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偉現在想提前進入內閣,恐怕隻有像穀少海說的那樣,把王楠王首相給弄下來,然後內閣大換血,自己才有機會。
這個機會幹不幹?
張偉大腦飛速運轉,各種衝動閃過腦海,最後看到自己手書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字幅,張偉還是冷靜了下來。
這件事能幹,但張偉自己不能當出頭鳥。
首先是自己的身份不合適,最重要的是,這件事的最大受益人並不是自己。
秉著誰受益誰幹活的原則,自己不能當這個冤大頭。
他向穀少海問道:";敬澤兄,要扳倒王首相這樣的大事,咱們手上有多少真憑實據。
還有沒有其他內閣成員參與?
郭副相和李副相是否知情?";
張偉說完,洪濤也用疑慮的眼光看了過來。
他這時才想到,這時扳倒王楠之事,穀少海肯定和內閣其他人溝通了,但穀少海卻從來沒有和自己聊過此事。
雖然感覺好像被穀少海當刀用了,但是扳倒馬民是他的第一要務,所以洪濤這裏也沒有辦法打退堂鼓。
穀少海道:";兩位應該老弟應該可以猜到,這郭副相除了軍事以外,都是保守派。
而李副相除了在軍事上主張保守外,其他都是讚同改革的。
所以很明顯李副相才是我輩的同道之人。";
“李副相已經掌握了不少王楠徇私枉法,貪權縱欲的證據。
他也多次和太子殿下做過私下的溝通,太子殿下卻也表達過想把王楠罷免掉的想法。";
張偉聽到這裏心裏一驚,心想這句話很可能是真假參半.
李明道地確向太子周誠光表達過,對王首相王楠行事過於霸道的不滿。
此事太子周誠光和張偉講過一個大概。
雖然太子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可能事事都跟張偉講清楚。
但據太子所說,他絕對沒有私下表達過想要更換王楠的想法。
最多隻是在李明道告狀時,附合了幾句說王楠有時候做事的確太過強硬。
那麽這裏要麽是太子沒有跟張偉講真話。
要麽是李明道和古少海故意曲解的太子說王楠太過強勢的話,說太子也想罷黜掉王楠。
但是以太子對自己的表現來看,他沒有必要在這種事上防備自己。
與其相信太子對自己起了防備之心,張偉更願意相信是李明道和穀紹海,是在拿著雞毛做令箭。
用來鼓勵洪濤和張偉積極出手對付王楠。
不過,穀少海和李明道,做的扳倒王楠和馬民之事,張偉也是樂見其成的。
此時,張偉肯定不能出頭,他還一個還沒有入閣的禮部左侍郞,直接去挑釁首相王楠,不符合官場規則,恐怕會被認為太過狂妄。
於是張偉接住穀紹海的話道:";敬兄澤兄,明遠兄,張偉願意追隨兩位老兄的行為。”
穀少海趕緊說:";卓然你才是主力啊,此事成敗的關鍵就是看太子殿下的態度。
太子殿下那邊需要你去多多疏導一下。”
你麵不改色的道:";端澤兄放心,等你們發動之後,太子殿下那裏小弟自然會去敲敲邊鼓。”
穀少海還想說什麽,但是他看到張偉堅定的神色,就知道張偉肯不可能為他們打頭陣了。
不過,穀少海一想,張偉在這裏麵,既不是重要的利益獲得者,也不是牽頭組織之人。
的確沒有理由讓張偉傻嗬嗬的來打頭陣,能幫忙敲敲邊鼓就已經很不錯了。
三人聊完正事,又閑聊了一陣,穀少海甚至還跟張偉聊了,自家侄女下個月陪同她父親來京述職的事。
張偉瞬間就明白了,他笑著說:“貴侄女能來京,那當然最好了,可以讓兩個年輕人見一麵,如果他們沒有意見,就把這門親自定下來。";
穀少海:”行,不管我們今天謀劃的事成不成,這個親事可不能耽誤。";
看樣子洪濤真的是被馬民擋的太久了,張偉等人商量要扳倒王楠,馬民之後不到二十天。
洪濤在山西任職的門生,公開逮住了馬民的一位本家的侄子。
這人打著馬民的旗號在山西某地公開買官賣官。
然後還縱容家仆在當地欺行霸市,直接逼死了一戶小商販,另外幾家小商販被逼差點家破人亡,賣兒賣女。
洪濤這位在山西擔任提刑副使的門生,本來對此事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知道為什麽突然發難,把馬民的侄子和他的家仆全部抓了起來。
並且當即審訊得到了犯罪事實的口供和證據。
這位提刑副使把罪行整理好之後,就把其中牽涉到馬民馬閣老的部分上報了督察院。
督察院收到卷宗後,一班督察院內天不怕地不怕的愣頭禦史,當天就在朝會上把馬閣老給參了。
馬閣老看到山西來的文件,就知道自己這個侄子已經是救不了了,他馬上決定棄車保帥。
第二天馬民上書反駁說:";他與這個侄子不熟。
這位本家侄子,是私自打的他的旗號。
馬民對該侄子所犯之事一點都不知情。”
馬民剛把這個事情通過拋棄侄子的方式,勉強壓了下去。
很快,第二個月從陝西,陝北各處又傳來了馬民親族各種不法事跡的報告。
特別是從陝西某個礦場內傳出了馬民三公子利用自己父親的名號在當地承包了一座相當規模的礦產。
礦場內被人舉報非法使用被拘禁的良民做充當礦工,甚至還有部分女工和童工。
礦場發現死亡的礦工白骨多達近千具。
這下罪過就重了,主犯還是馬閣老馬明的親兒子,馬明甩都甩不掉的那種。
這下馬明急了,他知道是有人忍不住要對自己動手了。
馬民剛想怎麽安排反擊,沒想到還沒等他出手,就有人先以自首的方式把馬民向督察院舉報了。
原來是馬民管轄下的文選司的某位員外郎,公開向督察院自首,並招供說:“幾年前,我在馬明的示意下,向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數省,特別是新成立的貴州行省,安排了多名不符合任職要求的官員。”
這個機會幹不幹?
張偉大腦飛速運轉,各種衝動閃過腦海,最後看到自己手書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字幅,張偉還是冷靜了下來。
這件事能幹,但張偉自己不能當出頭鳥。
首先是自己的身份不合適,最重要的是,這件事的最大受益人並不是自己。
秉著誰受益誰幹活的原則,自己不能當這個冤大頭。
他向穀少海問道:";敬澤兄,要扳倒王首相這樣的大事,咱們手上有多少真憑實據。
還有沒有其他內閣成員參與?
郭副相和李副相是否知情?";
張偉說完,洪濤也用疑慮的眼光看了過來。
他這時才想到,這時扳倒王楠之事,穀少海肯定和內閣其他人溝通了,但穀少海卻從來沒有和自己聊過此事。
雖然感覺好像被穀少海當刀用了,但是扳倒馬民是他的第一要務,所以洪濤這裏也沒有辦法打退堂鼓。
穀少海道:";兩位應該老弟應該可以猜到,這郭副相除了軍事以外,都是保守派。
而李副相除了在軍事上主張保守外,其他都是讚同改革的。
所以很明顯李副相才是我輩的同道之人。";
“李副相已經掌握了不少王楠徇私枉法,貪權縱欲的證據。
他也多次和太子殿下做過私下的溝通,太子殿下卻也表達過想把王楠罷免掉的想法。";
張偉聽到這裏心裏一驚,心想這句話很可能是真假參半.
李明道地確向太子周誠光表達過,對王首相王楠行事過於霸道的不滿。
此事太子周誠光和張偉講過一個大概。
雖然太子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可能事事都跟張偉講清楚。
但據太子所說,他絕對沒有私下表達過想要更換王楠的想法。
最多隻是在李明道告狀時,附合了幾句說王楠有時候做事的確太過強硬。
那麽這裏要麽是太子沒有跟張偉講真話。
要麽是李明道和古少海故意曲解的太子說王楠太過強勢的話,說太子也想罷黜掉王楠。
但是以太子對自己的表現來看,他沒有必要在這種事上防備自己。
與其相信太子對自己起了防備之心,張偉更願意相信是李明道和穀紹海,是在拿著雞毛做令箭。
用來鼓勵洪濤和張偉積極出手對付王楠。
不過,穀少海和李明道,做的扳倒王楠和馬民之事,張偉也是樂見其成的。
此時,張偉肯定不能出頭,他還一個還沒有入閣的禮部左侍郞,直接去挑釁首相王楠,不符合官場規則,恐怕會被認為太過狂妄。
於是張偉接住穀紹海的話道:";敬兄澤兄,明遠兄,張偉願意追隨兩位老兄的行為。”
穀少海趕緊說:";卓然你才是主力啊,此事成敗的關鍵就是看太子殿下的態度。
太子殿下那邊需要你去多多疏導一下。”
你麵不改色的道:";端澤兄放心,等你們發動之後,太子殿下那裏小弟自然會去敲敲邊鼓。”
穀少海還想說什麽,但是他看到張偉堅定的神色,就知道張偉肯不可能為他們打頭陣了。
不過,穀少海一想,張偉在這裏麵,既不是重要的利益獲得者,也不是牽頭組織之人。
的確沒有理由讓張偉傻嗬嗬的來打頭陣,能幫忙敲敲邊鼓就已經很不錯了。
三人聊完正事,又閑聊了一陣,穀少海甚至還跟張偉聊了,自家侄女下個月陪同她父親來京述職的事。
張偉瞬間就明白了,他笑著說:“貴侄女能來京,那當然最好了,可以讓兩個年輕人見一麵,如果他們沒有意見,就把這門親自定下來。";
穀少海:”行,不管我們今天謀劃的事成不成,這個親事可不能耽誤。";
看樣子洪濤真的是被馬民擋的太久了,張偉等人商量要扳倒王楠,馬民之後不到二十天。
洪濤在山西任職的門生,公開逮住了馬民的一位本家的侄子。
這人打著馬民的旗號在山西某地公開買官賣官。
然後還縱容家仆在當地欺行霸市,直接逼死了一戶小商販,另外幾家小商販被逼差點家破人亡,賣兒賣女。
洪濤這位在山西擔任提刑副使的門生,本來對此事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知道為什麽突然發難,把馬民的侄子和他的家仆全部抓了起來。
並且當即審訊得到了犯罪事實的口供和證據。
這位提刑副使把罪行整理好之後,就把其中牽涉到馬民馬閣老的部分上報了督察院。
督察院收到卷宗後,一班督察院內天不怕地不怕的愣頭禦史,當天就在朝會上把馬閣老給參了。
馬閣老看到山西來的文件,就知道自己這個侄子已經是救不了了,他馬上決定棄車保帥。
第二天馬民上書反駁說:";他與這個侄子不熟。
這位本家侄子,是私自打的他的旗號。
馬民對該侄子所犯之事一點都不知情。”
馬民剛把這個事情通過拋棄侄子的方式,勉強壓了下去。
很快,第二個月從陝西,陝北各處又傳來了馬民親族各種不法事跡的報告。
特別是從陝西某個礦場內傳出了馬民三公子利用自己父親的名號在當地承包了一座相當規模的礦產。
礦場內被人舉報非法使用被拘禁的良民做充當礦工,甚至還有部分女工和童工。
礦場發現死亡的礦工白骨多達近千具。
這下罪過就重了,主犯還是馬閣老馬明的親兒子,馬明甩都甩不掉的那種。
這下馬明急了,他知道是有人忍不住要對自己動手了。
馬民剛想怎麽安排反擊,沒想到還沒等他出手,就有人先以自首的方式把馬民向督察院舉報了。
原來是馬民管轄下的文選司的某位員外郎,公開向督察院自首,並招供說:“幾年前,我在馬明的示意下,向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數省,特別是新成立的貴州行省,安排了多名不符合任職要求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