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張偉第二天從禮部衙門下職的時候,鄒若芙帶著剩下的張家人也來到了北京。
這下,張偉總算和家人在北京團聚了。
現在張偉家在北京的新府邸是在之前自己在刑部上班時候的府邸上擴建的
位置是在東城和南城的交界之處,靠近刑部衙門的地方。
以現在張偉的官職和品級把府邸可以建到住個兩三百人的規模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張偉迴到十多年前的家,看著當初自己布置的房間,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在北京的場景場景。
等鄒若芙指揮管家把一家大大小小兩百多口人全部安頓好後,夜已很深了。
但鄒若芙卻沒有一點困意,她對張偉感歎說:\"夫君當年看的真準,這北京城的房子果然一直在漲,現在這北京城的房價都漲了兩三倍。
就我們現在住的這幾個院子,如果當年賣了,現在再買迴來,咱們得虧將近一萬兩銀子。
不過當初要是在北京多置辦幾套房產就好了。\"
張偉:”娘子咱們家的銀子也夠多了,這錢財之事出順其自然吧。”
張偉在蘇北為官十年,還都是地方主政官員,雖然他沒有刻意的貪錢撈錢,但也著實得了不少銀子。
光是幫關家這一次,進項就有五十萬兩之多。
鄒若芙:\"老爺,咱們家現在銀子是多,但是花銷也大,並且孩子也多啊,將來的支出會更多。
真的不要再想辦法積攢一些錢財嘛?咱們也可以學別人放放貸,開些鋪子之類的。”
張偉:“放貸之類的就不用幹了,咱們之前的鋪子可以開起來,但是沒有必要再打著我們名號了,掙的錢夠咱們府上日常的開銷就行了。
說孩子多,對於孩子,反正咱們可以保證他們吃喝無憂就可以了,至於大富大貴得他們自己想辦。
為夫在書上看到過一句海外聖人的名言:\"給子女留過多財富,而沒有給他們相應的支配財富的能力和地位,這隻會是害了他們。”
所以啊,咱們到了如今的社會地位就不要太過在意給孩子留財富了。
對兒子們來說,盡量的讓他們進入這個我們這個讀書人的權貴階層就行。
讀好書當了官,這些財富對他們來說都不是什麽。
相反作為空有財富的紈絝子弟,遲早是人家案板上的肉。
對女兒來說,首先是要教會他們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看清這個社會的本質。
其次重要的就是給他們找個靠譜的婆家,這一點你要多費心了。”
鄒若芙:\"夫君,你以前可不是這個想法。”
以前的張偉,總是想讓自己的女兒多一些選擇,能夠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夫婿最好,也並不急於讓自家的女兒出嫁。
張偉現在的想法慢慢發生了改變,還是堅持十七八歲以後再出嫁。
隻不過這個挑選夫婿的事沒有特殊的機遇,還是不要讓她們自己選了。
畢竟像張婉兮那樣折騰的姑娘,一個就夠了。
鄒若芙:\"對了,說起來婉清嫁到北京卓家也差不多一年了,怎麽還沒有喜訊的傳來,要不要派人去親家府上問一問?”
張偉:\"這個你不用管了,我今天到衙門時已經派人傳信給親家卓不凡了。
相信親家最遲明天就會找上門,直接問他們就行了。”
對於張偉一家人來北京最高興的應該就是親家卓不凡一家了。
第二天下午,張偉還在禮部衙門熟悉流程,沒有下職的時候,就聽見有人通報說督察院右副都禦史卓不凡求見。
這可真是讓張偉奇怪,要知道自己這個親家可是忙起來啥事都顧不上的。
現在居然在上班時間主動來衙門找自己。
卓不凡這幾年也算升的比較快,一路從正五品升到了三品的右副都禦史。
這速度不能和張偉這個官場變態相比,相對於正常人來說已經是相當恐怖了,畢竟卓不凡比張偉隻大兩三歲,現在也剛剛才40出頭。
要知道卓不凡也是年少成名,師從名家。
還娶了自己老師前閣老呂思賢的侄女為妻,呂思賢一路親自提攜。
有這樣的條件,盧布凡的升官速度還是比張偉慢了兩步。
張偉見到卓不凡好奇的問道:\"親家,你今天怎麽迴事?怎麽有空在上職時間來衙門找我了?”
卓不凡一臉激動的道:\"親家,喜事,大喜事, 婉清和宇峰這小兩口終於有了第一個孩子了。
我這是收到消息後,忍不住前來向你報喜了。”
不怪卓不凡如此激動,這畢竟是他家的第一個孫子
張偉聽到之後,也很是高興,自己這一世不到四十歲,竟然已經做了外公了。
兩個大男人除了互道幾句恭喜外,之後也沒有什麽別的話好說,那是約定一起下值後去張偉家裏慶祝一番。
張家和卓家還是有一點默契的,這不卓不凡帶著兒子來到張偉家慶祝。
聽到喜訊的鄒若芙帶著張婉清的生母阿蘭一起去了卓家慶祝。
給張家的慶祝酒宴上,張偉難得喝的半醉不醒,他拍著女婿卓宇峰的肩膀說:\"賢婿啊,我家婉清真的是難得一見的好姑娘。
現在又為你卓家開枝散葉了,你可一定要對她好呀,不能讓他受半點委屈,聽到沒有?
卓宇峰趕緊表態:\"嶽父大人,您放心,小婿能娶到婉清這樣這樣聰明賢惠,溫柔持家的妻子,實在是三生修來的福分,我一定加倍珍惜,不會讓婉清失望。
在一旁的卓宇峰父親卓不凡也接話道:\"你放心,咱們卓家從來沒有薄待自己結發妻子的傳統。
這小子如果敢做出對不起婉清的事,不用你出手,我這裏就不會饒了他。”
當晚,喜悅的三人喝得酩酊大醉。
除了卓家一家人外,鄒芙芙的四堂哥鄒桐也是比較早來張府拜訪了一批人。
現年四十歲的鄒桐一直以舉人的身份在大理寺衙門工作。
憑借和前任大理寺卿汪忠平的關係,他一路從八品的司務,升到了正七品的大理寺評事。
這下,張偉總算和家人在北京團聚了。
現在張偉家在北京的新府邸是在之前自己在刑部上班時候的府邸上擴建的
位置是在東城和南城的交界之處,靠近刑部衙門的地方。
以現在張偉的官職和品級把府邸可以建到住個兩三百人的規模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張偉迴到十多年前的家,看著當初自己布置的房間,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在北京的場景場景。
等鄒若芙指揮管家把一家大大小小兩百多口人全部安頓好後,夜已很深了。
但鄒若芙卻沒有一點困意,她對張偉感歎說:\"夫君當年看的真準,這北京城的房子果然一直在漲,現在這北京城的房價都漲了兩三倍。
就我們現在住的這幾個院子,如果當年賣了,現在再買迴來,咱們得虧將近一萬兩銀子。
不過當初要是在北京多置辦幾套房產就好了。\"
張偉:”娘子咱們家的銀子也夠多了,這錢財之事出順其自然吧。”
張偉在蘇北為官十年,還都是地方主政官員,雖然他沒有刻意的貪錢撈錢,但也著實得了不少銀子。
光是幫關家這一次,進項就有五十萬兩之多。
鄒若芙:\"老爺,咱們家現在銀子是多,但是花銷也大,並且孩子也多啊,將來的支出會更多。
真的不要再想辦法積攢一些錢財嘛?咱們也可以學別人放放貸,開些鋪子之類的。”
張偉:“放貸之類的就不用幹了,咱們之前的鋪子可以開起來,但是沒有必要再打著我們名號了,掙的錢夠咱們府上日常的開銷就行了。
說孩子多,對於孩子,反正咱們可以保證他們吃喝無憂就可以了,至於大富大貴得他們自己想辦。
為夫在書上看到過一句海外聖人的名言:\"給子女留過多財富,而沒有給他們相應的支配財富的能力和地位,這隻會是害了他們。”
所以啊,咱們到了如今的社會地位就不要太過在意給孩子留財富了。
對兒子們來說,盡量的讓他們進入這個我們這個讀書人的權貴階層就行。
讀好書當了官,這些財富對他們來說都不是什麽。
相反作為空有財富的紈絝子弟,遲早是人家案板上的肉。
對女兒來說,首先是要教會他們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看清這個社會的本質。
其次重要的就是給他們找個靠譜的婆家,這一點你要多費心了。”
鄒若芙:\"夫君,你以前可不是這個想法。”
以前的張偉,總是想讓自己的女兒多一些選擇,能夠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夫婿最好,也並不急於讓自家的女兒出嫁。
張偉現在的想法慢慢發生了改變,還是堅持十七八歲以後再出嫁。
隻不過這個挑選夫婿的事沒有特殊的機遇,還是不要讓她們自己選了。
畢竟像張婉兮那樣折騰的姑娘,一個就夠了。
鄒若芙:\"對了,說起來婉清嫁到北京卓家也差不多一年了,怎麽還沒有喜訊的傳來,要不要派人去親家府上問一問?”
張偉:\"這個你不用管了,我今天到衙門時已經派人傳信給親家卓不凡了。
相信親家最遲明天就會找上門,直接問他們就行了。”
對於張偉一家人來北京最高興的應該就是親家卓不凡一家了。
第二天下午,張偉還在禮部衙門熟悉流程,沒有下職的時候,就聽見有人通報說督察院右副都禦史卓不凡求見。
這可真是讓張偉奇怪,要知道自己這個親家可是忙起來啥事都顧不上的。
現在居然在上班時間主動來衙門找自己。
卓不凡這幾年也算升的比較快,一路從正五品升到了三品的右副都禦史。
這速度不能和張偉這個官場變態相比,相對於正常人來說已經是相當恐怖了,畢竟卓不凡比張偉隻大兩三歲,現在也剛剛才40出頭。
要知道卓不凡也是年少成名,師從名家。
還娶了自己老師前閣老呂思賢的侄女為妻,呂思賢一路親自提攜。
有這樣的條件,盧布凡的升官速度還是比張偉慢了兩步。
張偉見到卓不凡好奇的問道:\"親家,你今天怎麽迴事?怎麽有空在上職時間來衙門找我了?”
卓不凡一臉激動的道:\"親家,喜事,大喜事, 婉清和宇峰這小兩口終於有了第一個孩子了。
我這是收到消息後,忍不住前來向你報喜了。”
不怪卓不凡如此激動,這畢竟是他家的第一個孫子
張偉聽到之後,也很是高興,自己這一世不到四十歲,竟然已經做了外公了。
兩個大男人除了互道幾句恭喜外,之後也沒有什麽別的話好說,那是約定一起下值後去張偉家裏慶祝一番。
張家和卓家還是有一點默契的,這不卓不凡帶著兒子來到張偉家慶祝。
聽到喜訊的鄒若芙帶著張婉清的生母阿蘭一起去了卓家慶祝。
給張家的慶祝酒宴上,張偉難得喝的半醉不醒,他拍著女婿卓宇峰的肩膀說:\"賢婿啊,我家婉清真的是難得一見的好姑娘。
現在又為你卓家開枝散葉了,你可一定要對她好呀,不能讓他受半點委屈,聽到沒有?
卓宇峰趕緊表態:\"嶽父大人,您放心,小婿能娶到婉清這樣這樣聰明賢惠,溫柔持家的妻子,實在是三生修來的福分,我一定加倍珍惜,不會讓婉清失望。
在一旁的卓宇峰父親卓不凡也接話道:\"你放心,咱們卓家從來沒有薄待自己結發妻子的傳統。
這小子如果敢做出對不起婉清的事,不用你出手,我這裏就不會饒了他。”
當晚,喜悅的三人喝得酩酊大醉。
除了卓家一家人外,鄒芙芙的四堂哥鄒桐也是比較早來張府拜訪了一批人。
現年四十歲的鄒桐一直以舉人的身份在大理寺衙門工作。
憑借和前任大理寺卿汪忠平的關係,他一路從八品的司務,升到了正七品的大理寺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