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遵從內心
科舉:啟稟皇上,狀元郎又發瘋了 作者:一隻綠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舟下車,抬頭一看,火光中能看到不少身影正在排著隊。
周圍很安靜,能清楚聽到夜間蚊蟲鳴叫的窸窣聲。
“少爺,給。”
呂長青把手裏的考籃遞過去。
沈舟接過,大概推測了下出來的時辰,吩咐呂長青,“提前半個時辰出門就行。”
“好。”
呂長青目送沈舟過去,才轉身上車。
隊伍是按照會試的名次來排的,沈舟也不用想自己要排在哪裏,一路往前走。
路過了那些特意留出來填補的空位,走到前頭站定。
身後傳來細碎說話的聲音,沈舟沒理會,垂眸安靜地等著入場。
沒過多久,沈舟隱隱聽到有人提到會元兩個詞,裏麵還摻雜著鄭譽的聲音。
他照樣沒動靜,甚至沒有迴頭看一眼。
隨著時間過去,後麵的聲音也慢慢消失。
沈舟抬頭看去,前麵有個身影正向這邊走來。
禮部侍郎嚴歸毅腳步匆匆,來到眾位貢士麵前。
他看了一眼隊伍,讓人核對人數。
核對人數期間,他的視線在沈舟身上多看了眼,隨即開口介紹自己。
等眾位貢士拱手行禮後,他繼續道:“一會你們隨本官進去,路上切勿多言,須得保持安靜。”
“是。”
這些宮中禮儀,他們前幾日便學過了,免得到時禮儀出錯,在人前冒失。
不僅丟自己臉,還丟座師房師的臉。
眼看人數核對完畢,嚴歸毅按照流程,大概說了一遍隨他進宮之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便讓眾人隨他入宮準備。
眾人穿過千步廊,在承天門前停下腳步,準備接受門前值守的金吾衛例行搜查。
參加殿試的人數並不一定和會試榜單上的人數對得上。
也有那些往年參加了會試,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加殿試的貢士。
所以這次的人數比榜單上的人數還要多十幾人。
搜查起來,便也多花了些時間。
天邊開始泛白。
眾人接受完搜查,繼續跟在嚴歸毅後麵,穿過承天門,又穿過端門,然後在午門前再次停下。
天邊紅光遍布,太陽要出來了。
眾人按照會試名次的單雙數,分為兩列。
單數走東側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
沈舟按照指示,抬步往前走,穿過午門,走過金水橋,映入眼簾的,便是奉天門。
此時的朱漆宮門還緊閉著,未到時辰,不予開門。
眾人在門前的空地上靜候。
隨著朝陽升起,紅光灑在眾人身上,四周響起奏樂聲。
宮門也緩緩開啟。
沈舟抬眼看去,宏偉壯觀的宮殿映入眼中,心髒咚的一下,受到了震撼。
一股威嚴古樸森然的氣息撲麵而來,沈舟在那一刻,明白了為何會有那麽多人趨之若鶩,想要湧入這裏。
這是靠近權力的中心,也是權力的起步。
沈舟抬起臉,看向那輪紅日。
朝陽意味著希望與光明。
希望他的前途,也能一片光明。
在禮部侍郎的帶領下,眾人來到奉天殿丹陛前的廣場站定。
上麵站著的,是以閣臣為首的讀卷官和受卷官,還有其他官員執事。
眾位學子按照禮儀,給上麵的官員們拱手行禮。
緊接著,便是靜候皇上到來。
“皇上到!”
趙驁在眾人的等待中,伴隨著奏樂緩緩走來。
他身姿挺拔,麵容冷峻,姿態隨意,卻也透著一抹威嚴。
趙驁眼睛微眯,目光在一眾學子身上掃過。
期間視線在幾人身上停留,他若有所思地收迴目光,轉身進了大殿。
眾位官員和貢士們跟在後麵,也進入大殿跪拜行五拜三叩禮。
趙驁手一揮,讓眾人起來。
隨即話也不多說,讓首輔張文瑜開始。
張文瑜點頭應了聲,拿出聖旨開始宣讀。
此次殿試的策問題,便在聖旨裏麵。
眾位貢士從皇上到來後,一直沒有抬過頭。
這會自是提起十二分精神,認真聽著,就怕漏聽了什麽。
聖旨裏麵,前麵都是一些場麵話,讚揚皇上功績和提出前因的,後麵的才是問題。
策題長達二三百字,多的能有五六百字。
沈舟一邊聽,一邊思考。
等到首輔張文瑜說完,他也把這道策問題的重點截取了出來。
【......禮所以辨上下,法所以定民誌。三王之時,製度大備......】
這是問禮和法的。
禮用來辨別上下,法用來安定民心。
三王時代,製度完善,上到朝廷,下到百姓,恭敬有禮,和樂融融。
然而到了後世,逐漸衰弱。
禮不禮,法不法。
就像策題裏說的,【庶人處侯宅,諸侯乘牛車,貧以不足而廢禮,富以有餘而僭上。】
這是個好問題。
沈舟不知道皇上是不是意有所指。
但他已經想好,下筆時不再收斂。
那日酒醉之後,他便想明白了。
不管他鋒芒畢露,還是有所收斂,他的卷子怕是有很大幾率到不了皇上麵前。
然而他在賭,賭自己這個五元的身份對皇上還有點吸引力。
如果卷子到了皇上麵前,那他這卷子定然是要按照皇上的喜好來寫的。
不過沈舟也知道,皇上的喜好不好猜。
好在真誠便是人與人交往的最大武器。
他決定遵從內心。
聖旨宣讀完畢,眾位貢士起身。
沈舟名次是單數,往東側走去。
雙數則是在西側。
兩側都擺放好了桌子。
沈舟就近選了個位子站好。
他把考籃裏的毛筆,鎮紙硯台等東西拿出來,然後把考籃放置桌子一角,開始倒水磨墨。
隨後,答題卷和策題一一分發下來。
沈舟檢查了一下,卷子裏沒有汙字,錯字,便放下心,拿起毛筆,先把自己的信息填了。
他不慌不忙地放下筆,開始看題。
以防自己有所聽錯,他看得認真。
在有人已經開始動筆的情況下,他還看著考題一動不動。
沈舟作為會試的第一名,又是五元連中,農門出身,受到的關注自然不低。
不僅有多位考官視線落在他身上,皇上的目光,也在他身上有所逗留。
然而這會誰先動筆,誰便先受到考官和皇上關注。
落在沈舟身上的視線不過片刻,便轉移到了別人身上。
周圍很安靜,能清楚聽到夜間蚊蟲鳴叫的窸窣聲。
“少爺,給。”
呂長青把手裏的考籃遞過去。
沈舟接過,大概推測了下出來的時辰,吩咐呂長青,“提前半個時辰出門就行。”
“好。”
呂長青目送沈舟過去,才轉身上車。
隊伍是按照會試的名次來排的,沈舟也不用想自己要排在哪裏,一路往前走。
路過了那些特意留出來填補的空位,走到前頭站定。
身後傳來細碎說話的聲音,沈舟沒理會,垂眸安靜地等著入場。
沒過多久,沈舟隱隱聽到有人提到會元兩個詞,裏麵還摻雜著鄭譽的聲音。
他照樣沒動靜,甚至沒有迴頭看一眼。
隨著時間過去,後麵的聲音也慢慢消失。
沈舟抬頭看去,前麵有個身影正向這邊走來。
禮部侍郎嚴歸毅腳步匆匆,來到眾位貢士麵前。
他看了一眼隊伍,讓人核對人數。
核對人數期間,他的視線在沈舟身上多看了眼,隨即開口介紹自己。
等眾位貢士拱手行禮後,他繼續道:“一會你們隨本官進去,路上切勿多言,須得保持安靜。”
“是。”
這些宮中禮儀,他們前幾日便學過了,免得到時禮儀出錯,在人前冒失。
不僅丟自己臉,還丟座師房師的臉。
眼看人數核對完畢,嚴歸毅按照流程,大概說了一遍隨他進宮之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便讓眾人隨他入宮準備。
眾人穿過千步廊,在承天門前停下腳步,準備接受門前值守的金吾衛例行搜查。
參加殿試的人數並不一定和會試榜單上的人數對得上。
也有那些往年參加了會試,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加殿試的貢士。
所以這次的人數比榜單上的人數還要多十幾人。
搜查起來,便也多花了些時間。
天邊開始泛白。
眾人接受完搜查,繼續跟在嚴歸毅後麵,穿過承天門,又穿過端門,然後在午門前再次停下。
天邊紅光遍布,太陽要出來了。
眾人按照會試名次的單雙數,分為兩列。
單數走東側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
沈舟按照指示,抬步往前走,穿過午門,走過金水橋,映入眼簾的,便是奉天門。
此時的朱漆宮門還緊閉著,未到時辰,不予開門。
眾人在門前的空地上靜候。
隨著朝陽升起,紅光灑在眾人身上,四周響起奏樂聲。
宮門也緩緩開啟。
沈舟抬眼看去,宏偉壯觀的宮殿映入眼中,心髒咚的一下,受到了震撼。
一股威嚴古樸森然的氣息撲麵而來,沈舟在那一刻,明白了為何會有那麽多人趨之若鶩,想要湧入這裏。
這是靠近權力的中心,也是權力的起步。
沈舟抬起臉,看向那輪紅日。
朝陽意味著希望與光明。
希望他的前途,也能一片光明。
在禮部侍郎的帶領下,眾人來到奉天殿丹陛前的廣場站定。
上麵站著的,是以閣臣為首的讀卷官和受卷官,還有其他官員執事。
眾位學子按照禮儀,給上麵的官員們拱手行禮。
緊接著,便是靜候皇上到來。
“皇上到!”
趙驁在眾人的等待中,伴隨著奏樂緩緩走來。
他身姿挺拔,麵容冷峻,姿態隨意,卻也透著一抹威嚴。
趙驁眼睛微眯,目光在一眾學子身上掃過。
期間視線在幾人身上停留,他若有所思地收迴目光,轉身進了大殿。
眾位官員和貢士們跟在後麵,也進入大殿跪拜行五拜三叩禮。
趙驁手一揮,讓眾人起來。
隨即話也不多說,讓首輔張文瑜開始。
張文瑜點頭應了聲,拿出聖旨開始宣讀。
此次殿試的策問題,便在聖旨裏麵。
眾位貢士從皇上到來後,一直沒有抬過頭。
這會自是提起十二分精神,認真聽著,就怕漏聽了什麽。
聖旨裏麵,前麵都是一些場麵話,讚揚皇上功績和提出前因的,後麵的才是問題。
策題長達二三百字,多的能有五六百字。
沈舟一邊聽,一邊思考。
等到首輔張文瑜說完,他也把這道策問題的重點截取了出來。
【......禮所以辨上下,法所以定民誌。三王之時,製度大備......】
這是問禮和法的。
禮用來辨別上下,法用來安定民心。
三王時代,製度完善,上到朝廷,下到百姓,恭敬有禮,和樂融融。
然而到了後世,逐漸衰弱。
禮不禮,法不法。
就像策題裏說的,【庶人處侯宅,諸侯乘牛車,貧以不足而廢禮,富以有餘而僭上。】
這是個好問題。
沈舟不知道皇上是不是意有所指。
但他已經想好,下筆時不再收斂。
那日酒醉之後,他便想明白了。
不管他鋒芒畢露,還是有所收斂,他的卷子怕是有很大幾率到不了皇上麵前。
然而他在賭,賭自己這個五元的身份對皇上還有點吸引力。
如果卷子到了皇上麵前,那他這卷子定然是要按照皇上的喜好來寫的。
不過沈舟也知道,皇上的喜好不好猜。
好在真誠便是人與人交往的最大武器。
他決定遵從內心。
聖旨宣讀完畢,眾位貢士起身。
沈舟名次是單數,往東側走去。
雙數則是在西側。
兩側都擺放好了桌子。
沈舟就近選了個位子站好。
他把考籃裏的毛筆,鎮紙硯台等東西拿出來,然後把考籃放置桌子一角,開始倒水磨墨。
隨後,答題卷和策題一一分發下來。
沈舟檢查了一下,卷子裏沒有汙字,錯字,便放下心,拿起毛筆,先把自己的信息填了。
他不慌不忙地放下筆,開始看題。
以防自己有所聽錯,他看得認真。
在有人已經開始動筆的情況下,他還看著考題一動不動。
沈舟作為會試的第一名,又是五元連中,農門出身,受到的關注自然不低。
不僅有多位考官視線落在他身上,皇上的目光,也在他身上有所逗留。
然而這會誰先動筆,誰便先受到考官和皇上關注。
落在沈舟身上的視線不過片刻,便轉移到了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