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比前世還苦
科舉:啟稟皇上,狀元郎又發瘋了 作者:一隻綠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朝建立之初,翰林院主要是以皇上顧問的形式存在。
輔助皇上處理各種業務。
當時的翰林院,說是位高權重之地也不為過。
而隨著朝中形勢變來變去,經過幾任皇帝的變革,翰林院的地位也隨之改變。
內閣的建立,使得翰林院的職能被分割。
由於內閣閣臣的能幹,以及朝中局勢的變化,皇上的信任,內閣成了位高權重之地。
而翰林院逐漸成為了養才儲望之所。
縱觀曆代閣臣,多是翰林官員擔任。
久而久之,便也有了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
而翰林,非進士不入。
翰林官員最高品級也就是正五品。
但因為翰林官員包括庶吉士都有參議的權力,在重要的朝會和接待會上,他們能在一旁參政。
經常能在皇上和重臣身旁聆聽政事,接近政要。
在長期耳濡目染的情況下,翰林官員學習到的知識和能力不是一般官員所能比的。
也因此,翰林院裏的官員,比一般官員要有前途,晉升機會大。
還有一點。
翰林院裏並沒有明確的工作業務,官員也不用去處理什麽瑣事,相對而言比較清閑。
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充實自己,鍛煉自己的能力。
沈舟原本的計劃,是擇機而動。
先在翰林院裏待一年兩年,等了解了朝中局勢,再找個機會表現自己。
等到考察時,再謀個官職。
憑著他這個翰林官身份,往後隻要不觸犯王法,不惹得皇上生厭,這官職怎麽著也不能低到哪去。
期間再好好完成一下自己的業績,等苟到退休,他這輩子也就差不多了。
計劃得挺好。
就差邁開第一步了。
而這第一步,也是艱難的一步。
沈舟忘了。
他是不用那麽早起來去上朝,但他要點卯。
點卯,等同於上班簽到。
卯就是卯時,也就是他要早上五點到七點間就到翰林院簽到。
乾朝有嚴格的考勤製度。
相應的,懲罰措施也嚴格。
遲到早退等,都要被記錄在案。
輕則罰俸祿,重則挨板子。
乾朝就規定,文武百官上朝,缺勤一次打二十大板。
滿三次罪加一等。
滿二十次,直接一百大板。
但對點卯而言,要相對寬鬆一點。
但若要講究下來,也寬鬆不到哪去。
不是罰俸祿,便是挨板子。
被記錄在冊還會影響官職晉升。
沈家在外城。
翰林院在內城。
從這出門到那邊的話,卯時前肯定要起來了。
而且還要提前些出門,不然時間緊巴巴,遇到點事都得跑起來才能趕得上點卯。
沒想到躲過了初一,沒躲過十五。
沈舟被蘇婉清喊醒,迷迷糊糊看了眼窗外的天色,無奈地歎了口氣。
蘇婉清嫁過來也快一個月了。
這般近距離接觸沈舟,自然也摸清了他的性子。
伺候著他穿好衣服,便出去讓春荷端水過來。
又喊秋荷去夥房那邊端早食。
沈舟這會也醒神了。
好在這會雖有涼意,但不冷。
他扭了扭脖子,拉伸了下,走出內室。
蘇婉清早已洗漱好,也已經梳妝整齊。
這會讓婢女去外麵走一圈,迴來告知要不要多添一件衣。
沈舟透過敞開的房門看向外麵。
明月還掛在天邊,星光也在閃爍著。
明明天還未亮,明明四點不到,明明萬籟俱寂,他已經要爬起來上班去了。
多苦。
比前世還苦。
這日子,一眼望到頭了。
到時要上朝的話,淩晨三點便要趕到午門那等候開門。
那更是慘。
也難怪有些官員不愛住家裏,就愛在外麵租房子住。
照這樣下去,他也到內城那邊租個小院算了。
沈舟心裏泛起嘀咕。
暗道不知有沒有那麽一天,有人發起反抗,提議皇上把這點卯和上早朝的時辰改一改。
也好稍微照顧照顧一下他們這些遠在外城的官員。
不過這事想想也就算了。
沈舟扯了個微笑。
真好,每天都要麵對生活。
洗漱好,吃過早食,沈舟往懷裏塞了個餡餅,跟蘇婉清道了別,便急匆匆出了門。
呂長青正在不遠處等著。
瞧見沈舟,連忙提著燈籠過去。
“少爺,我送您過去。”
沈舟點頭,腳步未停。
“得抓緊些。”
第一天上班,怎麽著也不能踩點過去了。
月光昏暗,隻能隱隱看到一些道路痕跡。
近處能看清,抬眼望去,一片漆黑。
好在呂長青提著燈籠。
隻不過若是刮風下雨,他怕是要摸黑前進了。
兩人的腳步邁得又大又快。
呂長青也是做慣苦力的,耐力足夠,跟著沈舟走了半個時辰,氣也隻是稍微喘了些。
隻不過燈籠早滅了,這會兩人也是僅憑著那點月光在趕路。
沈舟深吸口氣,沒敢停下腳步,怕一停下就要喘個不停。
“長青,你迴去吧,我自己過去就成。”
再往前走走,進了正陽門,也快到了。
這是沈舟第二次讓長青迴去。
呂長青喘了口氣,“少爺,反正快到了,我送您到那邊,到時迴去,天亮了,也安全些。”
沈舟看了眼天色。
天邊已經泛白。
他是四點多出的門,這會差不多是五點半的樣子。
沈舟估摸著還要走半個多小時能到翰林院那邊,怎麽算時辰也是足夠的。
便放慢了些腳步,打算稍微歇歇,平複一下唿吸。
免得到了那邊一個個大喘氣的,讓人瞧見了多不好意思。
呂長青瞧見沈舟腳步放慢了,便也跟著放慢。
他視線前麵掃去,“少爺,您口渴不?”
這會已經有小攤出來了。
擺的大多都是能邊走邊吃的吃食。
沈舟因著要走路,沒敢吃太飽,就怕剛吃飽就運動,肚子難受。
於是便拿了個餡餅以防萬一。
他搖了搖頭,“不用,到了那再喝。”
他看了眼呂長青的肚子,“你餓了?”
呂長青嘿嘿一笑,“少爺,我不餓,我吃了饅頭。”
兩人慢慢走著,不時說上兩句。
等到了大乾門那邊,日頭都爬起來了。
跟呂長青說了聲不用來接後,沈舟便大步往翰林院的方向走去。
乾朝有個說法。
五府六部,七司三院,東邊掌生,西邊掌死。
而翰林院,便是在東邊。
輔助皇上處理各種業務。
當時的翰林院,說是位高權重之地也不為過。
而隨著朝中形勢變來變去,經過幾任皇帝的變革,翰林院的地位也隨之改變。
內閣的建立,使得翰林院的職能被分割。
由於內閣閣臣的能幹,以及朝中局勢的變化,皇上的信任,內閣成了位高權重之地。
而翰林院逐漸成為了養才儲望之所。
縱觀曆代閣臣,多是翰林官員擔任。
久而久之,便也有了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
而翰林,非進士不入。
翰林官員最高品級也就是正五品。
但因為翰林官員包括庶吉士都有參議的權力,在重要的朝會和接待會上,他們能在一旁參政。
經常能在皇上和重臣身旁聆聽政事,接近政要。
在長期耳濡目染的情況下,翰林官員學習到的知識和能力不是一般官員所能比的。
也因此,翰林院裏的官員,比一般官員要有前途,晉升機會大。
還有一點。
翰林院裏並沒有明確的工作業務,官員也不用去處理什麽瑣事,相對而言比較清閑。
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充實自己,鍛煉自己的能力。
沈舟原本的計劃,是擇機而動。
先在翰林院裏待一年兩年,等了解了朝中局勢,再找個機會表現自己。
等到考察時,再謀個官職。
憑著他這個翰林官身份,往後隻要不觸犯王法,不惹得皇上生厭,這官職怎麽著也不能低到哪去。
期間再好好完成一下自己的業績,等苟到退休,他這輩子也就差不多了。
計劃得挺好。
就差邁開第一步了。
而這第一步,也是艱難的一步。
沈舟忘了。
他是不用那麽早起來去上朝,但他要點卯。
點卯,等同於上班簽到。
卯就是卯時,也就是他要早上五點到七點間就到翰林院簽到。
乾朝有嚴格的考勤製度。
相應的,懲罰措施也嚴格。
遲到早退等,都要被記錄在案。
輕則罰俸祿,重則挨板子。
乾朝就規定,文武百官上朝,缺勤一次打二十大板。
滿三次罪加一等。
滿二十次,直接一百大板。
但對點卯而言,要相對寬鬆一點。
但若要講究下來,也寬鬆不到哪去。
不是罰俸祿,便是挨板子。
被記錄在冊還會影響官職晉升。
沈家在外城。
翰林院在內城。
從這出門到那邊的話,卯時前肯定要起來了。
而且還要提前些出門,不然時間緊巴巴,遇到點事都得跑起來才能趕得上點卯。
沒想到躲過了初一,沒躲過十五。
沈舟被蘇婉清喊醒,迷迷糊糊看了眼窗外的天色,無奈地歎了口氣。
蘇婉清嫁過來也快一個月了。
這般近距離接觸沈舟,自然也摸清了他的性子。
伺候著他穿好衣服,便出去讓春荷端水過來。
又喊秋荷去夥房那邊端早食。
沈舟這會也醒神了。
好在這會雖有涼意,但不冷。
他扭了扭脖子,拉伸了下,走出內室。
蘇婉清早已洗漱好,也已經梳妝整齊。
這會讓婢女去外麵走一圈,迴來告知要不要多添一件衣。
沈舟透過敞開的房門看向外麵。
明月還掛在天邊,星光也在閃爍著。
明明天還未亮,明明四點不到,明明萬籟俱寂,他已經要爬起來上班去了。
多苦。
比前世還苦。
這日子,一眼望到頭了。
到時要上朝的話,淩晨三點便要趕到午門那等候開門。
那更是慘。
也難怪有些官員不愛住家裏,就愛在外麵租房子住。
照這樣下去,他也到內城那邊租個小院算了。
沈舟心裏泛起嘀咕。
暗道不知有沒有那麽一天,有人發起反抗,提議皇上把這點卯和上早朝的時辰改一改。
也好稍微照顧照顧一下他們這些遠在外城的官員。
不過這事想想也就算了。
沈舟扯了個微笑。
真好,每天都要麵對生活。
洗漱好,吃過早食,沈舟往懷裏塞了個餡餅,跟蘇婉清道了別,便急匆匆出了門。
呂長青正在不遠處等著。
瞧見沈舟,連忙提著燈籠過去。
“少爺,我送您過去。”
沈舟點頭,腳步未停。
“得抓緊些。”
第一天上班,怎麽著也不能踩點過去了。
月光昏暗,隻能隱隱看到一些道路痕跡。
近處能看清,抬眼望去,一片漆黑。
好在呂長青提著燈籠。
隻不過若是刮風下雨,他怕是要摸黑前進了。
兩人的腳步邁得又大又快。
呂長青也是做慣苦力的,耐力足夠,跟著沈舟走了半個時辰,氣也隻是稍微喘了些。
隻不過燈籠早滅了,這會兩人也是僅憑著那點月光在趕路。
沈舟深吸口氣,沒敢停下腳步,怕一停下就要喘個不停。
“長青,你迴去吧,我自己過去就成。”
再往前走走,進了正陽門,也快到了。
這是沈舟第二次讓長青迴去。
呂長青喘了口氣,“少爺,反正快到了,我送您到那邊,到時迴去,天亮了,也安全些。”
沈舟看了眼天色。
天邊已經泛白。
他是四點多出的門,這會差不多是五點半的樣子。
沈舟估摸著還要走半個多小時能到翰林院那邊,怎麽算時辰也是足夠的。
便放慢了些腳步,打算稍微歇歇,平複一下唿吸。
免得到了那邊一個個大喘氣的,讓人瞧見了多不好意思。
呂長青瞧見沈舟腳步放慢了,便也跟著放慢。
他視線前麵掃去,“少爺,您口渴不?”
這會已經有小攤出來了。
擺的大多都是能邊走邊吃的吃食。
沈舟因著要走路,沒敢吃太飽,就怕剛吃飽就運動,肚子難受。
於是便拿了個餡餅以防萬一。
他搖了搖頭,“不用,到了那再喝。”
他看了眼呂長青的肚子,“你餓了?”
呂長青嘿嘿一笑,“少爺,我不餓,我吃了饅頭。”
兩人慢慢走著,不時說上兩句。
等到了大乾門那邊,日頭都爬起來了。
跟呂長青說了聲不用來接後,沈舟便大步往翰林院的方向走去。
乾朝有個說法。
五府六部,七司三院,東邊掌生,西邊掌死。
而翰林院,便是在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