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殿試閱卷
科舉:啟稟皇上,狀元郎又發瘋了 作者:一隻綠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試交卷後,當晚並不閱卷,隻是將卷子糊名蓋章後,直接送到東閣存放。
十六日一早,十七位讀卷官開始閱卷。
而次日一早,皇上會來聽卷,隨後欽定一甲前三。
也就是說,讀卷官們的閱卷時間隻有一天。
其實過了會試後,榜上的貢士們水平也差不多,而殿試又不淘汰人,隻是排名次。
所以閱卷時,速度便會很快。
速度快,便意味著看得不仔細。
所以這裏麵,便有些潛規則在裏麵。
會試排名前十的卷子,在糊名前,會被受卷官單獨拿出來。
而在這其中,讀卷官們經過一番討論後,會授意受卷官挑出一些卷子。
在這裏麵,如果考生有與讀卷官同鄉,或者與讀卷官關係好。
或者名聲大,讓讀卷官耳熟。
他們的卷子便會與會試排名前十的卷子一道糊名後,直接送到內閣讀卷官手中。
而不出意外,一甲前三,便出自這些卷子裏。
剩餘的卷子,也會在二甲的排名前麵。
大理寺卿李陽雲不知蘇侍郎是什麽意思,隻是按照他的請求,賣了個人情,把顧錦的卷子給提了上來。
剩下的,他便就不管了。
閱卷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首輔張文瑜垂眸看著手裏這一張有些熟悉字跡的卷子,心裏想的,卻是戶部尚書之前拜托的事。
卷子中規中矩,雖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但也經得起細看。
他隨手放到右邊。
右邊放的是明日要一道遞交上去,給皇上欽定一甲前三的卷子。
當然,這隻是初選。
他拿起第二張卷子看了起來。
這張卷子一入眼,他眼皮便跳了下。
又是眼熟的字跡......
楚秋實是會試主考官,他是看過沈舟墨卷的人。
自然認得沈舟的卷子。
他眼皮眨也沒眨,看完卷子,思考一瞬,便放到左邊。
也就是張文瑜的右邊。
最終遞交到皇上麵前的卷子,隻有十二卷。
內閣讀卷官看的卷子,才有機會得一甲前三。
其餘讀卷官看的卷子,分出上一等和次二等後,便由閣老直接定下名次,上一等為二甲,次二等為三甲。
殿試內閣的讀卷官有四人。
四人單獨閱卷完後,便會從先前挑選出來的卷子中再挑一次。
一共挑出十二卷,之後便由幾人討論,確定明日在皇上麵前讀卷的順序。
這讀卷的順序也有講究。
順序排名前三的卷子,理論上來說,便是閣老確定好的一甲前三卷子。
若非皇上有要求讀卷官繼續往下讀,一甲前三名,便是從這三張卷子裏進行排名了。
楚秋實發表完自己的意見,眼見有兩人反對,而首輔張文瑜不支持,也不反對,站在一旁未發表見解,心裏也是明白。
也不再說,沉默地看著他們排卷。
很快,卷子排完順序後,幾人開始弄剩下卷子的排名。
這更沒人反對了,名次直接按照評卷官們在卷子上畫圈的數量多少進行排名。
在天黑之前,卷子全部評閱完畢。
東閣大門關閉,眾人迴去歇息。
翌日一早,文華殿。
殿內很安靜,隻站在兩排讀卷官。
楚秋實站在張文瑜身旁閉目養神,不理會也不關注他們的眼神交流。
暗自想著自己的事。
“皇上到!”
貼身太監劉詹的聲音尖細,遠遠傳入殿中。
眾人神情一肅,恭敬有禮,微微彎下腰,低頭迎接。
很快,一道沉穩有力的腳步聲在殿門前響起。
趙驁看了眼殿內的十餘人,抬步走到上方坐下。
眾人彎腰拱手行禮,“微臣參見皇上,皇上聖安。”
“平身。”趙驁看了眼一旁的卷子,目光沉沉,“直接讀吧。”
張文瑜點頭,讓讀卷官開始讀卷。
殿試的策文字數不得少於一千字。
一般而言,考生都會寫到兩千字左右。
一張卷子差不多讀一刻鍾。
讀卷官讀得很有節奏,字字清晰。
趙驁撐著臉,一言不發地聽完。
劉詹按照流程,把讀完的卷子雙手呈到禦案前。
趙驁垂眸掃過,不到片刻,手指動了動。
劉詹看著,轉頭看向讀卷官,示意他繼續讀。
讀卷官拿過第二張卷子開始朗讀。
很快,前麵三張卷子朗讀完畢,眼看皇上並沒有說讓繼續往下讀的話,讀卷官便按照卷子裏的順序,一一遞給劉詹。
劉詹接過,一一擺放在禦案上。
張文瑜看了眼上方一直沒怎麽開口的皇上,帶著眾人出了殿門。
劉詹看了眼殿門,轉頭開口詢問。
“皇上,要繼續看卷子嗎?”
趙驁不明地笑了下,“找出來吧。”
劉詹點頭,也不問是找什麽卷子,打開其中一卷便看了起來。
一連看了六張卷子後,他把第七張卷子放到趙驁麵前。
“皇上,這字跡沒錯了。”
“嗯。”
趙驁掀起眼皮,看向那張卷子。
“禮治在於自覺,法治在於約束,自覺容易受到誘惑出錯,法治從中糾正配合。”
“禮治手段溫和,眾人容易接受,法治手段強硬,朝廷上下難免抵觸,所以禮法並舉,外儒內法?......”
趙驁瀏覽一遍,從中截取到卷中意思,心裏流轉一遍後,輕笑了下,看向劉詹,“你覺得如何?”
劉詹笑道:“皇上喜歡,奴婢就喜歡。”
趙驁笑了,“都挺好的。”
說是挺好,他大手一揮,直接定下一甲前三。
“讓他們進來吧。”
劉詹點頭,走到門外,讓眾官迴來。
趙驁眼睛在眾人身上掃過,神色漫不經心,“朕隨手挑了張卷子看了下,覺得挺有意思的,就這樣吧。”
“是。”眾人拱手,雖然不解,但沒人敢發問。
“眾愛卿忙完,就在此殿就宴吧。”
趙驁起身,帶著劉詹走了。
皇上走後,張文瑜等人才抬起頭互相看了眼。
心中不免對皇上臨走前說的那句話在意起來。
楚秋實摸著胡子,若有所思,“張尚書,您說皇上剛剛說的那話,到底是何意思?”
張文瑜總覺得皇上的眼神好像在自己身上多掃了眼,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
聞言,心中起了些躁意。
“楚尚書問我,我又從何而知?”
楚秋實點頭,“張尚書說得是。”
旁邊幾人聽著,根本沒敢出聲。
張文瑜壓下心裏煩躁,看向一旁抱著卷子的官員。
“走吧,迴去拆卷填榜。”
眾人不再多言,腳步匆匆迴了東閣。
十六日一早,十七位讀卷官開始閱卷。
而次日一早,皇上會來聽卷,隨後欽定一甲前三。
也就是說,讀卷官們的閱卷時間隻有一天。
其實過了會試後,榜上的貢士們水平也差不多,而殿試又不淘汰人,隻是排名次。
所以閱卷時,速度便會很快。
速度快,便意味著看得不仔細。
所以這裏麵,便有些潛規則在裏麵。
會試排名前十的卷子,在糊名前,會被受卷官單獨拿出來。
而在這其中,讀卷官們經過一番討論後,會授意受卷官挑出一些卷子。
在這裏麵,如果考生有與讀卷官同鄉,或者與讀卷官關係好。
或者名聲大,讓讀卷官耳熟。
他們的卷子便會與會試排名前十的卷子一道糊名後,直接送到內閣讀卷官手中。
而不出意外,一甲前三,便出自這些卷子裏。
剩餘的卷子,也會在二甲的排名前麵。
大理寺卿李陽雲不知蘇侍郎是什麽意思,隻是按照他的請求,賣了個人情,把顧錦的卷子給提了上來。
剩下的,他便就不管了。
閱卷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首輔張文瑜垂眸看著手裏這一張有些熟悉字跡的卷子,心裏想的,卻是戶部尚書之前拜托的事。
卷子中規中矩,雖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但也經得起細看。
他隨手放到右邊。
右邊放的是明日要一道遞交上去,給皇上欽定一甲前三的卷子。
當然,這隻是初選。
他拿起第二張卷子看了起來。
這張卷子一入眼,他眼皮便跳了下。
又是眼熟的字跡......
楚秋實是會試主考官,他是看過沈舟墨卷的人。
自然認得沈舟的卷子。
他眼皮眨也沒眨,看完卷子,思考一瞬,便放到左邊。
也就是張文瑜的右邊。
最終遞交到皇上麵前的卷子,隻有十二卷。
內閣讀卷官看的卷子,才有機會得一甲前三。
其餘讀卷官看的卷子,分出上一等和次二等後,便由閣老直接定下名次,上一等為二甲,次二等為三甲。
殿試內閣的讀卷官有四人。
四人單獨閱卷完後,便會從先前挑選出來的卷子中再挑一次。
一共挑出十二卷,之後便由幾人討論,確定明日在皇上麵前讀卷的順序。
這讀卷的順序也有講究。
順序排名前三的卷子,理論上來說,便是閣老確定好的一甲前三卷子。
若非皇上有要求讀卷官繼續往下讀,一甲前三名,便是從這三張卷子裏進行排名了。
楚秋實發表完自己的意見,眼見有兩人反對,而首輔張文瑜不支持,也不反對,站在一旁未發表見解,心裏也是明白。
也不再說,沉默地看著他們排卷。
很快,卷子排完順序後,幾人開始弄剩下卷子的排名。
這更沒人反對了,名次直接按照評卷官們在卷子上畫圈的數量多少進行排名。
在天黑之前,卷子全部評閱完畢。
東閣大門關閉,眾人迴去歇息。
翌日一早,文華殿。
殿內很安靜,隻站在兩排讀卷官。
楚秋實站在張文瑜身旁閉目養神,不理會也不關注他們的眼神交流。
暗自想著自己的事。
“皇上到!”
貼身太監劉詹的聲音尖細,遠遠傳入殿中。
眾人神情一肅,恭敬有禮,微微彎下腰,低頭迎接。
很快,一道沉穩有力的腳步聲在殿門前響起。
趙驁看了眼殿內的十餘人,抬步走到上方坐下。
眾人彎腰拱手行禮,“微臣參見皇上,皇上聖安。”
“平身。”趙驁看了眼一旁的卷子,目光沉沉,“直接讀吧。”
張文瑜點頭,讓讀卷官開始讀卷。
殿試的策文字數不得少於一千字。
一般而言,考生都會寫到兩千字左右。
一張卷子差不多讀一刻鍾。
讀卷官讀得很有節奏,字字清晰。
趙驁撐著臉,一言不發地聽完。
劉詹按照流程,把讀完的卷子雙手呈到禦案前。
趙驁垂眸掃過,不到片刻,手指動了動。
劉詹看著,轉頭看向讀卷官,示意他繼續讀。
讀卷官拿過第二張卷子開始朗讀。
很快,前麵三張卷子朗讀完畢,眼看皇上並沒有說讓繼續往下讀的話,讀卷官便按照卷子裏的順序,一一遞給劉詹。
劉詹接過,一一擺放在禦案上。
張文瑜看了眼上方一直沒怎麽開口的皇上,帶著眾人出了殿門。
劉詹看了眼殿門,轉頭開口詢問。
“皇上,要繼續看卷子嗎?”
趙驁不明地笑了下,“找出來吧。”
劉詹點頭,也不問是找什麽卷子,打開其中一卷便看了起來。
一連看了六張卷子後,他把第七張卷子放到趙驁麵前。
“皇上,這字跡沒錯了。”
“嗯。”
趙驁掀起眼皮,看向那張卷子。
“禮治在於自覺,法治在於約束,自覺容易受到誘惑出錯,法治從中糾正配合。”
“禮治手段溫和,眾人容易接受,法治手段強硬,朝廷上下難免抵觸,所以禮法並舉,外儒內法?......”
趙驁瀏覽一遍,從中截取到卷中意思,心裏流轉一遍後,輕笑了下,看向劉詹,“你覺得如何?”
劉詹笑道:“皇上喜歡,奴婢就喜歡。”
趙驁笑了,“都挺好的。”
說是挺好,他大手一揮,直接定下一甲前三。
“讓他們進來吧。”
劉詹點頭,走到門外,讓眾官迴來。
趙驁眼睛在眾人身上掃過,神色漫不經心,“朕隨手挑了張卷子看了下,覺得挺有意思的,就這樣吧。”
“是。”眾人拱手,雖然不解,但沒人敢發問。
“眾愛卿忙完,就在此殿就宴吧。”
趙驁起身,帶著劉詹走了。
皇上走後,張文瑜等人才抬起頭互相看了眼。
心中不免對皇上臨走前說的那句話在意起來。
楚秋實摸著胡子,若有所思,“張尚書,您說皇上剛剛說的那話,到底是何意思?”
張文瑜總覺得皇上的眼神好像在自己身上多掃了眼,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
聞言,心中起了些躁意。
“楚尚書問我,我又從何而知?”
楚秋實點頭,“張尚書說得是。”
旁邊幾人聽著,根本沒敢出聲。
張文瑜壓下心裏煩躁,看向一旁抱著卷子的官員。
“走吧,迴去拆卷填榜。”
眾人不再多言,腳步匆匆迴了東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