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元的下跪和認錯,陳剛似乎意識到了。
眼前這位張大人不僅早就跟自家打過交道,甚至自己的兒子還狠狠得罪過貴人。
難怪老爺子當年提到張偉這位武隆縣的傳奇人物時,神情總是那麽奇怪。
看到當年羞辱自己的人如今跪在自己麵前認錯並求饒。
張偉當年心頭那點不忿之氣就已經消散了。
對方畢竟沒做過實際傷害張偉的事,再加上陳老爺子對張家當年的恩情。
如今已經消氣的張偉自然不會再報複陳家父子,當然更不可能幫忙他們了。
讓他們父子尷尬的離開之後,張偉不去想這陳元該怎麽跟自己的父親解釋。
也不想知道陳剛聽完事情始末後,會怎麽看待自己的妻兒子女。
張偉稍做調整後,從當天下午開始拜見內閣大佬,親朋長輩,同事好友。
接替王偉傑擔任內閣首相的王楠是山西北部人,六十剛出頭。
之前一直在北方邊地擔任地方要員,性格豪爽,做事幹脆,但為政也極為強勢,在內閣大事上喜歡說一不二。
之前他以吏部尚書身份進入內閣時,那時他連副相都不是。
卻敢直接跟當時的首相王偉傑叫板,讓內閣經常形不成統一的意見,搞的大順帝父子不得不用吏部左侍郎馬民把他換了下來。
這次王偉傑下台後,大順帝實在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首相人選,於是把他扶到了首相的位置。
王楠見張偉時,隻安排了一刻鍾的時間。
兩人見麵幾乎沒有什麽客套,王楠聽張偉講了蘇北行省的成績和問題後,簡單點評了幾句。
最後王楠說:“卓然,蘇北行省是我大夏賦稅重地,千萬不能出亂子。
你在蘇北要配合左定宇好好幹,幹好了,朝廷不會忘記你們的功績的。“
張偉自然點頭稱是。
隨後見的是副相趙進,之前很多年都在六部和地方任職。
直到五十多歲才擔任工部侍郎,又熬了好幾年然後才升為工部尚書。
趙進對大夏朝全國的水利工程了如指掌,但對於內閣中的朝鬥,則並不是十分精通。
趙進見張偉時,的確沒有什麽好臉色,但他主要的問題是擔心張偉過於年輕,不能擔任如此重任。
趙進:“張偉啊,你年紀輕輕,雖然在蘇北做出了一些功績。
但應該在知府知州這個層麵久呆一段時間,好好沉澱一下。
不過既然你如此年輕已經做了從三品高位,一定要虛心向前輩們學習。
凡是三思而後行,否則不但害了你自己,也會害了蘇北數千萬百姓。“
張偉對趙進的批評和指點,都虛心傾聽,至於是不是照做,就是另一迴事了。
至於內閣其他禮部尚書代如海,吏部左侍郎馬民,財相李明道等對待張偉,都和其他普通官員一樣,用的都是官場的老套路,沒有什麽特別好說的。
隻有目前內閣中最老牌的閣老,督察院左都禦史呂師賢特意跟張偉多說了幾句。
呂閣老:“卓然,你我第一次見麵是什麽時候?”
張偉:“應該是大順十年時,我二伯帶我來這裏拜見閣老的,算下來已經有十二年了。”
呂閣老::“是啊,一晃就十二年就過去了,老夫七十有二了,是時候該迴老家頤養天年了。”
張偉:“內閣您正是老當益壯的年紀,陛下和朝廷都離不開你。“
呂閣老:“那有朝廷離不開的人,朝廷離了誰都一樣轉。
卓然,老夫之所以跟你說這些,是因為你這些年做的都非常好。
老夫是特別看好你的前途的,希望你可以和逸塵攜手共進,在仕途上混出一片天地來。”
張偉:“閣老放心,我與卓兄必定同舟共濟,共同進退。“
呂閣老:“嗯,你們年輕人好好幹,如果我們這些老家夥沒退之前有機會的話,一定會再扶你們一程的。“
拜別了呂閣老,張偉又去見了現任的工部尚書,蘇北行省的前布政使穀少海。
鑒於兩人在蘇北省的良好合作,兩人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友好。
穀少海見到張偉,感慨的說:“想不到老夫離開蘇北行省不到三年,蘇北發生了這麽多的事。
揚州鹽亂我更是想不到,湯正信這個人老夫是認識很久了。
不瞞卓然說,一開始老夫還是挺看好他的,甚至他能擔任揚州知府,老夫還是出了力的,想不到他竟然是這樣的人。
多虧了卓然你去揚州力挽狂瀾,不然老夫當年的一時眼瞎,就要給蘇北特別是揚州百姓造成大禍了。“
張偉:“人都是會變的,大人不必自責。
當年湯正信剛上任時,未必不想為揚州百姓做一番大事,隻可惜官當久了,喪失了最初的本心。“
穀少海:“唉,善始善終真的太難了。對了蘇北現任的左布政使怎麽樣,你們合作還愉快嗎?“
張偉:“左大人想有自己的想法,為政也很穩重,對工商業看法有點激進。
下官還是很尊重左大人的意見的。“
穀少海聽出來了張偉對左定宇有些許不滿,他開口勸解說:“卓然,老夫在蘇北任職了六七年,對蘇北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老夫真希望你們能精誠合作,讓蘇北繼續繁榮發展。”
張偉:“這點大人放心,蘇北的發展已經上的正軌。
隻要沒有外力強行打斷,以蘇北人民的勤勞和才智一定會把蘇北搞好的。
下官在蘇北也為官了五年多,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半個蘇北人,一定會為蘇北繁榮發展盡自己的全力的。“
穀少海:“卓然,你的人品和能力我是放心的。
要是大夏官員都和卓然一樣就好了。”
張偉:“大人過獎了,大人深謀遠慮,行事果斷,您才是我大夏官員的楷模。“
穀少海之後,張偉又拜訪了大理寺卿汪忠平,自己在刑部的老上司,現任的刑部尚書秦尚書等人。
也在蘇北會館宴請了自己在刑部時的老同事,當時的上司江西清吏司郎中劉遠和屬下曾凡和袁宮北及自己大順十年的一些在京的同年和同窗。
比如大順十年的狀元,現在在禮部任郎中的宋持正,比如迴京任兵部主事的汪忠平之子汪仁鬆。
還有張偉在京熟識的其他官員。
總之,林林總總的官員都算下來,張偉在京城也有了一張上到閣老尚書,下至主事縣令,遍布北京城各衙門的關係網。
眼前這位張大人不僅早就跟自家打過交道,甚至自己的兒子還狠狠得罪過貴人。
難怪老爺子當年提到張偉這位武隆縣的傳奇人物時,神情總是那麽奇怪。
看到當年羞辱自己的人如今跪在自己麵前認錯並求饒。
張偉當年心頭那點不忿之氣就已經消散了。
對方畢竟沒做過實際傷害張偉的事,再加上陳老爺子對張家當年的恩情。
如今已經消氣的張偉自然不會再報複陳家父子,當然更不可能幫忙他們了。
讓他們父子尷尬的離開之後,張偉不去想這陳元該怎麽跟自己的父親解釋。
也不想知道陳剛聽完事情始末後,會怎麽看待自己的妻兒子女。
張偉稍做調整後,從當天下午開始拜見內閣大佬,親朋長輩,同事好友。
接替王偉傑擔任內閣首相的王楠是山西北部人,六十剛出頭。
之前一直在北方邊地擔任地方要員,性格豪爽,做事幹脆,但為政也極為強勢,在內閣大事上喜歡說一不二。
之前他以吏部尚書身份進入內閣時,那時他連副相都不是。
卻敢直接跟當時的首相王偉傑叫板,讓內閣經常形不成統一的意見,搞的大順帝父子不得不用吏部左侍郎馬民把他換了下來。
這次王偉傑下台後,大順帝實在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首相人選,於是把他扶到了首相的位置。
王楠見張偉時,隻安排了一刻鍾的時間。
兩人見麵幾乎沒有什麽客套,王楠聽張偉講了蘇北行省的成績和問題後,簡單點評了幾句。
最後王楠說:“卓然,蘇北行省是我大夏賦稅重地,千萬不能出亂子。
你在蘇北要配合左定宇好好幹,幹好了,朝廷不會忘記你們的功績的。“
張偉自然點頭稱是。
隨後見的是副相趙進,之前很多年都在六部和地方任職。
直到五十多歲才擔任工部侍郎,又熬了好幾年然後才升為工部尚書。
趙進對大夏朝全國的水利工程了如指掌,但對於內閣中的朝鬥,則並不是十分精通。
趙進見張偉時,的確沒有什麽好臉色,但他主要的問題是擔心張偉過於年輕,不能擔任如此重任。
趙進:“張偉啊,你年紀輕輕,雖然在蘇北做出了一些功績。
但應該在知府知州這個層麵久呆一段時間,好好沉澱一下。
不過既然你如此年輕已經做了從三品高位,一定要虛心向前輩們學習。
凡是三思而後行,否則不但害了你自己,也會害了蘇北數千萬百姓。“
張偉對趙進的批評和指點,都虛心傾聽,至於是不是照做,就是另一迴事了。
至於內閣其他禮部尚書代如海,吏部左侍郎馬民,財相李明道等對待張偉,都和其他普通官員一樣,用的都是官場的老套路,沒有什麽特別好說的。
隻有目前內閣中最老牌的閣老,督察院左都禦史呂師賢特意跟張偉多說了幾句。
呂閣老:“卓然,你我第一次見麵是什麽時候?”
張偉:“應該是大順十年時,我二伯帶我來這裏拜見閣老的,算下來已經有十二年了。”
呂閣老::“是啊,一晃就十二年就過去了,老夫七十有二了,是時候該迴老家頤養天年了。”
張偉:“內閣您正是老當益壯的年紀,陛下和朝廷都離不開你。“
呂閣老:“那有朝廷離不開的人,朝廷離了誰都一樣轉。
卓然,老夫之所以跟你說這些,是因為你這些年做的都非常好。
老夫是特別看好你的前途的,希望你可以和逸塵攜手共進,在仕途上混出一片天地來。”
張偉:“閣老放心,我與卓兄必定同舟共濟,共同進退。“
呂閣老:“嗯,你們年輕人好好幹,如果我們這些老家夥沒退之前有機會的話,一定會再扶你們一程的。“
拜別了呂閣老,張偉又去見了現任的工部尚書,蘇北行省的前布政使穀少海。
鑒於兩人在蘇北省的良好合作,兩人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友好。
穀少海見到張偉,感慨的說:“想不到老夫離開蘇北行省不到三年,蘇北發生了這麽多的事。
揚州鹽亂我更是想不到,湯正信這個人老夫是認識很久了。
不瞞卓然說,一開始老夫還是挺看好他的,甚至他能擔任揚州知府,老夫還是出了力的,想不到他竟然是這樣的人。
多虧了卓然你去揚州力挽狂瀾,不然老夫當年的一時眼瞎,就要給蘇北特別是揚州百姓造成大禍了。“
張偉:“人都是會變的,大人不必自責。
當年湯正信剛上任時,未必不想為揚州百姓做一番大事,隻可惜官當久了,喪失了最初的本心。“
穀少海:“唉,善始善終真的太難了。對了蘇北現任的左布政使怎麽樣,你們合作還愉快嗎?“
張偉:“左大人想有自己的想法,為政也很穩重,對工商業看法有點激進。
下官還是很尊重左大人的意見的。“
穀少海聽出來了張偉對左定宇有些許不滿,他開口勸解說:“卓然,老夫在蘇北任職了六七年,對蘇北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老夫真希望你們能精誠合作,讓蘇北繼續繁榮發展。”
張偉:“這點大人放心,蘇北的發展已經上的正軌。
隻要沒有外力強行打斷,以蘇北人民的勤勞和才智一定會把蘇北搞好的。
下官在蘇北也為官了五年多,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半個蘇北人,一定會為蘇北繁榮發展盡自己的全力的。“
穀少海:“卓然,你的人品和能力我是放心的。
要是大夏官員都和卓然一樣就好了。”
張偉:“大人過獎了,大人深謀遠慮,行事果斷,您才是我大夏官員的楷模。“
穀少海之後,張偉又拜訪了大理寺卿汪忠平,自己在刑部的老上司,現任的刑部尚書秦尚書等人。
也在蘇北會館宴請了自己在刑部時的老同事,當時的上司江西清吏司郎中劉遠和屬下曾凡和袁宮北及自己大順十年的一些在京的同年和同窗。
比如大順十年的狀元,現在在禮部任郎中的宋持正,比如迴京任兵部主事的汪忠平之子汪仁鬆。
還有張偉在京熟識的其他官員。
總之,林林總總的官員都算下來,張偉在京城也有了一張上到閣老尚書,下至主事縣令,遍布北京城各衙門的關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