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長安督導組到達宛城
雙穿鑒寶:聽泉,你看龍椅不 作者:無敵水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水鄉到宛城要趕三天的路。
行至唐子鄉驛站西林附近時,劉秀四處張望,尋找著可以同行的商隊。
午時,幸運地碰上了一些同樣心存忌憚的商隊。
劉秀與商隊的領隊們一拍即合,決定結隊快速通過這片危險之地。
到了淯水渡口。
以往通過需要賄賂渡口嗇夫用官船護送,現今省下這個錢。
往日裏,這裏水波蕩漾,蘆葦叢生,是水匪們設卡搶劫的風水寶地。
如今,因著河水枯竭,那些平日裏囂張跋扈的水匪也沒了蹤影。
劉秀和宗族子弟將牛車停在博望聚二十裏外。
他看著周圍沒有皮的樹木,“晚上再前行吧,博望聚郊野有很多流民。”
“我們熄滅火把貼山腳行進。”
博望聚是商隊集散地,如今也是流民的匯聚之所。
過往的行人,無論身份高低,在餓急眼的流民麵前,都成了被搶掠的對象,哪怕是官府的隊伍,也難以幸免。
劉秀這一行人雖然都是精壯小夥,但在數量眾多、饑不擇食的流民麵前,實在是不夠看的。
為了以防萬一,劉秀將艾草綁在車尾,“一旦有不對勁,我會立刻點燃艾草,釋放濃煙驅散流民,我們帶著糧食趕緊逃跑。”
眾人都明白事態的嚴重性,紛紛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
好在這邊的災荒沒有關中那般嚴峻,世道還沒徹底亂起來。
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上有驚無險到達宛城城門外。
因為流民大多被官府驅散至博望聚,宛城門口倒沒聚集多少人,顯得有些空曠。
劉秀從懷中掏出事先準備好的過關文書,遞向審查的官員。
這份文書上,清晰地蓋著南陽郡丞印和春陵鄉嗇夫印。
審查的官員接過文書翻來覆去地查看。
劉秀懂事地從懷中掏出 500泉,遞了過去。
官員接過錢後,臉色並未緩和,“現今可都是 800。”
劉秀不是任人隨意拿捏的性子,直接從行囊中取出劉演與南陽豪強往來的帛書,遞到官員麵前。
官員看到帛書的瞬間,取而代之的是滿臉堆笑:“現這世道難過,您多擔待,多擔待。”
說著,他麻溜地將那 500泉揣進兜裏,轉身吩咐將士放行。
劉秀帶著宗族子弟,腳步匆匆地進了城,徑直朝著鄧氏豪族的府邸奔去。
他早就將糧食分成三批。
那些存放時間較久的陳粟,被他賣給了鄧氏豪族的私倉。
雖說陳粟的口感比不上新糧,但在這災年,糧食本就稀缺,陳粟也成了搶手貨,鄧氏豪族自然也願意收購,以備不時之需。
麩糠用破席子捆紮起來,拉到城隍廟的粥棚,以此抵稅。
至於那成色上好的精米,劉秀則帶著它們找到了宛城戍衛軍的軍需官。
這些軍需官最關心的便是軍隊的糧草供應以及周邊城池的局勢。
劉秀提前透露出其他城池有異動的消息。
軍需官一想到軍隊隨時可能麵臨的戰事,糧草必須充足,當下便毫不猶豫地搶購。
這一來二去,價格一翻再翻,劉秀這次賣糧,收獲頗豐。
劉秀拿著賣糧所得的錢財去買些生鐵和鹽時,突然聽到外麵一陣喧鬧聲。
他心中一緊,下意識地偏過頭去看。
隻見城門口處,一隊人馬正氣勢洶洶地對一群人拳腳相加,而那些被打的,竟然全是宛城本地的官吏!
平日裏威風凜凜、對百姓頤指氣使的官吏們,此刻卻如喪家之犬,隻能發出痛苦的慘叫,在地上抱頭鼠竄,沒有一人敢稍有反抗。
因為,為首之人身著一襲紫色官袍,麵料華貴,上麵繡著栩栩如生的龍紋,每一針每一線都透著皇家的威嚴與莊重。
這是三公才能穿著的服飾。
如此位高權重之人,為何會出現在這宛城?
還在城門口公然毆打當地官吏?
劉秀站在一旁,看著眼前這荒誕的一幕,隻覺好笑。
他們身後,一眾官兵整齊列隊沒有動手。
而這些高官們,全然不顧身份體麵,手腳並用,打得酣暢淋漓,嘴裏還不停地咒罵。
“收受賄賂管我要錢來了?你兩個耳朵中間夾的什麽?”
“你真的是有點荒唐。”另一個高官也跟著附和,飛起一腳踢在一個官吏的背上,那官吏被踢得向前撲出,摔了個狗啃泥。
“退化成微生物了是吧?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湊人數的東西!”
“你娘是不是把你扔了,把胎盤養大了?”
“你小人得誌!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無功受祿!”
劉秀站在一旁,聽著這些官員們口中如連珠炮般蹦出的罵人話術,隻覺得新奇又怪異。
他自幼生長在舂陵縣白水鄉,接觸的都是樸實的鄉親,經常聽到鄉間俚語。
但這般奇特、前衛的罵人話術,著實聞所未聞。
這些官員們,一個個像是壓抑許久終於找到了宣泄口,打得暢快淋漓,罵得也是唾沫橫飛。
天曉得他們在長安過的是什麽日子。
他們如履薄冰,唯唯諾諾,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兩眼一睜就是幹活,稍有差池,便會招來一頓數落。
聽多了仙官罵人的話術,耳濡目染之下,如今竟不自覺地張嘴就罵了出來。
身著紫色官袍的男人抬手,製止道:“好了,莫打了。”
“正事要緊。”
聽到這話,正在施暴的高官們紛紛停手,一個個氣喘籲籲,臉上還帶著未消散的戾氣。
他們趕忙整理起淩亂的頭發和被扯得歪歪斜斜的衣裳,試圖找迴幾分平日裏的官威。
其中一個高官餘怒未消,手指著地上蜷縮成一團、狼狽不堪的官吏,惡狠狠地吐出一個字:“抄!”
話剛說完,這群高官便烏泱泱地朝著宛城官署的方向走去。
百姓們望著平日裏作威作福、肆意壓迫他們的官員,此刻竟被更高位的官員如此羞辱打罵。
這般大快人心的場景,他們哪能錯過?
他們透著抑製不住的興奮,紛紛跟了上去。
劉秀心中猶豫了一瞬,最終還是抬腳也跟了去。
——————————————
1泉:
“泉”是戰國時期到新朝的貨幣單位。
戰國時期,各國貨幣形製不一,在布幣、刀幣等貨幣上就有“泉”字出現,如“安邑二釿”布幣等。
秦朝統一貨幣後,主要使用半兩錢,“泉”作為貨幣單位的使用相對減少。
但到了新朝,王莽政權進行了多次貨幣改革,鑄造了多種以“泉”為單位的貨幣,如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泉”字在貨幣上頻繁出現,成為這一時期重要的貨幣單位標識。
————————
小劇場:
當說出一模一樣的話時,官員們微微一愣,他也說過同樣的話。
自己越來越像他了。
他們已經撿不起剛踏入官場時的風骨。
但他的到來帶走了卑劣,被他改變的那部分,
代替了他,永遠與這個世界站在一起。
行至唐子鄉驛站西林附近時,劉秀四處張望,尋找著可以同行的商隊。
午時,幸運地碰上了一些同樣心存忌憚的商隊。
劉秀與商隊的領隊們一拍即合,決定結隊快速通過這片危險之地。
到了淯水渡口。
以往通過需要賄賂渡口嗇夫用官船護送,現今省下這個錢。
往日裏,這裏水波蕩漾,蘆葦叢生,是水匪們設卡搶劫的風水寶地。
如今,因著河水枯竭,那些平日裏囂張跋扈的水匪也沒了蹤影。
劉秀和宗族子弟將牛車停在博望聚二十裏外。
他看著周圍沒有皮的樹木,“晚上再前行吧,博望聚郊野有很多流民。”
“我們熄滅火把貼山腳行進。”
博望聚是商隊集散地,如今也是流民的匯聚之所。
過往的行人,無論身份高低,在餓急眼的流民麵前,都成了被搶掠的對象,哪怕是官府的隊伍,也難以幸免。
劉秀這一行人雖然都是精壯小夥,但在數量眾多、饑不擇食的流民麵前,實在是不夠看的。
為了以防萬一,劉秀將艾草綁在車尾,“一旦有不對勁,我會立刻點燃艾草,釋放濃煙驅散流民,我們帶著糧食趕緊逃跑。”
眾人都明白事態的嚴重性,紛紛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
好在這邊的災荒沒有關中那般嚴峻,世道還沒徹底亂起來。
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上有驚無險到達宛城城門外。
因為流民大多被官府驅散至博望聚,宛城門口倒沒聚集多少人,顯得有些空曠。
劉秀從懷中掏出事先準備好的過關文書,遞向審查的官員。
這份文書上,清晰地蓋著南陽郡丞印和春陵鄉嗇夫印。
審查的官員接過文書翻來覆去地查看。
劉秀懂事地從懷中掏出 500泉,遞了過去。
官員接過錢後,臉色並未緩和,“現今可都是 800。”
劉秀不是任人隨意拿捏的性子,直接從行囊中取出劉演與南陽豪強往來的帛書,遞到官員麵前。
官員看到帛書的瞬間,取而代之的是滿臉堆笑:“現這世道難過,您多擔待,多擔待。”
說著,他麻溜地將那 500泉揣進兜裏,轉身吩咐將士放行。
劉秀帶著宗族子弟,腳步匆匆地進了城,徑直朝著鄧氏豪族的府邸奔去。
他早就將糧食分成三批。
那些存放時間較久的陳粟,被他賣給了鄧氏豪族的私倉。
雖說陳粟的口感比不上新糧,但在這災年,糧食本就稀缺,陳粟也成了搶手貨,鄧氏豪族自然也願意收購,以備不時之需。
麩糠用破席子捆紮起來,拉到城隍廟的粥棚,以此抵稅。
至於那成色上好的精米,劉秀則帶著它們找到了宛城戍衛軍的軍需官。
這些軍需官最關心的便是軍隊的糧草供應以及周邊城池的局勢。
劉秀提前透露出其他城池有異動的消息。
軍需官一想到軍隊隨時可能麵臨的戰事,糧草必須充足,當下便毫不猶豫地搶購。
這一來二去,價格一翻再翻,劉秀這次賣糧,收獲頗豐。
劉秀拿著賣糧所得的錢財去買些生鐵和鹽時,突然聽到外麵一陣喧鬧聲。
他心中一緊,下意識地偏過頭去看。
隻見城門口處,一隊人馬正氣勢洶洶地對一群人拳腳相加,而那些被打的,竟然全是宛城本地的官吏!
平日裏威風凜凜、對百姓頤指氣使的官吏們,此刻卻如喪家之犬,隻能發出痛苦的慘叫,在地上抱頭鼠竄,沒有一人敢稍有反抗。
因為,為首之人身著一襲紫色官袍,麵料華貴,上麵繡著栩栩如生的龍紋,每一針每一線都透著皇家的威嚴與莊重。
這是三公才能穿著的服飾。
如此位高權重之人,為何會出現在這宛城?
還在城門口公然毆打當地官吏?
劉秀站在一旁,看著眼前這荒誕的一幕,隻覺好笑。
他們身後,一眾官兵整齊列隊沒有動手。
而這些高官們,全然不顧身份體麵,手腳並用,打得酣暢淋漓,嘴裏還不停地咒罵。
“收受賄賂管我要錢來了?你兩個耳朵中間夾的什麽?”
“你真的是有點荒唐。”另一個高官也跟著附和,飛起一腳踢在一個官吏的背上,那官吏被踢得向前撲出,摔了個狗啃泥。
“退化成微生物了是吧?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湊人數的東西!”
“你娘是不是把你扔了,把胎盤養大了?”
“你小人得誌!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無功受祿!”
劉秀站在一旁,聽著這些官員們口中如連珠炮般蹦出的罵人話術,隻覺得新奇又怪異。
他自幼生長在舂陵縣白水鄉,接觸的都是樸實的鄉親,經常聽到鄉間俚語。
但這般奇特、前衛的罵人話術,著實聞所未聞。
這些官員們,一個個像是壓抑許久終於找到了宣泄口,打得暢快淋漓,罵得也是唾沫橫飛。
天曉得他們在長安過的是什麽日子。
他們如履薄冰,唯唯諾諾,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兩眼一睜就是幹活,稍有差池,便會招來一頓數落。
聽多了仙官罵人的話術,耳濡目染之下,如今竟不自覺地張嘴就罵了出來。
身著紫色官袍的男人抬手,製止道:“好了,莫打了。”
“正事要緊。”
聽到這話,正在施暴的高官們紛紛停手,一個個氣喘籲籲,臉上還帶著未消散的戾氣。
他們趕忙整理起淩亂的頭發和被扯得歪歪斜斜的衣裳,試圖找迴幾分平日裏的官威。
其中一個高官餘怒未消,手指著地上蜷縮成一團、狼狽不堪的官吏,惡狠狠地吐出一個字:“抄!”
話剛說完,這群高官便烏泱泱地朝著宛城官署的方向走去。
百姓們望著平日裏作威作福、肆意壓迫他們的官員,此刻竟被更高位的官員如此羞辱打罵。
這般大快人心的場景,他們哪能錯過?
他們透著抑製不住的興奮,紛紛跟了上去。
劉秀心中猶豫了一瞬,最終還是抬腳也跟了去。
——————————————
1泉:
“泉”是戰國時期到新朝的貨幣單位。
戰國時期,各國貨幣形製不一,在布幣、刀幣等貨幣上就有“泉”字出現,如“安邑二釿”布幣等。
秦朝統一貨幣後,主要使用半兩錢,“泉”作為貨幣單位的使用相對減少。
但到了新朝,王莽政權進行了多次貨幣改革,鑄造了多種以“泉”為單位的貨幣,如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等,“泉”字在貨幣上頻繁出現,成為這一時期重要的貨幣單位標識。
————————
小劇場:
當說出一模一樣的話時,官員們微微一愣,他也說過同樣的話。
自己越來越像他了。
他們已經撿不起剛踏入官場時的風骨。
但他的到來帶走了卑劣,被他改變的那部分,
代替了他,永遠與這個世界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