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仔細想了想之後,覺得自己也挺講的挺多餘的。
單單從意願和想法來說,沒有哪個當官的會願意把自己治理的地方搞差。
在蘇北的現在立場,無論誰繼任布政使,都會希望蘇北的經濟越發越發展越好,鹽城新港越來越強。
但一說到具體的為政措施,做事方法肯定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所以自己想囑托朱學海一有具體措施肯定也是多餘的。
張偉想通了之後到放下這個心結。
朱學海之後,張偉依次叫過來黃宗望,崔勝和黃東山,
對於前兩人,張偉在恭喜他們升官的同時,隻是進行了例行的交代和囑咐。
這其中,剛從蘇北左參議晉升為右參政崔勝流露出有點想投靠張偉的意思。
崔勝原本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就是原來的蘇北布政使,現任的兵部左侍郎左定宇。
左定宇的官場前景明顯已經不如張偉了。
崔勝和張偉又相處了這麽久,非常了解張偉的為人。
最重要的是,左定宇和張偉關係也還不錯,如果他倒向張偉,即使左定宇知道了,也算不上嚴重地背叛。
張偉對於崔勝流露出來的那一絲投靠的意思沒有點明,隻是曖昧的表示可以接受。
反正先把一個這樣引子放在這裏,萬一哪天可以用得到的話,就可以被提起來。
如果以後一直用不到,那雙方也沒有什麽損失。
所以雙方愉快的完成了這次並不真實存在的交易。
張偉最後見的是右參議升為左參議的黃東山,自己在蘇北政壇的絕對心腹之一。
黃東山來到張偉的辦公室裏,首先開口道恭喜大人,晉升為禮部侍郎,太子府詹事。
張偉到談不上什麽大喜,現在北京是個是非之地,誰知道去了到底是福是禍呢?
黃東山:\"以大人和太子的關係,這太子府詹事是少說的,也相當於一個閣老了吧,怎麽說也是大喜事呀!\"
張偉:\"你們都還不知道吧?陛下已經下旨,下個月開始他就會讓太子監國,自己退居幕後養病。”
黃東山聞言雙眼發光說:\"這樣的話,大人的太子詹事就可太有操作的空間了。
如果能讓太子對大人言聽計從,大人這太子詹事的位置不就和內閣首輔一樣了嗎?”
張偉:\"你想的太簡單了,為政者最忌政出多門。
本官即使到了北京,擔任了太子府詹事,還是要尊重內閣權威的。
況且你以為太子是什麽人?他好歹是當了好幾年太子的成年人,不想著忽悠太子。\"
張偉看著已經恢複平靜的黃東山,繼續說道:“本官告訴你,太子要監國的意思,你應該明白吧?”
黃東山:\"下官明白了,大人的意思,是讓我們暫且忍耐,等大人在北京站穩腳跟,就會想辦法重用下官等人,並且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張偉:“誰到了那個位置都喜歡運用自己信得過的人,你是我張偉最信得過的同僚之一。
你現在年紀雖然比較大了,但應該還有上升的空間。
所以本官希望等本官去了北京之後,你不要冒進,也不要自甘墮落,是要像以前一樣靜待時機。”
黃東山馬上表決心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把自己保護好,爭取再為大人效力幾年。\"
黃東山之後,張偉把何再道叫了進來。
張偉對何再道說:“老何,朱學海朱大人上台之後肯定會任用自己的私人擔任司務司司長。
你也看到了,本官現在一下子還沒有能力把你帶到北京去。
這樣你先去布政司下屬的河道司擔任司長如何?”
河道司不過是布政司衙門下屬一個比較偏遠的小衙門。
雖然他的司長的級別,和司務司司長的級別都是一樣的正五品。
兩者之間的職務含權量完全不能相比。
但事已至此,何再道知道自己也沒有別的選擇。
他對張偉迴複道:\"大人,下官一切聽您的安排。
但是以下官還是想能為大人您繼續服務,希望您到北京後不要忘記下官。”
等張偉跟布政司所有重要官員一一交代一遍之後。
接著張偉和朱學海正式做起了職位交接。
朱學海到任蘇北快兩年了,也屬於本地官僚了。
他對蘇北布政司衙門的一切都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兩人的交接還算非常順利。
交接完成之後,張偉向朱旭海轉交了布政使的大印。
交接完成後,張偉在蘇北布政使衙門內又步行了一圈,
自己在這裏工作了四五年,臨走之前還是有點不舍。
而布政司衙門的眾人,麵對閑步的張偉,都顯得異常熱情。
官員甲:“恭喜張大人升任太子府詹事,下官祝大人前程似錦,步步高升。”
官員乙:\"大人,您真是我們蘇北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布政使,蘇北百姓都舍不得你離開。”
官員丙:\"下官是內務司的檢書李四,上次您還誇過我的文章寫的好。
您去了北京,如果有寫文章的需要,可以吩咐下官,下官時刻準備為大人效力。\"
麵對這些不太熟悉的官員的招唿,張偉隻得含笑一一點頭示意。
隨後,張偉帶著隨從迴到了自己的府上。
早已得到消息的鄒若芙迎了出來,
鄒若芙:\"老爺都準備好了嗎?我們什麽時候出發去北京?”
張偉:“都準備好了,這樣吧,我們選一個吉祥的日子,就三月初六出發去北京。
大順二十七年三月初六,禮部左侍郎,太子府詹事張偉正式從南京出發,坐官船去北京上任。
張偉一家人浩浩蕩蕩,加上所有奴仆隨從總共有兩百多人。
兩百多人加上所帶的財物,用了兩艘官船。
給張偉家搬貨的南京港口的某個搬運工說:“大家都說這張大人是蘇北的好官,能官。俺看這架勢也不像是什麽清官。”
邊上的另外一個搬運工說:\"你想什麽了?
這年頭哪有什麽清官?
你看這張大人帶了那麽多家人,那麽多財貨,能是清官嗎?
不過這張大人在咱們蘇北確實也做了不少大事,怎麽著也算得上一名好官吧。”
單單從意願和想法來說,沒有哪個當官的會願意把自己治理的地方搞差。
在蘇北的現在立場,無論誰繼任布政使,都會希望蘇北的經濟越發越發展越好,鹽城新港越來越強。
但一說到具體的為政措施,做事方法肯定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所以自己想囑托朱學海一有具體措施肯定也是多餘的。
張偉想通了之後到放下這個心結。
朱學海之後,張偉依次叫過來黃宗望,崔勝和黃東山,
對於前兩人,張偉在恭喜他們升官的同時,隻是進行了例行的交代和囑咐。
這其中,剛從蘇北左參議晉升為右參政崔勝流露出有點想投靠張偉的意思。
崔勝原本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就是原來的蘇北布政使,現任的兵部左侍郎左定宇。
左定宇的官場前景明顯已經不如張偉了。
崔勝和張偉又相處了這麽久,非常了解張偉的為人。
最重要的是,左定宇和張偉關係也還不錯,如果他倒向張偉,即使左定宇知道了,也算不上嚴重地背叛。
張偉對於崔勝流露出來的那一絲投靠的意思沒有點明,隻是曖昧的表示可以接受。
反正先把一個這樣引子放在這裏,萬一哪天可以用得到的話,就可以被提起來。
如果以後一直用不到,那雙方也沒有什麽損失。
所以雙方愉快的完成了這次並不真實存在的交易。
張偉最後見的是右參議升為左參議的黃東山,自己在蘇北政壇的絕對心腹之一。
黃東山來到張偉的辦公室裏,首先開口道恭喜大人,晉升為禮部侍郎,太子府詹事。
張偉到談不上什麽大喜,現在北京是個是非之地,誰知道去了到底是福是禍呢?
黃東山:\"以大人和太子的關係,這太子府詹事是少說的,也相當於一個閣老了吧,怎麽說也是大喜事呀!\"
張偉:\"你們都還不知道吧?陛下已經下旨,下個月開始他就會讓太子監國,自己退居幕後養病。”
黃東山聞言雙眼發光說:\"這樣的話,大人的太子詹事就可太有操作的空間了。
如果能讓太子對大人言聽計從,大人這太子詹事的位置不就和內閣首輔一樣了嗎?”
張偉:\"你想的太簡單了,為政者最忌政出多門。
本官即使到了北京,擔任了太子府詹事,還是要尊重內閣權威的。
況且你以為太子是什麽人?他好歹是當了好幾年太子的成年人,不想著忽悠太子。\"
張偉看著已經恢複平靜的黃東山,繼續說道:“本官告訴你,太子要監國的意思,你應該明白吧?”
黃東山:\"下官明白了,大人的意思,是讓我們暫且忍耐,等大人在北京站穩腳跟,就會想辦法重用下官等人,並且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張偉:“誰到了那個位置都喜歡運用自己信得過的人,你是我張偉最信得過的同僚之一。
你現在年紀雖然比較大了,但應該還有上升的空間。
所以本官希望等本官去了北京之後,你不要冒進,也不要自甘墮落,是要像以前一樣靜待時機。”
黃東山馬上表決心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把自己保護好,爭取再為大人效力幾年。\"
黃東山之後,張偉把何再道叫了進來。
張偉對何再道說:“老何,朱學海朱大人上台之後肯定會任用自己的私人擔任司務司司長。
你也看到了,本官現在一下子還沒有能力把你帶到北京去。
這樣你先去布政司下屬的河道司擔任司長如何?”
河道司不過是布政司衙門下屬一個比較偏遠的小衙門。
雖然他的司長的級別,和司務司司長的級別都是一樣的正五品。
兩者之間的職務含權量完全不能相比。
但事已至此,何再道知道自己也沒有別的選擇。
他對張偉迴複道:\"大人,下官一切聽您的安排。
但是以下官還是想能為大人您繼續服務,希望您到北京後不要忘記下官。”
等張偉跟布政司所有重要官員一一交代一遍之後。
接著張偉和朱學海正式做起了職位交接。
朱學海到任蘇北快兩年了,也屬於本地官僚了。
他對蘇北布政司衙門的一切都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兩人的交接還算非常順利。
交接完成之後,張偉向朱旭海轉交了布政使的大印。
交接完成後,張偉在蘇北布政使衙門內又步行了一圈,
自己在這裏工作了四五年,臨走之前還是有點不舍。
而布政司衙門的眾人,麵對閑步的張偉,都顯得異常熱情。
官員甲:“恭喜張大人升任太子府詹事,下官祝大人前程似錦,步步高升。”
官員乙:\"大人,您真是我們蘇北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布政使,蘇北百姓都舍不得你離開。”
官員丙:\"下官是內務司的檢書李四,上次您還誇過我的文章寫的好。
您去了北京,如果有寫文章的需要,可以吩咐下官,下官時刻準備為大人效力。\"
麵對這些不太熟悉的官員的招唿,張偉隻得含笑一一點頭示意。
隨後,張偉帶著隨從迴到了自己的府上。
早已得到消息的鄒若芙迎了出來,
鄒若芙:\"老爺都準備好了嗎?我們什麽時候出發去北京?”
張偉:“都準備好了,這樣吧,我們選一個吉祥的日子,就三月初六出發去北京。
大順二十七年三月初六,禮部左侍郎,太子府詹事張偉正式從南京出發,坐官船去北京上任。
張偉一家人浩浩蕩蕩,加上所有奴仆隨從總共有兩百多人。
兩百多人加上所帶的財物,用了兩艘官船。
給張偉家搬貨的南京港口的某個搬運工說:“大家都說這張大人是蘇北的好官,能官。俺看這架勢也不像是什麽清官。”
邊上的另外一個搬運工說:\"你想什麽了?
這年頭哪有什麽清官?
你看這張大人帶了那麽多家人,那麽多財貨,能是清官嗎?
不過這張大人在咱們蘇北確實也做了不少大事,怎麽著也算得上一名好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