否投靠了太子的疑問。
第三點劉副相其實自己已經想明白了,張偉不太可能中途去投靠太子。
所以這一點無關緊要。
但是前麵兩點,果然又是大事。
劉副相想了一下說:“不行,我得進宮,這於家有個老太妃在。
杜家跟少府不清不楚,董家跟許國公更是不血親。
我得先去跟陛下通個氣,不然卓然雖然為朝廷辦了大好事,但難免要在陛下麵前吃點小虧。”
劉副相進宮後把張偉在揚州幹的事跟大順帝一說,大順帝嘴角稍稍一笑道:“老先生,你這位得意門生行事風格和你完全不同啊,你是一動不如一靜,張偉是恨不得把天都捅破才好。“
劉副相:“張偉確實是有些過於折騰了,不過他也是一片公心。“
大順帝:“張偉辦的都是大好事,朕一點也沒有要怪罪他的意思,對於他的魄力和果決,朕還很欣賞。
放心這兩件事等揚州府的公文正式到了後,朝堂之上朕會說話的。
不過揚州府查抄的髒銀應該上交到朝廷來。”
果然,揚州府查辦董,於,杜三家鹽商的案子上報到朝廷後。
剛有人想給他們三家說話,大順帝就提前定好了調子。
“嚴懲不法鹽商是朕親自交代的,揚州府清查的贓銀和補稅近一百六十萬兩,此事揚州府辦的好,張偉辦的好!”
一時間揚州鹽商人人自危,說不定哪天自己就成了下一個。
於是鹽商施展一百零八種能耐,各方的請托紛紛湧入揚州府特別是張偉的手中。
張偉故意拖了兩天才給各方答複,提了兩個要求,才願意不追究其他商人。
第一,府衙清查鹽商主要是為了清查欠稅,其他鹽商,隻要把欠稅補上揚州府並不會在查處或為難鹽商了。
第二,董,於,杜三家勾結鹽監壓迫鹽工太甚導致鹽工反抗。
為了避免後續出現類似的事件,所有鹽商需和當地官府及鹽監們聯合保障鹽工基本的生存權利。
即每天最多工作不超過六個時辰,每天收入不得少於八十文,每個月至少休息兩天。
這也就是後世勞工們認可的六八二製度。
對於驚慌中的鹽商們來說,這兩條都是小事,於是立馬答應了下來。
首先是鹽商找各種理由紛紛補交了多年的欠稅,揚州稅課司難得的加班來收稅。
揚州稅課司在年前總共收到鹽商的補交稅款就多達七十萬兩有餘。
第二是由鹽商總會出麵,和蘇北鹽監聯合訂立在後世看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鹽工基本生存權保障協議。”
還好,揚州府處理完董,於,杜三家後,按約定沒有繼續對其他鹽商動手。
剩下的鹽商總算鬆了一口大氣。
梅家,梅家家主梅軒看著自己外甥信王的迴信:“舅舅勿慌,張先生不會為難舅舅家的。“
梅軒對自己的兒子梅家和道:“大郎,從信王殿下的來信看,張大人與信王殿下的關係應該很好啊,我們應該不用去補交稅款吧。”
梅家和:“爹,這點銀子算什麽,關鍵是不能讓張大人或信王殿下難做。我們現在可千萬不能有一點惹張大人不高興的事。”
梅軒:“也對,那咱們等風頭過了,再上門去拜見張大人。”
梅家和:“這樣最好。”
揚州鹽商大佬劉和家中,劉和跟與自家交好的六七家鹽商說:“諸位,咱們這迴算是破財消災了。
董家那些大的背景,這張知府都毫不手軟,我等還是不要與其正麵為敵的好。“
其他鹽商紛紛迴首:“是啊,還好我等隻是傷到了皮毛。
那董,於,杜三家可是徹底沒了,近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啊。“
劉和道:“誰讓他們三家平時行事太囂張,對家裏的子弟又不加管束,這才釀成大禍,我們也要引以為戒啊。”
在鹽商們的惴惴不安的時候,張偉根本沒有把鹽商的事放在心裏。
他更關心的是朝廷對他處理鹽工和鹽務的方針是否讚同。
大順二十年十二月中旬,天氣難得放晴,揚州東大門,老劉頭的茶鋪。
李員外一進來就大聲喊道:“老劉頭,給爺上壺好茶,再來兩份上好的點心。”
老劉頭:“好呢,李員外,我看您這裏碰到好事了啊。”
李員外:“是好事,我郊外莊子遭搶的損失衙門給我發賠償了。
整整八百兩,一分沒少,咱這揚州城真是來的青天大老爺了啊。”
沒錯,就在幾天前,張偉上的有關鹽工的赦免,用貪官們的贓銀五十萬兩來賠償揚州百姓和大戶遭到的損失,發贓銀十萬安撫返迴淮南鹽場的鹽工,這三條建議都被朝廷同意了。
所以揚州府才有錢賠給李員外等人。
衙門的老油子書辦王老五這時又準時出現了,他附和著李員外說:“咱們知府張大人那當然是青天大老爺啊,不然怎麽會查處靠山強硬的董家。”
老楊頭這時看著王老五又說:“老爺是青天大老爺,但某些公家人卻不一定是好人。”
原來上次老楊頭雖然當時從王老五麵前跑掉了,可後麵還是讓王老五找到機會給打了一頓。
因此老楊頭看著王老王就沒有好臉色。
王老五得意的看著老楊頭說:“怎麽著,不服你五爺?還敢在背後蛐蛐你五爺。”
老楊頭見王老五又要衝上來,趕緊賠了不是,然後幾個人又聊到董家的事上來了。
李員外有點擔心的說:“這次張大人把董家給辦了,也不知道在朝廷那裏能不能討到好?
董家的後台們肯定會攻擊張大人。”
王老五:“你這是杞人憂天啊,咱張大人年紀輕輕就升到三品高位。
他在朝廷肯定也是有靠山的,放心,董家的後台們肯定奈何不了張大人。”
十二月十五日,京師。
內閣副相劉勝武的府上,劉副相的心腹葉師爺拿著張偉寄過來加急信件走進了劉副相的書房。
葉師爺:“老爺,張師弟又寄來加急信件了。”
劉勝武:“這小子又惹出什麽麻煩了,在揚州上任不到一個月,也不和人商量,就幹出了赦免鹽工,挪用六十萬兩贓款賠償揚州市民和補貼鹽工,這兩件捅破天的大事。
多虧了聖上大度,不追究他的自作主張,不然老夫也救不了他。”
葉師爺:“張師弟是受天子之命全權處理蘇北鹽務,沒有這麽大的魄力是幹不好這件大事的。”
劉勝武沉默了一會說:“卓然比老夫有魄力啊,看看這小子來信說了什麽,不會又幹什麽大事了吧。”
葉師爺把信拆開遞給劉副相,劉副相一看,張偉在信中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整治鹽商,查抄董,於,杜三家,共查得九十餘萬兩,讓其他鹽商們補交了欠稅,補交稅款七十餘萬兩,總共得銀一百六十多萬兩,
第二,是直接把為惡多端的揚州一霸董家給全下獄了,
第三,解釋了劉副相上次關於張偉是否投靠了太子的疑問。
第三點劉副相其實自己已經想明白了,張偉不太可能中途去投靠太子。
所以這一點無關緊要。
但是前麵兩點,果然又是大事。
劉副相想了一下說:“不行,我得進宮,這於家有個老太妃在。
杜家跟少府不清不楚,董家跟許國公更是不血親。
我得先去跟陛下通個氣,不然卓然雖然為朝廷辦了大好事,但難免要在陛下麵前吃點小虧。”
劉副相進宮後把張偉在揚州幹的事跟大順帝一說,大順帝嘴角稍稍一笑道:“老先生,你這位得意門生行事風格和你完全不同啊,你是一動不如一靜,張偉是恨不得把天都捅破才好。“
劉副相:“張偉確實是有些過於折騰了,不過他也是一片公心。“
大順帝:“張偉辦的都是大好事,朕一點也沒有要怪罪他的意思,對於他的魄力和果決,朕還很欣賞。
放心這兩件事等揚州府的公文正式到了後,朝堂之上朕會說話的。
不過揚州府查抄的髒銀應該上交到朝廷來。”
果然,揚州府查辦董,於,杜三家鹽商的案子上報到朝廷後。
剛有人想給他們三家說話,大順帝就提前定好了調子。
“嚴懲不法鹽商是朕親自交代的,揚州府清查的贓銀和補稅近一百六十萬兩,此事揚州府辦的好,張偉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