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猜測
科舉:啟稟皇上,狀元郎又發瘋了 作者:一隻綠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的冬日跟安福縣那邊的不一樣,寒冷又幹燥。
沈舟擔心沈大穀和劉氏他們不適應,讓人在房裏的角落裏放了幾盆水。
第二日一早,又帶著長青和十一出門,去買了很多花露迴來。
讓他們別省著,該塗塗,用完了再去買就是。
這幾日開始下雪,大地像是被裹了一層雪白。
一眼望去,看不見多少其他的顏色。
沈舟讓人去買了些綠植迴來,往各個房間擺放,增添幾分顏色。
免得心情壓抑。
等忙完家裏的事,他便讓長青備車,一早帶著禮品去了蘇家。
“小姐,沈狀元過來了。”
蘇婉清自是知道沈舟已經平安到京,聞言,心下一動。
“一會你把那包裹送過去。”
“是。”
春荷笑著,問了一句,“小姐可要我帶話給沈狀元?”
蘇婉清抿了抿唇,隨即搖頭。
“不必多言。”
春荷點頭,抱著一個包裹出了門。
廳堂裏,蘇榆看著眼前這個準女婿,是越看越歡喜。
“這一路過來,你們也是辛苦了。”
他還算年輕的時候,也去過外地辦事,自然知道長時間趕路的滋味。
沈舟這兩日也是緩了些精神,食補藥補連番上陣。
這會麵色已經看不出任何疲憊之意。
聞言,他笑道:“蘇伯父莫要擔心,路上雖辛苦了些,好在無人生病,這是好事。”
蘇榆點頭,問起沈舟家人來到這邊,可還適應。
沈舟如實說了。
說適應肯定不會這麽快適應。
到底不是熟悉的地方,加上兩地離得遠,氣候不同,總有些水土不服。
沈大穀的臉上便出現了過敏症狀。
幹癢泛紅。
也是他路上少塗了花露,像其他人,就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蘇榆感慨,“這兒的天,是有些幹,不過適應了,倒也還好,想當年......”
蘇榆說起自己之前去到外地,臉上也出現發癢情況的事。
沈舟聽得認真,不時迴應一句,倒不會覺得無聊。
蘇榆聊著聊著,許是心中有所牽掛,忽而說到了河南那邊的事。
“十一月上旬開始,那邊就一直在下雪,現在下了半月有餘。”
他摸了摸胡子,“各地及時上報雪災情況,前兩日,最新的受災情況也過來了。”
沈舟看著蘇榆,沒有吱聲。
他想知道後續。
蘇榆也沒有說一半留一半,繼續道:“情況不容樂觀,雪還在下,短期內並沒有消停之意,受災情況越發嚴峻,皇上準備再次撥款,命人帶領兩名太醫前去。”
沈舟若有所思,“皇上派了誰?”
蘇榆搖頭,“運往那邊的貨物還在緊急準備,皇上似乎在考慮。”
他頓了頓,視線在沈舟身上轉了轉。
“鄭尚書提出,可從翰林院中挑選兩位新科進士跟著前去,也好看看大家的才能是僅限於紙上,還是確能替皇上分憂。”
沈舟眉眼一動,“蘇伯父,這是好事。”
有真才實學的,恨不得能盡早做些實事,替皇上分憂解難,也好盡早入了皇上的眼。
不管鄭尚書提出這些話的用意是什麽,倘若皇上同意,這對於他們翰林院來說,就是好事。
蘇榆笑了笑,“確實是好事,但這好事落不到一般人手裏。”
沈舟點頭,“確實。”
不說別的,若不是他要趕著過來成婚,怕也不會這般早過來。
現在大部分新科進士都還在家裏歇息,山高路遠的。
朝廷的消息對於遠處的人來說,帶有滯後性。
這賑災一事,刻不容緩,豈還能等著遠處的新科進士趕路過來的。
若是皇上同意,能去的,也就是留在京裏的新科進士罷了。
就算有些人因為路途遙遠,或者因為其他事沒有趕著迴去,恰好留在了京裏。
可顯然,他們沒有關係,很難知道朝廷裏麵正在挑選能跟著前去賑災的新科進士。
沒有入值,便不會出現在挑選的名單中。
而能在挑選名單中的,便是京裏有關係的。
鄭尚書這是安的什麽心,想來也一目了然。
蘇榆端起茶碗喝了兩口,心裏琢磨了些事。
“鄭尚書前陣子辦事有功,皇上說不定會同意他的提議。”
他放下茶碗,看向沈舟,“你若是想爭取,可趁早入值。”
蘇榆根據多方消息,猜測明日,押送賑災銀前去賑災的人員名單肯定也要出來了。
而他心裏有一半的把握,皇上會同意鄭尚書的提議。
沈舟並沒有立即迴話。
他認真沉思了一會,才搖了搖頭。
“澤玉多謝蘇伯父好意提醒,隻是大婚在即,澤玉恐抽不出身前去。”
沈舟看著蘇榆的臉色,見他並無異樣,又接著說:“蘇伯父,我倒是有個想法。”
“你說。”
蘇榆會跟沈舟說這事,也是不想讓沈舟錯過一次機會。
可沈舟婚事在即,他其實也是不想沈舟過去的。
畢竟一來一迴,中間也不知道這事會在什麽時候結束,要是誤了婚期就不好了。
其實這事他不說,沈舟也不會知道,但是他還是說了,也是不想以後談及此事,心裏有個疙瘩。
這會聽到沈舟說有個想法,他倒是好奇起來。
沈舟也不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
“伯父您說,皇上同意的話,會不會是想看到什麽?”
看到什麽?
蘇榆心裏一驚,皺起眉頭,“你是說,皇上想知道誰後麵有人?”
沈舟道:“這事我也是猜的,畢竟若是伯父您不說,我根本不會知道此事。”
沈舟擔心沈大穀和劉氏他們不適應,讓人在房裏的角落裏放了幾盆水。
第二日一早,又帶著長青和十一出門,去買了很多花露迴來。
讓他們別省著,該塗塗,用完了再去買就是。
這幾日開始下雪,大地像是被裹了一層雪白。
一眼望去,看不見多少其他的顏色。
沈舟讓人去買了些綠植迴來,往各個房間擺放,增添幾分顏色。
免得心情壓抑。
等忙完家裏的事,他便讓長青備車,一早帶著禮品去了蘇家。
“小姐,沈狀元過來了。”
蘇婉清自是知道沈舟已經平安到京,聞言,心下一動。
“一會你把那包裹送過去。”
“是。”
春荷笑著,問了一句,“小姐可要我帶話給沈狀元?”
蘇婉清抿了抿唇,隨即搖頭。
“不必多言。”
春荷點頭,抱著一個包裹出了門。
廳堂裏,蘇榆看著眼前這個準女婿,是越看越歡喜。
“這一路過來,你們也是辛苦了。”
他還算年輕的時候,也去過外地辦事,自然知道長時間趕路的滋味。
沈舟這兩日也是緩了些精神,食補藥補連番上陣。
這會麵色已經看不出任何疲憊之意。
聞言,他笑道:“蘇伯父莫要擔心,路上雖辛苦了些,好在無人生病,這是好事。”
蘇榆點頭,問起沈舟家人來到這邊,可還適應。
沈舟如實說了。
說適應肯定不會這麽快適應。
到底不是熟悉的地方,加上兩地離得遠,氣候不同,總有些水土不服。
沈大穀的臉上便出現了過敏症狀。
幹癢泛紅。
也是他路上少塗了花露,像其他人,就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蘇榆感慨,“這兒的天,是有些幹,不過適應了,倒也還好,想當年......”
蘇榆說起自己之前去到外地,臉上也出現發癢情況的事。
沈舟聽得認真,不時迴應一句,倒不會覺得無聊。
蘇榆聊著聊著,許是心中有所牽掛,忽而說到了河南那邊的事。
“十一月上旬開始,那邊就一直在下雪,現在下了半月有餘。”
他摸了摸胡子,“各地及時上報雪災情況,前兩日,最新的受災情況也過來了。”
沈舟看著蘇榆,沒有吱聲。
他想知道後續。
蘇榆也沒有說一半留一半,繼續道:“情況不容樂觀,雪還在下,短期內並沒有消停之意,受災情況越發嚴峻,皇上準備再次撥款,命人帶領兩名太醫前去。”
沈舟若有所思,“皇上派了誰?”
蘇榆搖頭,“運往那邊的貨物還在緊急準備,皇上似乎在考慮。”
他頓了頓,視線在沈舟身上轉了轉。
“鄭尚書提出,可從翰林院中挑選兩位新科進士跟著前去,也好看看大家的才能是僅限於紙上,還是確能替皇上分憂。”
沈舟眉眼一動,“蘇伯父,這是好事。”
有真才實學的,恨不得能盡早做些實事,替皇上分憂解難,也好盡早入了皇上的眼。
不管鄭尚書提出這些話的用意是什麽,倘若皇上同意,這對於他們翰林院來說,就是好事。
蘇榆笑了笑,“確實是好事,但這好事落不到一般人手裏。”
沈舟點頭,“確實。”
不說別的,若不是他要趕著過來成婚,怕也不會這般早過來。
現在大部分新科進士都還在家裏歇息,山高路遠的。
朝廷的消息對於遠處的人來說,帶有滯後性。
這賑災一事,刻不容緩,豈還能等著遠處的新科進士趕路過來的。
若是皇上同意,能去的,也就是留在京裏的新科進士罷了。
就算有些人因為路途遙遠,或者因為其他事沒有趕著迴去,恰好留在了京裏。
可顯然,他們沒有關係,很難知道朝廷裏麵正在挑選能跟著前去賑災的新科進士。
沒有入值,便不會出現在挑選的名單中。
而能在挑選名單中的,便是京裏有關係的。
鄭尚書這是安的什麽心,想來也一目了然。
蘇榆端起茶碗喝了兩口,心裏琢磨了些事。
“鄭尚書前陣子辦事有功,皇上說不定會同意他的提議。”
他放下茶碗,看向沈舟,“你若是想爭取,可趁早入值。”
蘇榆根據多方消息,猜測明日,押送賑災銀前去賑災的人員名單肯定也要出來了。
而他心裏有一半的把握,皇上會同意鄭尚書的提議。
沈舟並沒有立即迴話。
他認真沉思了一會,才搖了搖頭。
“澤玉多謝蘇伯父好意提醒,隻是大婚在即,澤玉恐抽不出身前去。”
沈舟看著蘇榆的臉色,見他並無異樣,又接著說:“蘇伯父,我倒是有個想法。”
“你說。”
蘇榆會跟沈舟說這事,也是不想讓沈舟錯過一次機會。
可沈舟婚事在即,他其實也是不想沈舟過去的。
畢竟一來一迴,中間也不知道這事會在什麽時候結束,要是誤了婚期就不好了。
其實這事他不說,沈舟也不會知道,但是他還是說了,也是不想以後談及此事,心裏有個疙瘩。
這會聽到沈舟說有個想法,他倒是好奇起來。
沈舟也不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
“伯父您說,皇上同意的話,會不會是想看到什麽?”
看到什麽?
蘇榆心裏一驚,皺起眉頭,“你是說,皇上想知道誰後麵有人?”
沈舟道:“這事我也是猜的,畢竟若是伯父您不說,我根本不會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