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九月底,揚州府所有人都知道新知府很快就會上任了。
張偉索性也開始放權,隻等著公孫白來交接。
而在張偉府中,鄒若芙這次幹脆帶著部分家人提前去南京安排新住所去了。
當然也張偉也沒有閑著,他已經在琢磨專職的蘇北左參政這個角色怎麽做了。
像左參政這種輔佐類的官員,工作好不好做,關鍵還的看主官怎麽樣?
如果主官喜歡大包大攬,那輔佐官或副官發揮的空間就很有限。
如果主管是喜歡放權的官員,那輔佐官或副官就可以獨當一麵,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發揮巨大的作用。
以張偉這半年多實際工作中的接觸來看,現任的蘇北布政使左定宇是比較明顯的放權派。
他交給張偉的工作,一般都不會在幹涉張偉具體是怎麽完成的,隻看最後的結果完成的怎麽樣。
這半年多來,張偉在揚州,左定宇的南京,兩人的配合還是挺完美的,
張偉作為第一副手,從不試圖挑戰左定宇一省長官的權柄,左定宇定下的方針和策略,張偉隻管執行。
左定宇作為布政司的老大,也從來不對張偉的分管工作指手畫腳,張偉提報的建議和意見,左定宇也是照單全收。
就是不知道等張偉去了南京後,雙方還能不能保持這麽融洽的配合。
十月初七,張偉接到消息,公孫白將於第二天帶領大隊人馬到達揚州府。
於是張偉讓剩下的家人都做好準備,第二天先去揚州港口等張偉。
張偉一交接完畢就來與家人們匯合一起去南京城。
到了十月初八,張偉終於等到公孫白前來揚州上任。
為了表示對公孫白這個大師兄的尊重,張偉破例跟其他官員一起來到揚州城門迎接公孫白。
要知道張偉作為蘇北布政司的左參政,是公孫白實實在在的上司,按慣例他最多在衙門口等一下公孫白就行了。
像張偉來揚州府跟左定宇交接鹽業的處理時,都是張偉親自去左定宇的公館進行的。
張偉這種給麵子的行為,公孫白倒也挺上道的,他一見到張偉就先行了下級見上級的參拜之禮。
公孫白向張偉鞠躬道:“下官侯任蘇北布政司右參政兼揚州知府公孫白,參見張大人。“
張偉不敢受公孫白的全禮,趕緊扶起公孫白道:“公孫師兄不必多禮。
公孫師兄一路辛苦了,來來來,師弟為你介紹一下來為你接風的揚州府的重要官員。“
“這位是揚州府同知,謝子欣,乃是大順七年探花郎出身。“
“這位是揚州府同知,黃東山,大順元年進士,主管揚州的錢糧業務。
“這是揚州府的通判,楊應,專司揚州的刑名之事。“
“這是揚州府的通判,何再道,目前跟在師弟的身邊,處理府衙內部的諸多事務。“
…..
介紹完官員,張偉又給公孫白介紹了揚州府其他士紳代表,比如海商關家家主,鹽商劉家,梅家的家主。
做了一大圈必要的介紹,張偉才帶領眾人把公孫白迎接進了揚州城。
到了揚州府府衙,在督察院駐蘇北省禦史的監督下,公孫白出示了吏部的任命書,張偉則把知府大印交接人公孫白。
等公孫白的人把庫房和公賬盤點完成,公孫白與張偉簽署了交接文書之後。
張偉就正式從揚州知府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張偉:“如龍師兄,這揚州府近七十萬百姓就拜托給師兄了。“
公孫白字如龍,前文有提到過的。
公孫白:“卓然放心,我一定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張偉:“對了,師弟我多年沒親自見過恩師,恩師身體一向可好?“
公孫白:“老師這幾年身材還可以,不過老師畢竟也是快七十的人,卓然有機會還是多去親自拜見拜見老師吧。“
兩人又聊了些在北京的往事和故人,張偉這才說:”小弟今天就要去南京了,府衙的內院,小弟的家人已經收拾完畢了,師兄可以讓嫂夫人帶人住進去了。“
公孫白:“卓然,這麽著急幹嘛,為兄還想著今晚咱師兄弟能痛飲達旦呢。”
張偉:“師兄到了蘇北,以後在一起喝酒的機會多的是,不必急於這一天兩天,師兄還是讓家人先安頓下來吧。”
張偉一直在等公孫白問他揚州府中那些人可以用。
可惜公孫白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一直不問,但張偉自己開口則有要幹涉下一任工作的意思。
這跟後世一把手交接時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前任一直主動告訴現任:“那個小李不錯,做事靠譜,可以重用。”
”小孫管財務不錯,財務工作可以放心交給他。“
現任的一把手聽了肯定不舒服,
但如果是現任主動用請教的方式問前任:“您看您走了之後,我組織工作上有問題可以請教誰呢?”
”如果經濟工作搞不上去,誰上比較在行。“
以這樣的方式打開,肯定是賓主皆歡。
張偉以為,以自己跟公孫白的關係肯定也是會走後一種模式,結果公孫白並沒有這個意思。
最後張偉在去港口和家人匯合前還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揚州府內,黃同知可以委以重任。”
公孫白聽到後,臉色微微一變,不過他還是笑著迴應道:“感謝卓然師弟的提醒,為師我心裏有數了。”
看到公孫白如此反應,張偉便不再多說什麽,與揚州府眾人告別後,直接帶了護衛去了港口與家人匯合。
眾人至於送張偉的要求,張偉自然是迴絕了。
畢竟公孫白新官上任,眾人肯定還是要以公孫白為中心的。
揚州東大門,老劉頭的茶鋪裏。
李員外:“今天張大人就離開揚州去南京城了?”
王老五:“那可不,我上午親眼看見張大人跟新來的公孫大人做完交接後,帶著家人就從揚州港口上了去南京的船。“
老劉頭:“就知道吹牛,以你的身份,你來看的到張大人?“
王老五:“老劉,你丫個破嘴能不能閉上,你五爺說話關你屁事?“
老劉頭:“就看不得你在吹牛。“
李員外看了看又在鬥嘴的兩個怨家搖了搖頭,心裏默默的說了句:“張大人,你是個好官呀,祝你一路高升。“
張偉索性也開始放權,隻等著公孫白來交接。
而在張偉府中,鄒若芙這次幹脆帶著部分家人提前去南京安排新住所去了。
當然也張偉也沒有閑著,他已經在琢磨專職的蘇北左參政這個角色怎麽做了。
像左參政這種輔佐類的官員,工作好不好做,關鍵還的看主官怎麽樣?
如果主官喜歡大包大攬,那輔佐官或副官發揮的空間就很有限。
如果主管是喜歡放權的官員,那輔佐官或副官就可以獨當一麵,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發揮巨大的作用。
以張偉這半年多實際工作中的接觸來看,現任的蘇北布政使左定宇是比較明顯的放權派。
他交給張偉的工作,一般都不會在幹涉張偉具體是怎麽完成的,隻看最後的結果完成的怎麽樣。
這半年多來,張偉在揚州,左定宇的南京,兩人的配合還是挺完美的,
張偉作為第一副手,從不試圖挑戰左定宇一省長官的權柄,左定宇定下的方針和策略,張偉隻管執行。
左定宇作為布政司的老大,也從來不對張偉的分管工作指手畫腳,張偉提報的建議和意見,左定宇也是照單全收。
就是不知道等張偉去了南京後,雙方還能不能保持這麽融洽的配合。
十月初七,張偉接到消息,公孫白將於第二天帶領大隊人馬到達揚州府。
於是張偉讓剩下的家人都做好準備,第二天先去揚州港口等張偉。
張偉一交接完畢就來與家人們匯合一起去南京城。
到了十月初八,張偉終於等到公孫白前來揚州上任。
為了表示對公孫白這個大師兄的尊重,張偉破例跟其他官員一起來到揚州城門迎接公孫白。
要知道張偉作為蘇北布政司的左參政,是公孫白實實在在的上司,按慣例他最多在衙門口等一下公孫白就行了。
像張偉來揚州府跟左定宇交接鹽業的處理時,都是張偉親自去左定宇的公館進行的。
張偉這種給麵子的行為,公孫白倒也挺上道的,他一見到張偉就先行了下級見上級的參拜之禮。
公孫白向張偉鞠躬道:“下官侯任蘇北布政司右參政兼揚州知府公孫白,參見張大人。“
張偉不敢受公孫白的全禮,趕緊扶起公孫白道:“公孫師兄不必多禮。
公孫師兄一路辛苦了,來來來,師弟為你介紹一下來為你接風的揚州府的重要官員。“
“這位是揚州府同知,謝子欣,乃是大順七年探花郎出身。“
“這位是揚州府同知,黃東山,大順元年進士,主管揚州的錢糧業務。
“這是揚州府的通判,楊應,專司揚州的刑名之事。“
“這是揚州府的通判,何再道,目前跟在師弟的身邊,處理府衙內部的諸多事務。“
…..
介紹完官員,張偉又給公孫白介紹了揚州府其他士紳代表,比如海商關家家主,鹽商劉家,梅家的家主。
做了一大圈必要的介紹,張偉才帶領眾人把公孫白迎接進了揚州城。
到了揚州府府衙,在督察院駐蘇北省禦史的監督下,公孫白出示了吏部的任命書,張偉則把知府大印交接人公孫白。
等公孫白的人把庫房和公賬盤點完成,公孫白與張偉簽署了交接文書之後。
張偉就正式從揚州知府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張偉:“如龍師兄,這揚州府近七十萬百姓就拜托給師兄了。“
公孫白字如龍,前文有提到過的。
公孫白:“卓然放心,我一定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張偉:“對了,師弟我多年沒親自見過恩師,恩師身體一向可好?“
公孫白:“老師這幾年身材還可以,不過老師畢竟也是快七十的人,卓然有機會還是多去親自拜見拜見老師吧。“
兩人又聊了些在北京的往事和故人,張偉這才說:”小弟今天就要去南京了,府衙的內院,小弟的家人已經收拾完畢了,師兄可以讓嫂夫人帶人住進去了。“
公孫白:“卓然,這麽著急幹嘛,為兄還想著今晚咱師兄弟能痛飲達旦呢。”
張偉:“師兄到了蘇北,以後在一起喝酒的機會多的是,不必急於這一天兩天,師兄還是讓家人先安頓下來吧。”
張偉一直在等公孫白問他揚州府中那些人可以用。
可惜公孫白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一直不問,但張偉自己開口則有要幹涉下一任工作的意思。
這跟後世一把手交接時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前任一直主動告訴現任:“那個小李不錯,做事靠譜,可以重用。”
”小孫管財務不錯,財務工作可以放心交給他。“
現任的一把手聽了肯定不舒服,
但如果是現任主動用請教的方式問前任:“您看您走了之後,我組織工作上有問題可以請教誰呢?”
”如果經濟工作搞不上去,誰上比較在行。“
以這樣的方式打開,肯定是賓主皆歡。
張偉以為,以自己跟公孫白的關係肯定也是會走後一種模式,結果公孫白並沒有這個意思。
最後張偉在去港口和家人匯合前還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揚州府內,黃同知可以委以重任。”
公孫白聽到後,臉色微微一變,不過他還是笑著迴應道:“感謝卓然師弟的提醒,為師我心裏有數了。”
看到公孫白如此反應,張偉便不再多說什麽,與揚州府眾人告別後,直接帶了護衛去了港口與家人匯合。
眾人至於送張偉的要求,張偉自然是迴絕了。
畢竟公孫白新官上任,眾人肯定還是要以公孫白為中心的。
揚州東大門,老劉頭的茶鋪裏。
李員外:“今天張大人就離開揚州去南京城了?”
王老五:“那可不,我上午親眼看見張大人跟新來的公孫大人做完交接後,帶著家人就從揚州港口上了去南京的船。“
老劉頭:“就知道吹牛,以你的身份,你來看的到張大人?“
王老五:“老劉,你丫個破嘴能不能閉上,你五爺說話關你屁事?“
老劉頭:“就看不得你在吹牛。“
李員外看了看又在鬥嘴的兩個怨家搖了搖頭,心裏默默的說了句:“張大人,你是個好官呀,祝你一路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