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您可來了
科舉:啟稟皇上,狀元郎又發瘋了 作者:一隻綠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47章 您可來了
劉詹接過信,把信放迴案上後,便又退迴原位。
神色沒有一絲變化,像是沒聽見沈舟和賀辰飛先前說的那些話一樣。
趙驁看著底下還在嘀嘀咕咕的兩人,清了清嗓子。
直到底下沒了動靜,他才開口。
“等那邊的事過去,朕再處理他們。”
沈舟和賀辰飛互相對視了眼。
賀辰飛拱手,“皇上,您喊微臣與沈侍郎過來,難道不是因為此事?”
“是也不是。”
趙驁視線落在沈舟身上。
“在這之前,朕還收到了一封密信。”
沈舟知道皇上正在看自己,這便說明,這封他和賀辰飛都沒有看過的信裏麵寫的,跟他有關。
他沉思了下,拱手道:“皇上,可是關於安福縣那邊的事?”
“嗯。”
不知為何,沈舟感覺皇上的語氣比起之前,好像好了不少。
趙驁道:“劉間往各處受災府城都派了人,而安福縣,他也派了人過去。”
沈舟看了眼皇上。
安福縣離得彭蠡湖遠,若非是得了吩咐,沈舟可不覺得劉小公公還會派人特意前往安福縣一趟。
至於這個人,沈舟也不做他想。
趙驁坦然地接受了沈舟的那一眼。
“安福縣雨水過多,城內也接收了不少流民,好在各大家出力,城內並未出現混亂。”
“等這大水退去,相信很快,便能恢複正常。”
沈舟認真聽著,聽到各大家時,心裏頭便也隱隱意識到了什麽。
“皇上,您說的各大家,莫非,裏麵還有我沈家族人在裏麵?”
趙驁點頭,把信裏寫的事簡單說了說。
沈舟聽到自家族長以沈家族人的名義捐了五石米出來。
從而帶動了孫家,李家他們也捐了糧食出來,大概也是清楚是怎麽一迴事了。
估計,這裏麵還有他當初留下的那些信物的事。
隻不過,如今孫家他們也得了個好名聲,沈舟猜測,這信物怕是沒有用掉。
趙驁眼睛眯了眯,道:“愛卿覺得,朕該不該賞?”
沈舟一聽,迴過神來。
“皇上,此事是為善舉,您該支持才對,這樣一來,也能對現在,以及往後產生積極的影響。”
趙驁若有所思,“那以愛卿來看,朕該如何賞賜?”
沈舟拱手,垂眸朗聲道:“皇上,賜個牌匾如何?”
趙驁看著沈舟,忽而笑了下,“也好,聽愛卿的。”
一旁被晾著的賀辰飛心下一動。
“皇上,臣之前辛辛苦苦運送火藥前往北邊,迴來之後,您可沒有賞賜微臣。”
趙驁挑眉,“此乃功績,朕早已記下。”
賀辰飛嘴巴動了動,但想到往後他還得靠這些功績升官,便又閉上了嘴。
趙驁看著,頗為滿意。
目光轉而看向沈舟。
“愛卿之前呈上來的折子,朕都看過了,高尚書也看過,也同意你提出的那些製度,依朕看,擇日不如撞日,今日就下發下去吧。”
沈舟也是沒想到,這雨雪測量製度,以及糧價奏報製度,竟也飽受爭議。
拖拉了這麽半個多月,才完全確定下來。
不過,能確定下來就好,過程如何曲折,結局是好的就成。
當天下午,沈舟便聽到了戶部不少人在談論這個雨雪測量製度,以及糧價奏報製度。
“這雨雪尚且好說,沈侍郎把測量器具,以及雨量大小範圍都規定好了,隻要下雨時把器具按規定放好就成,這反而比之前簡單,就是這個糧價,不太好說。”
“是啊,這雨雪測量製度改得是真好,就是這個糧價,嗯......就不太好說了。”
糧價變化關乎什麽,戶部裏的人都能想到。
隻是。
“若下麵人弄虛作假,怕我們也難以知道。”
“是啊。”
幾人還想說什麽,看到沈舟,突然就嚇了一跳。
“沈,沈侍郎!”
沈舟笑了笑,“沒事,你們繼續,我聽著你們也沒說錯。”
糧價波動,便也代表了該地區的動蕩。
天災人禍,都有可能造成這些波動。
以前可能有些事還能瞞著不讓朝廷知道。
可這製度一實施下來,怕是什麽都瞞不住了。
沈舟也正是想要這種效果。
至於下麵人怎麽想的,他也管不著。
有二心的,才會害怕。
沒有二心的,按照下發下去的製度好好實施便是,哪還會想這麽多。
沈舟看了眼幾人,也不說太多,腳步一轉,往自己的書房走去。
等把書房裏的事處理完畢,沈舟收拾好,提前散值了。
他直接去了火器部那邊。
他基本每月過來一到兩次,本來以為這次過來,也跟之前一樣,沒有什麽好消息。
可沒想到,他剛來,還沒詢問什麽呢,便被人神神秘秘拉到了一旁。
“沈侍郎,我等您好些天了,您可來了。”
蒙淵是這邊的管事,整個火器部,都歸他管。
沈舟聽著他這激動的語氣,心裏一動,“蒙大使,可是有東西成了?”
蒙淵嘿嘿一笑,“成倒是沒成,不過,好像也差不多了。”
沈舟一愣,忙道:“請問是哪個差不多了?”
“沈侍郎,是那個三眼銃。”
蒙淵邊說著,邊帶沈舟來到一個房間裏。
這是蒙淵在這邊歇息處理事情的地方。
沈舟並不是第一次過來,進來之後,一眼便看到了那個架子上擺放著的三眼銃。
蒙淵走過去把東西拿下來,遞到沈舟麵前。
“這個便是前幾日試用過的,除了還有點瑕疵,基本也差不多了。”
沈舟接過,仔細看了看。
弄出來的東西,定然是要經過試驗才知道成沒成。
這個三眼銃還帶著一股火藥味,顯然是經受過試驗的。
隻不過,有個銃管掀開了一條鐵皮,還有一個,則是裂開了一條縫。
剩下的那個,則是完好無損。
沈舟看到這個的時候,便知道為什麽是差不多要成了。
這三個銃管厚度不一。
經過反複試驗,現在已經找到了最適合的厚度和銃口大小的數據。
接下來,再弄一個出來試驗一番,若是沒問題,就要開始大量生產了。
劉詹接過信,把信放迴案上後,便又退迴原位。
神色沒有一絲變化,像是沒聽見沈舟和賀辰飛先前說的那些話一樣。
趙驁看著底下還在嘀嘀咕咕的兩人,清了清嗓子。
直到底下沒了動靜,他才開口。
“等那邊的事過去,朕再處理他們。”
沈舟和賀辰飛互相對視了眼。
賀辰飛拱手,“皇上,您喊微臣與沈侍郎過來,難道不是因為此事?”
“是也不是。”
趙驁視線落在沈舟身上。
“在這之前,朕還收到了一封密信。”
沈舟知道皇上正在看自己,這便說明,這封他和賀辰飛都沒有看過的信裏麵寫的,跟他有關。
他沉思了下,拱手道:“皇上,可是關於安福縣那邊的事?”
“嗯。”
不知為何,沈舟感覺皇上的語氣比起之前,好像好了不少。
趙驁道:“劉間往各處受災府城都派了人,而安福縣,他也派了人過去。”
沈舟看了眼皇上。
安福縣離得彭蠡湖遠,若非是得了吩咐,沈舟可不覺得劉小公公還會派人特意前往安福縣一趟。
至於這個人,沈舟也不做他想。
趙驁坦然地接受了沈舟的那一眼。
“安福縣雨水過多,城內也接收了不少流民,好在各大家出力,城內並未出現混亂。”
“等這大水退去,相信很快,便能恢複正常。”
沈舟認真聽著,聽到各大家時,心裏頭便也隱隱意識到了什麽。
“皇上,您說的各大家,莫非,裏麵還有我沈家族人在裏麵?”
趙驁點頭,把信裏寫的事簡單說了說。
沈舟聽到自家族長以沈家族人的名義捐了五石米出來。
從而帶動了孫家,李家他們也捐了糧食出來,大概也是清楚是怎麽一迴事了。
估計,這裏麵還有他當初留下的那些信物的事。
隻不過,如今孫家他們也得了個好名聲,沈舟猜測,這信物怕是沒有用掉。
趙驁眼睛眯了眯,道:“愛卿覺得,朕該不該賞?”
沈舟一聽,迴過神來。
“皇上,此事是為善舉,您該支持才對,這樣一來,也能對現在,以及往後產生積極的影響。”
趙驁若有所思,“那以愛卿來看,朕該如何賞賜?”
沈舟拱手,垂眸朗聲道:“皇上,賜個牌匾如何?”
趙驁看著沈舟,忽而笑了下,“也好,聽愛卿的。”
一旁被晾著的賀辰飛心下一動。
“皇上,臣之前辛辛苦苦運送火藥前往北邊,迴來之後,您可沒有賞賜微臣。”
趙驁挑眉,“此乃功績,朕早已記下。”
賀辰飛嘴巴動了動,但想到往後他還得靠這些功績升官,便又閉上了嘴。
趙驁看著,頗為滿意。
目光轉而看向沈舟。
“愛卿之前呈上來的折子,朕都看過了,高尚書也看過,也同意你提出的那些製度,依朕看,擇日不如撞日,今日就下發下去吧。”
沈舟也是沒想到,這雨雪測量製度,以及糧價奏報製度,竟也飽受爭議。
拖拉了這麽半個多月,才完全確定下來。
不過,能確定下來就好,過程如何曲折,結局是好的就成。
當天下午,沈舟便聽到了戶部不少人在談論這個雨雪測量製度,以及糧價奏報製度。
“這雨雪尚且好說,沈侍郎把測量器具,以及雨量大小範圍都規定好了,隻要下雨時把器具按規定放好就成,這反而比之前簡單,就是這個糧價,不太好說。”
“是啊,這雨雪測量製度改得是真好,就是這個糧價,嗯......就不太好說了。”
糧價變化關乎什麽,戶部裏的人都能想到。
隻是。
“若下麵人弄虛作假,怕我們也難以知道。”
“是啊。”
幾人還想說什麽,看到沈舟,突然就嚇了一跳。
“沈,沈侍郎!”
沈舟笑了笑,“沒事,你們繼續,我聽著你們也沒說錯。”
糧價波動,便也代表了該地區的動蕩。
天災人禍,都有可能造成這些波動。
以前可能有些事還能瞞著不讓朝廷知道。
可這製度一實施下來,怕是什麽都瞞不住了。
沈舟也正是想要這種效果。
至於下麵人怎麽想的,他也管不著。
有二心的,才會害怕。
沒有二心的,按照下發下去的製度好好實施便是,哪還會想這麽多。
沈舟看了眼幾人,也不說太多,腳步一轉,往自己的書房走去。
等把書房裏的事處理完畢,沈舟收拾好,提前散值了。
他直接去了火器部那邊。
他基本每月過來一到兩次,本來以為這次過來,也跟之前一樣,沒有什麽好消息。
可沒想到,他剛來,還沒詢問什麽呢,便被人神神秘秘拉到了一旁。
“沈侍郎,我等您好些天了,您可來了。”
蒙淵是這邊的管事,整個火器部,都歸他管。
沈舟聽著他這激動的語氣,心裏一動,“蒙大使,可是有東西成了?”
蒙淵嘿嘿一笑,“成倒是沒成,不過,好像也差不多了。”
沈舟一愣,忙道:“請問是哪個差不多了?”
“沈侍郎,是那個三眼銃。”
蒙淵邊說著,邊帶沈舟來到一個房間裏。
這是蒙淵在這邊歇息處理事情的地方。
沈舟並不是第一次過來,進來之後,一眼便看到了那個架子上擺放著的三眼銃。
蒙淵走過去把東西拿下來,遞到沈舟麵前。
“這個便是前幾日試用過的,除了還有點瑕疵,基本也差不多了。”
沈舟接過,仔細看了看。
弄出來的東西,定然是要經過試驗才知道成沒成。
這個三眼銃還帶著一股火藥味,顯然是經受過試驗的。
隻不過,有個銃管掀開了一條鐵皮,還有一個,則是裂開了一條縫。
剩下的那個,則是完好無損。
沈舟看到這個的時候,便知道為什麽是差不多要成了。
這三個銃管厚度不一。
經過反複試驗,現在已經找到了最適合的厚度和銃口大小的數據。
接下來,再弄一個出來試驗一番,若是沒問題,就要開始大量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