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紈絝詩會
雙穿鑒寶:聽泉,你看龍椅不 作者:無敵水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紀由半倚著,右膝彎曲抵在螺鈿憑幾上,手隨意地搭在膝蓋上。
這姿勢雖說不太雅觀,可他做起來卻格外好看,有一種別樣的慵懶。
女人聞到紀由身上若有若無的香氣,不同於脂粉味,是清新的鬆木味。
味道柔和宜人,再加上客人長得英俊,身材挺拔。
是現在就依偎進他懷裏,還是幫他按按腿呢?
就在女人剛要有所動作時,門口傳來些許喧嘩聲。
她臉色微變,說道:“郎君,奴家出去看看。”
紀由明白,這個女人就如同他們卡座的營銷。
袁天罡從未見過宮外的歌舞表演。
這裏的舞蹈熱情奔放,與宮裏雍容大氣的舞蹈風格截然不同。
女人出去沒多久,一陣清朗的聲音從外麵傳來:“某乃京兆韋氏七房子弟,單名溪,表字清源。”
韋溪抬手推開包廂門,卻沒有貿然走進來,而是身姿筆挺地站在門口。
他叉手行禮,麵帶微笑說道:“聽聞貴客在此雅集,某在亭中備好了高昌蒲桃美酒,還有龜茲《蘇幕遮》樂部,不知可否賞光移步?”
韋溪在平康坊可是出了名的常客,平日裏風流不羈,長期包占著坊中北裏的名妓,夜夜沉醉在溫柔鄉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文人雅士們的詩會,也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向來出手闊綽,常常一擲千金,毫不吝嗇地用纏頭彩帛打賞樂伎,在這煙花之地可謂風頭無兩。
可今日,柳詩韻竟然被別人搶了先。
韋溪怒不可遏,想著一腳踹開包廂門,憑借京兆韋氏的門蔭和家族權勢,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外來者。
等他氣勢洶洶地趕到,看到門口如門神般靜靜佇立的兩個玄甲軍時,瞬間冷靜了下來。
韋溪雖行事放浪,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但絕非蠢笨之人,一眼便認出玄甲軍的身份。
門口有玄甲軍守護,這包廂裏的貴客身份必定非同小可,說不定是李世民身邊的親近之人。
想到這兒,韋溪哪還敢有半分造次,原本抬起的腳悄悄縮了迴去。
他本想就此灰溜溜地轉身離開,可又轉念一想,若是自己精心籌備的詩會少了柳詩韻這樣的名妓撐場麵,傳出去豈不是要被人笑話,實在顏麵無光。
韋溪靈機一動,這才上前敲門,恭敬地邀請紀由參加他的詩會。
這樣一來,既不至於與包廂裏的貴客結仇,要是運氣好,說不定還能把柳詩韻一同請過去,挽迴自己的麵子。
紀由聽到聲響抬眼,饒有興致地打量起眼前這個自稱韋溪的少年。
他年紀約莫十六七歲,臉蛋圓嘟嘟的,身材略顯豐腴,白白胖胖的模樣透著一股富貴氣。
他腳下蹬著一雙繡著精致花紋的麂皮錦靴,手中輕搖著一把鎏金錯銀的折扇,扇麵上題著幾句風雅的詩詞。
大拇指上戴著一枚翠綠的翡翠扳指,質地溫潤,色澤鮮豔,一看便是價值連城之物。
隊帥見這少年貿然推門,神色一凜瞬間站起身,“唰”的一下拔出寒光閃閃的唐刀,直指韋溪,厲聲喝道:“速速退去,不然格殺勿論!”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在場的女人們花容失色,紛紛驚慌失措地躲開。
其中有個心思敏捷的,一眼便看出紀由才是這包廂裏最具分量的人,當下毫不猶豫地躲到了紀由身後尋求庇護。
畢竟在場眾人,除了紀由,沒人不認識韋溪。
他出身京兆韋氏,身份尊貴,如今卻對包廂裏的這位貴客如此恭恭敬敬,那這位貴客的身份必定更加不凡,躲在他身後自然是最安全的。
紀由看著眼前的少年,完全生不起氣來,少年恣意鮮衣怒馬。
有些世家存續的時間甚至遠超某些朝代。
曆經無數次的風雲變幻,他們不但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反而愈發枝繁葉茂,積累起了難以估量的財富與底蘊。
說不定比李世民手裏的更精美,或許還能得到係統尚未解鎖朝代的珍貴文物。
念及此,紀由站起身來,說:“走吧!”
袁天罡站起身,瞪了韋溪一眼,長安誰人不知這是個逗貓耍狗的紈絝子弟。
他家中長輩韋挺任尚書右丞正四品,主管全國行政文書審核。
從隋到現在,韋氏都是關隴貴族核心集團的成員。
祖師還要再被帶壞點嗎?
韋溪見他同意,連忙進屋迎接。
他看到袁天罡這個熟麵孔,熱情地湊上去說:“袁道長,引薦一下唄。”
袁天罡廣袖一振,說:“此乃貧道祖師。”
韋溪腦子轉得快,衝著紀由說道:“祖師,清源常年給道觀捐香火呢。”
紈絝子弟可沒那麽好當,首先長得好看才容易受寵,其次就是嘴甜。
大家族裏孩子眾多,沒情商、不會看眼色的早就被關在家裏不準出去了。
紀由聽到這句話看了看他的折扇和玉扳指,“嗯,前麵帶路。”
影視劇裏的紈絝純粹是降智無腦的臭流氓形象。
其實古代權貴人家從啟蒙時就教導禮儀,至少行為姿態不會輕浮下流。
眼前這人上來自報家門,客客氣氣,極有眼色。
......
詩會設在一座臨水的亭台上,天還未黑,幾十盞羊角燈就已點亮。
一眾貴族子弟早已入座,瞧見韋溪進來,紛紛起身相迎,眼神裏滿是諂媚之色。
韋溪向眾人引薦紀由:“這位……大家叫祖師就好。”
在場的人都不傻,一眼就注意到了紀由身後的玄甲軍和袁天罡,紛紛行禮道:“祖師好。”
紀由在主位落座。
這亭子地麵鋪滿石材,開鑿出類似小溪的形狀,主位恰好就在入水之處。 他掃視眾人,發現這場詩會是青年專場,參與者全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其中有些人的長相,和紀由在太極殿見到的官員極為相似。
而坐在角落的寒門子弟,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白衣是這些世代朱紫的代筆。
也是他們叫來的襯托。
紀由對在場眾人都寄予期望,因為留存下來的唐詩實在太少了。
就連詩聖杜甫也是死後半個世紀才被元稹推崇。
有些詩人,終其一生,才華和作品都未得到當世認可,自然也無法傳承下去。
這姿勢雖說不太雅觀,可他做起來卻格外好看,有一種別樣的慵懶。
女人聞到紀由身上若有若無的香氣,不同於脂粉味,是清新的鬆木味。
味道柔和宜人,再加上客人長得英俊,身材挺拔。
是現在就依偎進他懷裏,還是幫他按按腿呢?
就在女人剛要有所動作時,門口傳來些許喧嘩聲。
她臉色微變,說道:“郎君,奴家出去看看。”
紀由明白,這個女人就如同他們卡座的營銷。
袁天罡從未見過宮外的歌舞表演。
這裏的舞蹈熱情奔放,與宮裏雍容大氣的舞蹈風格截然不同。
女人出去沒多久,一陣清朗的聲音從外麵傳來:“某乃京兆韋氏七房子弟,單名溪,表字清源。”
韋溪抬手推開包廂門,卻沒有貿然走進來,而是身姿筆挺地站在門口。
他叉手行禮,麵帶微笑說道:“聽聞貴客在此雅集,某在亭中備好了高昌蒲桃美酒,還有龜茲《蘇幕遮》樂部,不知可否賞光移步?”
韋溪在平康坊可是出了名的常客,平日裏風流不羈,長期包占著坊中北裏的名妓,夜夜沉醉在溫柔鄉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文人雅士們的詩會,也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向來出手闊綽,常常一擲千金,毫不吝嗇地用纏頭彩帛打賞樂伎,在這煙花之地可謂風頭無兩。
可今日,柳詩韻竟然被別人搶了先。
韋溪怒不可遏,想著一腳踹開包廂門,憑借京兆韋氏的門蔭和家族權勢,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外來者。
等他氣勢洶洶地趕到,看到門口如門神般靜靜佇立的兩個玄甲軍時,瞬間冷靜了下來。
韋溪雖行事放浪,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但絕非蠢笨之人,一眼便認出玄甲軍的身份。
門口有玄甲軍守護,這包廂裏的貴客身份必定非同小可,說不定是李世民身邊的親近之人。
想到這兒,韋溪哪還敢有半分造次,原本抬起的腳悄悄縮了迴去。
他本想就此灰溜溜地轉身離開,可又轉念一想,若是自己精心籌備的詩會少了柳詩韻這樣的名妓撐場麵,傳出去豈不是要被人笑話,實在顏麵無光。
韋溪靈機一動,這才上前敲門,恭敬地邀請紀由參加他的詩會。
這樣一來,既不至於與包廂裏的貴客結仇,要是運氣好,說不定還能把柳詩韻一同請過去,挽迴自己的麵子。
紀由聽到聲響抬眼,饒有興致地打量起眼前這個自稱韋溪的少年。
他年紀約莫十六七歲,臉蛋圓嘟嘟的,身材略顯豐腴,白白胖胖的模樣透著一股富貴氣。
他腳下蹬著一雙繡著精致花紋的麂皮錦靴,手中輕搖著一把鎏金錯銀的折扇,扇麵上題著幾句風雅的詩詞。
大拇指上戴著一枚翠綠的翡翠扳指,質地溫潤,色澤鮮豔,一看便是價值連城之物。
隊帥見這少年貿然推門,神色一凜瞬間站起身,“唰”的一下拔出寒光閃閃的唐刀,直指韋溪,厲聲喝道:“速速退去,不然格殺勿論!”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在場的女人們花容失色,紛紛驚慌失措地躲開。
其中有個心思敏捷的,一眼便看出紀由才是這包廂裏最具分量的人,當下毫不猶豫地躲到了紀由身後尋求庇護。
畢竟在場眾人,除了紀由,沒人不認識韋溪。
他出身京兆韋氏,身份尊貴,如今卻對包廂裏的這位貴客如此恭恭敬敬,那這位貴客的身份必定更加不凡,躲在他身後自然是最安全的。
紀由看著眼前的少年,完全生不起氣來,少年恣意鮮衣怒馬。
有些世家存續的時間甚至遠超某些朝代。
曆經無數次的風雲變幻,他們不但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反而愈發枝繁葉茂,積累起了難以估量的財富與底蘊。
說不定比李世民手裏的更精美,或許還能得到係統尚未解鎖朝代的珍貴文物。
念及此,紀由站起身來,說:“走吧!”
袁天罡站起身,瞪了韋溪一眼,長安誰人不知這是個逗貓耍狗的紈絝子弟。
他家中長輩韋挺任尚書右丞正四品,主管全國行政文書審核。
從隋到現在,韋氏都是關隴貴族核心集團的成員。
祖師還要再被帶壞點嗎?
韋溪見他同意,連忙進屋迎接。
他看到袁天罡這個熟麵孔,熱情地湊上去說:“袁道長,引薦一下唄。”
袁天罡廣袖一振,說:“此乃貧道祖師。”
韋溪腦子轉得快,衝著紀由說道:“祖師,清源常年給道觀捐香火呢。”
紈絝子弟可沒那麽好當,首先長得好看才容易受寵,其次就是嘴甜。
大家族裏孩子眾多,沒情商、不會看眼色的早就被關在家裏不準出去了。
紀由聽到這句話看了看他的折扇和玉扳指,“嗯,前麵帶路。”
影視劇裏的紈絝純粹是降智無腦的臭流氓形象。
其實古代權貴人家從啟蒙時就教導禮儀,至少行為姿態不會輕浮下流。
眼前這人上來自報家門,客客氣氣,極有眼色。
......
詩會設在一座臨水的亭台上,天還未黑,幾十盞羊角燈就已點亮。
一眾貴族子弟早已入座,瞧見韋溪進來,紛紛起身相迎,眼神裏滿是諂媚之色。
韋溪向眾人引薦紀由:“這位……大家叫祖師就好。”
在場的人都不傻,一眼就注意到了紀由身後的玄甲軍和袁天罡,紛紛行禮道:“祖師好。”
紀由在主位落座。
這亭子地麵鋪滿石材,開鑿出類似小溪的形狀,主位恰好就在入水之處。 他掃視眾人,發現這場詩會是青年專場,參與者全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其中有些人的長相,和紀由在太極殿見到的官員極為相似。
而坐在角落的寒門子弟,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白衣是這些世代朱紫的代筆。
也是他們叫來的襯托。
紀由對在場眾人都寄予期望,因為留存下來的唐詩實在太少了。
就連詩聖杜甫也是死後半個世紀才被元稹推崇。
有些詩人,終其一生,才華和作品都未得到當世認可,自然也無法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