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我tm來啦!
雙穿鑒寶:聽泉,你看龍椅不 作者:無敵水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41章 我tm來啦!
長安城內,叛軍首領王仙芝的首級尚未完全腐爛,新的一輪消息又傳入皇宮了。
年僅十四歲的小皇帝唐僖宗李儇窩在巍峨龍椅之中,百無聊賴地瞧著朝堂台階下那三位頭發花白的宰相,困意如潮水般陣陣襲來,忍不住連連打著哈欠。
他實在難以理解,這些臣子們究竟在爭執些什麽。
明明在張自勉與宋威的聯手打擊下,黃巢已然落荒而逃,可為何他們還要在這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呢?
小皇帝懵懂無知,然而負責平叛的官員們心裏卻跟明鏡似的。
若是把黃巢一舉殲滅了,那往後的“績效”可就沒了著落啊。
畢竟,想要馬兒跑,總得讓馬兒吃飽草不是?
於是,宋威並未乘勝追擊,而是按兵不動,等待著高層下達新的指示。
平定叛亂乃是大唐的頭等要務。
三位宰相各自心懷盤算,都期望由自己的心腹之人擔任剿匪總司令一職。
這剿匪總司令權力極大,不僅能夠指揮諸鎮討賊聯軍,手握重兵,而且一旦成功平定叛亂,那便是功德無量,名垂青史。
誰與剿匪總司令關係密切,在朝中的話語權自然而然就會增強。
因此,剿匪總司令的人選問題,便成了宰相們爭權奪利的關鍵角力點。
宰相盧攜手持象牙笏板,身姿挺拔,聲音洪亮地進諫道:“陛下!宋威手持符節,掌管六道軍事,而張自勉不過是個援軍主將罷了。”
“自古以來,哪有主帥反過來受部將管轄的道理呢?”
王鐸連忙在一旁附和:“陛下,宋威在宋州之捷中居功至偉,理應首功。”
“前去支援的張自勉將軍及其麾下眾人,皆應統一聽從宋威的號令。”
鄭畋聽聞此言怒不可遏,大聲駁斥道:“盧宰相,你可知道宋威在曹州竟然按兵不動長達三個月之久,還私自侵吞了五萬石軍糧!”
“若不是張將軍及時趕去宋州救援,宋威早就兵敗身死了。”
說著,他從袖子中掏出一個卷軸,神色嚴肅地說道:“這是平盧軍偵察兵截獲的密信,上麵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宋威與黃巢暗中約定‘借道不殺’。”
“他就等著叛軍前往河北大肆劫掠,自己好坐收漁利!”
王鐸聽聞,心中一緊,不由得想起三天前宋威派人送來的十車遼東人參。
他強裝鎮定,反駁道:“鄭相,慎言呐!宋將軍在濮州大破賊軍四萬,戰功赫赫,怎可如此汙蔑於他?”
盧攜也跟著大聲叫嚷起來:“鄭相結黨營私,意圖擾亂朝堂。”
“陛下,請即刻撤了鄭畋的官職!”
“我結黨營私?”鄭畋氣得滿臉通紅,恨不得將手中的笏板直接砸到惡人先告狀的盧攜頭上,“我看你們才是與宋威狼狽為奸,蛇鼠一窩。”
“宋威消極怠戰,對賊軍放任不管,致使賊軍勢力不斷壯大。”
“我早就提議讓崔安潛、張自勉取代他,若不是你二人一味包庇,這叛亂早就平定了。”
盧攜與王鐸二人同時怒目圓睜,齊聲罵道:“你放屁!”
鄭畋實在忍無可忍,一股怒火直衝腦門,擼起袖子便衝了上去,以一敵二,與盧攜和王鐸扭打在了一起。
三個老頭在朝堂之上頓時亂作一團,你一拳我一腳,全然沒了朝堂上的莊重與威嚴。
小皇帝李儇瞪大了眼睛,滿臉懵懂地看著這突如其來的混亂場麵。
這就打起來了?
好酷啊。
他終究是年幼無知,麵對如此局麵,完全不知所措,幹脆誰的意見都不再理會,任由他們在朝堂上吵鬧。
黨派之爭,乃是唐末的三大頑疾之一。
受此頑疾影響,大唐朝廷就如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般,政令不通,內耗嚴重。
黃巢則巧妙地采取了“避實搗虛”的流寇式作戰方針。
遇到實力弱小的官軍,他便果斷出擊,全力攻打。
一旦遭遇強敵,便迅速撤離,絕不糾纏。
專挑防守薄弱之處下手,從不糾結於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據城死守。
麵對朝廷的圍剿,他時而詐降,待朝廷放鬆警惕,開始籌備受降交接事宜之時,又突然撕毀協議,發動偷襲,打得官軍措手不及。
黃巢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一是搶奪錢財,擴充軍資;二是招攬人馬,壯大隊伍;三是向朝廷索要編製。
當黃巢率軍打到福建時,他的隊伍已經發展到了二十萬人之多。
身為山東人的黃巢,仍不死心,打算再爭取一次正規編製。
於是,他率軍圍住廣州,而後向朝廷寄去書信,言辭懇切地說道:“朝廷若能封我為天平節度使,我便罷兵休戰,否則,休怪我不客氣。”
朝廷接到書信後,頓時炸開了鍋。
這天平節度使,管轄著鄆州、曹州、濮州等地,皆是富庶之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如此大片的地盤,怎麽能輕易落入賊寇之手呢?
這種好地方,向來都是朝廷心腹重臣的領地,又怎能拱手讓給一個叛軍頭子?
於是,朝廷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黃巢的請求。
黃巢滿心期望落空,但他仍想再努力爭取一下,便再次退讓一步,向朝廷提出:“若不給天平節度使,那封我為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也行。”
朝廷一聽,更是大驚失色。
這廣州乃重要的通商口岸,每年來往的商船不計其數,匯聚了大量的財富。
這樣的寶地,同樣不能落入叛軍手中。
於是,朝廷再次果斷拒絕了黃巢的請求,隻給了黃巢一個率府率的官職。
黃巢收到任命信後,連忙找來紀由商議:“政委,這率府率究竟是個什麽官職啊?”
紀由耐心解釋道:“這率府率主要負責東宮的安保、儀仗、門禁以及巡視等事務。”
黃巢一聽,臉色瞬間變得漆黑如鍋底灰,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來。
他媽的!
朝廷給那王仙芝的可是左神策軍押衙兼監察禦史,同時掌握著禁軍與監察兩大實權係統。
可到了自己這兒,卻隻給了一個東宮虛銜,禮儀隊隊長。
既然朝廷如此吝嗇,不肯給想要的官職,那就別怪自己動手去搶了。
黃巢深思熟慮後,精心規劃好了接下來的行軍路線,而後又找來紀由商量:“我打算進攻廣州,劫掠那些大食商人。”
他這一路攻城掠地,並沒有大肆屠殺百姓,正因如此,他的隊伍才會越打人數越多。
紀由思索片刻,點頭說道:“可以。搶了他們的財物,咱們就有足夠的資本去占領洛陽。”
在當時,若說長安是大唐的京城,猶如帝國的心髒,那麽洛陽便如同經濟繁榮的滬城,地位舉足輕重。
黃巢當即下令,率領大軍全力攻打廣州。
沒想到,僅僅用了一天時間,便成功攻破了廣州城。
對於黃巢攻破廣州城這一事件,提出異議的並非廣州的官員和百姓,而是那些在此地經商的大食商人。
廣州城內聚集了好幾十萬外國人,已然頗具殖民地的態勢。
黃巢看著這些大食商人,心中滿是厭惡。
這些人平日裏經常劫掠嶺南的貿易資源,無惡不作。
既然和善的政委紀由並未阻攔,衝天大將軍黃巢便徹底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整個廣州城被起義軍圍得水泄不通,那些大食商人如同待宰的羔羊,毫無反抗之力。
黃巢這一動手,便殺了個徹底。
一時間,十二萬外國商人紛紛倒在血泊之中,成為了刀下亡魂。
就連那些幫助這些商人隱藏財物的百姓,也未能幸免,慘遭屠戮。
這一番殺戮,直殺得廣州城血流成河。
待一切塵埃落定,整個廣州城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唯有起義軍們在興奮地盤點著劫掠來的物資。
不得不說,這些大食商人確實富得流油,僅僅這一座城的金銀財寶和糧食,便比之前黃巢所攻打的眾多州縣的總和還要多。
紀由看著堆積如山的財富,甚至恨不得再多殺一些,畢竟,外人賺自家的錢,怎麽看都讓人心裏不爽。
黃巢也從這次劫掠中嚐到了巨大的甜頭,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動手去搶,遠比低聲下氣地向朝廷討要要容易得多。
既然砸開了廣州的城門,自己便能成為廣州的王。
那麽,若能砸開長安的城門,不就能成為天下的王了嗎?
何必再費那勁,一封封書信地與朝廷討價還價呢?
自此,黃巢果斷轉入全麵進攻階段。
黃巢在紀由的指導下發布聲明。
一旦他黃巢稱帝,禁刺史值財產,縣令犯贓著族。
在正義之師衝天大將軍的帶領下,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
黃巢率軍風馳電掣般抵達潼關,猶如即將出鞘的利刃。
潼關城牆巍峨聳立,卻未能讓黃巢有絲毫退縮之意。
黃巢手中,是朝廷剛剛發來的任命文書,上麵明晃晃地寫著封他為天平節度使。
這所謂的官職,在他眼中不過是朝廷的敷衍與施舍。
如今,他的軍隊已壯大到令朝廷膽寒,又怎會被這一紙文書輕易收買。
晚了。
黃巢猛地一揮手,手中文書瞬間被撕成碎片,紙屑如雪花般紛紛揚揚飄落。
“兄弟們!”他振臂高唿,“衝破這潼關,讓那高高在上的朝廷看看,我們的決心!”
“長安,就在前方,是我們要去討迴公道的地方!”
麾下將士們聽聞此言,群情激憤,紛紛舉起手中武器,齊聲呐喊。
“衝!衝!衝!”
黃巢翻身上馬,抽出腰間長刀,寒光一閃,直指潼關城門。
......
小皇帝聽聞黃巢的大軍都快要到家門口了,帶著哭腔急切問道:“如今這可如何是好啊?”
以前在朝堂上爭論得麵紅耳赤的大臣們,個個緊閉雙唇,鴉雀無聲。
大宦官頭子田令孜不緊不慢地邁出一步,微微躬身,“陛下莫要驚慌,臣願親率神策軍出城禦敵,定將那黃巢賊寇擊退,保我大唐江山社稷無虞。”
也就哄一下小皇帝。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神策軍雖名義上是大唐的精銳之師,可如今早已腐敗不堪。
軍隊之中,充斥著大量來刷資曆的富家子弟。
稍微好點的,每日還會騎著高頭大馬,去街頭巷尾泡泡妞。
而更多的,僅僅是在軍中掛個名,領份俸祿,根本未曾參與過任何實質性的軍事訓練。
但事已至此,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甭管是什麽樣的兵,隻要能拉上戰場就行。
養尊處優的富二代們聽聞即將被派上戰場,直麵如狼似虎的黃巢大軍,瞬間方寸大亂。
一座雕梁畫棟氣派非凡的深宅內,一位錦衣華服的公子哥兒,眼眶泛紅,聲音帶著哭腔,近乎哀求般喊道:“爹啊,我不要去,我怕!那黃巢的軍隊兇狠殘暴,我去了肯定性命不保。”
一旁的母親,早已泣不成聲,緊緊拉著兒子的手,悲切地說道:“郎君,我們就這麽一個兒子啊,怎麽能讓他去送死。”
另一處奢華府邸裏,同樣上演著這般令人唏噓的場景。
年輕的少爺癱坐在地上,眼神驚恐,嘴裏喃喃自語:“這可怎麽辦,我不想死啊。”
“我還沒享受夠這世間的榮華富貴,怎麽能去那要命的戰場。”
老爺站在一旁,眉頭緊鎖,滿臉無奈與心疼,看著平日被寵壞的孩子,心中滿是糾結與不忍。
一聲聲帶著恐懼與絕望的哭嚎,從每一家正廳傳出,在富貴人家那幽深曲折的庭院中來迴迴蕩,久久不絕。
在這生死攸關之際,為人父母者,哪能忍心看著自家嬌兒奔赴那九死一生的戰場。
富貴人家一咬牙,紛紛打開自家的錢箱,掏出大把的金銀財寶。
他們趕忙差遣家中的家丁,四處尋覓身患重病、生活窮困潦倒的窮人讓其代為上陣。
一時間,市井之中一片亂象。
破舊不堪的茅屋前,時常能看到衣著光鮮亮麗的富貴家丁,手裏捧著沉甸甸的銀錢,滿臉焦急。
“兄弟,行行好,我家公子實在是去不得戰場,你若肯替他走這一遭,這些錢全是你的。”
“往後你家中若有難處,我家老爺也定會照應。”
不為五鬥米折腰,但五百鬥米呢?
折腰的神策軍就這樣集結完畢準備上路。
長安城內,叛軍首領王仙芝的首級尚未完全腐爛,新的一輪消息又傳入皇宮了。
年僅十四歲的小皇帝唐僖宗李儇窩在巍峨龍椅之中,百無聊賴地瞧著朝堂台階下那三位頭發花白的宰相,困意如潮水般陣陣襲來,忍不住連連打著哈欠。
他實在難以理解,這些臣子們究竟在爭執些什麽。
明明在張自勉與宋威的聯手打擊下,黃巢已然落荒而逃,可為何他們還要在這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呢?
小皇帝懵懂無知,然而負責平叛的官員們心裏卻跟明鏡似的。
若是把黃巢一舉殲滅了,那往後的“績效”可就沒了著落啊。
畢竟,想要馬兒跑,總得讓馬兒吃飽草不是?
於是,宋威並未乘勝追擊,而是按兵不動,等待著高層下達新的指示。
平定叛亂乃是大唐的頭等要務。
三位宰相各自心懷盤算,都期望由自己的心腹之人擔任剿匪總司令一職。
這剿匪總司令權力極大,不僅能夠指揮諸鎮討賊聯軍,手握重兵,而且一旦成功平定叛亂,那便是功德無量,名垂青史。
誰與剿匪總司令關係密切,在朝中的話語權自然而然就會增強。
因此,剿匪總司令的人選問題,便成了宰相們爭權奪利的關鍵角力點。
宰相盧攜手持象牙笏板,身姿挺拔,聲音洪亮地進諫道:“陛下!宋威手持符節,掌管六道軍事,而張自勉不過是個援軍主將罷了。”
“自古以來,哪有主帥反過來受部將管轄的道理呢?”
王鐸連忙在一旁附和:“陛下,宋威在宋州之捷中居功至偉,理應首功。”
“前去支援的張自勉將軍及其麾下眾人,皆應統一聽從宋威的號令。”
鄭畋聽聞此言怒不可遏,大聲駁斥道:“盧宰相,你可知道宋威在曹州竟然按兵不動長達三個月之久,還私自侵吞了五萬石軍糧!”
“若不是張將軍及時趕去宋州救援,宋威早就兵敗身死了。”
說著,他從袖子中掏出一個卷軸,神色嚴肅地說道:“這是平盧軍偵察兵截獲的密信,上麵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宋威與黃巢暗中約定‘借道不殺’。”
“他就等著叛軍前往河北大肆劫掠,自己好坐收漁利!”
王鐸聽聞,心中一緊,不由得想起三天前宋威派人送來的十車遼東人參。
他強裝鎮定,反駁道:“鄭相,慎言呐!宋將軍在濮州大破賊軍四萬,戰功赫赫,怎可如此汙蔑於他?”
盧攜也跟著大聲叫嚷起來:“鄭相結黨營私,意圖擾亂朝堂。”
“陛下,請即刻撤了鄭畋的官職!”
“我結黨營私?”鄭畋氣得滿臉通紅,恨不得將手中的笏板直接砸到惡人先告狀的盧攜頭上,“我看你們才是與宋威狼狽為奸,蛇鼠一窩。”
“宋威消極怠戰,對賊軍放任不管,致使賊軍勢力不斷壯大。”
“我早就提議讓崔安潛、張自勉取代他,若不是你二人一味包庇,這叛亂早就平定了。”
盧攜與王鐸二人同時怒目圓睜,齊聲罵道:“你放屁!”
鄭畋實在忍無可忍,一股怒火直衝腦門,擼起袖子便衝了上去,以一敵二,與盧攜和王鐸扭打在了一起。
三個老頭在朝堂之上頓時亂作一團,你一拳我一腳,全然沒了朝堂上的莊重與威嚴。
小皇帝李儇瞪大了眼睛,滿臉懵懂地看著這突如其來的混亂場麵。
這就打起來了?
好酷啊。
他終究是年幼無知,麵對如此局麵,完全不知所措,幹脆誰的意見都不再理會,任由他們在朝堂上吵鬧。
黨派之爭,乃是唐末的三大頑疾之一。
受此頑疾影響,大唐朝廷就如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般,政令不通,內耗嚴重。
黃巢則巧妙地采取了“避實搗虛”的流寇式作戰方針。
遇到實力弱小的官軍,他便果斷出擊,全力攻打。
一旦遭遇強敵,便迅速撤離,絕不糾纏。
專挑防守薄弱之處下手,從不糾結於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據城死守。
麵對朝廷的圍剿,他時而詐降,待朝廷放鬆警惕,開始籌備受降交接事宜之時,又突然撕毀協議,發動偷襲,打得官軍措手不及。
黃巢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一是搶奪錢財,擴充軍資;二是招攬人馬,壯大隊伍;三是向朝廷索要編製。
當黃巢率軍打到福建時,他的隊伍已經發展到了二十萬人之多。
身為山東人的黃巢,仍不死心,打算再爭取一次正規編製。
於是,他率軍圍住廣州,而後向朝廷寄去書信,言辭懇切地說道:“朝廷若能封我為天平節度使,我便罷兵休戰,否則,休怪我不客氣。”
朝廷接到書信後,頓時炸開了鍋。
這天平節度使,管轄著鄆州、曹州、濮州等地,皆是富庶之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如此大片的地盤,怎麽能輕易落入賊寇之手呢?
這種好地方,向來都是朝廷心腹重臣的領地,又怎能拱手讓給一個叛軍頭子?
於是,朝廷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黃巢的請求。
黃巢滿心期望落空,但他仍想再努力爭取一下,便再次退讓一步,向朝廷提出:“若不給天平節度使,那封我為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也行。”
朝廷一聽,更是大驚失色。
這廣州乃重要的通商口岸,每年來往的商船不計其數,匯聚了大量的財富。
這樣的寶地,同樣不能落入叛軍手中。
於是,朝廷再次果斷拒絕了黃巢的請求,隻給了黃巢一個率府率的官職。
黃巢收到任命信後,連忙找來紀由商議:“政委,這率府率究竟是個什麽官職啊?”
紀由耐心解釋道:“這率府率主要負責東宮的安保、儀仗、門禁以及巡視等事務。”
黃巢一聽,臉色瞬間變得漆黑如鍋底灰,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來。
他媽的!
朝廷給那王仙芝的可是左神策軍押衙兼監察禦史,同時掌握著禁軍與監察兩大實權係統。
可到了自己這兒,卻隻給了一個東宮虛銜,禮儀隊隊長。
既然朝廷如此吝嗇,不肯給想要的官職,那就別怪自己動手去搶了。
黃巢深思熟慮後,精心規劃好了接下來的行軍路線,而後又找來紀由商量:“我打算進攻廣州,劫掠那些大食商人。”
他這一路攻城掠地,並沒有大肆屠殺百姓,正因如此,他的隊伍才會越打人數越多。
紀由思索片刻,點頭說道:“可以。搶了他們的財物,咱們就有足夠的資本去占領洛陽。”
在當時,若說長安是大唐的京城,猶如帝國的心髒,那麽洛陽便如同經濟繁榮的滬城,地位舉足輕重。
黃巢當即下令,率領大軍全力攻打廣州。
沒想到,僅僅用了一天時間,便成功攻破了廣州城。
對於黃巢攻破廣州城這一事件,提出異議的並非廣州的官員和百姓,而是那些在此地經商的大食商人。
廣州城內聚集了好幾十萬外國人,已然頗具殖民地的態勢。
黃巢看著這些大食商人,心中滿是厭惡。
這些人平日裏經常劫掠嶺南的貿易資源,無惡不作。
既然和善的政委紀由並未阻攔,衝天大將軍黃巢便徹底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整個廣州城被起義軍圍得水泄不通,那些大食商人如同待宰的羔羊,毫無反抗之力。
黃巢這一動手,便殺了個徹底。
一時間,十二萬外國商人紛紛倒在血泊之中,成為了刀下亡魂。
就連那些幫助這些商人隱藏財物的百姓,也未能幸免,慘遭屠戮。
這一番殺戮,直殺得廣州城血流成河。
待一切塵埃落定,整個廣州城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唯有起義軍們在興奮地盤點著劫掠來的物資。
不得不說,這些大食商人確實富得流油,僅僅這一座城的金銀財寶和糧食,便比之前黃巢所攻打的眾多州縣的總和還要多。
紀由看著堆積如山的財富,甚至恨不得再多殺一些,畢竟,外人賺自家的錢,怎麽看都讓人心裏不爽。
黃巢也從這次劫掠中嚐到了巨大的甜頭,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動手去搶,遠比低聲下氣地向朝廷討要要容易得多。
既然砸開了廣州的城門,自己便能成為廣州的王。
那麽,若能砸開長安的城門,不就能成為天下的王了嗎?
何必再費那勁,一封封書信地與朝廷討價還價呢?
自此,黃巢果斷轉入全麵進攻階段。
黃巢在紀由的指導下發布聲明。
一旦他黃巢稱帝,禁刺史值財產,縣令犯贓著族。
在正義之師衝天大將軍的帶領下,沒有了後顧之憂的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
黃巢率軍風馳電掣般抵達潼關,猶如即將出鞘的利刃。
潼關城牆巍峨聳立,卻未能讓黃巢有絲毫退縮之意。
黃巢手中,是朝廷剛剛發來的任命文書,上麵明晃晃地寫著封他為天平節度使。
這所謂的官職,在他眼中不過是朝廷的敷衍與施舍。
如今,他的軍隊已壯大到令朝廷膽寒,又怎會被這一紙文書輕易收買。
晚了。
黃巢猛地一揮手,手中文書瞬間被撕成碎片,紙屑如雪花般紛紛揚揚飄落。
“兄弟們!”他振臂高唿,“衝破這潼關,讓那高高在上的朝廷看看,我們的決心!”
“長安,就在前方,是我們要去討迴公道的地方!”
麾下將士們聽聞此言,群情激憤,紛紛舉起手中武器,齊聲呐喊。
“衝!衝!衝!”
黃巢翻身上馬,抽出腰間長刀,寒光一閃,直指潼關城門。
......
小皇帝聽聞黃巢的大軍都快要到家門口了,帶著哭腔急切問道:“如今這可如何是好啊?”
以前在朝堂上爭論得麵紅耳赤的大臣們,個個緊閉雙唇,鴉雀無聲。
大宦官頭子田令孜不緊不慢地邁出一步,微微躬身,“陛下莫要驚慌,臣願親率神策軍出城禦敵,定將那黃巢賊寇擊退,保我大唐江山社稷無虞。”
也就哄一下小皇帝。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這神策軍雖名義上是大唐的精銳之師,可如今早已腐敗不堪。
軍隊之中,充斥著大量來刷資曆的富家子弟。
稍微好點的,每日還會騎著高頭大馬,去街頭巷尾泡泡妞。
而更多的,僅僅是在軍中掛個名,領份俸祿,根本未曾參與過任何實質性的軍事訓練。
但事已至此,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甭管是什麽樣的兵,隻要能拉上戰場就行。
養尊處優的富二代們聽聞即將被派上戰場,直麵如狼似虎的黃巢大軍,瞬間方寸大亂。
一座雕梁畫棟氣派非凡的深宅內,一位錦衣華服的公子哥兒,眼眶泛紅,聲音帶著哭腔,近乎哀求般喊道:“爹啊,我不要去,我怕!那黃巢的軍隊兇狠殘暴,我去了肯定性命不保。”
一旁的母親,早已泣不成聲,緊緊拉著兒子的手,悲切地說道:“郎君,我們就這麽一個兒子啊,怎麽能讓他去送死。”
另一處奢華府邸裏,同樣上演著這般令人唏噓的場景。
年輕的少爺癱坐在地上,眼神驚恐,嘴裏喃喃自語:“這可怎麽辦,我不想死啊。”
“我還沒享受夠這世間的榮華富貴,怎麽能去那要命的戰場。”
老爺站在一旁,眉頭緊鎖,滿臉無奈與心疼,看著平日被寵壞的孩子,心中滿是糾結與不忍。
一聲聲帶著恐懼與絕望的哭嚎,從每一家正廳傳出,在富貴人家那幽深曲折的庭院中來迴迴蕩,久久不絕。
在這生死攸關之際,為人父母者,哪能忍心看著自家嬌兒奔赴那九死一生的戰場。
富貴人家一咬牙,紛紛打開自家的錢箱,掏出大把的金銀財寶。
他們趕忙差遣家中的家丁,四處尋覓身患重病、生活窮困潦倒的窮人讓其代為上陣。
一時間,市井之中一片亂象。
破舊不堪的茅屋前,時常能看到衣著光鮮亮麗的富貴家丁,手裏捧著沉甸甸的銀錢,滿臉焦急。
“兄弟,行行好,我家公子實在是去不得戰場,你若肯替他走這一遭,這些錢全是你的。”
“往後你家中若有難處,我家老爺也定會照應。”
不為五鬥米折腰,但五百鬥米呢?
折腰的神策軍就這樣集結完畢準備上路。